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明月寄托相思望月怀远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5727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7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望月怀远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望月怀远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望月怀远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望月怀远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望月怀远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望月怀远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明月寄托相思望月怀远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唐课件.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

2、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照着我也照着远在天涯的亲人。身居异地的情人,对月相思,通宵难眠,不由得怨恨漫漫长夜。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有情人天各

3、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韵译),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将“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

4、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 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表现了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 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

5、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这一联看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

6、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因此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由题目“望月怀远”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