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 第十三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 第十三章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第十三章 慢性疾病,健康心理学第二版,2,本 章 目 录,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我国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在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因此,必须重视慢性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的重要影响。本章重点介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广义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包括高血压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风湿热、
2、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等(ICD-10,1992)。其中尤以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危害最大。,一、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在心脏泵血过多,机体小动脉外周阻力增加等情况下血压会出现升高。高血压中只有不超过10%是由确定的疾病引发,此类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超过90以上的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1.流行病学特征 患病率一般10%20%,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且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在同一个地区城市高于农村。,2.主要的危险行为因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食盐过量,
3、肥胖,饮酒,情绪因素,应激,人格特征,(1)食盐过量:摄入过量的钠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例如:国内对长期嗜盐茶与邻近不喝盐茶地区的人群作比较,也证实盐茶地区人群无论男女各年龄组血压水平均较高。我国北方高血压的患病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喜欢吃咸菜,膳食中限钠、补钾可以有效 降低血压。,(2)肥胖: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是正常的26倍。体重指数的增加,血压水平也相应增加。,(3)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史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男性每周饮酒300499ml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不饮酒的高2.7mmHg和1.6mmHg。如果每周饮酒多于500ml,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不饮酒的高4.6mmHg和3
4、.0mmHg。,(4)情绪因素:强烈的焦虑、紧张、痛苦、愤怒以及情绪压抑,能增加肾上腺能腺体的释放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受体,增加心排量好外周阻力,最终导致高血压。,(5)应激:长期从事精神高度紧张的职业,如脑力劳动者、驾驶员、证劵经纪人,发生高血压危险比较大,长期处于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工人换高血压的工人比较多。 (6)人格特征:近来研究发现,A型行为模式的人除易患发生冠心病,亦易患高血压病。研究表明,有63.3%的高血压病人属于A型行为模型。 Bunbar认为:焦虑、求全、强迫性和反对权威性等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二、 冠心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
5、sease,CHD)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而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不平衡所导致的心脏缺血性心脏病。,1.流行病学特征 在发达国家冠心病是第一位死亡原因。 在国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呈现北方高于南方的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尤其是45岁以后。 冠心病患病率存在种族差异:美国黑人的心脏病死亡率是亚洲裔美国火的23倍,白人、美洲本土人及西班牙裔的心脏病死亡率居中 (NCHS, 2000)。,2.行为危险因素 许多研究证实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是生物学因素与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认为吸烟、活
6、动过少、糖尿病、肥胖、饮酒、性格类型、心理社会压力、不良情绪以及A型行为、社会因素等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生活环境及社会因素,冠心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是:,(1)饮食、肥胖与高胆固醇血症 由7个国家介入的国际性冠心病前瞻性研究观察了12 529例男性,证实血胆固醇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病死的重要预测指标,当血胆固醇在180mg/dl水平以上时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吸烟 吸烟可增加冠心病发病率;每天吸烟大于、等于和小于20支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允别是不吸烟者的7.25、2.67和1.43倍。大量吸烟而不从事体力活动者是不吸烟者的、9倍。,(3)缺乏锻炼 有学者对4569岁成年男性和女性的
7、运动指数、业余体力活动指数和工作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非黑种人中运动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为0. 73,和0.82;,(4)情绪 焦虑、抑郁,紧张、颓废与恐惧是引发冠心病主要的负性情绪。 前瞻性调查显示,长期处于敌对、抑郁或焦虑情绪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脏病或高血压。,(5)A型行为和敌对性:A型行为类型的人特点是性格急躁、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固执、急于求成。其交感神经张力过高,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时交感神经易兴奋,结果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6)应激: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病人在心
8、肌梗死发作前6个月里的LCU太幅度升高,远远超过病人自己前两年的水平,可达34倍以上。Theorell对一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研究,每周测一次LCU和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证明二者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这意味着LCU与心肌梗死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应激管理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应激。 生活环境及社会因素对冠心病同样也有一定的影响。,三、脑卒中,脑卒中(stroke)是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本病起病急,症状持续在24小时以上。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都属于脑卒中范畴。脑卒中是众多脑血管病中的一类。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 根据资料显示我
