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轮复习)教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918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轮复习)教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轮复习)教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轮复习)教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轮复习)教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轮复习)教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轮复习)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轮复习)教材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课,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一、土地制度的演变,氏族土地公有制,生产力低下,2、夏、商、周(奴隶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井田制,井田制的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周王室衰微

2、,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各国的税制改革,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探究思考,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2.秦国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特点:,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土地向少

3、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影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土地兼并:,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实质:,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明朝土地买卖的契约,“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北宋流民图,“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目的:,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按人丁和田亩纳税(明朝),统治阶级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防

4、止社会矛盾激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统治,措施:,孝文帝拓跋宏,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_。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_和_的多寡收取赋税,绘制了“鱼鳞图册”,作为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人丁,土地买卖,均田制,田亩,明朝的“鱼鳞图册”,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进步,请思考,1.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般

5、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 )A井田制B分封制C租庸调制D初税亩,D,活学活用,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C,3.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4.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

6、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B,5.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D,6.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B,二、“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3 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根

7、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2 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具体表现:,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统一铸钱、盐铁官营、物价管理、重征商税,抑制富商大贾。,明清:实行专卖制度、加征商税、破坏经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1、洪武十四年(1381)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2、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看成“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主题一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1

8、)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唇枪舌剑,“重农抑商”对维护历朝历代统治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消极: 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进步。,4.评价:,1.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

9、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C,2.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A宋明理学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D封建君主专职,C,3.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C,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

10、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 “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1.“海禁”,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严禁私自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经济政策。,烧房抢粮的倭寇,“海禁”政策,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

11、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二)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清代严格限制官民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行的经济政策。,严格限制,绝对禁止,2.原因:,直接: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闭关锁国,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材料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根据文字材料和图片,概述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

12、大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屈大均广东新语,闭关锁国政策,清廷限制商人出海贸易的规定,出海人必须由地方官给照,守口官弁查验放行出海经商之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出洋商船载重必须在500石一下,只许用双桅,其梁头高度不得过1丈8尺,舵水人等不得过28名每船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柄,清代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外国商人不许在广州过冬,不许乘轿,外国妇女不得进入广州城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居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商馆中,平时不准随意出入,每月可外出三次中国人不得向外商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中国人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中

13、国人不准教授外国人汉语,(3) 影响,消极: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保护了国家的安全。,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至于英国所提

14、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堂小结,古代的经济政策,探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农民贫困自给自足,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主题二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

15、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知识巩固,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B,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通商 D禁止民间出海贸易,C,高考资源网()

16、您身边的高考专家,3、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4.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1)农民受到残酷剥削,购买力极低(2)地主商人投资于土地,手工业生产资金短缺(3)科学技术不发达,手工业品质低价高(4)各级政府对重工业生产限制重重( )A (1)(2)(3)(4) B (2)(3)(4) C (1)(2) (4) D (1)(3)(4),C,C,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5、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