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2180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篇:宏观金融,第九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第十二章 金融监管,2,货币供求及其均衡,3,货币供给与创造货币需求及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求均衡,4,一、货币供给与货币创造,(一)货币供给( M):1.含义 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指某一时点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的总存量。,货币供给的主体: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都是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形成的。,5,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狭义货币量,广义货币量,准货币,从形式上来看,都包含了现金货币 + 存款货币,从量上来看

2、,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量不同,回顾货币层次划分,6,2.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在我国,长期以来,甚至包括经济理论界,许多人一直将现金发行视同货币供给。 1994年,官方才使用货币供给概念。由于货币供给中的现金与其余部分的变动并不一致,把现金看成货币供给会做出错误判断。 不准确的货币供给观念会直接影响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从而可能导致不恰当的货币政策选择。,现金发行只是货币供给的一部分。,7,现金在货币构成中比重的变动,8,现金、M1、M2增长率比较,9,3.名义(M)和实际(m)货币量m=M/P,P为物价指数。 实际的货币供应量是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的货币供应量。4.实际货币供给量与合理货币供给量

3、 合理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理论的值。,10,(二)货币供给过程概述,1.供给的参与者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 存款者 向银行借款者2.供给的内容:现金货币的供给与存款货币的供给,公众(Public),“公众”不仅包括所有家庭,而且涵盖除了商业银行以外的所有厂商和机构。,11,现金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根据社会需要发行(回笼)现金,使得流通中的现金货币增加(减少);商业银行为公众提供存贷款服务,改变存款货币的量。商业银行借以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还可由中央银行向其提供贷款来供给。中央银行又为商业银行提供银行服务。,现金货币供给与存款货

4、币供给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12,3.货币供给通过公众、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这三个角色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货币供给的主体是银行,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完成货币供给的。,13,对于中央银行而言,货币供给机制是通过提供基础货币来发挥作用的。是整个货币供应过程的起点,(三)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给,1.什么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B),指流通中所有的通货(钞票和铸币:C)加上商业银行的储备(存款准备金:R),即B=C+R。,从基础货币的构成来看,C和R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对这两部分都具有直接的控制能力。,14,2.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供给二级银行

5、体制:整个银行系统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次。,业务关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和企业等公众客户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通过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进行一定管理。,15,(1)现金的供给,基础货币B = 流通中的现金C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或企业,吸收来的资金,一部分用于放贷,一部分以现金形式保有,应付提现要求,一部分以存款形式存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帐户中,收入除消费外,一部分以现金形式持有,一部分以存款形式存在商业银行,16,当个人或企业现金不足时,会选择将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取出变现,当商业银行现金不足时,则会从其在中央银

6、行的准备金帐户中取款变现,于是就实现了现金货币从中央银行到流通中的供给过程。反之,则实现现金货币回笼。,17,发行程序:,通过人行发行库与商业银行业务库之间的现金调拨实现。,发行库发行基金保管库,人行机构,负责办理发行业务、保管发行基金。,发行基金人行存放在发行库内准备用于发行但尚未发行的人民币现金。,业务库:专业银行基层行处为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而设立的金库,业务库的现金库存属于流通中货币的一部分,货币发行把发行基金拨下,18,库存现金超过规定限额,必须当天把超出部分交回当地人行,存入其存款帐户中,现金不足支付时,从当地人行存款帐户余额内提取,这部分人民币即进入流通领域。,这部分人民币即退出流通

7、领域。,业务库把超过库存限额的人民币交入发行库货币回笼,商业银行基层行处的操作,19,货币回笼 currency withdrawal,货币回笼:业务库把超过库存限额的人民币交入发行库,是向银行存入现金的过程及其结果。,货币回笼有一定规律性:上半年货币回笼,可将612月投放的货币回笼80;各大中城市多是回笼地区;商业、交通运输、邮电、金融业是主要回笼部门。,经济部门的现金,按国家现金管理规定,除必要库存备用金外,都要存入开户银行。,货币回笼增加表明流通中现金减少,回笼不足或回笼过旺,表明经济中存在某些失衡和失调因素,20,(2)准备金存款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的增减依赖于中央银行的资产

