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汇编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1570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26.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汇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汇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汇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汇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汇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汇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汇编课件.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2,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一、透视法基本原理二、透视的主要类型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 3、倾斜透视 4、曲线透视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1、近高远低 5、近下远上 2、近大远小 6、近清远朦 3、近宽远窄 7、近弯远直 4、近前远后,3,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地质素描:目的在于阐明某些地质问题,不仅要描绘单一的地质现象,而且要把某些地质实体的空间变化及相互关系表现出来,并要尽可能给人以立体感、真实感。一般而言,地质素描有两种表现形式:平面图形素描和立体图形素描。,平面图形素描,是反映某一角度或某一横剖面的地质现象,用极简单的线条,少量地质符号为辅

2、助,按可见实际地质现象表现这一横剖面范围内特定的地质内容。类似速写的一种表现方法。,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素描,不但要表现地质现象的存在和诸多因素间的联系,而且把现象的空间关系反映出来。给人以立体感觉。它是以绘画为基础的一种表现手法。,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立体图形,5,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10,一、透视法基本原理,23,24,一、透视法基本原理,透视,就是物像在平面上的投影。所谓投影,即假设素描者与实物间有一透明的垂直平面。实物轮廓线上所有的点与素描者眼睛的连线。在假设垂直平面上相交,这些点就是实物在平面上的投影点。如果这个假设平面是画纸,那

3、么,这些投影在平面上的交点的连线就是我们所要画的像。,为达到立体感的效果,就必须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加以应用。现将透视的基本原理及素描技法要领分述如下:,透视原理示意图,25,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由于远近高低和角度不同,在视觉上会引起不同的反映,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研究这些现象在平面上用线来表示景物规律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各种景物在人们视觉中,在空间位置上总是给人以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直至成一线一点或消逝。同样的物体越远越小、越低、最远,在地平线上变成一个小点。这种相同或相似的物体因距离及角度的变化,其形状、大小、清晰度、色彩饱和度等方面随之产生变化的透视现象,是人们视觉反映的基本规律

4、,即透视率。,透视现象,26,二、透视的主要类型,1、平行透视:是在方形物体的平面中,存在着平行画幅的面或前一边平行于视线,投影到画面上前一个边比后一个边长,左右的夹角向视平行线收拢至视平行线交于一点,这种透视为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平行透视,27,2、成角透视:是画幅与素描对象在平面位置上有一定角度或者说立方体的一角对着视线(斜放)三个可视面好似菱形,四个边既不平行、也不相等,在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如图),因此又叫两点透视。,两点透视,3、倾斜透视:是指前后两边高度不同的方块,投影到画面上时,其上下边延长的交点,不在视平线上,具有三个消失点。倾斜透视富有变化,有动势感,多数存在于仰视和

5、俯视之中,是物体与画面和地面都不平行的直线或平面的透视。,倾斜透视,28,4、曲线透视:曲线可分成平面曲线和立体曲线,这两种曲线又可分为规则曲线和无规则曲线,其中重点把握有规则圆形物体的透视规律,一是透视圆面的前半圆大于后半圆;二是相同的圆柱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三是圆柱体在视平线以上可见底圆,在视平线以下可见顶圆;四是圆柱体居视平线上,上下圆成弧形。,曲线透视,29,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透视有规律,是规律就不能违背。透视有法则,就是熟练地掌握野外见到的地景变化,要比理论概念上复杂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根本在于需要多画多练习。,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

6、的基本要点,31,1、近高远低 近高远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高度、空间方面。公路边上的电线杆,其大小、长短本是相等的,由于距离的远近变化,电线杆的顶点与地上的交点各自连成一条线,就会在视平线上相交成一点。,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近高远低,32,2、近大远小 主要是指景物体态的大小,公路边上的树,其大小是近似的,但从视觉上则是近的大、远的小。,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近大远小,33,3、近宽远窄 是指等宽的景物、因距离变化、两边连线至远方逐步由宽变窄,最后在视平线上交汇成一点。,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近宽远窄,34,4、近前远后 是指地貌开阔而又遮挡重叠,透视变化不太明显,素描时要注意空

