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2023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心理健康: 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一种良性状态 表现: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心理健康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和相对性,心理健康的定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中职学生中厌学情绪严重的占38.6%,缺乏自信的占32.5%,常有焦燥反应的占29.6%,不善于交往的占52.36%,挫折承受力较弱和弱的占77.32%,情绪易激动的占31.21%,偏内向型的占24.6%,另外,诸如说谎、懦弱、自卑、孤僻、

2、冷漠、早恋、报复、逆反等心理问题也占有较大比重,有的学生因此已无法继续学业。,1.学习问题(1)厌学心理(2)考试焦虑(3)就业压力2. 自卑心理3. 人际交往问题(1)师生关系(2)同学间关系(3)与父母的关系4.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恋爱及早期性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思想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5. 人格问题 表现出偏激、狭隘、嫉妒、暴躁、依赖、孤 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不良个性倾向,进而形成强迫型、偏执型、反社会型、自闭症等人格障碍6. 挫折适应问题7. 网络成瘾的问题 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心理损伤的现象以及与上网有关的包括一系列病态行为的心理障碍。,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问

3、题,思想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基因不良 第21对染色体多一个-唐氏综合症 脆弱的性染色体-自闭症 性染色体异常(正常男性XY,女性XX):XXY-X-XYY-XXX脑外伤神经生化物质不平衡 主要神经传导物质:胆碱类、生物胺类、氨基酸,6,心理健康涵义,精神病遗传可能性父母:33.2%同胞:30%父母的同胞:13.54%祖父母:12.6%堂兄妹:6.7%,心理因素,个体已有心理特征:认知、情绪外界心理环境早期剥夺与创伤病态家庭缺乏社会支持,7,心理健康涵义,社会因素,一)家庭1、家庭的自然结构2、家庭的人际关系3、家庭的教育方式4、抚育方式5、家长自身,8,心理健康

4、涵义,二)学校因素1、校风班风2、同伴关系3、教师4、教育要求,三)社会因素1、文化背景2、社会经济地位3、社会变化,灰色带理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常识性区分 (4种方法),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不敢和人对视,不敢见人等);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骚扰、恶作剧等)。,检验某种行为或想法是否正常的三标准,(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相一致;(3)人格稳定仅仅是一般心理问题是属于我们辅导的对象。,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子? 1.本人不觉得痛苦 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

5、.他人不感觉到异常 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表现。 3.社会功能良好 即能胜任社会角色,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经验的模式临床的模式社会的模式统计的模式,当事人自己的主观经验,他们感到忧郁,不愉快,或自己不能自我控制某些行为,从而寻找帮助。但也有某些患者则由于坚决否认自己是“不正常”而正好作为其行为异常的标准。二是指医生或咨询员根据自身的活动经验来判别正常和异常,正常或异常是与社会常态的比较而言的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这一标准随社会环境改变而改变,出现异常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常态人身

6、上是不存在的不少心理障碍并没有明显可查的生物学病因心理异常现象常常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身机能的障碍,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一般心理特征的人数频率多为常态分布,居中间的大多数人为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确定一个人的行为为正常或异常就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许多异常心理现象在常人身上也有多少表现,但不象病人身上那样增强,学生心理问题判别时的注意事项,1、青少年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2、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轻率下结论不可轻率判断学生是“弱智”、“变态”,或者断定是某种心理异常心理正常与异常没有明确的界线3、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才可做判断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7、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及性格,还要了解学生的过去经历、家庭情况及人际交往情况4、在判别时要防止几种偏差错误诊断心理障碍把心理问题当成生理问题把个性品质不良当成心理问题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行为问题,1、品德问题行为,2、心理问题行为,3、学习问题与障碍,1)一般心理问题,2)严重心理,3)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4)其他,案例1,小明一个月前在月考中没有考好,成绩下滑,父母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开始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一周前老师宣布要进行第二次月考,上述症状加重,紧张、焦虑,晚上不能正常入睡,即使睡着了,很容易醒,多梦;总是感觉自己学不好

8、了,中考也考不好了,不能顺利升入重点高中,痛苦不堪。,案例2,某男,18岁,艺术学校三年级学生。 从小喜欢绘画,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认为上文化课纯粹是浪费时间,故从一年级就经常逃避文化课。自认为应该用这些时间来练习自己的绘画技巧,但家长不同意,理由是文化课必须要有一定的分数才能录取,自认为只要稍微看看就能通过,用不着花费那么多时间,为此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很是心烦,即使在家绘画,也没有好心情。进入高三后,发现自己的绘画水平没有多大提高,而文化课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恐怕自己考中央美院的理想要落空,很是焦急,睡眠不好(主要是入睡困难),父母更是责备自己不听家长的意见,自己心中有些后悔,但表面是

9、还要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不肯承认。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考试了,一家人都很着急,自己更感到希望渺茫,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打不起精神,拿起画笔经常发呆,觉得画笔很沉重。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很差。,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如下类型: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 是指在近期发生的,时间并不太长,理智可以控制,有自知力,感到痛苦,希望得到帮助解决问题,有求治愿望。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社会功能基本未受影响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现实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案例一分析

