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景点旅游综述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20664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景点旅游综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无景点旅游综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无景点旅游综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无景点旅游综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无景点旅游综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景点旅游综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景点旅游综述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 景 点 旅游,Page 2,当今的传统旅游方式,“上车睡觉,下车看庙,逛街购物,景点拍照”这是组团到知名景点旅游的真实写照。 每到旅游旺季,各个知名景点总是门庭若市,景区内也是人山人海。不仅看不到美丽的景色,眼前总是黑压压一片攒动着的人头。与其说是到景点旅游,还不如说是全国各地游客大联盟。旅游之后,惟一的感觉只能是“我曾到此一游”,至于民风怎么样,没有时间去看;景区怎么样,没有机会看清。,Page 3,Page 4,“晒一晒”时下流行的旅行方式,没有名胜古迹,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导游“赶鸭式”的催促。到处乱吃、到处乱看。没有目的性、不拒绝任何美食。懒散地走着,遇见谁就和谁一起同行。抽烟、喝茶

2、、晒太阳、找个老人乱聊天、闯进人家家里混顿饭吃吃“无景点”旅游就是那么随意与自然。,Page 5,“无景点旅游”始发于2007年下半年。 无景点旅游最初只是个人无意识的行为,慢慢兴起后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与自助游、自驾游、农家游一样,无景点旅游也属于休闲游的一种。有所不同的是,无景点旅游不再是“到知名景点一游”,而是“驻扎”到某地,吃吃饭,喝喝茶,随意安排行程,在城市大街小巷或乡郊野外悉心品味民风民俗,不再跟随旅行团人挤人,走马观花地参观门票高涨的景点。与流水线式的跟团旅游相比,无景点旅游能收获更多,它既省钱又尽兴、因而渐成时尚。,Page 6,各学者对无景点旅游概念的看法,无景点旅游是相对

3、于有景点旅游提出来的,指那些不刻意、不专门游览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方田红等(2009),无景点旅游是指到非旅游景区景点进行的以轻松愉悦体验目的地的文化、民风与社会生活方式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董红梅(2008),无景点旅游是一种注重休闲与体验、在方式上一般不参团、不赶时间赶景点、追求无拘无束的旅游历程、且不十分看重景点的反传统旅游方式。 -伍延基等(2008)、简玉(2010) 等,共同观点:不刻意去景区旅游而注重真实体验。,Page 7,各学者对无景点旅游概念的看法,无景点旅游是指旅游者不再选择跟团旅游,随意安排自己的旅游行程,与家人或朋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乡郊野外悉心体验民风民俗

4、,是一种“心之所至,行之所至”的旅游方式。 -盛学峰等(2009),无景点旅游是不被“旅游”本身所累,选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当地悠闲地住上几天,深入地了解异地他乡的风土人情,真正做回“外乡人”的旅游方式。-戚永晔(2008),无景点旅游,即不随旅行团走马观花,不去知名景点,选择一个地方,随意而行、随性而游、随机而停。- 姚磊(2011),共同观点:更向往自由、品味悠闲,Page 8,无景点旅游的定义,所谓无景点旅游为:旅游者以休闲、体验为主要目的,在开展旅游活动时不以旅游景点作为对象,而是选取非旅游景点的空间范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方式。,综合性定义,本质:无景点旅游是对“旅游即生活”这一旅游内

5、核的回归,注重体验目的地居民生活相关的资源,也就是以生活的方式去感受异地的生活。,Page 9,无景点旅游与景区景点旅游的区别,Page 10,无景点旅游的特征(相对于传统的景点旅游),休闲性,1,开放性,4,灵活性,3,体验性,2,Page 11,目前在我国,“无景点旅游”尤其受到白领一族、休闲族和银发一族的追捧,成为新锐人群的时尚体验。究其原因,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如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休闲方式的多元化及理性回归、无景点旅游体验的实际效果及景区超载接客甚至门票的涨价等有很大关系。,Page 12,“无景点旅游”产生的背景,1.旅游者消费渐趋成熟是“无景点旅游”产生的根本原

6、因。,2.旅游者生活渐趋休闲是“无景点旅游”产生的内在条件。,3.游客能收获更多是“无景点旅游”产生的驱动力。,4.景区门票上涨和拥挤是“无景点旅游”产生的催化剂。,5. 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是“无景点旅游”产生的外在条件,Page 13,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旅游者的消费水平逐步提升,旅游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更多倾向于“下马赏花”式的深度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出游意识会越加理性,人们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更有计划性,也逐渐体会到不一定要到固定景点才能享受愉悦,“无景点旅游”同样能带来更加惬意的感受;,Pa

7、ge 14,早在50多年前,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就曾预言:“自动化预示着空闲时间和工作时间关系的倒转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性正在使工作时间变得很有限,而空闲时间则变得十分充裕。”学界普遍认为,目前国内的旅游市场正在从以景点为导向的观光型旅游向以心情为导向的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当休闲度假在我国逐渐成为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时,游客更加关注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休闲度假的问题,而不是去过多少景点。在此背景下,“无景点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休闲的理想模式。,Page 15,“无景点旅游”不受时节限制,游客自己组织策划出游,真正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让自己的

