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学习解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2264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类型的学习解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不同类型的学习解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不同类型的学习解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不同类型的学习解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不同类型的学习解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类型的学习解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类型的学习解析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讲 不同类型的学习一、知识的学习 根据哲学观点来看,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 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信息的接受、加工、储存以及提取过程。,(一)两种不同的知识观 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即陈述性知识(狭义知识)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又称为“功能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都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必须,

2、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方面,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陈述性知识地积累越多,越有利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地形成又会促进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学习是个体对言语信息方面知识地接受及占有。包括领会、巩固与应用三个环节。1陈述性知识的领会 陈述性知识的领会要求学生用心思考,积极参与,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心领神会,真正领会语词所表达的意义。 知识的领会通过直观与概括来实现。,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陈述性知识巩固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持久记忆。 巩固不是简单的复述,必须是符合记忆规律的有效的信息储存过程,包括遵从识记、保持、再认和

3、重现规律,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1)识记 识记是个体对具有明确目的、新奇特征、符合个性需要的知识的反复感知而在人脑中留下印记的过程。对学习材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理解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区分学习材料的性质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先后秩序加强对重点学习材料的学习程度,(2)保持 知识识记下来后,需要对学习材料的细节进一步关注以对学习材料进行再编码,使其能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得到更好地储存。 在此阶段,遗忘是难免的,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学习者需要尽快地采取合适的记忆方法或复习方法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3)再认和再现 再认是指学习过的知识再次出现时能够进行识别的现象。影响再认速度与精确性的因素是:一是

4、前后学习过的知识的相似程度;二是知识学习的巩固程度。 再现是指学习过的知识不在眼前时能够进行回忆的现象。分为直接再现与间接再现两种。,3.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或训练对另一种学习或训练的影响现象。 “为迁移而教”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归纳所学习的陈述性知识之间共同点。 二是注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习的陈述性知识的理解。 三是注意对所学习的陈述性知识的概括提高。 四是注意培养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向。 五是注意寻找学生原有的陈述性知识经验。,(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要用键盘打字,该分多少步?1. 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 阶段一:认知阶段。学习者使用自己的一般产生式对某一技

5、能作出陈述性解释,并对这一技能的各项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下将要执行的相应行动形成最初的陈述性编码的表征。,阶段二:联系阶段。一系列步骤被不断重复执行,其中的错误逐渐被排除,在操作过程中有意识的陈述性提示大大减少,整个过程能快速、流畅的被执行。 阶段三:自动化阶段。技能的操作获得进一步的精致和协调。随着对技能的精通,对行为的有意识控制会越来越少。,2. 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获得的教学措施(1)掌握子技能 一项复杂的技能可以分解出它的子技能, 教学的关键在于确定这类子技能的层级,教学的宗旨就是分别传授这些层次中的各种技能,为掌握新的复杂的技能提供所需的前提技能。,(2)促进组合 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

6、将一些小程序合成为大程序。 在帮助学生将基本技能合成起来时,练习和反馈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间隔练习在促进技能学习中优于集中练习。 及时提供必要的反馈。,(3)促进程序化 在促进技能程序化的同时,教师要使学生学会识别这些技能使用的条件,在具体情境中能适时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具体问题。,二、学习策略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涵义 学习策略是人们有效从事学习活动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 学习策略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理解策略的基本含义,应当注意三个问题。,理解学习策略的含义应把握以下三点: 首先,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

7、式均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其次,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也有水平层次之别。 再次,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会不会学的标志。,(二)通用学习策略1. 复述策略 复述就是对信息的一种重复,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有效的复述方式有原型式复述、创造式复述、检验式复述。,(1)原型式复述 指学习者把识记材料重新默念,再储存到短时记忆中去,记忆材料得到强化,保持原有的联系强度,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减弱、衰退。 这一策略对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如概念符号、不同语言间的词汇学习等,效果尤为明显

8、。 原型式复述易受到分心的干扰,在学习中应将所学的材料分解为若干小块,分散复述效果更好。,(2)创造式复述 原型式复述是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得到强化,对知识进行重复性的、简单的心理操作,使知识在记忆中得到加强,但不一定进入长时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是一种浅层次加工。 为了使信息更好地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我们可以采用创造式复述,即是通过对短时记忆中的知识进行复述,使之与预存知识建立联系,从而转为长时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在这过程中就要求学习者主动地作用于信息,找出这些信息的相关联系,形成相应的心理图式,从而把所信息进行组合,并编入长时记忆系统的知识结构中去。 其主要形式有概要复述、改换复述(

