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第五节课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24228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第五节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医外科第五节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医外科第五节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医外科第五节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医外科第五节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第五节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第五节课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3,第五节各论,2022/12/3,第六章 疮疡,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疮疡病的辩证类型、治疗方法及方药2.熟悉疮疡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鉴别诊断3.了解常见疮疡的预防及调护,2022/12/3,3,第一节 概论,定义:疮疡是指因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的总称病因:外感、内伤病机: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病情发展:初期 正不胜邪 成脓期 正不胜邪 走黄,正胜邪,消散,正气尚足,溃后期,治法:初期:内治以消法,外治宜箍毒消肿 中期:内治以托法,外治以切开引流排脓 后期:内治以补法,外治以提脓去腐、生肌收口,2022/12/3,4,第二节 疖,定义:发送在

2、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病因病机:外感暑湿热毒、疖毒内窜、体虚久病临床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苔黄、脉数等症状。,2022/12/3,5,第二节 疖,临床表现:1、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指头大小的红色肿块,范围小于3cm,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2、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在3cm左右,表面灼热,触之疼痛,无脓头,2-3日化脓后为以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3、蝼蛄疖:好发于儿童头部。治疗不当,日久迁延可损及颅骨 1、坚硬型:表现为疮形肿势小,但根脚坚硬,溃后脓出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易

3、复发,常一处未愈,他处又生 2、多发型:疮大如梅李,三五枚相连,溃脓后疮口不易收敛,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蚁串穴之状。4、疖病:多见于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业不良患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从数个到数十个,表现为一处未愈,他处又起,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反复发作,缠绵不愈。,2022/12/3,6,第二节 疖,2022/12/3,7,第二节 疖,鉴别诊断:1、痈:常为单发,初起无头、表皮紧张光亮,肿势范围较大,为6-9cm,初起即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2、颜面疔疮:初起有粟粒状脓头、形小跟深,如钉丁之状,肿势散漫,范围大于疖,出脓较晚且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明显的全

4、身症状。,2022/12/3,8,第二节 疖,鉴别诊断:1、痈:常为单发,初起无头、表皮紧张光亮,肿势范围较大,为6-9cm,初起即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2、颜面疔疮:初起有粟粒状脓头、形小跟深,如钉丁之状,肿势散漫,范围大于疖,出脓较晚且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2022/12/3,9,辩证论治:内治法,第二节 疖,2022/12/3,10,第二节 疖,辩证论治:外治法,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遍体发疮,破流脓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膏调服。成脓有白色脓栓时,宜取出脓头以利引流,局部有波动感者宜及早切开引流

5、。溃后用九一丹掺金黄膏、太乙膏盖贴; 疮口深者,用药线蘸八二丹或九一丹引流。 脓尽,改用生肌散、红油膏或白玉膏收口; 有袋脓或相互窜通成空壳者,宜作“十”字形剪开。 有死骨者,可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2022/12/3,11,第二节 疖,预防调护,注意个人卫生 忌食鱼腥发物 炎夏季节,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忌自行挤压脓未成熟疖,尤其是口鼻危险三角区内的疖 疖病局部尽量少用油膏类药物敷贴,并在病灶周围经常用75乙醇搽擦;箍围药干燥时,宣随时以金银花露、菊花露、鲜草药汁湿润。有消渴病、肾病等,应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体虚者,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022/12/3,12,第二节 疖,面部危险三角区,

6、眼上静脉,海绵窦,翼静脉丛,面后静脉,内眦静脉,面前静脉,2022/12/3,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西医疖 (furuncle),第三节 疔疮,定义: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疮形小,根脚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来势急剧,变化迅速,毒邪易于走散。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疖、痈、急性淋巴管炎、气性坏疽和皮肤炭疽等。,15,第三节 疔疮,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 丝 疔,烂 疔,疫 疔,16,第三节 疔疮,一、颜面部疔疮,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名称,17,一

7、、颜面部疔疮,鼻翼疔,18,一、颜面部疔疮,迎香疔,19,一、颜面部疔疮,人中疔,20,一、颜面部疔疮,唇 疔,21,一、颜面部疔疮,病因病机,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 脏腑蕴热 火热成毒喜怒忧思 情志内伤 气郁化火 火炽成毒 气血凝滞 蕴蒸肌肤感受火热之气 或抓伤染毒 颜面疔疮患疔疮后 处理失时或不当 毒邪扩散 内入营血 走黄,22,一、颜面部疔疮,临床表现,1、部位:多发于唇、鼻、眉、颧等处2、局部表现:初起患部有粟米样隆起,或痒或麻,继则红肿疼痛,肿势范围在3cm6cm,坚硬根深,状如钉丁。57 日成脓,肿势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脓头破溃。710日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肿消痛止

