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536087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10篇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篇131年前,一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讨论,也因此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黑白色调的照片里,一个正在学习的女孩,穿着破旧的衣服,黝黑的小手紧紧地握着铅笔,在她蓬松凌乱的头发下面,是一双饱含着渴望却又炯炯有神的眼睛。照片中的女孩儿名叫苏明娟,她也因这张照片被大众亲切地称为“大眼睛女孩儿”。那一年,苏明娟成为了希望工程最著名的“代言人”,一双非常渴望知识的眼睛抨击到了全国人民的心灵。从那之后,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希望工程,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希望工程这项历史伟业中。而照片的主角,这个名叫苏明娟的女孩,也因为这

2、张照片,彻底改变了人生。“大眼睛”照片定格的背后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下乡采风,来到了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寻找摄影素材,结果阴差阳错地走进了苏明娟就读的小学教室里。刚进入学校,解海龙就惊呆了,没有窗户没有门,透风的屋顶,他实在无法想象,在改革开放那么多年的时间里,竟还有如此简陋的学习环境。解海龙轻轻地走进教室的时候,八岁的苏明娟正在低头写字,或许是感觉到了有陌生人到访,苏明娟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就是这一眼,让解海龙感到无比的震撼。“那眼神的穿透力太强了,能直击你的心灵!”解海龙在回忆时依旧绘声绘色地说道。该如何去形容这样一双眼睛呢?在简陋不堪的教室里,很难让人相信,有这样一双明亮

3、清澈的眼睛。于是,当手握着铅笔的苏明娟再次抬头凝视黑板的时候,解海龙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键。那时年幼的苏明娟,并不知道眼前这个陌生的叔叔在干什么,也不了解这个举动将会为她以后的人生带来哪些改变。虽然干净又明亮的眼睛,让苏明娟看起来是那样的天真纯粹,但实际上,苏明娟的童年都是从苦难的泥水里淌过来的。苏明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主要以务农为主,家庭条件过得非常拮据,每年的土地收成只够全家人吃三个月的。不过,即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苏敏娟的父母也没有放弃让孩子上学的机会,他们认为如果想要摆脱贫困、走出山区,上学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将苏明娟送进了当地的希望小学读书,安徽省

4、金寨县希望小学。不过,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每学期70元的学杂费,确实是一项比较大的负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当时的苏明娟年龄还尚小,但心里已经有了一种清晰的认知,她明白父母的不易和期望。因此,即便学校的学习环境很差,她依旧努力上进,珍惜每一刻学习的时光。冬天的时候,学校没有经费安装玻璃挡风,很多孩子都是在寒风中听课,苏明娟的小手经常冻得发紫,甚至长了冻疮,但她仍旧坚持完成老师交代的每一项作业,没有一句抱怨。解海龙去的那天,苏明娟只听别人说他是文化人,是北京来的。她想,如果我努力读书,是不是也能成为文化人?或许苏明娟并不知道,命运的卷轴,就因为这个“文化人”的到来而缓缓拉开。解海龙回去后,

5、左思右想,最后将照片命名为我要上学,发表在了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一经发表便在全国引发了爆炸性的反应。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儿”的故事,就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苏明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不少人开始寻求各种方法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有人给她寄来了学费;有人给她寄来了衣服;有人给她寄来了学习和生活用品在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下,苏明娟顺利读完了高中。或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吧,确实,当年一张“大眼睛”的照片,给苏明娟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个曾经看不到一点前途的姑娘,在众人的托举下,为她架起了一座走出大山的桥梁。圆梦大学、心存感激2002年,苏明娟在大家的帮助下不负众望,成功考取了安徽

6、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主修金融专业。进入大学后的苏明娟,并没有懈怠和随波逐流,反而更加拼命了,她十分看重这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期间,依然有很多好心人表示,要帮助她完成后面的学业,但是却被苏敏娟及其父母拒绝了。父亲对苏明娟说:“孩子,好心人帮助我们的已经够多了,现在你也长大了,我和你妈妈还能干点活,足够养活你和你弟弟了。”苏父苏母性格善良淳朴,最常教导孩子们的就是要知恩图报,为了让孩子们不忘初心,他们经常身体力行地做出榜样,逢年过节,苏明娟的母亲就会给帮助过苏家的好心人,寄一些腊肉、亲手缝制的布鞋等,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份都是真心。因此,在捐助人拒收的情况下,苏敏娟将资助费用全部捐给了希望