9、变换叙述人称、变换叙述方式、变换文章体裁等)、扩充复述、评点复述。在复述中使用划线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选择重要信息。,(3)检验式复述 检验式复述是把复述与重现相结合。 心理学实验证明了复述与尝试重现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复述的效果。 因为,人们对任何材料的记忆都表现出不平衡性,识记对象的各部分的识记效果往往有区别。学习者尝试重现、检验,是一项主动的识记过程。 通过检验式复述,反馈了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情况,使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的复述情况,明确复述材料的难点,有效地指引学习者的复述方向,帮助学习者增强有意记忆,使大脑皮层更为兴奋,易于形成记忆所必需的暂时神经联系,从而提高复述的效果。,2

10、.精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就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 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的方法(1)划线法(2)笔记法:5R笔记法(记录、简化、背诵、反省、复习)(3)卡片法(4)谐音法(5)表象法(6)比较法: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对照比较(7)实例法:用一个熟悉实际的与精加工对象联系起来(8)上位类法:利用一个类的标志代替具体的内容(9)图示法(10)符号转换法(11)类比法,(12)质疑(13)扩展与引申(14)先行组织者:它是一种先于学习内容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目的在于把新知

11、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15)位置记忆法(16)首字联词法(17)限定词发(18)关键词法(19)视觉想象(20)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21)联系实际生活(22)充分利用背景知识,(1)SQ3R阅读法 Surve(浏览):纵览全书大致了解阅读物的主要内容,浏览范围包括:看封面信息:书名、作者出版商及出版日期查阅目录和内容提要,确定自己所感兴趣的浏览前言和后记,以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和意图。,Question(提问):最简单的做法是将标题转换成疑问句。 Read(阅读):首先细读第一部分,回答上一步提出的问题,不要逐字逐句逐行的读,而要积极的寻找答案,抓住实质内容。 Rec

12、ite(陈述):读完第一部分后,合上书尝试简要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Review(复习):按以上步骤通读全书后,察看笔记鸟瞰全部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合上笔记尝试回忆主要观点及每一主要观点之下的次级观点。,(2)记笔记策略 记笔记是阅读和听讲中用得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 康奈尔笔记技术第一步: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步:听课中做笔记第三步:听课后整理,,3.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集合成一个整体,带上某种结构,使信息由繁到简、有无序到有序,以减轻记忆负担。 组织信息的方法:聚类组织法(归类法)和概括组织法(纲要法,如数字纲要法、

13、图解纲要法;网络法;运用理论模型)。 组织信息的途径:按照顺序、因果、种属关系组织。,(1)列提纲 以简要的语词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抓住材料的要点及其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材料进行整合。删掉多余略去枝节代以上位(以上位概念代替下位概念;以总的行 动名称代替一系列动作)择其要义(找出主题句)自述要义(构想出一个主题句)。,(2)图形法 使用各种图形抓住关键信息,对材料进行整合。结构图模式图网络关系图,(3)表格法 通过画各种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即简化了知识的话语表述,又能将知识系统化。,(三)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学习策略使用者1明确策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

14、景。二是学习动机的强度。 外部条件主要包括:训练方法、变式与连续性练习、具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2做好策略学习的教学工作(1)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2)加强策略的巩固程度(3)增强主体的策略运用意识和体验(4)突出条件化知识,三、品德的形成(一)品德及其形成规律1. 品德与道德 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 品德在个体的个性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协调个体彼此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是人们分辨是非善恶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和道德行为调

15、节的准则。,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二者的来源不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来源是社会需要。 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其来源是个体需要。(2)二者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德是对社会关系的理性反映。 品德是对个体道德需要与道德要求的关系反映。,(3)二者所表现的方式不同 道德以文字、传统、舆论等形式进行表现。 品德则是以个人信念、理想、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等方式进行表现。,(4)二者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道德将对整个社会中群体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 品德只对个体的行为起调节作用。(5)二者所属范畴不同 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范畴。 品德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范畴。,2.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认识道德规范

16、:晓之以理,知荣明辱先决条件:形成道德观念。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确立道德信念标志:发展道德评价能力,形成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认识。 个体形成了道德观念,就可以它为依据去评价别人的是非、善恶,指导自己的行动,并能在类似的道德情境中发生迁移。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观念: 学校教育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发展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 运用变式规律,突出其本质特征,分清道德观念的界限。,确立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 确立道德信念的条件: 第一,通过自己和集体的道德实践,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 第二,教育者言行一致。,发展道德评价能力 道德评价是