8、业务 现金存取可以改变准备金存款 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和外汇,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能力,进而间接调控货币供给,21,(四)存款货币的创造,1.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 转帐结算制度 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存在,从中央银行中出来的货币,如果以现金的形式被商业银行取出,进而被个人或企业取出,则现金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以存款的形式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帐户,进而以存款的形式存在于公众的帐户,则能够创造货币。,22,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的经济行为,对于客户而言,客户把现金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

9、定再把现金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客户也通常是要求把贷出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当他们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可在提取现金,也可开出支票履行支付义务。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现金,而是委托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23,各个银行,由于自己的客户开出支票,应该付出款项,同时由于自己客户交来支票委托收款,有应该收入的款项。应付款、应收款的金额很大,但两者的差额通常却较小。各个银行保存现金的目的有二:一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现金;二是结清支票结算中应收应付的差额。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银行认识到:现金的需要,相对于存款额来说,只是其一部分,而且比例关系相对稳定。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

10、分比保持现金库存即可应付顾客对于现金的需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24,2.几个相关概念 原始存款 派生存款 准备金 存款货币,25,3.存款货币创造的简单模型 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体系流出银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没有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26,存款派生过程,27,存款增加总额D=1000+800+640+512+ =1000+1000(1-20%)+1000(1-20%)(1-20%)+ =1000+1000(1-20%)+1000(1-20%)2+ = D + D(1-r) + D(1-r)2+ =派生倍数1/r,为简单存款派生倍数,是存款派生的最大倍数,无限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8,派生存

11、款扩大的倍数同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成反比,准备金率越高,派生存款的倍数越小;准备金率越低,派生存款的倍数越高。,派生存款额,29,4.存款货币创造的现实考察,(1)现金漏损(H),30,这时,存款的增加额公式为: D=1000+700+490+ = D+D(1-r-c)+D(1-r-c)2+ =D 1/(r+c)存款创造倍数 DD 1/(r+c)在本例中,存款创造倍数=1/(20%+10%)=3.33倍存款总额为:1000 3.33=3330,31,(2)超额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12、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32,根据前面的推导方法可以推出:,存款创造倍数,在本例中,存款创造倍数=1/(20%+5%+10%)=2.86倍存款总额为:1000 2.86=2860,33,(3)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随支票存款增加,或多或少会转化为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假设定期存款占支票存款的比例为t,法律规定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rt,按照前面的思路:,存款创造倍数,34,5.存款派生时的制约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项,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

13、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35,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建立以来-06年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10次调整,07-08年调整19次。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国内习惯于称其为备付金) 。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36,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使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透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14、,37,38,39,40,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现实生活中存款客户总会提取一些现金,从而使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这就是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超额准备率 商业银行为了安全或应付意外,总是会超过法定准备金持有超额准备,超额准备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即超额准备率越高,就会削减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41,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需求呈下降趋势,PBC2004年公开市场业务报告,近年来,由于支付清算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水平的提高,货币市场发展带来的短期融资工具增加,且随人民银行流动性预测与管理的不断加强,以及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调节能

15、力的提高,商业银行的实际超额准备金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随着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其意愿超额准备金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实际下降幅度将趋缓。,42,43,6. 货币供给模式与理论,货币供给过程,二级银行体系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货币供应可以表述为这样一个理论化的模式:一定的货币供应总量必然是一定的基础货币按照一定倍数或乘数扩张后的结果,或者说,货币供应量总是表现为基础货币的一定倍数。,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成为货币乘数。,44,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它反映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数量关系。 即m = M / B,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通货C

16、,通货C,存款D,准备金R,45,货币乘数m=MB,货币存量M通货C + 存款D,基础货币B 通货C + 准备金R,货币乘数m=,R=Rd+Re (2) (R银行准备金总额,Rd法定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 Rd=rD (3) (r法定准备金率,D存款) R=(rD)+Re (4) B=R+C=(rD)+Re+C (5),46,式(5)变形: B =(rD)+Re+C =(rD)+Re/DD+C/DD (Re/D即超额准备金比率,C/D通货比率) =(r+Re/D+C/D)D (6),(7),47,M=D+C =D+ C/DD =(1+ C/D)D,该式表明:乘数随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

17、通货比率的变动而变动,并与它们反方向变化。,(8),式(8)两边同除B,得,(9),48,决定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现金比率。即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对乘数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低,反之,亦然。超额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小,反之,越大。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越大。,49,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可以描述为: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其中,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之和。由于基础货币具有使货币供应量成倍放大或缩小的能力,因此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