8、,收口而愈,病程1014 天。3、全身表现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等症状,23,一、颜面部疔疮,变证,若症见疮顶陷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失去护场,以致头面耳顶俱肿,伴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胁痛气急,舌红绛,苔黄糙,脉红数等症,为走黄。若疔毒走窜入络,出现恶寒发热,躯干或四肢明显疼痛,则并发流注。若毒邪内传脏腑,可引起内痈若毒邪流窜附着于四肢长骨,骨骼胖肿,可形成附骨疽,24,一、颜面部疔疮,鉴别诊断,1.疖:好发于颜面部,但红肿范围小于3cm,无明显跟脚,出脓即愈,一般无全身症状。2.疫疔:以从事畜牧业者多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初起为一小片红色斑丘疹,痒而不痛,其后周围

9、迅速肿胀,中央呈暗红色或黑色坏死,周围有成群灰绿色小水疱,形如脐凹,状似牛痘,有严重的全身症状。,25,一、颜面部疔疮,辨证论治,1.内治法,26,一、颜面部疔疮,外治法,初起:箍毒消肿 金黄散 玉露散 千捶膏脓成:提脓祛腐 九一丹 八二丹脓出不畅 药线引流成熟 切开排脓脓尽:生肌收口 生肌散 太乙膏,27,一、颜面部疔疮,外治法,金黄散,金黄散,又名如意金黄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此方源自外科正宗,由天花粉、姜黄、大黄、黄柏、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甘草等中药配伍组成。,28,一、颜面部疔疮,其他疗法,1、恶寒发热者,蟾酥丸,35粒,小儿减半,吞服:2、高热不退者,犀黄丸,每次3克

10、,每日三次。3、必要时可用抗生素,支持治疗。,29,一、颜面部疔疮,预防与调护,1、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患处活动。2、忌内服发散药,忌用灸法,忌早期切排及针挑;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3、平素不要过食膏梁厚味,病后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30,二、手足部疔疮,定义: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 1、手部发病多于足部,若治疗不当,易损伤 筋骨,影响手足功能。2、因部位、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其预后不 同;但其病因、症状治疗大致相同。,31,二、手足部疔疮,病名 部位 西医 并发症蛇眼疗 指甲旁 甲沟炎 脱甲蛇头疗 指顶端 化脓性指头炎 损骨蛇腹疗 指中节 化脓性腱鞘炎 损筋

11、影响 功能托盘疗 掌心 掌深间隙感染 损筋伤骨 并走黄足底疗 足底 足底皮下脓肿 红丝疗,32,二、手足部疔疮,外伤染毒,脏腑蕴热,湿火蕴结 血凝毒滞 经络阻隔 肉腐为脓,手足部疔疮,病因病机,33,二、手足部疔疮,蛇眼疔(甲沟炎) 初起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近端处,轻微红肿疼痛 23天成脓红肿疼痛加重,可形成甲下脓肿,甚则造成指甲脱落。,34,二、手足部疔疮,蛇头疔(脓性指头炎)多有指端外伤史。初起指端麻痒而痛。手指末节呈蛇头状肿胀,疼痛剧烈呈搏动性触痛明显,12周化脓。后期可引起指骨缺血坏死,形成指骨慢性骨髓炎。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全身不适等症。,35,二、手足部疔疮,蛇腹疔(化脓性腱鞘炎

12、)发病迅速,整个患指均匀性肿胀,疼痛剧烈关节轻度屈曲,伸则剧痛。710天成脓,难以自溃。溃后脓出黄稠,约2周痊愈。可损伤筋脉,影响手指功能活动。,36,二、手足部疔疮,托盘疔(掌中间隙感染)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正常凹陷,如托盘状,手背部肿势更加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疼痛剧烈。2周成脓,不易透出,易损伤筋骨或并发走黄。伴恶寒、发热、头痛等状。,37,二、手足部疔疮,足底疔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35天化脓,搏动性疼痛,重者肿势蔓延至足背,痛连小腿,不能活动。伴恶寒、发热、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状。,38,二、手足部疔疮,辅助检查X线摄影片可确定有无骨质损伤。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