7、工程,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自己梦想的殿堂。没过多久,学校了解到苏明娟的家庭处境,表示作为贫困生,苏明娟每月可以领取900元的补助,但是却被她一口否决了,她说,希望将这笔钱用在比她更困难的学生身上。此外,从大一开始,苏明娟就致力于帮助贫困生,她将自己勤工俭学的钱省出来一部分,用来资助和她一样的山区学生读书。苏敏娟说:“我现在进入大学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能够养活自己了,但是还有很多像我曾经一样的山区儿童,没有实现他们的理想,我只想尽自己的一点努力来帮助他们。”除了做兼职,苏敏娟的文化课成绩也没有落下,她刻苦努力,成绩优异,甚至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并且还是学生会的组织部部长。苏明娟积极

8、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并身体力行,鼓励身边同学去山区支教,在那里,苏明娟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她回忆起支教的体验,是这样说的:“那里的条件很差,和我之前上学时差不多,什么都是破的,四面通风,但贫困山区的儿童渴望知识的眼神却是那么坚定!”想到这些,苏明娟心酸不已,她的眼里饱含热泪,她知道自己能够走出大山是幸运的,但还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在泥土中挣扎着,梦想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在苏明娟的毕业论文里,她给导师写了这么一句话:“我吃了很多的苦,走了很远的路,才将这份论文送到您的面前。”这个被善良浇灌着长大的孩子,竟也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参天大树。寒门贵子反哺社会,本就是一件让人欣慰的圆满结局,不

9、过,善良依旧在继续苏明娟此后的人生,更是让人有着万千感慨善良与爱、薪火相传“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这句话用在苏明娟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大学毕业后,苏明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她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她说:“没有希望工程,就没有我的今天!”从参加工作以来,苏明娟每年都会向希望工程捐款,多年来,从未间断,并且经常参加公益活动。20XX年,苏明娟在和摄影师解海龙商量后,决定将“大眼睛”照片进行拍卖,获得了30万元拍卖款,她这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后来,希望工程用那笔钱建造了一座学校,取名就叫“大眼睛小学”,成百上千的藏族孩子自此有学可上。苏明娟最常说

10、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人们记住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希望工程。”正是在这样的善举下,苏明娟引起了当地官方的注意。20XX年,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这让她的爱心有了平台继续传递下去。不过,当时因为这个职位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些人对她开始进行无端的指责,甚至炮轰她就是一直在吃当年那张照片的“红利”,这才有机会当上了这个官。面对这种质疑,苏明娟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回应,她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不需要向别人解释。其实,这虽然是副厅级官员,但并不领取报酬,而且是兼职性质,只是通过这个平台号召更多的人,来关注公益事业。在苏明娟看来,当多大官,拿多少钱,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2018

11、年,苏明娟在个人生活拮据的情况下,硬是拿出3万元的积蓄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初衷就是为了将善良和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贫困山区。最近几年,在苏明娟的不懈努力下,向这个助学基金捐助善款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善款被用到了贫困家庭的各个方面,现如今,苏明娟的助学基金,已经援助了两所希望小学,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新生。荣誉面前,苏明娟始终保持一颗初心和平常心,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即便是一路走来十分不容易,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但她一直不卑不亢、谦逊有礼。曾经,她在社会大众的爱和关注下长大;如今,她正将这份爱和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在公益的路上,苏明娟的脚步从未停止。31年前,她身处逆境

12、;31年后,她涅磐重生。如今,苏明娟不仅结了婚有了幸福的家庭,而且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升级为一名母亲。她曾带着孩子在视频里向解海龙表示真诚的感谢,向观众们讲述了她的故事,令不少人当场热泪盈眶。苏明娟的人生里,有过太多的感动,但在这个故事里,最打动人的,是她对善意的延续和传承。对苏明娟来说,善良,好像是从上一代手中接过的火种,别人曾借它点亮苏明娟的人生,如今,她也活成了别人世界里的一束光。她,曾经是受益者,现在,更是践行者。所谓薪火相传,便是如此了。用真心交换另一颗真心,用善良灌溉另一种善良,原来,世界美好真的是环环相扣。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善良与爱,皆能传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时候,人