10、:小明个性内向;智力水平正常;谈话涉及到学习问题时,伴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情绪;情绪低落且不稳定;未发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该生问题起因是学业受挫,属于现实意义的刺激,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和思维逻辑,没有泛化和回避,而持续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不足以满足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初步诊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二、严重心理问题,1、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2、内心的冲突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有求治的愿望。3、时间较长(两个月),不良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4、社会功能受到影响5、没有器质性病变,,分析:1、发生的冲突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冲突。2、长期心情不好。3、不良情

11、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4、出现睡眠问题,学习受到影响。5、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由于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被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学生的应对原则,共情:从感受开始尊重:平等相待,接受学生的真诚:真“我”的状态无条件积极关注:对个体存在的尊重系统观点:社会、家庭、学校与班级、伙伴,、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在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下,内心冲突是变形的,但是不能确诊为神经症,就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三、神经症的分类,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一)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

12、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也称恐怖症或恐惧焦虑障碍,恐惧症分类,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系统脱敏疗法)特定恐惧症,(二)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

13、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什么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就是指因考试 带来的过度的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 和焦虑.考试焦虑包括考前焦虑,考中焦虑,考后焦虑.,考试焦虑的表现,1、焦虑表现为生理反应,如不自主地震颤、昏厥、肌肉痉挛、心跳加快、出汗等;2、焦虑表现为心理感受,感到恐惧,预感到不祥与担心,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与不安;3、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到来,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威胁或危险。如果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可以发现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往往不相称。4、表现为防御或回避行为,如在考场上惊恐不安、思维混乱,早早答题交卷

14、离场,或脑子一片空白、思维停滞等,这是考试焦虑的行为成分。,考试焦虑的处理,心理教育澄清原因:家庭、个人的期待(改变认知)放松训练,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病人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

15、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或优势观念也属于本症。本障碍男女均有,无明显家庭特点(与躯体化障碍不同),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品行障碍”(边缘行为)识别界限,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偶然的、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旷课、打架、调皮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障碍”。 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 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 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

16、而说假话)。 敲诈勒索。 经常逃学或旷课 。 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 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残忍地虐待动物。 虐待他人。 经常主动挑起斗殴,故意寻衅。 不负责任地多次发生性行为。 达到或超过3条、造成轻微后果的,可视为轻度品行障碍;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为重度品行障碍;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视为中度品行障碍。,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心境障碍什么是抑郁,抑郁 可以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 也可以指抑郁症的一个症状 或者指一种疾病抑郁症 主要根据

17、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来判断,同时还会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心境障碍-抑郁症,抑郁发作主要表现: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言语减少,语速减慢,声音低沉意志活动下降,行动迟缓,生活被动,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 。躯体症状,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乏力等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可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有关抑郁的几个小贴士, 抑郁症是常见病,如同感冒、头疼一样,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抑郁症不是思想问题,需要专科医生来诊断、治疗 抑郁症是可以被治疗的 抑郁症是可以痊愈的,如何识别在压力下可能自杀的学生?,以下情况是心理压力超过应对能力的征

18、兆,存在的越多或是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需要帮助。1.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无价值中;2.易激惹,过分依赖,持续不断的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3.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4.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5.酒精或毒品的使用量增加;6.行为紊乱或古怪;7.睡眠、饮食问题,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状况下降;8.作文或其他发挥想象力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主题为无望、脱离社会、愤怒、绝望、自杀或者死亡;9.任何书面或口头表达的内容像是在临终告别或透露出自杀的倾向,如“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10.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青春期性心理障碍,1、异性交往障碍 2、异性交往失当(交往过密、失恋) 中学生恋爱

19、:对了,错了? 3、自慰(性幻想、性梦、手淫)焦虑 4、青春期发育(体像体貌、性器发育、遗精初潮)焦虑 5、性偏离(双性恋、同性恋、恋物癖、窥淫癖等),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全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或病态网络使用,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主要表现: 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难以自拔。生理上的表现为视力衰退、紧张性头痛、肌腱炎、背部颈部疼痛等症状。心理上表现为封闭、虚妄、思维迟缓、焦虑、抑郁等,发展到极致便是神经紊乱自杀或猝死。,网络成瘾,网瘾的诊断:(1)每天上网时间8小时以上,且越来越长,无法自控,特别是晚上常常上网到深夜。(2)反常行为,比如逃学、废寝忘食、不与人交往、对人冷漠、脾气暴躁、关机后烦躁不安等。(3)经常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甚至发展到通电话、约会等。(4)电脑里常出现暴力、色情、赌博等图片。(5)有说谎隐瞒上网的情况及程度的行为。(6)宁肯借钱上网或甘冒一定的风险,比如去偷钱或偷用别人帐号上网等。以上6条并不是每个有“网瘾症”的学生都具备,如果某同学有3种以上的类似表现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