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3040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尿道括约肌,功能性内括约肌和解剖学外括约肌。内括约肌:可塌陷的近端尿道和膀胱颈随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不断增高压力,从而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膀胱收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向上向外牵拉,使其扁平结构转变为圆形结构,阻力下降。外括约肌:横纹肌,收缩使尿道阻断。,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脑的高级中枢可抑制或加强其反射过程。膀胱内无尿时,膀胱内压为零;膀胱内尿液30-50ml时,其压力升至5-10CMH2O,膀胱内尿量200-300ml时膀胱内压仅稍增高;300-400ml时,膀胱内压明显升高;膀胱内尿量达到一定的充盈度时,膀胱壁上特别是后尿道的感受器受牵张

2、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着盆神经的传入纤维传至脊髓骶段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传到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下尿道神经支配,膀胱储尿和排尿控制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中枢控制下相互协调,副交感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自脊髓S24节段发出随盆神经至膀胱丛,与膀胱壁的器官旁神经节或壁内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支配逼尿肌和内括约肌。逼尿肌具有胆碱能受体,副交感神经分泌乙酰胆碱与其结合,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而排尿。,交感神经,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来自脊髓T11L1,2发出纤维经腹下神经到达腹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末梢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3、,使以肾上腺素能受体为主的膀胱颈平滑肌与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以受体为主的逼尿肌松弛而抑制排尿。,躯体神经,主要由第24骶神经组成阴部神经支配尿道外括约肌,使其收缩并维持其紧张性。,中枢性排尿反射,脊髓内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接受脑干及大脑皮质高级中枢的调节。膀胱胀满感受经薄束上行达脑干及大脑皮质。自这些中枢下行的纤维,经锥体束及锥体外系下行,调节脊髓排尿初级中枢。,中枢排尿反射,脑干内排尿中枢对脊髓排尿反射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排尿开始后,膀胱感受压力的刺激已在维持排尿反射所需的阈值之下,此时,脑干的排尿中枢作用为维持和促进逼尿肌的接着收缩及尿道膜部括约肌松弛,使膀胱完全排空。,基本概念,神经源性膀胱(

4、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一、病因,所有估计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估计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病史。,(1)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见于40%80%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有约25%的发病率。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DNB是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在膀胱的表现,以及肌源性异常、即逼尿肌功能损害等因素所致。(2)盆腔手术 继发于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根

5、治性子宫切除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和直肠结肠切除术的神经源性膀胱发生率分别为20%68%、16%80%、20%25%和10%20%5,多与盆丛神经纤维被切断、结扎以及疤痕牵扯、粘连等有关,盆腔的放疗估计加重这种病变。,1、外周神经病变,1、外周神经病变,(3)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HIV感染等。带状疱疹病毒可侵犯腰骶神经,除可造成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皮肤簇集水泡外,还可导致盆丛及阴部神经受损,进而影响膀胱及尿道功能,后者的发生率大约为4%5%,但此症导致的排尿异常多为暂时性的。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由于病毒或接种疫苗引起的自发、多发性的

6、神经根疾病,大约6%40%的GBS患者有排尿异常症状。一般神经系统症状较为严重,而排尿异常症状相对较轻。艾滋病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特别高,感染HIV的单核细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直截了当损害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当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尿道的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时,也会导致相应的排尿异常。依受累神经部位不同,排尿异常的表现亦有所不同。,2、神经脱髓鞘病变(MS),多发性硬化症(MS)系自身免疫作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髓鞘,形成少突胶质细胞,导致受累的神经发生脱髓鞘变性,这种脱髓鞘病变最常累及颈髓的后柱和侧柱,但也常累及腰髓、骶髓、视神经、大脑、小脑和脑干。MS多发于2040岁年

7、龄组,临床症状随病变累及的神经部位而异。大约超过90%的患者整个病程的某一时期估计出现下尿路症状,其临床表现多样,尿频和尿急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31%85%,而尿失禁约占37%72%,伴或不伴有尿潴留的尿路梗阻约占2%52%。有10%的患者排尿症状是疾病早期的唯一表现18,19。MS患者的排尿症状并非一成不变,常随累及神经部位的变化和病程的演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排尿障碍变化特别少向改善方向发展。,3、老年性痴呆,痴呆与尿失禁关系紧密,两者常来源于同一基础疾病,且尿失禁又常继发于痴呆。尿失禁的病因常是多因素的,如认知障碍、步态紊乱以及膀胱过度活动等。 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

