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2437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率,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为什么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内外髁连线上方23cm处的骨折 )。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一、好发年龄:10岁以下儿童。(对比记忆:肱骨外科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在儿童期,肱骨下端有骨骺,若骨折线穿过骺板,有可能影响骨骺的发育,因而常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二、分型和临床表现,(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最多见,占90以上。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跌倒时有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

2、。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临表: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应特别注意观察前臂肿胀程度,腕部有无桡动脉搏动,手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等。,(二)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1)肘上方压痛,后方可扪到骨折端。2)X线拍片: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由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 3)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折端锐利,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由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及跌

3、倒时的体位改变,骨折可出现尺侧或桡侧移位。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X线片评估肱骨髁上骨折,(1)第一个是肱骨前皮质线(Anterior Humeral Line,AHL)。在标准的肘关节侧位片上,AHL应该恰好通过肱骨小头,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儿童,AHL越靠近肱骨小头的前方(前倾角的发育机制)。在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中,骨折远端向后方移位,肱骨小头位于AHL的后方。,(2)第二个是沙漏征。在标准的肘关节侧位片上,沙漏的下方稍稍向前方倾斜,对于Gartland II型以上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可以看到沙漏下方前倾消失。,(3)第三个指标为Baumann角,也称为肱骨小头角,是指在标准的正位片上

4、,肱骨干轴线的垂线与肱骨外髁生长板线的夹角,参考值范围为926度,即(6481度)。对于Baumann角度的测量,观察者之间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为了临床应用方便,认为Baumann角度大于10度为正常。也可以通过与对侧比较判断。如果Baumann角度减小,提示肘关节内翻。,改良Gartland分型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分型,也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用的分型,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比较容易,患者多系儿童。外伤后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并有畸形。在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同时要注意手部温度、脉搏、运动及感觉,以明确有无血管,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肘

5、并节脱位肘关节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肘关节不能活动肘后三角骨性标志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治疗,(一)手法复位超关节小夹板固定 以神经型肱骨髁上骨折尺偏型为例,病人仰卧适当麻醉,两助手首先对抗牵引,矫正重迭移位。术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近远两段互相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旋转畸形,然后两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四指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此时令远位助手在牵引下屈曲肘关节,两手可感觉到骨折复位的骨擦音。复位后按预先准备的木板,纸垫进行固定。术后应注意肢体血运观察,经常调整布带,2周折除夹板,功能锻炼。也可用石膏。,(二)牵引治疗 骨折超过2448小时。软组织严重肿胀, 已有水泡

6、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者。 (三)手术探查神经、血管整复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一般采用手法整复或牵引治疗。当有血管、神经伤时,特别是血管伤应考虑手术探查,手术目的是修复血管或解除其压迫,对神经伤也同时采用手术治疗,顺便整复骨折。单纯为了整复骨折很少采用手术方法。 (四)手术治疗: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复位标准:1.在正为片上,恢复Baumann角(10度);2.在斜位片上,看到内侧柱和外侧柱恢复;3.在侧位片上,AHL通过肱骨小头中部。,三、并发症,(一)、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 a)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由

7、于近折端向前下移位,极易压迫肱动脉或刺破肱动脉,加上损伤后的组织反应,局部肿胀严重,均会影响远端肢体血循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b)如早期未能作出诊治,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肢体的发育。,预防:严密观察前臂肿胀程度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如果出现高张力肿胀,手指主动活动障碍,被动活动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扪不清,手指皮温降低,感觉异常,即应确定骨筋膜室高压存在。处理:紧急手术,切开前臂掌、背侧深筋膜,充分减压,辅以脱水剂,扩张血管药等治疗。如果已出现5P征(painlessness无痛,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pallor皮肤苍白,paresthesia感觉异常,pa

8、ralysis肌麻痹)则为时已晚,即便手术减压也难以避免缺血性肌挛缩。,(二)血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严重并发症是血管伤。骨折端刺破血管比较少见,多因血管受刺激而痉挛或受到机械性压迫,造成肢体远端血供障碍。临床上应注意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一旦发生可造成肢体坏死。,(三)肘内翻 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多后遗肘内翻,而桡偏型很少发生肘内翻。在处理肱骨髁上骨折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肘内翻发生。一旦发生通过手术截骨矫正 。手术指针:1.引起功能障碍或屈肘肌力减弱者。 2.肘关节疼痛尚未形成创伤性关节炎者。 3.肘内翻大于20,畸形已固定者(伤后12年)。 4.肘内翻同时并发迟发性尺神经炎者。手术方法: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及肱骨髁上“V”形截骨,以前者常用。手术不仅要矫正内翻,同时须矫正内旋、过伸。,(四). 骨化性肌炎 在功能恢复期,强力被动伸屈肘关节,可导致关节周围出现大量骨化块,致使关节又肿胀,主动屈伸活动逐渐减少。遇此种情况,应制动数周,以后再重新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屈伸活动。在儿童很少有手术切除增生骨性组织的必要。(五). 关节活动障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