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与管理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经济与管理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9.9.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9.1.1.质量的含义 质量是产品或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1.狭义的质量:是指产品的质量,是属于产品自身的质量特征,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产品与特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也就是产品质量,也就是产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特征。如建筑产品是通过“坚固、耐久、适用、美观、经济”几个方面来反映的。 2.广义的质量:除表示产品质量外,还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产品质量是通过工程自身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特性体现出来,所以产品质量又叫工程质量。 除了产品质量外,还包括工序质量,是指生产过程中的设计、施工、检验以及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生产活动中的
2、现场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产品质量这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的最终成果,它决定于工序质量,而工作质量则是工序质量和经济效果的保证和基础,要以保证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以提高工序质量来提高产品质量,最终提高经济效益。,9.1.2.质量管理科学 质量管理,是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 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归根到底,一是加快施工进度,二是提高产品质量,三是降低成本,而提高产品质量是国家根本利益所在,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 只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产品)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果,要是质量不合格,将是最大的浪费,社会主义
3、建设中,速度当然是重要的,但质量却是根本的。,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在于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用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就是根据质量保证的要求,在组织方面,从企业整体出发,运用系统的方法,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环节严密地组织起来,规定他们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要求权限,并建立为组织和协调这些活动及相互关系的组织机构,在活动方面,要使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活动标准化。 9.1.3.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根据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初步拟定的定义:,“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产品
4、的管理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突出一个“全”字,就是全面。 对象的全面性,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参加人员是企业全体人员,采用多种方法管理,和一切技术手段的综合性质量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一切为了用户”,这是核心思想,包含“二重性”对外部,用户是一个大方面,对企业内部,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9.2.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9.2.1.质量保证体系 1.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质量保证工作计划; 2.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反馈系统; 3.建立一个有效的可靠的检验计量系统; 4.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 5.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管理小组又
5、叫QC小组; 6.和协作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7.努力实现管理业务规范化和管理流程程序化。,9.2.2.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运转方式 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阶段(Plan),执行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和处理阶段(Action)。在实施过程中,对本次循环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制定成标准,以备在此推行,对不合理的或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循环过程中,重复以上四个阶段加以解决,把这种工作方法通常被称之为PDCA循环工作法。 1.PDCA循环基本内容 a.计划阶段(P),主要解决打算干什么?在哪儿干?何时干?由谁干?怎么干等问题,有四个步骤,分析现
6、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在这些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原因、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改进的措施方案。 b.实施阶段(D) 按计划的措施方案去执行。执行结果和目标,计划进度比较。 c.检查阶段(C) 进行检查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肯定成功的经验,下循环再用。 d.处理阶段(A),有两个步骤,一是总结经验,巩固措施,制定标准,形成制度,以便遵照执行。二是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再来研究措施,制订计划,予以解决。 2.PDCA循环的特点 首先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能颠倒,在解决质量问题中滚动前进,逐步使产品质量提高,再有,企业内部的PDCA循环