9、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近200万人。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从地理分布上看,总体上是北高南低、东高西底(西藏自治区除外)。,遗传、高血压、心脏病等,情绪因素,生活事件,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脑卒中,脑卒中的行为危险因素: 脑卒中除与遗传、高血压、心脏病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生活习惯有关,甚至是姿势的突然改变都有可能致病。消极的情绪,如愤怒、狂喜也会诱发脑卒中。,1.生活习惯 酗酒与吸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饮酒可以使血压升高、降低脑血流量、心律失常等而导致脑卒中发生。烟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尼古丁,可引发血管痉挛及加速动脉硬化,诱发脑卒中。,2.情绪因素 消极的情绪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
10、研究表明,愤怒、惊恐、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生。情绪变化可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增加使血小板激活,起到调节血管和增加血小板凝集性,从而诱发脑卒中。,3.生活事件 如同生活事件可以影响到其它躯体系统一样,生活事件同样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国内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前多有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无论是事件的数量还是频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四、心脏介入手术后的心理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搭桥术、起搏器、支架、移植已经成为心脏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后患者的情绪反应及长期再适应障碍的发生有其特点,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心脏器官移植病
11、人的心理问题 器官移植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率是很高。有研究表明,约32.2%的移植患者发生了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是焦虑和抑郁;也有自杀观念的发生。,心脏移植者的心理反应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异体物质期:发生于脏器移植术后初期,受者常有以损害他人的健康来延续自己生命的内心感受。 有的病人关注有一种不属于自己的脏器进入体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异物感,觉得这一脏器功能活动与自己的生理功能不相协调,自己身体的体象及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因此,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恐惧不安,为自身脏器的丧失币i抑郁、悲伤。,(2)认同期:不良心理反应太为减少。此时受者到处走访打听,希望详细了解使他获得第二次生命的
12、供者的全部历史、特征,甚至生活琐事。 曾有报道,供者的详情被患者了解后,患者以供者为认同对象极力模仿,供者的心理特征可能对受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出现受者的性格、行为、声音、习惯以及饮食、爱好十分接近供者的现象。,(3)同化期:在认同的基础上,可造成受者人格上的戏剧性改变。如女性病人移植男性心脏后,心理活动变得男性化;相反曼男性病人人格亦可女性化。,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消除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消极情绪,提高适应能力,矫正对疾病的歪曲认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自我的和谐与疾病的康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健康教育、疾病监测、心理干预等。,病程中的
13、心理问题 被诊断为慢性病的最初阶段,患者的日常生活被打乱。慢性病在引发躯体变化的同时常导致职业、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变化,患者因此会出现心理变化。,1.焦虑焦虑是慢性病诊疗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反应。慢性疾病的诊断结果所带来的不安与恐惧可以促使患者认真的对待疾病,增强遵医行为。但焦虑所带来的不仅是痛苦的体验,同时还会影响到对疾病的认知和个体的生理功能。 高水平的焦虑可以引发很多躯体症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亢进,因此引发躯体症状或加重原有疾病。在不能有效区分原发疾病与因焦虑引发的生理反应时,错误评价出现的几率会更高,不良的认知则会诱发更明显的恐惧。,抑郁抑郁是慢性病常见的心理反应。处在急性期的患者把更多的注
14、意力集中到诊断、住院、治疗、安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在疾病对自身的影响方面体会不深刻。一旦急性期之后,将开始对疾病所带来的影响开始思考。因此,抑郁出现往往晚于焦虑,但并不绝对。,国外有研究表明,超过1/3的住院病人报告有中度以上的抑郁。在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病人及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身上,抑郁很常见。这些病人正经历着严重的疼痛、残疾等痛苦的折磨。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或经历消极的生活事件会使慢性病人的抑郁反应更重。,3.慢性病人的自我概念变化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包括对本人生理、心理、社会属性等方面相对稳定的认识和看法。慢性疾病的发生会导致由于躯体形象、社会角色、自尊等方面的消极改变而使
15、自我概念发生变化,一些变化是暂时的,而有些则是永久的。,给予患者更多的援助,给予信息、情感等支持,积极鼓励并参与患者的康复,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社会工作与活动等,可能有助于帮助患者促进躯体的康复、提升自尊、实现自我概念重塑。,六、健康促进与心理干预,1.健康促进 采取综合惶的社会卫生措施,洽理膳食、禁烟限酒、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社会咨询,目的在于提高他们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增强适应疾病的能力,降低以后发生心血管问题的危险性。 健康促进传递的健康行为包括:限盐增钾减少脂肪禁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2.心理干预 Dusseldorp(1999)对单纯普通治疗和综合干预措施的治