8、最常见原因,超过一半的老年痴呆由该病引起,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紊乱。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尿失禁的发病率较高,痴呆门诊患者中约11%15%的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合并有尿失禁。多发脑梗塞是引起老年痴呆的第二大原因,大约50%84%的多发脑梗塞门诊患者合并尿失禁,同时出现尿失禁的时间要早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然而这些患者并不总是伴有痴呆,而且在出现尿失禁之前常表现有尿频、尿急。这提示多发脑梗塞患者与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的尿失禁发病机制有所不同。,4、基底节病变,基底节是一组解剖结构关系紧密的皮质下核团的总称,具有广泛、复杂的功能,包括运动、认知以及情感等。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基底节病变,帕金森病患者大约

9、37%71%有排尿异常,估计和与调节排尿功能相关的基底神经节、迷走神经背核受累有关,这种症状能够和震颤同时出现,但排尿异常症状大多出现在疾病的进展期。尿急、尿频和排尿不畅是常见的症状,其中5%10%的男性患者出现尿失禁,这是由于逼尿肌过度活动和或外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5、脑血管病变,排尿功能障碍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恢复状况紧密相关。最常见的排尿异常表现为尿失禁,发生率一般在3758之间。脑血管意外后易患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女性患者、糖尿病史、伴有运动障碍、失语、排便失禁、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视野缺失和精神障碍、病灶累及皮质和皮质下、以及大血管梗死。

10、,6、额叶脑肿瘤,24%的大脑上、中额叶脑肿瘤估计引起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估计与其占位效应有关。其症状与累及程度及范围有关,尿动力学多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7、脊髓损伤,多种病理性因素能够导致脊髓损伤,如外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医源性损伤等。几乎所有脊髓损伤性病变都能够影响膀胱尿道功能。不同节段、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在损伤后的不同时间段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8、椎间盘疾病,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为L4L5、L5S1水平的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造成的,然而向后的中心型突出(马尾综合征)则估计影响支配膀胱、会阴部和阴茎海绵体部的神经。据报

11、道,1%1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骶神经根会受到影响,最终常见的症状为尿潴留,同时即使实施了椎间盘手术,术后排尿功能的异常也不能完全恢复。,9、医源性因素,若手术操作损伤了与膀胱尿道功能相关的神经,亦会产生相应的排尿异常。特别多脊柱外科手术,如颈椎或腰椎的椎板减压术、椎间盘切除术、椎管肿瘤摘除术等,手术牵拉、压迫或切割等对神经的刺激,术后估计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排尿异常,其中脊柱外科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者可高达38%60%。一些盆腔的手术,如子宫颈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等,若损伤盆神经或阴部神经,也会导致排尿异常。这些医源性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是一过性的,但经常也有难以恢复的情况,总结病因

12、有以下几个方面:,脊髓损害如脊膜膨出、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脊髓和腰椎病变。脊髓以上的损害如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外周神经损害如糖尿病、盆腔广泛手术等。药物作用对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普鲁本辛、阿托品以及用于降血压、脱敏、抗组胺等药物,均可影响排尿中枢神经。,(二)病理生理,神经系统病变的不同部位与水平、以及病变的不同时期均表现出不同的下尿路病理生理变化。,1、脑桥上损伤,人的高级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质,丘脑、基底节、边缘系统、下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参与调节排尿调控过程,而协调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脑桥。脑桥水平上下发生的疾病均估计出现排尿障碍。脑桥水平以下的神经通路受到

13、损害,估计会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DO)、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等改变,对上尿路损害较大。而脑桥水平以上的神经通路受到损害(如老年性痴呆、脑血管意外等),尽管下尿路神经反射通路完整,但大脑皮质无法感知膀胱充盈,逼尿肌过度活动,不能随意控制排尿,往往出现尿失禁症状;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通常正常,特别少发生DSD,因此对上尿路的损害通常较小。,2、脊髓损伤,脊髓是控制逼尿肌和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活动的初级排尿中枢所在,也是将膀胱尿道的感受冲动传导至高级排尿中枢的上行神经纤维和将高级排尿中枢的冲动传导至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下行神经纤维的共同通路。脊髓的排尿中枢主要位于3个部分,即交感神经中枢、副