13、种下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尽管这个世界有邪恶和冷漠,但也有爱与光明,“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岁月流转,31年过去了,她的心里依然有爱,眼里依然有光。愿我们每个人,在她的故事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篇2我国有很多省份,每个省份的经济状况不一样,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但一些贫困山区的学生仍然读不起书,对于他们来说,走进校园是一种奢望。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学生能够接受教育,国家付出了很多努力,从二十多年前就帮助山区学生完成学业,而苏明娟是非常幸运的一名学生,她凭借一张照片火遍全国,现如今她已经长大成人,正通过自己的

14、努力回馈社会。“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凭一张照片火遍全国苏明娟之所以会有“大眼睛女孩”这个称号,是因为在她8岁的时候,有位记者给她拍了一张照片,当时的苏明娟正在低头写字,抬头看向镜头的一瞬间,被抓拍了下来。苏明娟当时的头发比较凌乱,皮肤很黑,但是眼神却非常清澈,从她的眼神中能够看出对求学的渴望,正是因为这张照片,让无数人记住了这双大眼睛,她也因为这张照片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苏明娟小时候家里很穷,学习环境不是很好,小学教育资源匮乏,但即便是条件很艰苦,苏明娟也没有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她喜欢学习,也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离开那个贫穷的山村。后来苏明娟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一些爱心人士联系上了她,想要

15、帮助她。湖南长沙某军校的一名学员,了解到苏明娟的事迹之后,每学期都会给她寄学费,解决了苏明娟上学难的问题。后来,大连的一对退休夫妻也资助了苏明娟,但却被苏明娟父亲拒绝了,苏明娟父亲表示已经有人在帮助他们了,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他还有劳动能力,还能干活赚钱。后来苏明娟获得了这对夫妻的同意之后,把收到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父母告诉苏明娟,做人要知恩图报,他们把自己做的布鞋和腊肉送给好心人,这一做法被苏明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苏明娟已经完美逆袭在父母的教育下,苏明娟一直怀有感恩之心,学习时也非常上进,她想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在2002年的时候,苏明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徽大学。上了大学之

16、后,苏明娟的自由时间变多,可以半工半读,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从那时候开始,她便开始回馈社会,把自己的助学金捐给贫困学生,希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苏明娟在休息的时候会出去打工,用赚到的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还和同学去贫困山区自己,自掏腰包给山区学生的家里买厨具和蔬菜,这样的做法让人深受感动。大学毕业之后,苏明娟进入一家银行工作,获得第一桶金后直接捐了出去,20XX年她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是兼职团干,没有行政级别,也不会领取报酬。苏明娟发起助学基金,建设希望小学苏明娟事业有成之后,并没有忘记小时候的经历,1991年的时候她读小学一年级,学校是旧社会祠堂改建的,窗户没有玻璃,冬天非常冷,幸好

17、有好心人的帮助,她才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苏明娟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她获得了帮助之后,变成了践行社会公益事业的行动者,把第一笔工资捐给希望工程,如今她有了一定的能力,发起设立了一项助学基金,专门用于建设希望小学,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完成学业。据统计,苏明娟的这项助学基金自2018年设立之后,至今大概筹集了490多万元,参与建设5所希望小学,她通过这种方式来回馈社会,把这份爱延续下去,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所有孩子都能够进入学校读书。苏明娟现在已经身为人母,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采取“吃苦教育”的方式,她希望自己的孩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她表示不希望自己受到太多人的关注,希望大家把焦点放在希望工程以及

18、如何帮助贫困学生上来,一起帮助那些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孩子。最后我想说,苏明娟懂得感恩,获得了别人的帮助之后,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这与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父母言传身教,是她学习的榜样,所以她才会变得如此优秀。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篇31991年摄影师解海龙在安徽金寨县拍摄了一张黑白相间的照片,照片中一个小女孩手握铅笔头,双眼充满渴望直勾勾看向镜头,小女孩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一样,眼神里都是对知识的渴望。这张照片被解海龙以我要读书为题目,刊登在了报刊上面,照片发出以后迅速传遍全国,随后这张照片也成了希望工程宣传的旗帜。照片中的大眼睛女孩就是苏明娟。苏明娟的出生是不幸的,家