18、币。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间的倍数关系,指单位基础货币所生成的货币供应量,因此货币乘数也被称为基础货币扩张倍数。货币乘数主要受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受公众行为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确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行为决定。,50,2003年12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为5.23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23。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证券买卖、对金融机构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及投资等渠道。,51,对现代货币供给形

19、成机制评价,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首先,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其次,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 最后,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52,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创造多少存款货币是由许许多多存款货币银行,在经济生活中无数的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分别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53,联

20、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信用货币创造,是由微观个体围绕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同时,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金融的宏观调控的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54,二、货币需求及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56,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

21、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货币需求是对财富资产持有形态的一种选择行为,选择持有货币必然失去以非货币方式持有资产可能带来的收益,构成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这一机会成本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被称作投机性需求因素。,58,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 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应明确:,59,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货币基本功能是交换媒介,公众需要货币作为交易手段,因而交易需求

22、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因素。收入和交易量不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唯一因素。人们持有货币余额一般会远远超过交易需要。,60,61,(二)货币需求理论,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理论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币流通 M = PQ/V 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意义: 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62,马克思在论证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前提: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纸币

23、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63,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即:M=PT/V 他认为:在短期内,V是稳定的,T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价格的变动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而且是同比例变动。,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64,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65,3.剑桥学派的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

24、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66,剑桥方程式:M=KPY 其中: P物价,K货币占财富的比重,即在总财富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率,Y国民生产总值,M货币量,PY为名义国民收入,67,剑桥学派的发展,把货币需求与经济主体的动机联系起来,从而成为真正的货币需求理论。除研究了货币的交易数量外,还研究了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数量。费雪中的V是常数,而剑桥中的K是变量。 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研究货币余额。,68,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比较,69,4.凯恩斯的货

25、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70,交易动机:货币的交易需求,交易水平与收入成正比。预防动机:也叫谨慎动机,取决于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7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人们愿意持有一部分

26、货币。由此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不过,预防性支出仍然与收入水平有关。一个有较高收入的人,有必要并有能力比低收入者持有较多货币以备意外需要。例如,一个年收入上百万的富人,预防性货币需求显然应当高于一个年收入仅有8000元农民家庭的预防性货币余额。,72,投机动机: 投机性货币需求 预期利率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何在?凯恩斯在讨论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作用时,他假设人们可以两种形式持有财富:货币能够产生利息或其它收益的生息资产,以政府债券为代表。,73,货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零,债券则能得到利息和资本利得(capital gains)。由于生息资产收益构成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因而货币需求

27、与生息资产收益存在反向关系:其他条件相同时,生息资产收益水平降低,货币需求上升;反之亦然。,74,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一般用于商品或劳务交易,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表示,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即 L1= L1 (Y);投机性货币需求L2则与利率有关,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L2 = L2 (i);货币总需求L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即L= L1 (Y)+ L2 (i)表明对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75,“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已降至一无可再降的低点后,无人再愿意持有公债或债券,每人都只愿持有货币,货币需求会变为无限大。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当利率降

28、至某种水准时,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无力再加控制。”,流动性陷阱,76,利率降至r*后,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该直线部分即为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表明当利率降至r*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在这一点上,央行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应量,都会被巨大的货币需求所吞没,因而对物价和投资不产生任何影响。,77,78,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这是和我国前几年的连续降息联系在一起的。,“流动性陷阱”以利率的市场化为发生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货币供给增加,趋于无穷大的投机性需

29、求阻碍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情况下才会发生。我国目前的主要利率仍然为管理层所直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利率的下降之间没有直接、必然的内在联系。货币供给增加,利率未必下降;货币供给不增加,利率仍有可能下降。因此“流动性陷阱”这个概念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情况,79,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一个具有代表性个货币需求函数:,式中, 为实际货币需求。,80,恒久性收入y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

30、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w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81,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是作为不生利资产看待;而弗里德曼考察的货币扩及M2等大口径的货币诸形态,其中有相当部分,如定期存款,是有收益的。,物价变动率 ,也就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把物价的变动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是通货膨胀的现实反映。,82,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可以用实证方法证明。 对于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