14、交感神经中枢和阴部神经核,分别发出神经纤维支配膀胱和尿道。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非完全与脊髓损伤水平相对应。同一水平的脊髓损伤、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其临床表现和尿动力学结果都估计有一定差异。,3、外周神经病变,外周神经的病变,如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盆底神经损伤、免疫性神经病等,累及支配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或同时累及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和/或尿道内、外括约肌控尿能力减低,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分类,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容量的减少;不自主的逼尿肌收缩;排尿时膀胱内高压;膀胱壁显著肥大。逼尿肌无反射大的膀胱容量;缺乏自主逼尿

15、肌收缩;膀胱内低压力;轻度的膀胱壁小梁形成,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1、储尿期:需要重点了解膀胱功能,包括膀胱的感受、容量、稳定性、顺应性。(1)膀胱稳定性:有许多神经源性因素能够导致逼尿肌的异常收缩。在储尿期的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即可诊断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逼尿肌收缩为自发的或在诱发试验(如咳嗽、蹬腿等)后出现,这种逼尿肌收缩不能被人的意识所抑制或消除;可见逼尿肌收缩所致的压力波动,但压力上升幅度并不一定要15cmH2O,只要有期相性(即有压力上升支和下降支)压力波动即可。,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2)膀胱感受:在一些病

16、理学因素存在下,可出现膀胱感受异常,表现为膀胱感受增强,或者减退乃至缺失。膀胱感受增强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在膀胱容量特别小时就提早出现的首次排尿感、和/或提早出现的强烈排尿感,且持续存在。膀胱感受减退或膀胱感受缺失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延迟出现的首次排尿感或无排尿感受出现,常见于骶髓损伤、糖尿病、盆腔手术后等因素造成的神经源性膀胱,也可见于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慢性尿潴留等疾病。,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3)膀胱容量:神经源性膀胱随病因的不同,膀胱容量可有较大差异,并常伴随膀胱感受的异常而变化。(4)膀胱顺应性:膀胱顺应性反映膀胱容量变化和逼尿肌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

17、正常情况下,顺应性良好的膀胱会在膀胱内尿液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维持膀胱内比较低的压力,通常在2040ml/H2O之间;若因神经源性病变导致膀胱壁的顺应性降低,膀胱内压力能够随着膀胱内尿液增多而过度增高,当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上尿路尿液向膀胱内输送受阻,持续的膀胱高压将造成上尿路损害,后者为神经源性膀胱最严重并发症之一,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5)尿道功能:正常储尿期尿道功能指膀胱在充盈状态下即使增加腹压,尿道闭合压仍为正值从而维持控尿;而尿道功能不完全则指逼尿肌无收缩时增加腹压出现漏尿,产生的原因估计是尿道过度移动、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等。,ICS将下尿路功能

18、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2、排尿期:在排尿期,正常逼尿肌活动指逼尿肌反射能被主动启动,并维持逼尿肌收缩直至膀胱排空,并可受意识控制而终止。(1)膀胱功能: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能够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即在排尿期逼尿肌没有足够的收缩幅度或持续时间而排空膀胱;或者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即排尿期未能诱发出逼尿肌反射。神经源性疾病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者多见于骶髓下脊髓损伤,或糖尿病、盆腔脏器手术等外周神经损伤性疾病。,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2)尿道功能:排尿期正常尿道功能指排尿反射之前尿道括约肌开放,以确保膀胱在低压状态下排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

19、D)指逼尿肌收缩时尿道括约肌同时不自主收缩或不能松弛所致的流出道梗阻。DSD包括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DBND)和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DSD多见于骶上和脑干之间的脊髓损伤,如颈胸段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DSD能够导致功能性尿道梗阻、尿流率减低、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加,甚至丧失自主排尿能力,乃至尿潴留。,推荐意见,1、神经源性膀胱并非单病种疾病,所有估计影响有关储尿和或排尿神经调节过程的神经源性病变(包括中枢性、外周性),都有估计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病因隐匿者,应尽力寻找神经病变的病因。(高度推荐)2、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并不总是与神经系统病变的严

20、重程度相一致,因此不能单纯依照神经系统原发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来臆断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方法采纳基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ICS下尿路功能障碍分类系统。(高度推荐)3、尿动力学检查作为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基础,能够阐明下尿路病理生理的变化,为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随访治疗结果提供客观依据。(高度推荐),三、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1、 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如病变的性质、部位、程度、范围、病程等,应通过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必要时请神经科医生协助诊断。2、下尿路功能障碍和泌尿系并发症的诊断:如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类型、程度,是否