19、庭贫困,没钱交学费,她渴望读书。虽然出生不幸,但苏明娟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因为媒体的采访报道,让她有了读书的机会。30年过去了,大家还记得这个大眼睛的女孩吗?她现在过得怎么样?01 贫困的家庭没有阻止她对知识的渴望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张湾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里面。安徽金寨曾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走出了许多革命前辈,被誉为我国第二大将军县。解放后,这里因为处于大别山区交通不便,导致这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全国多数地区,金寨县也成了安徽省常年以来的贫困县。苏明娟的家庭就是这个贫困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的代表。苏明娟的家庭非常贫穷,父母靠打渔,种田为生,收入非常微薄,在上小学的时候,家

20、里经常要为一个学期100元的学费而发愁。不能继续上学,这可能是童年时期苏明娟最大的担心,她渴望读书,但是又担心家里交不起学费,好在这一切都在随后得到了改变。苏明娟7岁的时候,学校里来了一个拿着奇怪机器的叔叔,这个干部模样的叔叔拿着奇怪的机器在教室里照来照去。当时的苏明娟不知道,这个干部模样的叔叔叫解海龙,是一个记者,他手里拿的奇怪的机器是照相机。解海龙当时长期辗转各地,深入农村,拍摄各地农村的基础教育,他去过全国很多地区的农村,也见过一些农村的落后面貌。虽然他见多识广,但是来到金寨县苏明娟所在的这个贫困的乡村小学依然被眼前的情况震撼了。残破的墙壁,破碎的窗户,简易的书桌,孩子们身上穿的都是补丁

21、的衣服,眼前的这一切都在冲击着解海龙的视觉,他觉得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苏明娟读书时的教室于是他用镜头记录下了当时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态,解海龙在拍摄孩子们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苏明娟也在时不时偷偷看着这个忙碌的叔叔。02 社会帮助加上自己努力改变命运最终解海龙的镜头捕捉到了苏明娟这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回去后,解海龙就以我要读书为题,发出了这张照片。照片发出后,苏明娟以及她所在的学校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短期内全国各地的捐款援助纷纷而至,苏明娟和她的同学们终于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了。面对全国络绎不绝的捐款,苏明娟谨记父母教诲只留学习所需,额外的她都主动退回,实在不能退回的她就转捐给其他需要帮助的

22、同学。从小她就已经学会了感恩,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社会。2003年,苏明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安徽大学,虽然是专科,但是也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上了大学后,她就不再需要别人的资助了,学费由国家负责,她平时积极参加勤工俭学,赚生活费的同时也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他的贫困学生。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她也在力所能及地改变着家乡。暑假期间,她组织过大学同学一起去金寨县其它贫困乡村义务支教,她希望用她的知识和事迹去激励那些和她一样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努力向上。义务支教的过程中,苏明娟发现依然有一些和她当初一样贫困的孩子,她在给予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之外,也在感叹,她当初是多么的幸运。此时她的心里暗暗发誓,

23、自己经济独立之后一定要去帮助更多的人,去回馈这个帮助过自己的社会,她是这么想的,随后她也是这么做。03 改变命运后不忘回报社会2005年,大学毕业后,苏明娟进入了省工商银行。在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优厚的待遇,不用再为一日三餐发愁,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经济独立。这一切在正常人的眼里也许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在苏明娟这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孩子来说,这一切已经很奢侈了。她通过社会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走到今天,用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参加工作之后,她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并且此后每年她都会拿出自己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做慈善事业。她用实际行动来回馈着社会,她希望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孩

24、子,能够像她一样,改变命运,走出大山,她也希望每一个接受资助走出大山的人都能够把爱心传递下去。为了更好地支持贫困学生,她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设立了助学基金,为那些贫困学子多一条选择的道路。对于所做的这一切,当别人问起的时候,她说:感恩,去多做一些好事,回馈社会。现在的苏明娟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她始终坚持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的同时,她还经常来到一些贫困地区进行宣讲,她不光给这些贫困地区孩子物质上的帮助,还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孩子们,给他们带去精神上的支持。她鼓励孩子们像自己一样努力向上,接受社会帮助的同时,自己也要奋发图强。她同时也把爱心传递的种子播

