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测量教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1865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测量教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市政工程测量教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市政工程测量教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市政工程测量教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市政工程测量教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测量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测量教材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市政工程测量概述,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第一节,测量的基准面,第二节,地面点位的确定,第三节,测量误差概述,第四节,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第五节,目录,第一章 市政工程测量概述,学习目标,第一章 市政工程测量概述,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1.测定,2.测设,一、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1.测定 测定(又称为测图)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并按照一定的测量程序和方法,将地面上局部区域的各种固定性物体(地物)和地面的形状、大小、高低起伏(地貌),按一定的比例尺和特

2、定的符号缩绘成地形图,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使用。,一、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2.测设 测设(又称为放样)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设计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测设到实地,作为工程施工的依据。,一、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二、市政工程测量的作用,(1)在工程勘测阶段,测绘地形图为规划设计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测绘资料。,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二、市政工程测量的作用,(2)在工程设计阶段,应用地形图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此作为施工的

3、依据,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测设于实地。,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二、市政工程测量的作用,(3)在工程管理阶段,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以保证工程的安全使用。,三、市政工程测量的要求,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1)树立为市政工程建设服务的思想,具有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做到测、算工作步步有检核,确保测量成果的精度。,三、市政工程测量的要求,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2)养成细致、不畏劳苦的工作作风。不论外业观测,还是内业计算,都一定要按现行规范规定作业,坚持精度标准,严守岗位责任制,以确

4、保测量成果的质量。,三、市政工程测量的要求,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3)要爱护测量仪器和工具,正确使用仪器,并要定期维护和检校仪器。,(4)要认真做好测量记录工作,做到内容真实、原始,书写清楚、整洁。,(5)要做好标志的设置和保护工作。,第二节 测量的基准面,第二节 测量的基准面,一,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水面的高低不一决定了水准面有无数多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由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地球形体。,第二节 测量的基准面,一,大地水准面,图1-1地球表面、大地水准面与地球椭球面,第二节 测量的基准面,某

5、一国家或地区为处理测量成果而采用与大地体的形状大小最接近,又适合本国或本地区要求的旋转椭球,这样的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确定参考椭球体与大地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称为椭球体定位。,第二节 测量的基准面,二,参考椭球体,图1-2旋转椭球体,如图1-2所示的椭球体,它是由椭圆NESW绕短轴NS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由椭圆基本元素确定,即长半轴a、短半轴b和扁率,其中,扁率的计算式为=aba。,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图1-3地理坐标,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地面点沿椭球面的法线投影在该基准面上的位置,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面点平面位

6、置的确定,图1-4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在进行一般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时,可以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即将小块区域直接投影到平面上进行相关计算。,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图1-5高斯投影概念,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是由德国数学家、测量学家高斯提出的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该投影解决了将椭球面转换为平面的问题。,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高斯投影的经纬线图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投影后的中央子午线为直线,无长度变化。其余的经线投影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对称曲线(如图1-5中的a、b两条经线),长度较球面上的相应经线略长。,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

7、确定,一,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高斯投影的经纬线图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2)赤道的投影也为一条直线,并与中央子午线正交。其余的纬线投影为凸向赤道的对称曲线。,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高斯投影的经纬线图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3)经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相互垂直的关系,说明投影后的角度无变形。,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图1-6分带投影,为了对变形加以控制,测量中采用限制投影区域的办法,即将投影区域限制在中央子午线两侧一定的范围,这就是所谓的分带投影,如图1-6所示。,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图1-76投影带和3投影带,投

8、影带一般分为6投影带和3投影带两种,如图1-7所示。,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图1-8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过高斯投影,将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作为纵坐标轴,用x表示;将赤道的投影作为横坐标轴,用y表示,两轴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O,由此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8所示。,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1.绝对高程,2.相对高程,3.建筑标高,4.高差,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二,地面点高程的确定,图1-9地面点高程,局部地区采用绝对高程有困难或为了应用方便,也可不用绝对高程,而是假定某一水准面作为高程的起算面。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9、如图1-9。,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第四节测量误差概述,1.测量误差,在测量工作中,某量的观测值与该量的真值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必然误差。,第四节测量误差概述,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一,2.测量误差的 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中误差,容许误差,第四节测量误差概述,在测量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1,仪器、工具的影响。由于仪器或工具制造不够精密,校正不可能十分完善,从而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第四节测量误差概述,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二,2,人的影响。观测人员的生理、习性不同,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观测习惯各异等也是造成测量误。,差出现的原因。,第四节测量误

10、差概述,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二,3,外界环境的影响。测量过程中外界自然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阳光照射、大气折光、磁场等因素会给观,测结果带来影响,而且外界条件随时发生变化,由此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也随之变化。这必然会使观测结果存在,误差。,第四节测量误差概述,系统误差具有以下特点:,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误差大小随单一观测值的倍数累积。,系统误差的符号(正、负)保持不变。,系统误差的大小(绝对值)为一常数或按一定规律变化。,1.系统误差,第四节测量误差概述,测量误差的分类,三,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偶然误差具有以下特点:,2.偶然误差,绝对值大的误差比绝对

11、值小的误差出现的可能性要小。,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零。,第四节测量误差概述,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粗心大意,显然,观测结果中不容许存在错误,并且,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要想及时发现错误,并把它从观测结果中清除掉,除了测量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感,认真细致地工作以外,通常还要采取各种校核措施,防止产生测量错误,以便在最终成果中发现并剔除它。,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国际通用长度单位为米(m),我国规定采用米制。1 m

12、(米)=100 cm(厘米)=1 000 mm(毫米)1 000 m(米)=1 km(千米),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一、测量常用的单位,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大面积用k (平方千米)。,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一、测量常用的单位,(1)60进位制的度 1圆周角=360(度),1(度)60(分), 1(分)60(秒)(2)弧度 1圆周角2(弧度)360(度) =3602=57.3(度) =18060=3 438(分) =1806060=206 265(秒),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测量计算过程中,一般都存在数值取位的凑整问题。由于数值取位的取舍而引起的误差称为凑整误差。,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若以保留数字的末位为单位,当其后被舍去的部分大于0.5时,则末位进1;当其后被舍去的部分小于0.5时,则末位不变;当其后被舍去的部分等于0.5时,则将末位凑成偶数,即末位为奇数时进1,末位为偶数或零时不变。,1.地球的形状为何要用大地体和旋转椭球体来描述?2.水准面的特性如何?3.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有何区别?4.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若已知A点的高程为498.521 m,又测得A点到B点的高差为16.517 m,试问B点的高程为多少?,第一章 市政工程测量概述,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