7、各级都有,整个企业是一个大循环,这个循环是在转动中前进,每个循环结束质量提高一步,这样就显示出A阶段的主要地位,它是标准化的基础,是指导下一个循环的关键。,9.2.3.工程施工阶段质量保证工作 1.施工准备工作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搞好材料、预制构件、半成品的检验,施工设备的检修。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及时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经常进行分析,实行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完善。 3.工程交付使用后的质量管理工作 做好工程四访,实行保修制度,以使其及时补救,尽量使用户满意,为今后积累经验。,4.搞好等级工作,评定级创全优工程工作 分优良、合格、
8、不合格。 全优工程应具备许多条件,工程质量达标、提前完工、交工符合要求、工程大全国统一劳动定额,不超材料消耗、无重大伤亡事故、文明施工、现场整洁,经济技术资料齐全。 9.3.全面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七种,在PDCA循环各个阶段穿插使用。,9.3.1、排列图法 又称为主次因素排列图,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于1960年提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常用来分析和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次因素,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 1.排列图的形式 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矩阵和一条曲线,两个纵坐标左边的一个表示频数,右边一个表示
9、频率,各影响质量因素大小以等宽的矩阵表示,其高度表示频数大小,有一条折线是根据累计频率画出来的,排列图的这条曲线表示各种,表示各种影响质量因素的累计百分数,称为巴雷特曲线。 2.作图的步骤是: a.按确定的质量问题 进行调查, 收集各影响因素的 实测数据。 b.对每个影响因素 实测数据按频数的 大小排队,计算各 因素出现的频数及 累积频数。,c.绘制排列图,按适当的比例确定频数及频率纵坐标轴,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直方图宽度,绘出曲线。 分析:通常曲线分为三个区域,累计频率在80以下的区域为A区,所包含的质量因素是主要因素,累积频数在8090的区域为B区,其所包含的因素为次要因素,累积频数在9010
10、0 的为C区,其所包含的因素为一般因素。 9.3.2.分层法 在质量管理的统计分析中,排列图法有助于找出主要质量问题之所在,在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时,,往往采用分层法,它是根据数据统计的目的和要求,把质量或性质相近的数据分门别类的归纳起来,使各种杂乱无章的数据和问题系统化、条理化,以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分析工程质量状况的最基本方法。,可以看出造成工程损失主要项目是混凝土工程,但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多,可以先从工艺质量方面将各因素返工的损失情况作进一步的统计,可以看出造成混凝土工程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和蜂窝麻面,只
11、对这两个因素还可以从操作工艺,原材料,设备情况等作更深一层的分析。,9.3.3.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生产过程中,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并不完全相同,反映为各个产品质量的数据存在差异,这是与产品相关的人、材料、设备、环境等因素对产品质量所产生影响的综合表现 1.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它是反映质量数据波动特征的一种图,分析的对象是一道工序或者某一范围和期间内的产品质量特征计量值,一般抽取50100个某项质量指标的数据值,按照一定的组距分成若干组,画出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个组范围的数据个数(频数)为高,度的若干个直方图,这些直方图构成的图就叫频数分布直方图。 2.频数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在
12、工艺条件正常的情况下,直方图应该是呈正态分布图形,当出现非正态分布图形时,一定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找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一般有几种情况: 1.孤岛型 2.双峰型 3.陡壁型 4.折齿型,正态分布图形 a、孤岛型:由于原材料一时发生变化或由不熟练工人替班操作时出现的情况。,b.双峰型:由两台不同型号设备,或两批不同原材料,两批不同的操作人员加工出来的产品而出现的直方图。 c.陡壁型:收集数据时,有意识的剔除了不合格产品数据做成的直方图。 d.折齿型:数据分组分得过多已出现的直方图。,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几个统计特征数 上面讲的几种是观察分析的现象,还要进行特征定量分析,这就要用数理统计原
13、理。 计算以下几项统计特征值。 a.样本平均值 X 它是反映抽样所取得的数据群体中心位置特征值,也是样本数据群体的算术平均值。 X1nXi b.样本标准偏差(S) 它是用以反映抽样数据离散特征的,又叫离差或均方差。,c.变异系数 Cv 是用来反映离差相对波动大小的,在质量特征数据中,反映了质量波动的相对大小。 这三个数据用以作为质量好坏判断的根据。 4.频数直方图的应用 .首先是直接分析图形,判断质量分布的情况。 从绘出的直方图直接观察是否属于正态分布的山峰型,如果不是看接近“孤岛型”、“双峰型”、“陡壁型”、“折齿型”或其他那种异常形式,来判断属于什么样的质量问题。,.判断工序能力 所谓工序
14、能力是指一道工序在工作稳定的情况下,对质量的保证能力,产品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律。当样本数据是足够大时,可以认为是围绕着样本均值X波动的,波动的离散程度则是由样本标准差S来反映,由概率论知识可以得知正态分布的子样出现范围 概率如下: 子样落在(XS,XS)区间的概率为68.27 子样落在(X2S,X2S)区间的概率为95.45 子样落在(X3S,X3S)区间的概率为99.73,这个概率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稳定生产的工序其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在X3S范围内的概率为99.73,也就是说只有千分之2.7以下产品可能超越这一范围,由概率的知识,可知这样小的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几乎
15、不会发生,因此对于一个处于稳定生产的工艺我们可以抽取足够多的产品,测定它所具有质量特性数据,首先求出样本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S,以及X3S为工序质量的上界Tu,X3S为工序质量的下界Te,如果工序生产的产品质量特性值超出这一上下限界就要引起注意,应检查工序生产过程是否出现了异常,在这里,工序产品自身波动的范围实质6S,这样一个波动范围,范围是否满足按照一定标准或要求制定的产品公差T的要求呢?这就是衡量一个工序是否是有能力生产合格产品的基本标准之一,为此我们定义一个工序能力指数Cp CpT6S(TuTe)/6S 当Cp1时,意味着工序的能力恰好满足公差要求,没有余地,随时有发生不合格产品的可能,要加强管理。 当Cp1意味着工序能力,不仅满足公差要求,而且有一定余地。 一般当Cp1.33时,工序能力较为理想,如过大则应分析设备或工序精度有浪费,意味着不经济。,当Cp1时,意味着工序能力不能满足公差要求,会生产不合格产品,应停止生产检查原因。 工程质量总是形成一定分布的,而且分布也有集中的倾向和分散的趋势,只要是工程稳定,质量分布范围总是6S,超出这个范围的质量数据是很少的,一般小于1,这个6S就称为工程能力,它表示出了加工的精度,因此有时称为加工精度的也是这个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