25、种在了这些接受帮助过的孩子们的心里,这颗种子也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04 官至副厅长,爱心还在传递正是她在公益道路上的不断坚持和努力,在20XX年她更是当选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虽然只是挂职,没有行政级别和待遇,但这已经是对她在公益事业上最大的肯定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苏明娟始终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如今3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那个大眼睛女孩已经长大,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顾小家的同时她依旧心系大家,她没有让爱心断档,她一直在用行动来来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她用她自己的方式来回馈当年帮助过她的这个温暖社会。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篇41991年,一张朴素的黑白照

26、片火了,照片中的女孩头发凌乱、嘴唇干裂,穿着乡村中随处可见的朴素衣服,一双小手握着纸笔,似乎正在写些什么。在整个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双眼睛:大大圆圆、干净清澈,又透露着一股坚毅执着,似乎与周围贫瘠凌乱的环境格格不入。拍摄这张照片的,正是中国著名的摄影师解海龙。从1990年开始,解海龙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他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相机,来记录希望工程的事迹。从那之后,解海龙一共辗转了20多个省、100多个农村县城,四处采访与拍摄。直到有一次,他在安徽金寨县看到苏明娟那双干净澄明、又无比渴望知识的眼神,于是他立刻拿出相机拍下了这一幕。时至今日,当人们看到这张照片时,依然会想起这是希望工程

27、的标志性图片,而那双眼睛,也代表了背后无数渴望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贫困孩子。最终,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纪实系列照片,被用作希望工程的宣传标识,而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位用镜头传播志愿者文化的优秀使者!今天,我们将目光锁定在照片中的主角身上,看看这30年来,这位普通的寒门学子,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变命运、最终实现人生理想!01出身穷山沟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这是本地一个著名的穷山沟,放眼望去全村一排排茅草屋,一片萧然。苏明娟家里同样过着拮据的生活,父亲靠打渔养猪、养蚕纺织、种植板栗养活了一家人。除了苏明娟之外,苏家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因此父母只有整年整月地劳作

28、,才能勉强抚养家里的三个孩子长大。作为家中最大的孩子,苏明娟从小就帮父母干农活,不到5岁的她就能上山割猪草、下地种秧苗,带起弟弟妹妹们来也是有模有样。虽然可以帮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但对于小小的苏明娟来说,能够去学校读书才是她最大的期盼。所幸的是,苏家父母都很有远见,虽然家庭情况不好、经济拮据,但对于孩子的读书问题两位老人是一万个支持。为了凑齐苏明娟一年级所需的学费100多元,苏父承包了邻居的农田、还接下了一大堆的活。两个月后,苏家父母终于凑齐了这笔足够全家三个月生活费的100多元,让苏明娟成功走进了学校。有了父母的支持、学费也有了着落,但是马上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了小小的苏明娟面前:她该怎么去学校呢

29、?金寨村地区偏远,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山群,山里的孩子想要去上学,只能用双脚爬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也许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爬山成了一种挑战和锻炼,但对于苏明娟这样的山里孩子来说,爬山涉水更是日常必修课。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不论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雪,苏明娟每天都会步行40多分钟,连走带跑地赶到学校。而那个称为学校的地方,也只是一个墙壁四处漏风、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完整桌椅的房间。就这样,靠着对读书的热爱、以及父母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苏明娟在贫苦中坚持自己的学业、命运的馈赠也悄悄来到她身边。02一夜爆红1991年,解海龙为了拍摄希望工程的主题照片,他来到安徽省金寨村一间破烂的“教室”里,看

30、着周围破败不堪的墙壁、以及支离破碎的桌椅,解海龙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正当解海龙惊异之时,他突然看到了一双特别的眼睛:明亮又纯粹、坚毅又果敢,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同时,那种眼神仿佛又可以穿透一切、赐予人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当时的解海龙立刻按下快门,于是就有了这张改变苏明娟命运的照片!回到家后,解海龙马上洗出了这张照片,他决定为其取名为大眼睛,并且在旁边郑重其事地题上了“我要读书”四个大字!再后来,解海龙拍摄的这张照片被希望工程重点选中,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图片,画面中的这个小女孩,也一下子火遍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在网络技术还不发达的90年代,无数家长因为看到这张照片而感动落泪,他们慷慨解囊,纷

