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0214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8.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资本论第三卷讲义,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三卷的研究对象、结构和意义、第三卷的研究对象)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所谓总过程就是指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的有机统一。第一、二卷分别研究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在此基础上,第三卷进一步把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程过程综合起来,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考察资本在这个总过程中呈现的各种具体形式。,(二)资本在总过程中采取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息资本、银行资本以及农业经营资本等形式,相应地,剩余价值也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进而转化为商业利润、企业主收入、利息、由超额利润形成的地租等形式。o(三)通过资本和剩余价值在总过程中所

2、呈现的各种具体形式研究,马克思创立了完整的转化形式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剥削阶级之间分配的规律,因此,剩余价值分配规律象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第三卷,o(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o二、第三卷的结构o第三卷共有七篇,其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组成部分o(-)前三篇研究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及剩余价值在

3、各个产业资本之间分配的一般规律;(二)第四、五篇硏究流通领域中的商业资本和生息资本及相应的商业利润和利息问题,揭示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职能资本与所有权资本之间分配的特殊规律(三)第六篇研究农业资本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问题;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分配的特殊规律,建立了完整科学的地租理论;(四)第七篇是对资本拜物教的全面揭露,批判“三位一体的公式”,阐明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这是第三卷、也是资本论全书的理论总结。,(五)根据从抽象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科学方法,马克思的理论分析采取了以下的逻辑顺序: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第一

4、个、同时也是最一般、最抽象的转化形式,所以第一篇考察“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过程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第二篇进步考察由资本竞争所产生的利润到平均利润和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第三篇则从运动的角度考察“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以及包含在这一规律之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矛盾,相当于对产业资本分析总结。从第四篇开始,逻辑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第四篇分析流通中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而来的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规律,揭示了平均利润如何表现为商业利润和产业利润两种具体形式,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至此

5、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的经济关系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o三、第三卷的意义(-)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经过十年时间编辑整理出版的。恩格斯对第三卷评价极高,认为这个极其出色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使整个政治经济学发生彻底的变革,并将引起巨大的反响”o(二)第三

6、卷所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的变革,具体来说表现在:马克思所创立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从理论上解决了使古典学派解体的难题之一,即商品按价值交换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所谓“矛盾”。第三卷既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贯彻和运用,也是它的完成和发展。马克思在第三卷所建立的地租理论不仅完整科学地说明了不为古典学派所正确理解的级差地租,而且说明了不为古典学派所发现的绝对地租,o(三)第三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为我们科学地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马克思把对商品经济的分析与对特殊的生产方式的分析有机地相结合的方法,是我们分析

7、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指南。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o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会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而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则是一切转化的起点,因此,本篇成为第三卷的逻辑起点。,本篇共七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第一章从商品的价值构成分析,说明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是研究的出发点。第二章从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第三章分析利润率的变化与剩余价值率的变化相独立,说明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影响利润率的两个重要因素。第四章引入资本周转,进一步揭示这种转化的必然性以及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五、六章则是分别考察不变资本的不同部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一部分)的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七章是对第一篇的总结性补充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