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744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一,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针刀医学的创业史:针刀医学发明于1976年,1978年被江苏省科委、卫生厅列入重大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并在1984年通过江苏省卫生厅鉴定,鉴定为一种新疗法针刀疗法,并同意向全国推广应用。1987年首届小针刀疗法培训班在南京举办,小针刀疗法开始向全国推广,至今全国已有针刀从业人员十余万人。针刀医学已经进入了中医大专院校,不但有了本科生、硕士生,而且还有了博士生。1992 年小针刀疗法出版,至今已再版了十二次,被翻译成多种文字。,1993年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成立,朱汉章担任主任委员。迄今为止全国已有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澳大

2、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的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针刀学会。199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成立,为针刀专科医院,朱汉章任业务院长。1999年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13届国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和四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2002年4月朱汉章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任针灸学院针刀医学中心主任,同年针刀医学经典著作针刀医学原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象征着针刀医学在理论上的创立,2003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国内27所知名大学29名专家参加的“针刀疗法的临床研究”鉴定会召开,将“针刀疗法”界定为一门新学科,并正式命名为“针刀医学”至

3、此针刀医学正式得到国家的承认,历经27年完成创始阶段。2004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针刀医学分会成立,朱汉章任会长。,2005年“针刀松解疗法”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课题,同年“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机理的临床实验研究”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此阶段针刀医学在朱汉章老师的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近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中心继承和发扬朱老师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主持完成了973课题任务,取得了辉煌成就。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等多本教材,并培养出一批批针刀医学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为针刀医学的发展储备了科研人才,充实了针刀医学队伍,为今

4、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贡献。,二,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针刀医学应用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科技,创立了针刀医学四大基本理论,六大组成部分。 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理论具体化;,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强调人体感受外邪和内伤是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慢性软组织损伤是由粘连、挛缩、疤痕和堵塞四大病理因素形成的,动平衡失调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或称根本性的病理因素;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主要方针是松解粘连、挛缩,切除疤痕,疏通堵塞,恢复机体组织的动态平衡,也就是“阴平阳秘”。 针刀医学病理病机之核心应该

5、是阴阳平衡失调理论, (包括力学平衡失调解剖平衡失调代谢平衡失调。) 针刀疗法的治疗过程和目的(包括针刀松解与手法调整) 就是调节、恢复或重建上述平衡。 王燮荣,2,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客观化;,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之一。针刀医学强调局部的疾病与全身整体密不可分,如腰椎疾患可能与下肢关节的疾患有关,头痛可能与颈椎疾患有关,某些内科病、妇科病与脊柱疾患有关等等,通过调节、恢复机体动态平衡而不是简单局部治疗,使疾病治愈。因此针刀治疗有上病治下、下病治上、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前病治后、后病治前的取穴方法。对于疾病的治疗,针刀医学非常注重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如: 1.针刀医学通过

6、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认识到:骨质增生的根本病因是“内应力平衡失调”,依据力学不同性质,将骨质增生分作压应力性,拉应力性,和张应力性的不同类型;治疗要求审症求因、治病求本,不同类型应用相应治疗方法。如提插补泻、快速摆动泻实、慢速摆动补虚等补泻手法。 2.椎周软组织损伤动平衡失调的病理因素,引发小关节微小位移(筋出槽、骨错缝)是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应用针刀松解时要辨明在筋、在骨分别施治,配合手法治疗,纠正动平衡失调而取得显效。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

7、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3.朱氏经络学说将经络实质化、客观化,并区分经络通与断,电流量高与低,有序排列与短路的不同,导致发病的证候不同,并且发明了不同的针刀手法。,3 ,验证了中医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机理,黄帝内经 灵枢 刺节针邪篇提出,“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还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外感风邪或经筋反复劳损,久而形成粘连、挛缩、疤痕,即是可触摸到的圆状或条索状的硬结,它们异常牵拉、压迫了经筋、经络,导致经络中气血

8、运行不畅,这即是“横络盛”。造成不通则痛。针刀松解疏通治疗消除了“横络盛”,气血运行正常,达到通则不痛。“解结”即是松解之意。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炅”即热之意。“分肉间”即筋膜间。 针刀松解治疗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经气不通”的病理状态,恢复了机体动态平衡,而痛止。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课题证实针刀松解可以使局部皮肤温度提高,证明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4,充实发展了中医“九针”

9、针具、针法及其理论,提示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古九针是古代对多种医疗器具的总称,是内经时代用于针刺、放血、火针、疏通漏管、脓包穿刺、切开引流、腹腔穿刺放水、截肢手术等一套较齐全的医疗器具的总称,是中医传统的微创治疗手段。针刀医学以其独特发明的针刀为主要治疗器械,将古九针和手术刀两种医疗器械的作用和操作原理相结合再加以创造,使之具有方向性、灵活性、准确性、多功能性2。发展了古九针,充实、丰富发展了中医针具宝库。以古九针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现代解剖学为支撑,参考和借鉴西医外科手术技术,在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针刀独特的手术入路、进针方法,使针刀刺入人体后,对体内病变组织能够安全、准确、有效的进行

10、切割、减张、松解、剥离、疏通等治疗,对于内经记载的“横络盛”、“骨痹”、“筋痹”等病症进行有效治疗,形成了中医新疗法针刀松解疗法。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理论将中医微创手术提升到新的高度,提示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古九针与现代针刀,5.阐明“阿是穴”治疗疼痛疾患的机理,中医针灸对于局部疼痛取穴历来是“以痛为输”,取局部“阿是穴”治疗,但是没有阐明现代机理。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九说:“吴蜀多行灸法,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意思是说:临床上按压撮捏检查病体时,如果碰到反应敏感部位(快或痛),病人会“阿”的一声,因此名为“阿是”。后来又有称作“不定