31、纷加入希望工程的队伍当中。与此同时,更有无数人从那双眼睛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探索知识的渴望、以及被现实压迫的无奈。通过苏明娟的照片,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他们同样渴望上学、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通过希望工程的帮助,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可以走上读书的道路,苏明娟的火热,其实也是社会爱心人群情绪高涨的体现。03艰苦求学“大眼睛”的爆红,也给安徽金寨的学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善款,得益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苏明娟所在的学校环境得以成功改善:墙壁终于不再透风了、教室里不再积水了、学生们拥有了完整的桌椅、以及一个干净整洁读书环境!因为家庭贫困而差点中断学业的

32、苏明娟,在众人的帮助下,终于顺利完成学业考进安徽大学。一路走来,苏明娟深深感受到了群众的热心,她明白,只有自己努力读书完成学业,才能够回报这个社会对她的爱!于是,苏明娟在大学期间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参加勤工俭学,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打工,用自己的双手赚取生活费。除此之外,她还将学校发给她的贫困助学金,全部捐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自己分文未收。不仅如此,每年学校寒暑假期间,苏明娟都会回到安徽省金寨村进行义务支教。回到熟悉的家乡,看到那些衣着朴素、满脸笑容的孩子,苏明娟内心感概万千。她深知这些孩子的所思所想,她更懂得这些身在泥泞、却不忘记内心理想的渴望,她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这些孩子。04回

33、馈社会大学毕业后,苏明娟顺利进入安徽当地银行机构,成为了一位白领。作为金寨村里飞出来的“金凤凰”,苏明娟从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过她曾经栖息的地方。四年大学生活中,苏明娟靠自己的双手赚取了所有的生活费,工作后领取的第一份工资,苏明娟也毫不犹豫捐给了希望工程,并且在之后的每一年,她都会定期捐款,用自己的钱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投桃报李”的最佳体现,应该就是这样吧!金寨村的淳朴风情,孕育了苏明娟朴实的性情,苏家父母纯真善良的品质,更激励着苏明娟不断向前。在工作岗位上,苏明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心对待每一件事。她聪明能干、职位步步高升,先后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XX年

34、,因其自身影响力和先进的表现,苏明娟被推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有了稳定收入和岗位后,苏明娟依然保持以前的生活作风,勤俭节约、省吃俭用。与此同时,她依旧每月给身在老家的父母寄钱、经常给他们带去好吃的食物、崭新的衣物,感恩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除此之外,每年给希望工程捐款、给其他慈善机构捐款也成了苏明娟的常态。2018年,苏明娟拿出3万元家庭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以苏明娟为名的“苏明娟助学基金”,来帮助更多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孩子。她常常向别人感慨:“如果没有希望工程的帮助、没有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的善意,也不会有今天的苏明娟!”因此,她要回报别人的恩情、她决定不会停止做公益、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帮

35、助更多像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苏明娟接受了命运的馈赠,同时也将爱洒向了人间,实现了社会正能量循环。之后的苏明娟,不仅事业有成,同时爱情婚姻美满,也成为了一位幸福的母亲!在苏明娟的人生经历中,尽管她的身份一直在变化,从一名学生、自主奋斗的青年、最后成为一位幸福的母亲;从受资助者、到帮助者、最后成为公益的践行人,苏明娟的身上一直汇聚着人间善良和正义,正是这股善良和正义,才会让整个社会充满爱和温暖!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篇5大多数中国人都看过这样一张照片。黑白色调照片中的小女孩子,穿着破旧的衣服,留着一头乱蓬蓬的苹果头齐耳短发,小手紧紧握着铅笔,瞪着一双水汪汪的明亮大眼睛

36、直视镜头,目光里闪烁着的尽是对知识的渴望。这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希望工程走进社会视野里,四面八方的资助金不断涌入,帮助许多贫困孩子实现了读书梦。而照片的主角,这个叫苏明娟的女孩,也因这张照片,彻底改写了人生。弹指一挥三十年悄然流逝,那个拥有明亮纯真双眼的女孩,她现如今怎么样了,她眼里的光是否依旧明亮?时刻担心辍学的山村女孩安徽省的金寨县,是华东地区最闭塞的山区之一,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是安徽省最典型的一块贫困硬骨头,贫困人口54万,占总人口的99%,几乎是人人贫,户户穷。而苏明娟,就出生在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里。苏明娟1983年出生,父母都是面朝黄土的农民, 家里以务农