31、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83,6.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围绕货币,其发展脉络图:,84,研究视角:从宏观分析到微观分析。着眼点从宏观转向微观,则对于货币需求的分析不仅关注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也关注与保存自己财富的需求。货币需求函数纳入的自变量不断增加。,85,7.货币需求面面观,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货币需求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从微观角度来考察,微观主体的主观意愿和判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人们的心理变化受客观社会条件制约并有共同的规律,因此微观角度的分析货币需求仍是一个客观的范畴。需要在分析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86,

32、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实际货币需求通常记作 名义货币需求记作,87,8.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关键在于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分辨清楚各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三类影响因素:规模变量(收入和财富)、机会成本变量(利息、物价变动率)和其他变量。资产选择目的:一是保值,二是生息。围绕这两个目的微观主体会做出是否有货币需求的选择。我国城乡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考虑连续降息的城乡居民的反应。,88,资产选择,资产选择的方向:购买的金融资产、持有现金和购买实物资产。 基本消费支出后有相

33、当的剩余货币收入和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资产是资产选择的前提条件。,89,城市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上升速度极快。资产选择已成为多数中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安排货币剩余的一个内容。 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已可以观察到。,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90,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是货币当局决策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前者在于建立可以更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的模型并据以剖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后者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和一些重要机会成本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两者不能偏废。

34、,91,三、货币供求均衡,92,货币供求均衡,93,均衡(equilibrium)在此使用这一词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2.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即Ms=Md。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满足不了货币需求,即MsMd。,94,3. 货币均衡与利率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状态,货币均衡的理论分析,瓦尔拉斯均衡,95,4.货币供求均衡的内涵 是一种非瓦尔拉斯均衡是货币供需作用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求数量的完全相等是一个动态过程,96,货币供给量,市场可容纳货币扩张区,市场可容纳货币紧缩区,货币需求量,市场货币容纳

35、弹性区间,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货币均衡的动态过程,97,5. 市场总供求与货币供求紧密相关的是市场总供求。总供给(AS)是由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服务构成。总需求(AD)是由指向于市场的支出构成。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98,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系可以最简括地划分为两方面:商品、服务运动的方面和货币运动的方面。货币方面的任务就是保证商品、服务的实体方面正常运转。经济体中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上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观点。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有这样的关系:

36、(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5)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99,商品和劳务总供给AS,货币总供给Ms,货币总需求Md,商品和劳务总需求Ad,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总体均衡状态,经济均衡,货币均衡,100,6. 货币供求失衡的表现,货币不足的影响是什么? 个人货币需求得不到满足 减少消费 企业货币需求得不到满足 降低产量 物价工资相对刚性,企业生产成本相对上升,减少投资和限产货币过多的影响是什么? 物价上涨 社会大众手持货币增多,投

37、资于金融资产的资金增多,推动金融资产价格上升 资源和生产的成本上升,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101,7.货币供需失衡的调节,(1)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机制完成的。货币失衡的自动调节是怎样实现的? 自动调节实现的前提是什么?,货币供应过多,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货币的交易和投资需求增加,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供给增加,增加对货币的需求,货币供求实现新的均衡,102,货币供应不足,投资和消需求变小,货币的交易和投资需求缩小,货币供求实现新的均衡,对货币的需求减少,社会整体收入下降,社会失业增加,企业生产受到抑制,货币供给不足的自动均衡,103,(2)货币失衡的政策调节,供给型调节

38、 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量大于(小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从紧缩(扩张)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 手段:中央银行动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商业银行增发贷款的速度减缓(增加),需求型调节 货币供给量大于(小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从增加(减少)货币需求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供给量。如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时: 增加商品供给,引导需求 扩大进口,扩大国内市场上的商品供给 大幅度提高商品价格,吸收过多的货币供给量,104,混合型调节,在货币供给量大于(小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并不是单纯地压缩(扩张),也不是单纯地增加(压缩)货币需求,而是即开展供给型调节,又进行需

39、求型调节,以尽快实现货币供求均衡。,105,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面纱论” 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的变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第一推动力”的说法。他认为再生产扩张的起点是企业对实际生产的投资。,106,分析方法:联系潜在资源、可利用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社会资源的状况不同,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也不同(1)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107,(2)待潜在的资源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货币供给仍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3)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108,A和B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给增加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限。A是货币供给只具有实际产出效应而无物价上涨效应的临界点。B是货币供给增加及有实际产出效应又有物价上涨效应阶段的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