16、疗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干预措施可降低近期死亡率和以后几年中的复发率;干预措施可控制某些危险因素,如改善血压、血脂水平,保持适当体重及合理饮食,促进患者运动和戒烟;健康教育不能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干预主要采用放松训练和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自我效能管理、A型行为矫正等。,第二节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分型糖尿病、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以糖尿病为主,占到90,型糖尿病仅占4到6。,一、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20072008年全
17、国11省市的调查结果表明,20岁以上人群本病患病率达9.7%,据此推测全国现有糖尿病患者7000万人以上。 中国在短短20年里,就从少于3的低患病率国家迅速跨入世界糖尿病中等患病率(310)国家的行列。糖尿病出现了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可能与儿童肥胖患病率不断增加以及运动少有关。,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至今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数观点认为糖尿病是两类因素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遗传,环境,1肥胖(或超重)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易感因素之一;体重指数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墨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之间均保持 一致性。,2体力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
18、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6倍。,3. 饮食因素 高能饮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 日本相扑运动员每日摄能达18 840. 627 214. 2kJ,比一般日1本人的10 467kJ高得多。他们中的40%发展为”2型糖尿病。 另外,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早期营养、糖耐量损害(IGT)、胰岛素抵抗(IR)、妊娠次数、社会经济状况、高血压等。1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新生儿期使用牛乳人工喂养等。,4应激与生活事件 应激性生活事件对糖尿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进或诱导糖尿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影响糖尿病的发展和转归。 Go
19、etsch等人(1990)研究了在自然生活环境中用心算模拟应激事件,心算期间患者血糖水平显著增高,而且随着应激强度的增加,血糖升高越明显,应激事件能引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心理应激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超重要的作用,如在同卵双生子的研究中证实,1型糖尿病同病率远较2型糖尿病的同病率要小,提示1型糖尿病可能更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了解糖尿病病人的病史,可以发现糖尿病发作前有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发现:在一定时间内累计的生活变化单位(LCU)与糖尿病的发作和严重程度有关。1型糖尿病病人症状出现前经常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如亲人亡故、父母离异等等。,5.人格因素 许秀
20、锋等人(1995)对82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MMPI测查,结果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者,他们都有较多躯体不适主诉,常压抑来处理外来压力等倾向。人格特征在1型以否认和糖尿病转归中作用的研究结果却有较高的一致性。,健康促进与心理干预,(一)健康教育与预防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群体预防与干预将放在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首位。强化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群众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使其自觉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开展一级预防的同时,要重视糖尿病的二、三级预防。,(二)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由显重要。通过积极的日常自我管理不但可以预防糖尿病(特别是I
21、I型糖尿病),还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较大改善。日常自我管理包括体重控制、锻炼、控制饮食、自测血糖、压力管理等方面。,自我管理主要包括:,每天检查双脚,尽早发现异常;穿柔软、适宜尺码的鞋;每天洗脚,避免水温过冷或过热,更换袜子,保持清洁;使用锉刀,不适用指甲刀剪指甲;每年请医生至少检查足一次;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戒烟等方面。,(三)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能够改善血糖,减少药物使用剂量。根据患量者实际情况进行各种体育的锻炼,合理调整病人的饮食、转变认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控制病人的体重,使病人恢复身体的各种功能。,(四)增强遵医行为 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除了控制血糖,还要同时控制其
22、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应采取更严格的标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预防病情恶化、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等措施,以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五)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 对因病引起的情绪障碍可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自我效能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血糖控制都涉及到长期坚持,适度水平的自我效能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始动和维持。,3.认知疗法医生应该帮助患者挖掘自己的歪曲认知,加以分析、批判,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认知。同时对疾病本身,既反对灾难化,又反对非现实乐观,要让他们接受疾病存在的事实,用“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去对待。,4.自我调整疗法根据一套特定的顺序,以机体的一种反应去改善机体本身的另一种反应,以改变躯体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其中包括松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此法对具有紧张、焦虑症状的糖尿病效果较好。,63,思考题,1.心血管病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2.慢性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3.请根据糖尿病的干预模式制定一项预防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