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8975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美国辉瑞(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赵秋华(13801771836,随着近年来养猪生产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除了给养猪业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单产的正面效应外,同时,也带来了养猪环境的恶化。猪病日益复杂,疾病问题越来越突出,疾病给养猪业的发展和养猪效益制约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根据笔者的观察,把当前养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报告如下 :,1、主要存在的问题 2、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3、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4、对策与措施,主要存在的问题,问题1、猪病已成为制约养猪生产的主要障碍。 问题2、猪越来越难养,打的疫苗品种越来越多,用的药越来

2、越好,但效果越来越差。,主要存在的问题,问题3、猪场一旦发病,很难在短期内控制,更别提彻底根除。,主要存在的问题,问题4、诸多疾病中,呼吸系统已经成为猪场疾病中最令人头痛,最难解决的头号疾病。问题5、猪场中除仔猪、保育猪易发病外,肥育也非常难养,疾病问题已贯穿养猪生产的全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问题6、猪场病死猪的处理缺乏有效的办法,已经成为猪场疾病重复发病,病程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的问题,问题7、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地的减少,猪粪尿日益成为污染源,即成为社会的污染源,同时也成为猪场自身的污染源,成为猪场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存在的问题,问题8、人员知识的老化,有关技术人员缺

3、乏有效的技术资讯和知识更新,无法处理养猪生产不断出现的问题。,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 认识上的误区,误区1、片面追求规模效益,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身的管理能力,猪场的周围环境等,盲目扩大规模,在原有猪场基础上扩建猪场,造成猪场在布局、结构上的不合理,给管理带来不便,给疾病流行带来了便利。,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 认识上的误区,误区2、盲目引种,引种片面追求品种的体形外貌,而忽视疫病问题,到处引种,结果往往引种引到哪里,疫病发到哪里,每引一次种,给猪场多带一次疾病。,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 认识上的误区,误区3、在疫病控制上,把疫苗当作灵丹妙药。认为一旦疫苗打好就万事大吉,把疫苗

4、当作药物来治疗。,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认识上的误区,误区4、轻信药商与专家的意见,忽视实际生产情况,或病急乱投医,预防用药与治疗用药不分,造成滥用药物现象的产生,或因用药不对,导致延误病机,造成疾病一发不可收拾。,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管理上的误区,误区1、在人员的管理上,只考虑用人的成本,忽视人员的素质。缺乏培训和考核的长效机制。人员素质的高低及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猪的生产水平和健康状况。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管理上的误区,即使有好的品种,好的营养,甚至好的制度,最终还得落实到具体的人去执行,即使猪场发病,不同的猪场即使使用相同的疫苗

5、兽药,相同的措施,而最终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管理上的误区,误区2、在建筑布局上,只关心成本和棚舍利用率,好大狂。认为棚舍越大越好,致使密度偏高,猪舍间距太小;只注意生产管理上的方便,在布局上没有贯彻“全进全出”思想。导致一旦发病无法在短期内切断病程。,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管理上的误区,误区3、在防疫上,缺乏持久有效的制度化管理措施。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天有病了,马上到处打听了解,采取消毒、投药等措施,而平时则很少采取相关措施,抱侥幸之心理。在成本考虑上较多,能省则省,致场内疫病好一段时间,过不多长时间又发新病。,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管理上的误区,误区

6、4在饲料营养管理上,对添加剂、预混料相对较重视。而对饲料原料部分的质量把关相对不严。对霉变饲料引起的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管理上的误区,许多养猪业主认为肉眼看到霉变,(即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才认为有霉变,殊不知缺乏肉眼所见并不等于无霉变。如一旦换料,猪只出现了减食,甚至厌食、呕吐、神经症状;体表颜色变化,甚至出现有耳朵坏死、皮肤溃疡、拉稀;母猪奶水减少、发情不正常、流产;咬耳、咬尾、脱肛等一系列异常特征;均明白反映饲料有霉变因素的存在。h,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管理上的误区,误区5、在环境控制上,常常顾此失彼,如夏秋季节重视防暑降温时,忽视气