7、气透视变化,虚实处理得当,从而显示出它前后关系。,近前远后,35,5、近下远上 是指在视平线以下景物(俯视)越近的物像越接近图幅的底边线(基线),越远的物像越接近地平线。,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近下远上,36,6、近清远朦 因空气透视的影响,会产生清晰度的不同变化,近的清晰可见,远方城镇及山体朦胧不清。素描时,尽力把近景画实、远景画虚,景物之间留下一定空白,显示出它们的虚实层次。,近清远朦,37,7、近弯远直 即在曲线透视的作用下,弯曲的公路和河道,越近越大,越远弧度越小,直至成一线。,近弯远直,38,39,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一、地景(貌)形体的简化(与几何立体的比较)

8、二、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一、地景(貌)形体的简化(与几何立体的比较) 地质素描往往离不开地形的形态描绘,而地形形态本身就是地质作用过程的反映,因此地质素描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地形形态的素描。地形形态变化比较复杂,素描只有抓住它的形体特点,才能准确地描绘地形变化的轮廓,掌握地形形体特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几何形状作大致分析和比较。,40,二、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 要使素描真实而形象地表现客观地质体,必须处理好两大关系,即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透视关系和景物形状起伏变化关系,前者主要是运用透视法则来解决,后者主要运用块面分析来解决)。 所谓块面,也就是

9、素描所能(或所需)表现的基本单位是由哪几种形状的面所组成。野外一般是循着它的自然分割面去寻找。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律大小,可视素描内容的需要而定。往往为了突出某一地质内容而需要更详细地表现一些细小的起伏变化,如下图引起各种地景块面的分解。,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41,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1、平面;2、波状面;竖立面;4、斜面;弧形面,42,在有些所要素描的复杂的画面当中,需要在大块面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小的块面,才能形象地表达客观地实体,在大块面变化确定后,逐渐从大到小依次分割块面。,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二、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面块分解,43,第三章 地

10、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44,一、透视法基本原理线条的分类二、线条的运用 1、轮廓线条 2、块面分割线条 3、阴影线条三、不同线条所起的作用四、线条的对比五、线条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 1、明暗面的表现 2、明暗面的表现方法,第三章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一、线条的分类 根据地质素描中各种线条在画面上所起作用,一般可分为三种。1、轮廓线条 用于圈定景象成型轮廓的线,它概括了物像外形的特点,相当于逆光照片中物像边线的线条。,轮廓线,45,2、块面分割线条 表现素描对象的表面起伏变化的线是景象主体造型的辅助线条,主要作用是反映描绘对象的次级形态变化及各个分割面的性质(即竖面、平面、斜面、波形面、弧形面

11、)这种线条对表现物体的质感起很大作用。,一、线条的分类,块面分割线,46,阴影线条及成图,47,3、阴影线条 是用于反映景物明暗差别的线条,以增强素描的立体感效果,也可以帮助表现景象背光部分表面的起伏变化,但一般描绘远景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阴影线条及成图,48,二、线条的运用 根据前面述说“五大面”,地质素描时,运用线条,可根据选用水平线、直立线、斜线、弧形线和曲线五种。,各种线条,49,由于地质素描的对象变化比较复杂,尤其作近景及特征素描时,简单地对应使用这五种线,要反映素描对象的结构或外形特征,往往比较平板、单调,因此野外素描时在运用上述法则的基础上,常以点线、折线、曲线、丁形线,小片全

12、涂,平行直线等六种辅助线条交叉使用,或选用其中某一种作为主要线条,以表现不同类型的景物。,第三章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二、线条的运用,50,点线,51,折线,曲线,52,丁形线,小片全涂,53,平行直线,“线条随面走,面变线也变”,就能较好地反映景物形态的变化。图-1运用了较多的线条,图-2的线条较少,却具有同样的效果。具体运用中一定要注意线条的分配,避免单调和呆板。,图1,图2,55,三、不同线条所起的作用,描绘同一景物,可以运用不同的线条,而效果是不一样的。是以三种不同线条和技法描绘花岗岩风化的块石。,第三章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不同线条的比较,56,白描法,只需要画轮廓线及主要的

