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16022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梳理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1、得到多助,失道寡助。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五 十 步 笑 百 步。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谈论2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3、无以,则王乎?以:同“已”,停止。 王:名词活用动词,行王道。4、德何如,则可以

2、王矣 王:名作动,行王道以统一天下5、莫之能御也 宾语前置6、何由知吾可也 宾语前置7、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觳觫:恐惧而战栗 就:走向,1、然则废衅钟与 2、不识有诸 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4、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5、然,诚有百姓者6、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第二层,与:同“欤”,吗,识:知道 诸:兼词“之乎”,爱:吝啬,固:本来,然:是;诚:的确。,异:形容词做动词,感到奇怪。,7、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8、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9、是诚何心哉 10、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1、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1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第二层,小、大:形作名 恶:何,怎么,隐:恻隐,哀怜,诚:真

3、的,宜:应当 主谓倒装句,伤:伤害,远:形作动,远离,第三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1、夫子之谓也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3、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所以:表原因 合:符合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作名,视力 末:尖端5、则王许之乎,宾语前置,这样,许:相信,认可,zxxk,6、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7、舆薪之不见百姓之不见保宾语前置(之,提宾 ) 第二个“见”:被8、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 “尊敬”,后两个是“老人”10、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第三层,独:却,宾语前置,刑:“型”,做榜样,所以:表原因,学科网,第一

4、部分,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课时,学习第二、三部分,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构怨于诸侯 抑:还是/难道 危:使动用法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为:因为 肥甘、轻暖:形容词作名词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已:同“矣”,了。4、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辟:开拓 朝:使朝见。莅:临,统治 中国:古

5、今异义,中原地区,第二部分(1),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若:如此6、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攀爬7、若是其甚与?殆有甚焉 其:难道 殆:恐怕,可能8、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大(寡少弱强):形作名 敌:抵抗,第二部分(2),9、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 集:会集 服:征服10、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 11、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疾:憎恨 愬:控诉12、其若是,孰能御之 其:假如 御:抵挡,第二部分(3),1、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惛:糊涂 是:代上文提及的这种理想境界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恒心:一贯(向善)的思想“为能”即“能为”,能做到3、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及:等

6、到 从而:接着就 刑:名作动 罔:同“网”,陷害,第三部分(1),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惟:只是 赡:足 治:讲求6、无失其时/无夺其时无:通“毋” 失,夺:错过,耽误 7、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白:同“斑白”,须发花白,第三部分(2),制:规定,此文还是一篇精彩的辩论。 辩论最讲究的就是技巧,一般的辩论可能会唇枪舌剑,或者攻击对方的论点,或者攻击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证,把对方驳一个体无完肤,这当然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对待象齐宣王这样的王公大人,如果不讲究一点论辩方法,可能根本就达不到目的,因为对方可以充耳而不作一闻。

7、李斯的谏逐客书,好则好矣,可谓义正词严,然而,比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来,似乎少了几分机智,而比起触龙说赵太后来,似乎更少了许多迂回和曲折。孟子面临的对象不同一般,要谈论的话题也不同一般,严肃和枯燥兼而有之,如果不作精心安排,用心布局,恐怕不可能会让齐宣王心悦诚服地说出“吾昏,不能进於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这番话来的。那么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呢?,zxxk,讨论,第一步:转移话题,把话题纳入自己的轨道,明确王道的话题;,第二步:提出“保民而王”的观点,肯定齐王的条件【仁心】;,第三步:宕开一笔,得出齐王“能而不为”的结论,并证明其谬,断其退路;,第四步:重拾话题

8、,正面主张推己及人,推不忍禽兽之心于百姓,并将此作为王道的途径;,第五步:剖析齐王能行王道而不为的真实目的及灾难性后果,摆出具体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中心,思路,艺术特色,保民而王,不忍之心,不为与不能,仁政蓝图,具体措施,迂回曲折,气势磅礴,朴素真诚,比喻贴切,第三课时,巩固练习,通假识别,无以,则王乎 王说 刑于寡妻 盖亦反其本矣 可得闻与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皆欲赴愬于王无不为已 是罔民也,同“已”,止,同“悦”,高兴,通“型”,作榜样,通“盍”,何不。通“返”,通“欤”,语气词,通“途”,通“诉”,申诉,通“矣”,表示确定语气,同“网”,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特殊词义,仲尼之徒无道桓文

9、之事者不识有诸 不忍其觳觫 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述说,谈论。,之乎,兼词。,恐惧发抖的样子。,代词,表疑问,怎么。,伤痛、哀怜。,词类活用,无以,则王乎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对感到奇怪,视力,用尺量,用秤称,远离,敬爱;老人,爱护;幼儿,词类活用,危士臣 朝秦楚 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从而刑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加以刑罚。动词。,穿。,小的势力;大的势力。,少的一方;多的一方。,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古今异义,

10、吾何爱一牛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至于兄弟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然后从而刑之,吝啬,的原因,用来推及到,到了,妻子儿女,中原地区,可以凭借,跟随着,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 我爱也。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翻译下列语句,并揣摩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卸:抵御,易:换 宜:应该、应当,乃:是,第一个“见”:看见 第二个“见”:被,及:

11、推及、推广到,缘:攀登、爬,特殊句式,判断句,是乃仁术也夫子之谓也 是诚不能也 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学科网,特殊句式,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将以衅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省略句,特殊句式,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 何由知吾可也 牛何之 然则一羽之不举 舆薪之不见 何以异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特殊句式,王坐于堂上 构怨于诸侯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状语后置句,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狱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翻译下列短

12、文,体会孟子论辩艺术,妻子儿女,往,等到,使动用法,停止,通“返”,该怎么办,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狱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臣子中,有个把妻子儿女托给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国游历的人,等到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儿女却受冻挨饿,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断绝交情。”孟子又问:“监狱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又问:“国家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看着左右扯别的问题。,参考译文

13、:,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的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对话中使齐宣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就必须揣摸对方心理,诱使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因此本文在写作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小结,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于之;再次,国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己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满爱

14、心,整个社会不再有受难之人。总之,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他的理想社会,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在古代,尤其是在那样一个“霸道”之风盛行的社会,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4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你认为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四、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A、莫之能御。B、何以异?C、树之以桑。D、臣未之闻也。,五、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劝说放弃,采纳“”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善于的写作特点。,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介词的代词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孟子梁惠王上,孟子,齐宣王,霸道,保民而王,论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