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5829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教学改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程教学改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程教学改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程教学改革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程教学改革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教学改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教学改革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课程教学改革,第四组,.,2,第一讲: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一.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际社会促使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致性举措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革除现行课程自身的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3,一.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际社会促使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致性举措,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与社会之间始终存在着“适应不适应适应”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从适应到不适应,表明社会发展了,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实的教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从不适应到适应,则表明教育通过自身的

2、改革,提高了社会适应性,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对教育及其培养人才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4,1.知识经济呼唤人的创新精神,自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发表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正式使用“知识经济”一词之后,“知识经济”便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这是一种“远远超过历史任何时候的高速运营的崭新的经济体系”。这种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明和发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经济。它强调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认为创新发明、创新设计以及创造性观念、理论等以创造性智慧为特征的因素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

3、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5,因此,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认为:“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扩大了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方向和目标大都定位于此。,.,6,2.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促使人们空前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经济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大大增强的今天,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即使脑子里装满了专业知识和各种所谓的涉外知识,也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出局。,.,7,文化上,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和科技优势,控制着国际互

4、联网的大量网站,以商品、信息为载体广为传播所谓的西方文明,宣扬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灌输“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霸权主义形态。,.,8,军事上,现代战争已经越来越受到科技革命的影响,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能力,谁就拥有了战场的主动权和制高点。,.,9,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育的竞争。因为在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主导的都是人。而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去的进步和巨大飞跃的国家,其成功皆源于教育。正因为如此,二战之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西欧国家不断调整其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育改革,以提高国际竞争力。,.,10,3

5、.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促使人们不断反思,试图通过教育改革找到摆脱困境的途径和方法:,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们共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发展中不同程度地重视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合作教育等,以培养青少年相关的生存理念和素质。,.,1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改革在教育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20世纪的100年中教

6、育经历的三次重大变革都是从课程改革开始的。,.,12,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20世纪初,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提倡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和儿童兴趣中心,强调课程教材要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第二次教育改革发生于20世纪中叶。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美国朝野,促进了这次改革。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和发现法的教学思想主导了改革方向。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再次推动教育改革。,.,13,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世界银行在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当今世

7、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际上是知识的差距,而全民受教育程度无疑是国家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条件。,.,14,虽然我国在2000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年的56年提高到78年,但在发达国家,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我国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一直在应试教育轨道上运行,其主要弊端表现为:偏重应试、放松素质的养成;面向少数,冷落大多数学生;偏重认知,忽视非认知因素。,.,15,因此,提高国民素质,不仅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而且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尤其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设高质量的教育,

8、以培养新一代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在国际竞争中善于竞争和合作的中国人。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16,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革除现行课程自身的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17,我国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1.课程模式单一化,与我国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很不适应。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硬性的统一标准由于各种因素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统一标准。,.,18,2.课程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教育功能的充分释放和发挥。首先,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其次,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再次,重显形课程,轻隐蔽课程。,.,19,3.课程功能不健全,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消极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入攻坚战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