21、合并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是否合并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应从相应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膀胱尿道镜加以明确。3、其它相关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断:如是否合并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便秘或大便失禁等,应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加以明确。,(一)病史 (高度推荐),1、遗传及先天性病史: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发育异常疾病;2、代谢性病史:如糖尿病,注意询问血糖治疗及控制情况,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3、神经系统疾病史:如带状疱疹、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脊柱

22、脊髓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史。4、外伤史:应详细询问受伤(尤其是脊髓损伤)的时间、部位、方式,伤后排尿情况及处理方式等。5、既往治疗史:特别是用药史、相关手术史,如神经系统手术史、泌尿系统手术史、盆腔及盆底手术史、抗尿失禁手术史等。6、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调查:了解吸烟、饮酒、药物成瘾等情况,评估下尿路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干扰程度等。7、尿路感染史:应询问感染发生的频率、治疗方法及疗效。,(二)症状 (高度推荐),1、泌尿生殖系统症状:(1)下尿路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含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等;排尿期症状含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尿痛等;排

23、尿后症状含尿后滴沥等。上述症状推荐以排尿日记形式加以记录。(2)膀胱感受异常:如有无异常的膀胱充盈感及尿意等。(3)泌尿系管理方式的调查:如腹压排尿、扣击排尿、挤压排尿、自行漏尿、间歇导尿、长期留置尿管、留置膀胱造瘘管等。 (4)其它:如腰痛、盆底疼痛、血尿、脓尿等。2、肠道症状:肛门直肠症状如直肠感受异常、里急后重感等;排便症状如便秘、大便失禁等。3、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原发病起始期、进展期及治疗后的症状,注意肢体感受运动障碍、肢体痉挛、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等症状。4、其它症状:如发热等。,(三)体格检查(高度推荐),1、一般体格检查:注意患者精神状态、意识、认知、步态、生命体征等。2、泌

24、尿及生殖系统检查:注意腰腹部情况,男性应常规进行肛门直肠指诊,女性要注意是否合并盆腔器官脱垂等。3、神经系统检查,(1)感受和运动功能检查:,脊髓损伤患者应检查躯体感受平面、运动平面、脊髓损伤平面,以及上下肢感受运动功能和上下肢关键肌的肌力、肌张力。,(2)会阴部/鞍区及肛诊检查: (高度推荐),明确双侧S2-S5节段神经支配的完整性。会阴部/鞍区感受检查范围从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至两侧坐骨结节之间、包括肛门粘膜皮肤交界处的感受,通过肛门指诊检查直肠深感受。运动功能检查是通过肛门指诊发现肛门括约肌张力、有无自主收缩,也可进行球海绵体反射检查。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指在神经损伤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

25、保留部分感受或运动功能;反之,假如最低位的骶段感受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则确定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反射检查,球海绵体反射,检查方法:当用针刺阴茎头的背部时或轻捏龟头施以少许压力时(女性刺激阴蒂),留置尿管者可牵拉尿管,表现为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为双侧性的、脊髓和躯体性的神经反射。由于球海绵体肌收缩有时不易察觉,可用事先插入肛门的手指来感受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此即为球海绵体反射。,肛门反射,马尾神经根损害时,能够表现为腰2以下各种神经损害症状。全马尾损害时,感受障碍分界清楚,上界前为腹股沟,后为髂骨上端的水平线,在此以下,臀部、会阴及下肢全部出现感受障碍,伴有自发痛(电击痛)、会阴有异

26、常感受并向下肢放射,常有痛性感受迟顿。马尾损害的高度、程度不同。其上、下界可有不同。用棉签轻划或用大头针轻刺病人肛门周围会阴部皮肤,正常时,即刻见肛门收缩。,马尾神经,第2腰椎以下的骨折脱位能够引起马尾损伤。马尾完全断裂者少见,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受 运动 反射消失 膀胱无力。大多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腰椎管绝对或相对狭窄,压迫马尾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1949年Verbiest临床首次报告并将其命名为“马尾神经综合征”(CES)。,(四)实验室检查(高度推荐),1、尿常规(高度推荐):可了解尿比重、尿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水平,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等,并间接反映肾功能状况。2、肾