7、候突变对不同日龄的猪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对初生仔猪保温及猪舍内温度的控制,在冬季春季,往往重视了防冬保暖工作,而忽视了通风换气,致使猪舍内有害气体的增加,致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管理上的误区,误区6、引种后急于把外来种猪拿来使用,没有的隔离观察场所和一定的时间,致不是使本场猪发病,就是使引进的种猪发病。,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措施上的误区,误区1、平时预防注射时,对器具如针头针筒用消毒药浸泡消毒,因灭活弱毒疫苗,导致免疫失败。,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措施上的误区,误区2、免疫注射在时间选择上一是图方便,二是凭经验,缺科学的依据,导致免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往往

8、选择在断奶,转群时施打疫苗。殊不知在断奶转群应激状态下,猪体免疫机能低下,很难达到有效的免疫效果。,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措施上的误区,误区3、机械地执行免疫程序,缺乏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灵活执行。如猪群发生疾病或饲料刚添加药物状态下,注射疫苗往往达不到理想之效果。,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措施上的误区,误区4、免疫注射时不注意一些细节因素,如夏季注射疫苗,冻干疫苗和稀释液的温差,免疫注射时针头的更换,进针的深度,往往因求速度而采用飞针的办法。,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措施上的误区,误区5、消毒上,只求形式不求效果,主要表现在不注意在不同场合、不同目的、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不同的消毒药品,

9、配制不同的消毒浓度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1、 老病不断或老病以新的形式出现,如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口蹄疫等; 2、 新病不断出现。如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病(PMWS);,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3、 某些因素性疾病呈爆发性流行。如链球菌病(SS)、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APP)、副猪嗜血杆菌病(HP)、附红小体病、弓形体病等:,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4、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日益增多,许多疾病在病源学上呈多病原综合症,如繁殖障碍综合症,呼吸系统综合症,多系统消瘦综合症等(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5、疾病呈

10、早期化和全程化。如早期感染(60日龄以前的幼龄猪爆发时,往往呈高死亡率,如早期挺过去则在肉猪阶段呈现逐渐消瘦,生长严重迟缓,呈恶病质变化,病程很长)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经济效益。,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6、呼吸系统疾病上升为主要疾病,已成为引起猪场死亡最多,治疗最困难,花费最大,效果最差,即令猪场最头痛的头号疾病。,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7、因霉变饲料造成猪群发病及因抵抗力下降而致以继发感染的情况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8、慢性感染,持续感染越来越严重,猪场一旦发病,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根除,持续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且长期存在,稍不当心,即呈爆发。,对策措施

11、,1、加强引种管理。首先尽量少引种,慎引种。达到一定规模的猪场,后备母猪可采用自己培养的办法,必要向外引种。首先要考虑该种猪场的疫情情况,如有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尤其本场没有之疫病,即使体形外貌再漂亮,也不要去引,免得因小失大。,对策措施,种猪一旦引进,进行一定时间(一般不少于60天)的隔离观察,并采取有关措施,如抽血化验主要传染病的抗体情况,与本场免疫程序的衔接,把本场猪粪便放在后备种猪群,使引进的种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的系统。,对策措施,2、注意饲料营养管理:首先把好采购的质量关。凡霉变饲料坚决不用,特别在母猪料、仔猪料中添加质量过关,适量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其次,要注意营养平衡,防止营养缺乏症

12、或某些营养的超量。,对策措施,3、采用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并在养猪全过程实施,有条件的猪场尽量采用分区域管理,如母猪繁殖区,仔猪保育区,商品猪肥育区;把猪场分隔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小区。,对策措施,4、加强人员的管理,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即要对饲养人员、技术人员制订量化的目标考核,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素质。,对策措施,5、制订完整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a、平时加强消毒。针对不同场所、不同的消毒目的、选择相应的消毒方法和不同的消毒药品。特别注意空栏时的彻底消毒和平时的带猪消毒。,对策措施,对产仔舍、保育猪舍作为重点消毒对象,尽量做到每天一次,消毒时先清洁后消毒,以达到消毒的