11、穴”或“天应穴”(玉龙歌注:“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这种取穴方式,即内经所说的“以痛为腧”。 针刀医学从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阐明,这些疼痛的部位正是软组织损伤后形成的粘连、挛缩、疤痕、堵塞病理变化,经针刀松解治疗后,疗效显著。因此提示我们, “阿是穴”即是软组织损伤后形成的病理反应点。,6,发展了经络学说,对经络的实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使针刀在治疗内科、妇科等疾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针刀医学吸取老一辈专家的研究成果,认识到经络是存在于人的活体组织中,有序排列并运行的庞大的电生理网络;“属腑臟、络支节、循行无端”,具有推动生命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络是电生理系统的主干线,运行

12、巨大生物电流,导电的物质载体是体内无数个极其微小的有序排列的微量元素链。 凡是功能亢进性疾病,都是相关微量元素链的数量增多电流太强的缘故; 凡是功能衰退性疾病,都是相关微量元素链数量的减少电流太弱的缘故; 凡是某一部分组织器官功能丧失,是相关电线路的离断; 相关电生理线路发生短路异常放电;会使某些组织器官发生不正常的增生。 调节电流的方法: 消减法:针刀快速横行摆动,破坏微量元素使电流减少 加强法:针刀慢速纵行摆动,引来微量元素使电流加强 接通法:如截瘫,在病变部位上下用针刀上下相对刺入疏通连接,使线路接通。 绝缘法:在相关干线用双针刀向反方向刺入纵行摆动,消除其短路和过热。 临床上 应用朱氏

13、经络学说,使针刀在治疗内科、妇科等疾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一学说有待于更进一步进行探讨和研究。,7.结合现代解剖知识为我所用,使中医插上现代化翅膀。,对人体内脏解剖结构的大体了解早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医家已从事尸体解剖,进行过有计划的系统的解剖观察。 灵枢经水篇记载了“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 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确凿地指出了脏腑及其它组织和器官均是通过解 剖观察而来的实体。如肠胃篇、经筋篇、骨度篇、脉度篇对人体骨胳、脏腑、脉络等均有记载,对器官或组织的长度、重量、体积等作了一定的描述。但是由于

14、当时社会历史、科技发展条件的限制,中医仅仅对人体部分器官进行了最粗浅的观察 而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现代解剖,依托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社会开放,使解剖学不断完善,从而形成系统的解剖学。针刀医学将现代解剖学进一步阐述和发挥,形成针刀医学特有的精细解剖学、动态解剖学、触摸解剖学,并将其容入针刀医学理论,以指导临床实践,使针刀治疗更加准确、安全、实效。,三,今后发展方向:,2005年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一个关于传统医药全球发展计划,重点内容是:第一,要求各个国家把传统医药纳入本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府和法律环境。第二,提高传统医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

15、量保证。第三,要求传统医药的可及性。第四,要求成员国的医生和病人了解传统医药。这对于针刀医学向世界发展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做好以下工作。,1.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道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卫生部长陈竺2007年10月16日在北京香山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强调:“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论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2004年10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召开第6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王雪苔教授

16、做了题为论针灸特色的主题演讲,文中指出:“,用中医理论指引针刀医学的发展”。中医学是抽象思维方式,宏观的辩证的认识、解释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其精髓;现代医学是形象思维方式,具体的、微观地认识疾病,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从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生物基因学等方面研究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针刀医学以抽象思维为主,以形象思维为用,是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正是这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在针刀医学科研中,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阐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针刀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不通则痛” “通则不痛”在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治疗机理等方面研究,并阐述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

17、;开展对经络、经筋的基础理论研究,发掘中医理论宝库,用现代科学方法证明朱氏经络学说。开展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治疗内脏疾病的研究。在针刀医学教学中,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内容,用中医理论解释骨关节、软组织损伤以及内脏疾病的发病和治疗机理。,2.坚持医教研全面发展,针刀的根在基层,治疗的主战场在基层,要积极在农村和社区推广应用针刀治疗多发病、常见病,使针刀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执业者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深知安全和疗效是针刀医学永远追求的立身之本。在扩大针刀专科医院的基础上适时建立针刀特色的大型综合医院,作为学员培训、实习、进修和临床科研的基地。,利用中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现代科

18、技手段和人才,抓紧针刀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阴阳平衡、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经络学说、经筋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在针刀医学中的体现和应用。有条件的应建立实验室,积极争取参与国家科技部、中医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课题(如973计划等课题、项目)。建立一个以基层医院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专科医院治疗疑难病为主并承担教学培训、临床实习、临床科研任务,科研院所进行临床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金字塔”合理布局。,3.加快针刀医学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明确指出“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规范行业管理

19、,推进依法行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化,针刀刀具等医疗器械制作标准化,加强培训教材、教师、学员资格的认定审查等,这些是关系到针刀医学能否健康发展的大计。,总结:,我们应该自觉地应用和发掘中医药学理论,以中医药理论指导我们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理论框架内,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充实我们针刀医学的科学内涵,深入研究,广泛应用,规范诊疗技术,落实好针刀医学标准化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抓住发展机遇,实施针刀医学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针刀医学标准体系,是提高针刀医学科技竞争力,促进针刀医学资源优势发挥更大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高针刀医学学术水平,理论水平,规范针刀医学行业管理,提高针刀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快针刀医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谢谢!,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参考文献1王雪苔, 针刀医学原理序,中国针刀医学J2006.9.1(3) 1042朱汉章,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中国针刀医学J。2006.12.1(4)26。,著名国学大师范曾先生为作者题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