27、功能检查(高度推荐):通过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反映总肾功能状况,为进一步拟定治疗方案和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肾功能异常时患者用药应相应调整药物剂量。3、尿细菌学检查(高度推荐):存在泌尿系感染时高度推荐,通过检查明确病原菌种类,并依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五)影像学检查,1、泌尿系超声(高度推荐):此检查无创、简便易行,通过检查重点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形态及残余尿量。2、KUB可了解有无隐性脊柱裂等腰骶骨发育异常、是否合并泌尿系结石等。3、静脉尿路造影(推荐):可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形态以及分侧肾功能,但肾功能异常时应慎重使用造影剂。4、泌尿系CT(可选):较静脉肾盂造影能更清

28、楚显示上尿路及膀胱形态,了解泌尿系统临近器官情况,但肾功能异常时应慎重选择增强扫描。,5、泌尿系MR水成像(推荐):该检查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了解肾盂输尿管积水情况,不受肾功能影响,当患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时禁用。6、核素检查(推荐):包括肾图、利尿肾图或肾动态检查,可反映分侧肾功能情况,利尿肾图能够鉴别上尿路梗阻性质是机械性或动力性梗阻。7、膀胱尿道造影(高度推荐):能够了解膀胱尿道形态,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等情况;尿动力学检查时可同期行此项检查,即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六)尿动力学检查及相关电生理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能对下尿路功能状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患者

29、病史、症状及体检结果是选择检查项目的主要依据,鉴于大部分尿动力学检查项目为有创性检查,因此应当先行排尿日记、自由尿流率、残余尿测定等无创检查项目,然后再进行充盈期膀胱测压、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肌电图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有创检查项目。,具体检查项目,1、排尿日记(高度推荐):是一项半客观的检查项目,建议记录2-3天以上以得到可靠的结果。此项检查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2、自由尿流率(高度推荐):可客观反映下尿路的排尿状态,对排尿功能进行初步评估,但不能反映出病因和病变部位。建议在进行有创尿动力学检查前进行,必要时可重复测定2-3次以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3、残余尿测定(高度推荐):建议排尿后即刻通

30、过超声或导尿法进行残余尿测量。4、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高度推荐):能够评估充盈期膀胱感受、膀胱压力-容积关系、逼尿肌稳定性、膀胱顺应性、最大膀胱测压容积等指标,同时要记录膀胱充盈过程中是否伴随尿急、疼痛、漏尿、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等异常现象。,具体检查项目,5、肌电图(EMG)检查(高度推荐):用以记录尿道外括约肌、尿道旁横纹肌、肛门括约肌或盆底横纹肌的肌电活动,间接评估上述肌肉的功能状态。尿动力学检查中的EMG一般采纳募集电位肌电图,通常使用肛门括约肌贴片电极记录EMG,反映整块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状态。检查时同步进行充盈期膀胱测压或压力-流率测定,可反映逼尿肌压力变化与尿道外括约肌活动的关系、

31、排尿期逼尿肌收缩与外括约肌活动的协调性,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仅在特别情况使用。更精细的肌电图检查如运动单位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等,更多应用于神经生理方面的研究。,具体检查项目,6、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高度推荐):该项目将充盈期膀胱测压及压力-流率测定同X线或B超等影像学检查同步结合起来,显示膀胱尿道形态及膀胱-输尿管返流存在与否,是目前尿动力学检查中评估神经源性膀胱最为准确的方法。,四、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目标包括首要和次要目标: (1)首要目标为保护上尿路功能(保护肾脏功能),确保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2)次要目标为恢复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排尿能力,减

32、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四、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2、 治疗原则:(1)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原发的神经系统病变未稳定往常应以保守治疗为主。(2)选择治疗方式应遵循逐渐从无创、微创、再到有创的原(3)单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和水平不能明确尿路功能状态,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关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制定治疗方案时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社会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习惯、潜在的治疗风险与收益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4)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病情具有临床进展性,因此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后应定期随访,随访应伴随终生,病情进展时应及时调整治疗及随访方案。,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治疗,脑桥上病变:行为治疗(膀胱再训练)和抗胆碱药物治疗。脊髓病变性:,抗胆碱药物(奥昔布宁、托特罗定、丙哌维林和曲司氯铵)间歇导尿膀胱扩大术、辣椒素、A型肉毒素:,尿道括约肌过度活动,理论性的药物治疗。采纳间歇导尿; 男性患者可采纳经尿道括约肌切断术;,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