13、块面分割线,线条简单明晰,但主体感较差,由于它的线条不多,画起来快速简便,适于野外记录地质的总体轮廓。,三、不同线条所起的作用,白描法,57,条阴影法线,它以较多的线条表现明暗变化,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但画面比较复杂,适于表现块面变化较大的地质体。,三、不同线条所起的作用,线条阴影法,58,点线阴影法,它有很强的立体感,画面精细富有变化,但画起来较慢,适于描绘物象的细小特征,一般多用于室内整理或作书刊的插图。,三、不同线条所起的作用,点线阴影法,59,利用线条的粗细、虚实、疏密、刚柔对比可以突出重点、增强空间感,还可以表现差异,地质作用程度的差别造成地质现象的形态特征。,四、线条的对比,60,四

14、、线条的对比,1、粗细对比 粗细对比可增强空间感。,61,四、线条的对比,2、虚实对比,62,四、线条的对比,3、疏密对比,63,四、线条的对比,4、刚柔对比表现软硬岩性的差别。,64,五、线条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1、明暗面的表现 地质素描,一般只要掌握三种基调,即物像接受光源的角度不同,受光的程度就有强弱的区别,受光的一面最强,为白色基调;背面的最弱,为深色(或黑色)。在受光和背光的过渡区,光线适中,为灰色。根据这些线条不同的基调,用线条来反映景象形态结构空间立体感。,三种基调,65,2、明暗面的表现方法 两种方法: 线条画法:受光面不加线条,过渡区用稀疏、细小线条、背光面用粗而密的线条。

15、涂影画法:背光灰白和深色基调范围内涂上浓淡不同的色块,以表现明暗变化。,第三章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五、线条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66,67,作业,68,68,69,70,71,72,73,第四章 地质素描取景方法及应用,74,一、确定主题二、位置的选择(图) 1、褶曲素描的位置 2、表现河流阶地及河流两岸冲刷现象的素描 3、素描山岳或山前地貌的形态 4、不同对象应选择不同素描位置三、图幅大小和空间利用 1、素描内容的多少有三种方式 2、能否如实地反映地质素描的对象 3、方便复制和保管 4、图幅空间的处理和利用,第四章 地质素描取景方法及应用,一、确定主题 它反映素描作者对某一地质现象的认识

16、程度。确定素描主题要有说服力。二、位置的选择 应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景象去画,注意角度的变化,找到最易于表现物像立体感的角度。原则:第一,要能够全面反映想要表现的地质现象。 第二,能更形象地表现地质现象形态的变化。,75,1、褶曲素描的位置 选择在天然剖面的垂直方向大于45的侧视角度上,在地质形态显露清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褶曲轴的延伸方向上最为合适。,二、位置的选择,褶曲素描位置,76,2、表现河流阶地及河流两岸冲刷现象的素描 最好选择在这种现象的斜前方,河道较弯的高一级阶地或丘陵上。,河流的素描,77,3、素描山岳或山前地貌的形态 选择在素描地段山脉走向的45交角方向,一定距离的更高一级台阶或山

17、岭,取俯视角度,让其画幅浑远而广阔一些。,山岳的素描,78,4、不同对象应选择不同素描位置 若反映某天然露头不同岩性抵抗风化能力或岩层产状对地形起伏的影响。则选择视线与岩层走向平行或小于30夹角的位置,倾斜岩层风化后,硬岩突出,素描位置应选在出露较好,一端沿走向伸展方向上的某一点上。,素描露头的选着,79,三、图幅大小和空间利用图幅大小的确定,主要有一下因素。1、素描内容的多少有三种方式 a、广幅是用于反映诸多地质现象相互联系的画幅,即具有宏观性的地质题材,如广貌的地貌,几种现象相联系的地质素描。 b、中幅是对某一基本地质现象的素描,它的内容单一、范围不大。如一个向斜、背斜、岩溶孤峰、单斜山、

