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127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高考考查的修辞格共九种: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 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另外,引用、反语、通感手法等也应该掌握。,1、比喻: 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例1: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物描写)例2::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议论文段),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化无形为有形,比喻的三种类型,1、明喻特点: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是:像、防佛、似。公式为:“甲像乙”。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2、暗喻特点: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为:是、成为、成了、变成了等。公式为:“甲是乙”。如: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3、借喻特点: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公式是:直接把甲说成乙。例句:废除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省略的本体为:革命。比喻词:像,不属于比喻的几种情形:,(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

3、像出去 了。(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2、比拟,定义: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物则是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灵性,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例1:天空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睛的星星。例2: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例3:指导员讲的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例4:他骄傲自

4、满,尾巴都翘上天了。,3、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特征、程度等有意地夸大或缩小。分类:扩大的夸张、缩小的夸张,超前夸张。作用:引起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举例: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扩大夸张)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缩小夸张)3、他酒没沾唇,就已经醉了。(超前夸张),4、排比,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句式整齐,节奏匀称,可加强语气,增强语势,使感情更加强烈。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例1:延安的歌声,是革命

5、的歌声,是战斗的歌声,是劳动的歌声。例2: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5、对偶,定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有音乐美。例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强调作用,用于抒发感情,感染力强。例1:我们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 学习。例2:沉默啊,沉默,不再

6、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7、设问,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 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有时出现在篇首或段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例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例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当然不是。,8、反问(反诘),定义:只问不答,无疑而问。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常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1: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表示不满)例2:池水涟涟,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肯定意思)例3: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

7、人能够享有呢?(否定意思),9、借代,定义: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作用:形象深刻地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例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例2:一群红领巾从对面走来。例3: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例4: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修辞手法的考查1、写作中的运用。2、语言表达题。如仿句、扩写等。3、诗歌鉴赏。4、现代文阅读。,1、写作中的运用。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前几年父亲承包了果园,春天那会儿,满山遍野

8、的梨树、果树都开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都说落尽梨花春又了。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提高文采。,2、语言表达题。如仿句、扩写等。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答案: 梦想瑰丽、奇妙,带着我飘飘荡荡,享受人生美好; 现实平淡、真切,教给我

9、踏踏实实,体会世间真味。,2、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快乐似花, ;痛苦如草, 。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答案:快乐似花,赏心悦目;痛苦如草,惹恨添愁。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3、诗歌鉴赏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远,笛声悠远。魂飞梦惊:写他因

10、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比喻自己的心追逐卢梅坡而去。问题: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

11、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 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

12、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次句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落日、烟柳之景,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三、四两句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风荷原本无情无恨。风荷之恨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参考答案: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