13、目的,通过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对策措施,b、 对一些烈性传染病采用疫苗注射,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订应根据本地区的发病情况及本场的疫病流行史,参照有关猪场情况科学制订,严格执行。,对策措施,疫苗在使用前后,对猪只进行抗体监测,疫苗必须选购有品牌质量的厂家,保管、使用应符合有关要求、注意操作细节,避免免疫失败。,对策措施,c、 加强环境管理。I、冬天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时应兼顾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新鲜。II、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同时应控制高湿,尽可能避免高温高湿。,对策措施,III、要特别注意季节变换时的昼夜温差变化。如4、5月份,9、10月份,尤其是注意控制温差,防止疾病爆

14、发。,对策措施,、及时移走猪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猪粪尿长期堆放,造成的环境恶化。特别是因粪尿发酵而产生的有害气体,造成猪场空气质量恶化,对自身疫病爆发构成的威胁。,对策措施,d、 对一些关键性环节进行药物预防。如母猪产前、产后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金霉素、土霉素等预防产后感染;仔猪出生时用得米先或速解灵进行保健性注射;断奶前后一周用阿莫西林以控制链球菌病的发生;,对策措施,保育阶段猪只使用氟苯尼考、利高霉素、乳酸环丙沙星等药物预防猪呼吸道病的发生;在季节突变时,根据可能发生的疾病,添加一些相关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对策措施,e、定期驱虫。如公、母猪每年春秋二季全场性驱虫或母猪产前进行驱虫。

15、肉猪每批进行1-2次驱虫,驱虫方法即可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也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对策措施,f、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尽量不要在猪场饲养犬、猫等其它动物,做好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尤其要做好灭鼠,因为老鼠会传布许多疾病。,对策措施,g、 及时对病、死猪及产房中胎衣、胎胞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策措施,h、 发现疾病要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办法。发病时既不能病急乱投医,轻信一些药商或所谓专家意见用这用那的贵重药品或者什么做自家疫苗等措施;也不要麻痹大意,延误时机,小病酿成大病。,对策措施,首先应理清头绪,找准原因,准确诊断,采取果断措施,如请有较丰富经验的兽医提出诊断意见辅以必要的实验诊断以确诊

16、,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病情及早控制下来。,对策措施,6、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体系。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归纳,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合理的分析,早期发现问题,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燃。,谢谢!,2004.02.24于福建.石井,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 fhrozoom suis )寄生于猪红细胞(附着在猪的红细胞表明)游离于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表现:高热、贫血、黄疸、全身性发红;还可引起母猪流体病产、死胎和仔猪大量死亡。,流行历史,本病早在1928年首先在啮齿动物发现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能工人多种动物和人。1932年在印度被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

17、体病,我国从50年代开始有本病发生的报道,近年来,由于引种和大流通,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感染率很高,在某些地区可达60-80%,呈暴发性流行;,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的特征,猪附红细胞体在病原分类学上目前尚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是原虫,另一种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大小直径月1微米左右,平均长0.8微米,最长2.5微米。,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的特征,将血样制成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呈淡紫红色虫体,虫体多附在红细胞表面,少数游离于血浆中,在镜下可见其进退、曲伸、多方向扭转做自由运动;虫体呈环形、球形、杆形、月牙形、圆盘状、逗点状、或串球状不等。虫体不能在非细胞培养基上生长。,可感染的动物

18、,易感动物有猪、绵羊、牛、猫、和其他动物,在不同动物中存在不同的虫体,人也可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途径,主要由吸血昆虫如:蚊、跳蚤、虱、疥螨、蠓、虻等传播;注射针头、交配、手术器械也可传播;另外,病原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被病原体污染的血粉、饲料和胎儿附着物等可经消化道传播。,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诱发因素,猪附红细胞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每年的7-9月份,气温20以上,湿度70%左右时。互相斗殴、拥挤、圈舍污秽、营养不良及有其它疾病感染时均可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本病一旦发生多呈暴发性流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年龄,哺乳仔猪、母猪、育成猪等不同年龄均可感染,但以哺乳仔