17、运用已掌握的道德标准对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分析判断的过程。 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一般顺序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别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 在道德情感系统中,羞耻感、荣誉感是其中重要组成元素。 培养道德情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丰富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第二、通过美育和美感教育引起情感的共鸣。 第三、重视情感的感染作用。,(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辱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目的、动机的手段,也是品德的

18、外部标志。,(二)当代大学生品德现状 调查结果 “品德”价值几何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多元性表现 大学生品德的多元性在利义观的表现上,既有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先进道德观,也有先义后利,道义优先的积极道德观,也有先利后义,甚至见利忘义消极落后的道德观,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 其一,认识模糊。 其二,认识片面。 其三,认识错位。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次文化上,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一定的疏离性,排斥性。这些次文化主要表现为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而那些代表社会主流文化的经典文化、精品文化、高雅文化,则不能以品德化的方式为学生所接受,造成了他们在文化取向上的错位。,3道德言行时有脱节 品德行为最成

19、熟的标志是达到“独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即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表现为品德行为的自觉性、独立性、坚定性和一贯性。 导致当前大学生道德言行脱节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缺乏自律意识,即由于自控力、承受力、抗挫力、坚持力、抗干扰力较差而导致的。,(三)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1.道德两难故事法(1)方法简介 道德两难故事法是在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道德问题,进而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自身的道德判断力。,(2)应用步骤 首先,了解学生当前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其次,设计与学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道德两难故事”,以引起学生真正的

20、道德冲突。 再次,选择恰当的、不能带有明显的诱导倾向的一个或多个讨论问题。 最后,在充分讨论中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考虑他人的观点,通过比较找到合理的推理方式;鼓励学生付诸行动。,(三)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2价值澄清(1)主要观点 第一,传统的学校德育对学生“不能导致更深层次的道德信念”,因而它是不适当的甚至是无效的。 第二,反对向学生传递某种本身就模糊不清的价值观念。 第三,认为“如何获得观念”远比“获得什么观念”更为重要。 第四,提倡通过一系列价值澄清策略的学习,让学生在冲突中学会澄清自己头脑中的价值混乱,发展自我批评,自我指导的能力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2)价值

21、澄清的方法A、澄清应答法 该法通过应答技术激发学生对他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思考。一般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应答,也可以在班组内进行。 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由选择,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要让所有人感到受到了尊重、信任,要尊重每个人的内心秘密。 它讲求学生参与的自愿性,对话的随意性和激励性。,B、价值表填写法 该法主要是针对一些不适合交谈的场景或问题而设计的。 价值表填写法是强调以书写的形式促进学生个人进行思考,为了避免学生受别人干扰或受从众心理或环境压力的影响,价值表中要求讨论的问题往往是小范围内进行。提问紧扣生活实际,方法也颇具游戏的特点,易于活跃课堂气氛。,C、价值拍卖法 该法是通

22、过拍卖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 其前提假设是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拍卖时的选择。因此,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取舍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取向。 拍卖应遵循一些原则。,拍卖的原则是(1)以出最高价者获得该商品,不得借钱;(2)不得回头购买商品,商品卖出后即为零;(3)竞标的价格超出没人拥有的最大额度, 即该商品作废;(4)买到自己最想要的商品最好,买的商品越多 越好,所剩的钱越少越好。 该方法还需要教师事先了解学生的道德趋向,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出要拍卖的物品及其底价。,价值澄清学派的积极作用就是对公式化的说教和死板的品德灌输法的反动,有利于价值观念的澄清,增

23、强自我指导和自信,提高期望水平和评价能力,减少盲目行为的发生。 但是也有其消极方的作用,如为个人多样化选择与社会共识之间的冲突埋下了隐患,价值相对主义造成道德与非道德的混淆。,3.榜样学习(1)主要观点 第一,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第二。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观察学习可以立即学到新的行为,可以改变、消除或强化原有的行为模式。,(2)主要过程 注意记忆复现强化和自我调节。 即就是品德学习须先注意榜样的行为,然后将其记在脑子里,经过练习,最后在适当的动机出现的时候再一次表现出来。,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技术又称“体谅品德培养技术”。 角色扮演是指个体按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遵循角色期望所表现出来的系列行为。 角色扮演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是在人际互动中进行的,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社会对他的道德期望和道德要求,并形成与此期望相一致的道德行为模式。 过程: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演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产生顿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