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2164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保健穴位的定位及作用,常见的保健穴位,1、足三里3、合谷5、曲池7、环跳9、大椎,2、三阴交4、内关6、神门8、委中10、太冲,足三里穴,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四总穴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

2、、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该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三阴交,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取穴:正坐或仰卧,内踝尖直上四横指处,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

3、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三阴交,合谷穴,别名虎口,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作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孕妇慎用。,合谷穴,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法:伸臂仰掌,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作用:1.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

4、,心绞痛,心肌炎,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管闭阻性脉管炎,无脉症,高血压;2.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癔病,失眠,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以及手术疼痛,膈肌痉挛,休克;4. 其它: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疟疾。5. 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内关,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取法: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

5、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曲池,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作用: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环跳穴,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作用: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骶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阳陵泉、委中、昆仑主治下肢痹痛;配风池、曲池主治风疹。,环跳穴,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主治: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丹毒,皮疹,周身搔痒。腹痛吐泻。遗尿,小便不利。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委中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作用:益气壮阳。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大椎穴,太冲穴,位置:在足背,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郁证,胁痛,腹胀,呃逆。下肢痿痹,行路困难。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癫痫,小儿惊风。,太冲穴,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