18、溶洞等。,第四章 地质素描取景方法及应用,80,广幅,81,中幅,c、特写是突出某种地质现象的细小结构、构造、形态的素描。如劈理、缝合线、层间滑动面、一个旋转构造的砥柱和回旋面,有时为了地质记录重点突出。2、能否如实恰当的反应地质素描的对象,特写,83,3、方便复制和保管: 地质素描,是野外调查的重要记录,有些需要复制,纳入文字报告作插图,底图又往往需要存档,因此图幅一般不宜过大。4、图幅空间的处理和利用: 图幅形式:一般分立幅、横幅、方幅三种。,四 取景的基本方法和应用,素描时,为了确定描绘范围和大体控制物像大小位置,取景的两种方法: 一是按照三种图幅的形势,用硬纸板取成长方形、正方形,将其

19、中切空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在空中设置十字形黑线而成十字格,就成了经济实用型取景框,另一种以双手食指及拇指组成框形代替纸板取景框,适于野外随时作画。,85,第五章 地质素描的步骤和利用,86,一、素描步骤二、素描要点,第五章 地质素描的步骤及要点,1、控制比例,划出总体轮廓,确定景象前后位置。 控制比例一般用比例法:素描前手握铅笔,伸直手臂,以笔的一端瞄准景物高、低、长、宽、大、小等可比较的一端,并移动拇指把一端准确记下来。以第一次的比较长度作为一,其它各次以其比较的相对比例相应地定在图上,作为圈定大体轮廓的控制。然而用简单线条勾出图象的大体轮廓,并作为圈定整个画面其它景物高低、大小、远近比较

20、标准。,一、素描步骤,87,88,第五章 地质素描的步骤及要点,一、素描步骤2、画出景象的几何立体形态,划定块面在大体轮廓已定基础上,从近到远、从主到次,逐个将已圈定的“景象单位”,按实际形状所近似的几何立体形状圈定出来,并分析其主要块面性质,画出块面分割线条。这时素描已初具立体感效果。,89,3、刻划细部,加注说明 块面分割线条画完后,应着手景物细部的表现,作者根据要表达的地质内容特点。可选用不同线条。完成后加注说明:1)图中的主要高地、居民点、河流等名称和标高;2)地层界线、地质符号或代号及相应说明;3)比例尺、方位、日期;4)图名或素描图说明;,第五章 地质素描的步骤及要点,一、素描步骤

21、,90,91,要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地质内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用透视关系反映地质构造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其原则是:近大远小。近:高、大、宽、前、下、弯、滑远:低、小、窄、后、小、直、朦。2、用“块面”关系反映地质构造形状的起伏变化。主要有竖面、平面、倾斜面、波状面和弧形面五大面。如褶皱的“块面”分解。,二、 素描要点,第五章 地质素描的步骤及要点,92,3、用线条表达地质的形态变化 要把空间物体表现在平面上并显示立体形态,必须把变化复杂的光线,即明与暗表现出来,没有明暗便没有立体,在地质素描时一般用轮廓线、块面分割线、阴影线(线条加密)来表达。线条可以是水平线、直立线、斜线,也可以是弧形线

22、和曲线,这些线条要与五大面对应使用,即“线条随面走、面变线也变”。只要掌握了这个法则,物象的主要分割面的性质和基本外形起伏就反映出来。用线条的平直、弯曲、粗细、长短及其疏密变化便可以把地形的缓急、陡峭勾绘出来。,第五章 地质素描的步骤及要点,二、 素描要点,94,一组素描图,103,104,105,106,107,108,109,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1,122,124,125,126,127,第一步:几何图形,第二步:轮廓线,第三步:局部细画,第四步:成图,133,第一步:几何图形,第二步:轮廓线,第三步:局部细画,第四步:成图,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业有成!,黄土滑坡-圈椅状,黄土滑坡-“几字形”,黄土桥,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