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期之变:再次收缩准备过冬.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20634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预期之变:再次收缩准备过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财政预期之变:再次收缩准备过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财政预期之变:再次收缩准备过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财政预期之变:再次收缩准备过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预期之变:再次收缩准备过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预期之变:再次收缩准备过冬.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政预期之变:再次收缩,准备过冬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财预(2022)126号)。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预算编制源头管理,硬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以及做深做细过紧日子情况评估。并且,还针对近期地方国企拿地比例大幅提升的问题作出了相应限制,要求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这意味着“宽财政”的预期面临转变,地方财政不得不面对再次收缩,准备过冬的局面:再提“压缩一般性支出”自深化改革以来,地

2、方财政用于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的规模就逐步收到控制,尤其是在2018年后,已经约束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并且,在财政全面推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工作后,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更是加强了对地方财政支出的约束,一般性支出在地方财政中的占比已经处于相对合理的较低水平。在如今财政收入下降较为突出的大背景下,地方财政的实际可用财力普遍处于困难水平,加上潜在债务因素导致的压力,普遍使得地方政府的支出、投资规模不如预期。因此,预期上纷纷希望积极政策再次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以此来改善当前经济运行处于低位的局面。但如今这一文件的出台,显然打破了这一预期。监管仍然希望通过“减支节流”的方式,在不增加新的政策空间的前

3、提下,挖掘地方财政的潜力;也就是说,未来的财政重点仍在支出上的“提质增效”,而非进一步增加政策力度,这也就意味着地方财政的“寒冬”仍将持续。加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近年来的财政监管重点是严控地方债务风险、限制地方隐性债务的增长;以及加强对地方财政的预算约束,通过由上至下的管理体系来规范地方政府的运作。但由于制度完善仍需要时间,地方财政的预算执行情况仍不理想,尤其是在预算之外、未纳入隐性债务的应付账款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约束地方政府运作以及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依然是任重而道远。126号文也提出,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实化预算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指标管理,不得无预算、超预算

4、安排支出。这意味着未来的财政改革方向仍是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运作,将地方财政的收支进一步纳入“财政总盘子”里。并且,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改革方向下,地方政府的未来运作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约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也将更需要市场主体与社会融资对地方建设的支持。过去以地方政府信用为核心的债务扩张发展模式,已然一去不复返了。点名购地虚增财政收入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提到土地出让收入快速下降对地方财政造成的巨大压力。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面临巨大收支矛盾情况下,纷纷以地方城投、国企来托底地方土地市场,通过城投国企购地的方式来完成对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但在地方城投与国企也面临较大资金压力与偿债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不理想、土地无法在短期内开发的情况下,这一行为实质上是地方财政将债务风险从财政向地方城投与国企进行转移,并且有涉及隐性债务的嫌疑。而当前对这一行为的点名,释放出两方面的信号:一是针对地方隐性债务的监管并没有放松,二是监管认为当前的土地市场仍有风险,地方城投与国企在当下“接盘”未必是笔划算的买卖。从中也透露出新的信号:如今是地方财政收缩的持久战,地方政府的“紧日子”并非朝夕,仍需提高警惕、勒紧裤腰带,做好准备,面对持续的寒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