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肠源性囊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2056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肠源性囊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脑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肠源性囊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脑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肠源性囊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脑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肠源性囊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脑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肠源性囊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肠源性囊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肠源性囊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外科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2022年度)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2年*月*日显微镜下切除延髓区肠源性囊肿病例分析1 .病历摘要(图12)病例1(图1):女,14岁;因间断头痛1月余,加重伴恶心1周于2018年3月入院。头痛部位:额部、枕部,表现为针扎样跳痛,呈间断性发作、间歇期正常。近1周来头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率增加、间歇期缩短,伴恶心;脑神经检查及小脑体征检查阴性。CT提示椭圆形囊性占位、低密度、无钙化,考虑为蛛网膜囊肿。MRI报告提示病变位于延髓腹侧,呈长TL长T2信号影;DWI显示病变呈低信号、边界清晰、长约26mm,相应层面延髓受

2、压,增强无强化,考虑为蛛网膜囊肿。经远外侧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分离并切除囊壁,囊壁较韧、与脑干组织黏连紧密,囊液为淡黄色,囊壁行近全切除。术后枕部疼痛得到明显改善,无呛咳、声嘶、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术后复查MRI:延髓占位性病变解除,延髓复位至接近正常解剖位置。病理结果示:囊壁单层黏液上皮。免疫组化结果:CEA、CK20(部分+),CK7(+)zKi-67(1%),Villin、CDX(-)o术后诊断:延髓区肠源性囊肿(I型)。术后随访8个月,复查MRl未见囊肿复发,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图1延髓区肠源性囊肿经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病例1)IA术前MRI长Tl信号,延髓明显受压移位IB术后复查MRI病

3、变近全切除,延髓占位性病变解除IC病理:纤维组织被覆单层黏液上皮(苏木精-伊红染色x40)病例2(图2):女,47岁;因间断枕部疼痛10年,加重3周于2018年7月入院。枕部发作性钝痛呈进行性加重,3周前出现转颈困难,疼痛转为针刺样疼痛难忍,放射至面部、背部,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咽反射、小脑体征及闭目难立征阳性。病人未行CT检查,MRl显示:病变位于延髓背侧,延髓及枕骨大孔内见不规则长TL长T2信号,边界清,病变长约51.7mm,脑桥、延髓受压移位,增强无强化,考虑为肠源性囊肿。图2延髓区肠源性囊肿经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病例2)2A术前MRl病变压迫脑干,T2WI呈高信号2B术后MRl病变全切除

4、,占位效应解除2C病理:柱状上皮伴部分黏液腺(苏木精-伊红染色40)经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分离完整囊壁,囊壁透明较薄,与脑干黏连不紧密,囊液呈澄清透明,完整切除病变,术后3d复查MRI压迫完全解除,病人术后5d出现低热伴轻度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行床旁腰椎穿刺术并释放部分脑脊液,脑脊液标本送检常规结果回报无色清晰透明;脑脊液生化胭脊液蛋白升高(870mg/L),葡萄糖及氯正常。病理结果:柱状上皮伴部分黏液腺。术后诊断:延髓区肠源性囊肿(型)。术后1周下床活动。术后随访IO个月,复查MRl未见囊肿复发,日常生活不受影响。2 .讨论肠源性囊肿又称神经管和原肠囊肿,是临床少见的内胚层发育障碍相关囊性

5、病变,发病机制不清,多认为是胚胎发育第3周神经管与原肠分离障碍,残留前肠或呼吸芽等内胚层组织与脊索结合演变而来。本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居多,颅内发生部位多以延髓区背侧及腹侧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典型性头痛、头晕,伴急性脑积水者可有行走不稳及小便失禁,选择远外侧入路或后正中入路尽可能完整切除囊壁,与脑干黏连紧密者不必强求切除。文献报道本病分为以下3种组织类型:I型为囊肿内衬单层、假复层立方或柱状上皮,伴或不伴纤毛,可含有数量不等的柱状细胞,上皮紧贴基底膜,囊壁为薄的血管结缔组织;型为囊壁除I型细胞外,还有黏液腺、浆液腺、平滑肌和(或)横文肌、脂肪、软骨、神经节等组织成分;DI型为除型内容外

6、,还含有室管膜及神经胶质组织。本组I型1例,型1例。延髓区肠源性囊肿与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鉴别有一定难度,目前MRl为术前诊断最可靠依据之一。MRI是检查中枢性肠源性囊肿的首选方法。多数肠源性囊肿MRl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一般边界清楚,脊髓局部受压变扁,主要表现为较脑脊液等或稍短Tl信号、等或稍长T2信号。TIWl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囊内信号均匀性较好,存在轻度强化的病人可能是受到感染或囊内内容物影响。本组病例1呈长T1、长T2信号影,DWI呈低信号,术前考虑为蛛网膜囊肿。病例2呈不规则长Tl及长T2信号影,DWI为低信号,术前考虑为肠源性囊肿。延髓区腹侧及背侧占位性囊肿应

7、高度怀疑肠源性囊肿,避免误诊影响术中切除程度,有效提高病人对医护的信任感,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外科手术切除延髓区肠源性囊肿是目前公认确切且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神经显微镜临床普及,推动显微神经外科的飞速发展,显微镜下切除可有效提高囊肿全切除率,减少复发,术中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囊壁,避免损伤延髓和神经结构可痊俞o作者认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囊肿,周围解剖清晰。囊肿张力较高时,可先选择穿刺冲洗降低张力,尽量避免牵拉骚扰脑神经,保护脑干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锐性切除囊壁,尽量避免使用双极,避免对脑干带来不可逆的热损伤。与延髓及神经根关联紧密的,可残留部分囊壁,无需勉强切除,残留囊壁可用射频刀灼烧、萎缩。激素及温生理盐水冲洗术野,有效减少无菌性炎症反应。严密缝合硬脑膜,预防脑脊液漏、皮瓣下积液。术中及术后应用静脉应用激素有效减少延髓、脊髓水肿反应。总之,延髓区肠源性囊肿是白页内肠源性囊肿的好发部位,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良恶性判定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囊壁是本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全切除囊壁可治愈本病,大部分切除或部分切除者可能复发,肠源性囊肿生长缓慢,即使复发也可再次手术治疗。延髓区肠源性囊肿是良性占位,应早发现、早诊治、术后复发率低,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