19、猪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有时高达100%,而成年猪和中猪均很低。,常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病菌,常见的有:弓形体、副伤寒、大肠杆菌、链球菌、温和型猪瘟等。,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潜伏期3-10天;体温40-42,呈稽留热;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粪便干结,有时便秘与下痢交替;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初充血、后苍白;黄疸、小便发黄;全身皮肤发红,指压褪色,以耳下、鼻镜、腹下为最严重,后期出现不规则紫斑,边缘界限不明显指压不褪色,最后变为青紫色;耳发绀、变干、边缘向上卷起;,血液稀薄,采血后流血不止,后期血液黏稠,呈紫褐色。个别猪后咳嗽及前肢有水肿现象;公猪可出现积尿;病猪最后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全

20、身循环系统失调,衰竭死亡。,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特殊症状,单纯的附红细胞体病发生在仔猪时的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体温40-41. 5。扎堆、步态不稳;眼结膜初期潮红或苍白,后期黄染,刚生下的仔猪皮肤发黄;耳尖、四肢内侧和腹下皮肤初期出现红斑块,后期出现青紫色,指压不褪色;,有些病猪出现咳嗽、气喘、流鼻涕、呼吸困难,有些呈犬坐姿势;发病时,绝大部分仔猪出现腹泻,而后粪便干燥;发病仔猪在一周内迅速消瘦,但仍保持一定程度的饮水欲。往往与副伤寒、大肠杆菌、链球菌、猪瘟等病并发,其症状则错综复杂。发病率可高达80-100%,死亡率可达100%。耐过的仔猪往往形成僵猪。,母猪发生附红细胞体病时的临

21、床症状,1. 除了猪附红细胞体病常见的症状外,还可见到母猪的乳房和外阴部水肿,流产,长期不发情怀孕、产死胎、木乃伊胎;分娩后母猪无乳或乳量减少,有的发生乳房炎。慢性病例呈现衰竭、粘膜苍白、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很容易继发感染其它疾病,使症状加重造成死亡。,造成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的主要的原因,气候持续闷热潮湿;猪舍拥挤、通风不良;蚊蝇昆虫大量滋生蔓延;猪舍卫生不良,无定期消毒制度或对注射针头,耳号钳等器械消毒不严格。,主要的病理变化,耳尖、四肢内侧及腹下皮肤发绀;可视粘膜苍白或成青紫色;皮下出血,仔猪皮下脂肪黄疸;皮下组织和肌间胶样浸润,有散在的出血斑或出血点;全身骨骼肌色泽变淡、黄染;血液稀

22、薄呈淡红色或水样;,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特别明显),切面外翻,有血液流出;胸腔及心包积液;心外膜出血,心肌质地松软呈熟肉样,质易碎;肺脏一侧萎缩,一侧膨大;脾脏肿大1-2倍,质地柔软,表面(特别是在边缘)有粟粒大的丘疹样出血结节;,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灰白色区域性坏死或灰白色坏死点;胆囊肿大,胆汁粘稠成明胶样;肾脏肿大(肾盂积水)呈暗红色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肠系膜黄疸;结肠、直肠粘膜有粟粒大小深陷的溃疡;膀胱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如何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并发症,通过病猪血液涂片发现病原体即可确诊猪附红细胞体病。以下四点症状同时出现时应考虑猪附红细胞体病或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体温40

23、-42,呈稽留热;耳、鼻镜、腹下、四肢皮肤出现红斑;黄疸、贫血;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猪附红细胞体病可选用的药物,多年来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常规药物有贝尼尔(血虫净)(按5-7mg/kg.b.w,配合使用氨基比林、土霉素或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黄色素、四环素类(如土霉素800g/t)、新胂凡纳明(九一四)等,有一定疗效;目前临床使用比较有特效的为尼可苏(浙江舟山定海动物药厂生产即福原牌)及阿散酸。,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应注意的事项,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及时用药 (选用特效药);药量要足;疗程要够。,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注意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给与全价饲料保证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猪只应激;,定期驱杀体外寄生虫及消灭吸血昆虫如蚊子、虱子、苍蝇;蠓、虻等;加强对注射针头、耳号钳等器械的消毒;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预防药特别在夏秋季节;发现病猪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