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概述和写作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2327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文概述和写作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应用文概述和写作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应用文概述和写作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应用文概述和写作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应用文概述和写作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文概述和写作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文概述和写作基础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求:1、理解应用写作的性质,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作用2、掌握应用写作的概念,了解其种类和特点3、初步把握应用文写作知识,了解其主旨、材料、结构、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重点:概念、种类、特点难点:语体特色,一、 应用写作的性质和特点,性质:1、是以应用文的文体及其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文写作规律的实用科学对研究者而言 2、是以应用写作理论为学习对象,并接受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工具课对学习者而言特点:1、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二、学习应用写作的作用 (应用文的作用),1、宣传教育作用2、公务联系作用3、法律法规作用4、凭据记载作用体现个人的能力

2、与素质反映单位和部门的管理的质量和效能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见教材4页,三、应用文和概念,概念一:应用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所撰写的实用性文章。概念二:应用文是单位或个人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所形成和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狭义的应用文是专指日常事务类的应用文,附:应用文的发展历史,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的卜辞最早的应用文专集是春秋时出现的尚书,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个时期的誓词、祝词、诰令、法令、盟书、政典等秦汉时期公文文体和格式已初步建立,有上、下行之分(上行:章、奏、表、议等 下行:制、诏、策、戒等)三国时

3、期,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四类八种:“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又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把文章分为33类,其中应用文有21类,并言:“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唐宋时期仍处于“政事先务”的地位,但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以往形成了许多制度,应用文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内容之一明清时期,文体分类日趋详细,格式要求空前繁杂。应用文这一名称正是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首次提出来的。后来徐望之在尺牍通论中第一次命名(“用于周应人事者,若书札、公牍、杂记、序跋、箴铭、颂赞、哀祭等类,我名之曰应用之文” 。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了若干“公文程式条例”规定了

4、一系列的应用文文种、格式及用语,新中国成立以后,1、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对公文处理的原则、种类、体式及行文要求作了全面的规定 2、 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把公文分为9类15种,并对格式作了规定 3、 1993年11月重新修订,定为12类13种 4、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了13个主要文种和办文规定,应用文的分类,通用类:1、行政公文2、个人日常事务文书(书信、条据、日记等)3、公共事务文书(调查报告、述职报告、规章制度、会议材料等),专用类1、科技类(毕业论文、专利申请、实验报告等)2、财经

5、类(合同、市场调查、经济活动分析等)3、司法类(申诉状、辩护状、公证书、判决书等)4、传播类(消息、广告、通讯、特写等),应用文的特点,教材: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时效性直接的功用性内容的真实性思维的逻辑性格式的稳定性(或者可以归纳为:使用的广泛性、内容的真实性、格式的程式性),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方法,以理论为指导以例文为借鉴以训练为中心以实用为宗旨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方向,应用文的写作基础,应用文的主旨文章的灵魂应用文的材料文章的血肉应用文的结构文章的骨骼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应用文的语言,应用文的主旨,一、主旨:又叫主题,是通过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是文章目的性的表现。在不同文体中名称

6、也不同。二、主旨的形成:作者的生活实践;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对题材的选择与提炼。三、确立主旨的要求:正确(符合政策、揭示本质)、集中(一文一旨、重点突出)、深刻(揭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提练规律性认识)、鲜明。,应用文的材料,一、材料:是根据写作目的,经过选择提炼后写入文章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理论和知识等二、材料的形成:受作者的生活条件、作者的阶级立场、作者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等制约1、材料的积累途径:直接材料(或第一手材料) 观察和调查 间接材料(或第二手材料) 阅 读2、材料的选择要求:围绕主旨,真实,典型,新颖3、材料的组织要求:注意详略和顺序,应用文的结构,一、结构:是指对其内容

7、进行组织安排,构建出观点与材料、内容与形式有机组合的骨架二、结构的基本内容: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三、结构的要求:匀称合理(尤其要注意主次和详略安排)、完整严谨(要有条理和逻辑)、富于变化 或:服从主题、符合规律、适应文体和阅读对象(教材6页)“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文章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体定则无,大体需有” 金王若虚文辩,应用文的表达方式,一、表达方式:又称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是作家用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二、分类:通常是指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五种三、应用文的表达方式:是以说明为主,叙 述,一、叙述:是对人物、事件和环

8、境所作的叙说与交 代。二、分类:1、按时间: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分叙 2、按详略:概括叙述、具体叙述 3、按角度:直接叙述、间接叙述三、要求:线索清楚、要素完整、详略得 当、起伏变化,描 写,一、描写:是用生动形象有语言,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状态与特征作描绘与刻画(在广告与通讯中用的较多)二、分类:1、根据对象或内容:人物、环境 2、根据角度:正面、侧面 3、根据风格:白描、细描三、要求:目的明确、抓住特征、不落俗套,议 论,一、议论: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形式,结合有关材料,来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并阐明作者主张的一种表达方式。二、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

9、点)、论据(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立论和驳论) 三、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翔实,论证规范有力。,说 明,一、说明:是用简明的文字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解说的一 种表达方式。二、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下定义确切;作解释通俗;配图表形象、直观;分类别条理清楚;分项目某方面透彻;列数字精确;作比较特征鲜明;打比方生动形象;加描摹形象具体;举例子具体;用引用充实。三、要求:抓住特征,阐明本质;语言简明通俗;注意说明顺序;,抒 情,一、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阐发作者主观感受和情感 的一种表达方式二、类别: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应用文中很少有直接抒情,大都是间接抒情)三、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不

10、无病呻吟 2、要服从服务主题的要求,不滥 用感情 3、要与当事人的身份相符,不要 阴阳错位,应用文的语言,一、应用文语言的表述要求:准确、恰当1、严谨、庄重:一是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二是要使用专用词语2、恰当准确:要符合实际,符合逻辑3、朴实得体:既不追求华丽,也不用含蓄的技巧;既要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也要有分寸和适度。4、简明生动:既要言简意赅,又要切合文体的需求。二、应用文的专门用语,事务语体的特点1、选词方面:(1)重视名词、量词、连词的选择;(2)多用通用词和专业词汇;(3)讲求词的单义性、不引申词义;(4)多用中性词、不用或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5)多用抽象性、概括性、限制性的名词;

11、(6)重视语言的常规用法。2、择句(1)多用陈述句,很少用描写句和感叹句;(2)多用完整句,省略句只用承前明确有省略句,不用歇后语和独词句;(3)不用长句,常用多重复句和多层限制语的句子;(4)用书面语,排斥口语,多用有关联词的句子。3、构篇:(1)直接、鲜明、准确地揭示文章的内容,表达主旨;(2)开门见山,立片言以居要,座章显志,明确提出主旨或意尽言止;(3)平直简洁,多用总分、并列、分合等结构模式。4、修辞:(1)多用设问、排比、反复等;(2)用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化深为浅,化繁为简。,段落与层次的表示方法,小标题表示法数字表示法:一、(一)、1、词语表示法:首先、其次、再次 会议认为、会议决定 标项撮要是段落中常用的结构方式,开头与结尾,开头:1、揭示主题(以议论为主的文章);2、交代缘由、目的和根据;3、概述基本情况(总结、调查报告、会议纪要);4、致意(讲话稿、感谢信、贺信);5、表明态度(批转转发通知、批复或复函)等结尾:1、套用语式;2、强调行文目的(请予批准);3、点题形式(议论为主);4、号召或希望(部分下行文或讲话稿或会议纪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