13、胞升高。必要时作细菌增培养加药敏。,39,二、手足部疔疮,鉴别诊断类丹毒:多有猪骨、鱼虾等刺伤史,或皮肤破损后接触猪肉鱼虾史症状轻红肿不如手足疔明显,为游走性红紫色斑片一般不化脓,全身症不明显。,40,二、手足部疔疮,辩证论治,41,二、手足部疔疮,外治法,初起:金黄膏外敷溃脓期:切开排脓,循经切开 蛇眼疔甲旁0.2cm处挑开 蛇头疔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 蛇腹疔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长度不得 超越上下关节面 托盘疔 足底疔按手足掌横纹切开,足 够大。收口期:生肌散、白玉膏 注意处理胬肉及死骨。,42,二、手足部疔疮,外治法,白玉膏【来源】疬医大全卷二十五。【组成】密陀僧 黄蜡各60克 乳香(去油)

14、 没药(去油) 象皮 白蜡各15克 轻粉12克【用法】上药除黄蜡、白蜡外,余俱另研细末。另取桐油500克,放锅内熬滚去沫,入密陀僧末搅匀取起,入二蜡熔化搅匀,待油稍温,方入余药,搅二百余遍,以大棉纸摊上阴干,随疮大小剪贴。待疮中毒水流出,膏药变黑,再换新者贴之。【功用】活血消肿,祛腐生肌。【主治】臁疮溃后,日久不敛。,43,二、手足部疔疮,外治法,白玉膏【来源】疬医大全卷二十五。【组成】密陀僧 黄蜡各60克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象皮 白蜡各15克 轻粉12克【用法】上药除黄蜡、白蜡外,余俱另研细末。另取桐油500克,放锅内熬滚去沫,入密陀僧末搅匀取起,入二蜡熔化搅匀,待油稍温,方入余药

15、,搅二百余遍,以大棉纸摊上阴干,随疮大小剪贴。待疮中毒水流出,膏药变黑,再换新者贴之。【功用】活血消肿,祛腐生肌。【主治】臁疮溃后,日久不敛。,44,二、手足部疔疮,白玉膏【来源】疬医大全卷二十五。【组成】密陀僧 黄蜡各60克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象皮 白蜡各15克 轻粉12克【用法】上药除黄蜡、白蜡外,余俱另研细末。另取桐油500克,放锅内熬滚去沫,入密陀僧末搅匀取起,入二蜡熔化搅匀,待油稍温,方入余药,搅二百余遍,以大棉纸摊上阴干,随疮大小剪贴。待疮中毒水流出,膏药变黑,再换新者贴之。【功用】活血消肿,祛腐生肌。【主治】臁疮溃后,日久不敛。,45,二、手足部疔疮,某女,66岁,右中

16、指仙人掌扎伤2周,保守治疗无效,46,二、手足部疔疮,某女,66岁,右中指仙人掌扎伤2周,保守治疗无效,47,二、手足部疔疮,某女,66岁,右中指仙人掌扎伤2周,保守治疗无效,48,二、手足部疔疮,某女,66岁,右中指仙人掌扎伤2周,保守治疗无效,49,二、手足部疔疮,预防与调护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强化职业保护,防止手足部的意外损伤2、手部疔疮忌持重物或剧烈活动,应以三角巾悬吊固定;生于手掌部者,宜手掌向下,使脓液容易流出;足部疔疮应尽量减少行走,抬高患肢,以加强下肢静脉回流。3、愈后可能影响手指屈伸者,宜适时加强功能锻炼,50,三、红丝疔,定义:红丝疔是发于四肢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

17、性感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特点: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红丝”,扪之发硬,压痛。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51,三、红丝疔,情志抑郁 心火内蕴 火毒凝聚 火毒之邪 走窜 红丝疔手足生疔 或脚湿气 经络 气血凝滞皮肤破损感染邪毒,52,三、红丝疔,1、部位:四肢内侧。四肢远端有化脓性病灶和创伤史 2、临床表现:原发病灶红肿热痛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红丝”,沿患肢内侧迅速向上走窜,可止于关节如上肢肘、腋,下肢腘窝或胯间,扪之发硬压痛,并伴有臖核肿大作痛(淋巴结肿大)。轻者:红丝较细,多无全身症状。重者:红丝较粗,多有恶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走黄。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18、 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53,三、红丝疔,54,三、红丝疔,鉴别诊断 青蛇毒:下肢呈条索状红肿而非”红丝“,压痛处与静脉走向一致,全身症状较轻,局部病变消退较慢。,55,三、红丝疔,辨证论治,56,三、红丝疔,辨证论治,红丝细者砭镰法,寸寸挑断,外敷太乙膏、红灵丹结块成脓切开排脓,脓净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57,三、红丝疔,太乙膏组成: 玄参 白芷 归身 肉桂 赤芍 大黄 生地 土木鳖 阿魏 轻粉 柳槐枝 血余炭 铅丹 乳香 没药 麻油,。功用:消肿清火, 解毒生肌。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用法: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清热解毒,活血散癣,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助肉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