8、身心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是都市人摆脱社会压力,选择多样性目的地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短期行为。旅途中,游客往往选择在一个地方悠闲地住上几天,旅游者享受的是回归自然的乐趣和感受,能更加体验新奇,更注重休闲的自我空间,是休闲度假的另一种诠释。(如乡村中村民的纯朴、热情、与世无争的心态让游客学到了很多;乡村蔚蓝的天幕、美丽的星空等纯自然美景让游客陶醉其中,这是传统“跟团按计划”走马观花、吃住在酒店所不能体验到的。),Page 16,旅游门票在全世界都存在,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门票扩张为门票经济,将会成为旅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和发展瓶颈。在发达国家景区门票价格一般只占人均月收入的0.5%-1%

9、相比(有很多的减价、免票等优惠措施),我国的这个比例已达到近8%(城市居民)和30%左右(农民)。过高的门票剥夺了普通群众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从横向比较看,大部分景区已经明显地“贵族化”,远远高出普通民众的选择;从纵向看,门票上涨超出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国内著名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游览环境差,旅游者体验差,本应轻松休闲的旅游成了“苦差”。景区有限的服务能力,一方面难以满足短期增多的游客需求,从而造成服务质量滑坡,以至于“花钱买罪受”的抱怨声不绝于耳;二是会给游客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由于“疲劳”接客,一些游乐设施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在人挤人的景区里,极易发生事故。,Page 17,Pa

10、ge 18,Page 19,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高速公路、农村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这些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使旅游者不再一味依赖旅行社,在客观条件上使自助式的旅游变得可行,是无景点旅游兴起的基础因素。 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WEB20环境下的一些旅游搜索引擎及旅游网站的出现,旅游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便利。出门旅游之前,只要去一些旅游搜索引擎网站或者一些旅游论坛搜索一下,所有的旅行事宜就会了然于胸,屏幕上的信息就会告诉你哪些酒店比较紧张、哪些机票价格更为实惠、哪里环境比较优美、哪里的体验比较独特等等。 另外,通讯设施

11、等其他一些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都给无景点旅游者带来了便利。,Page 20,无景点旅游发展思路,我国当前旅游发展趋势,大趋势下传统观光景区所面临的问题,对策无景点旅游发展思路,2,3,1,Page 21,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未来五年的旅游业将以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为重,以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这一旅游发展策略必将引领我国步入休闲旅游时代。虽然从目前来看景点观光旅游仍占据旅游市场主导地位,但越来越多不依赖景点的休闲旅游正日益扩大其市场,随之带动的将会是旅游产品由单一性走向个性化、多元化,旅游活动由浅层次观光走向深层次体验的转变过程。,Page 22,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大趋势下传统景区所

12、面临的问题,以景点开发为中心,忽视游客体验 传统的观光旅游景区以景点开发为中心,提供大众旅游观光产品,但是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表现在景区观光产品过于单一造成各地旅游产品雷同,跟风现象严重,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足,最终导致景区的生命周期缩短。开业门庭若市,之后门可罗雀的案例不在少数。,圈景式开发制约了旅游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旅游地开发仍通过划地圈景,采用所谓“门票经济”的方式营建,而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旅游观念趋于成熟,旅游行为趋于理性化,“门票经济”逐渐成为限制游人的门槛,对于那些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制约更为明显。,Page 23,单击此处添加标

13、题,以开放的景区环境为背景,无景点旅游发展思路,以自主、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为核心,以丰富、多元化的旅游活动为载体,以深层次的资源评价和利用为目标,Page 24,以开放的景区环境为背景,从无景点旅游视角审视当前景区的发展建设,就是要转变当前以景点建设为目的的旧思路,将打造观光线路改变为营造整体环境氛围,让名胜变成场景,让风景成为氛围,使游人所到之处处处是风景,景点的概念就被扩大了,旅游的内涵也被丰富了。在这种开放性的旅游环境背景中,各类旅游活动才能全盘搞活,景区才会热闹起来。,Page 25,以自主、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为核心,旅游体验是无景点旅游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涵。充分考虑游客的体验需求,为游客

14、提供独特、满意的旅游体验应作为当前旅游地规划的根本出发点与立足点,营造自主性、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应贯穿整个旅游活动的方式、内容和组织。在无景点旅游规划中,首要明确的是旅游者活动主体的地位,在充分尊重旅游者自主、个性化体验需求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单纯依靠特色景点为吸引物转变为满足游客个性需求的旅游体验为吸引物,使游客获得高质量和深度的旅游体验,这正顺应了休闲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Page 26,以丰富、多元化的旅游活动为载体,旅游活动是旅游者获得深度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缺少活动或者活动过于单一必然会游客体验质量的降低。无景点旅游的景区发展思路就是从游客的旅游需求着眼,跳出单一的观光活动形式的局限,向

15、集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复合型旅游景区发展方向转变,注重旅游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游客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不仅能满足不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需求,而且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提供了可能。,Page 27,以深层次的资源评价和利用为目标,无景点旅游的体验内涵决定了资源价值评价不能以旅游观光价值作为衡量的唯一准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对旅游资源价值同样具有附加作用,而这却是传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所缺失的。 例如,普通的丘陵地按照现有评价标准来看仅具有很低的观赏价值,但是若作为山体运动用地利用起来,其带来的旅游体验价值可能要远大于观赏价值,同样,当作为康体养生、休闲娱乐等旅游活动开发利用时,所产生的旅游体验价值又会发生变化。因此从无景点旅游活动的角度出发,以旅游体验质量作为评价依据,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旅游资源价值,这对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Page 28,无景点旅游虽仍为大众型观光旅游的补充,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但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为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发展拓展了新思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希望随着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无景点旅游将会日趋完善,以推动我国旅游业在新时期更大的发展。,结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