37、为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家里每年的土地收成只够全家人吃三个月。为了挣钱填饱肚子,苏父苏母什么农活都干,除了种地,还会养蚕,挖野菜,捕鱼,种板栗,苏明娟的父亲苏友良也时常起早贪黑上山砍柴,抓鳝鱼。正因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苏友良和妻子不想让孩子在山区里一辈子过贫穷生活,而要走出山区,摆脱贫困,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苏友良和妻子也没有放弃让女儿上学的念头,把苏明娟送进了当时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1990年的秋天,7岁的苏明娟上了小学一年级,然而学费却成了压在苏友良夫妻心头的一块大石。每学期六七十块钱的学费,在现如今看来不过是两三顿外卖的钱,可是对于一个山区贫困家

38、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是家里很大的负担。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当时的苏明娟还很小,但是心里已经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意识,因此每当要交学费的时候,她都十分忐忑,不知道父母能不能拿出这笔钱供自己上学。有时家里实在捉襟见肘,拿不出钱来,苏明娟几度差点退学,但是苏父苏母十分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便乞求校方先让孩子上学,学费会以后补交,苏明娟的学业才得以继续。小学环境条件差,教室狭小破旧,冬天学校没有钱装玻璃挡风,蒙上塑料布又影响光线,苏明娟的小手生满了冻疮,紫红浮肿得可怕,没法写字。她就每天拎着盛着木炭火的小火炉去上学,呼啸的寒风中,她在火上烤一下手,写一行字。在幼小的苏明娟心里,在学校念书,就好

39、像在走钢索一样,绳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断,因此她时刻紧张着,不知何时就失去了坐在教室的机会,她做好了随时辍学回家的准备。山村女孩成最小人大代表直到摄影师解海龙的到来,就此改变了她整个人生的走向。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大街上偶然看到“希望工程”的公益活动介绍,决心加入这个队伍为希望工程做事。他成为了无偿志愿者,来到安徽省最贫困的山区金寨县,寻找摄影素材。他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看见一个小女孩背着缝补的书包赶路,经了解后,解海龙得知这个女孩每天上学都需要往返24里山路,这让他心疼又感慨。解海龙觉得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他想要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六七岁女孩的故事,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山区孩子

40、上学的艰苦。于是他就跟着小女孩一路拍,直到女孩走进教室坐下。这个小女孩就是苏明娟。当苏明娟握着铅笔抬起头的那一刻,解海龙不禁愣住了,昏暗的教室里,他发现这个女孩子的眼睛尤其的明亮,不掺一丝杂质。苏明娟看到一个陌生的叔叔在拍自己,也有一些慌乱紧张,那一刻,她的眼神里有些无措和惊恐,也有几分好奇和期待。“那眼神穿透力太强,能直击你的心灵。”解海龙这样评价道。就是这样的眼神,吸引着解海龙举起手中的相机,屏住呼吸摁下了快门。这张主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一经发表,很快在全国走红,凡是看过这张照片的人,无一不为女孩那双明亮干净,渴望知识的眼睛而触动。希望工程看到这张照片以后,立刻决定用这张照片作为工程的宣

41、传标志,苏明娟也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国内各家媒体也争相转载报道。不少群众也被苏明娟的事迹所感动,纷纷解囊相助,想要为她圆一个“读书梦”。李万是第一个向苏明娟施以援手的好心人,他自己也不算很富裕,但是会把微薄的津贴攒起来给苏明娟作补助,每学期都会给苏家寄去100块钱,一直到苏明娟小学毕业。也正是这笔钱,给这个风雨飘摇濒临崩溃的贫穷家庭带来了希望。李万每次都是与钱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他亲手写的信,上面充满鼓励与爱意的话语成为了苏明娟最大的精神支柱,到现在她都珍藏着这些信件。除了李万之外,还有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心人给予苏明娟帮助。从初中念到高中,天津的一位退休老人逢年过节都会给苏明娟寄一些糖

42、果和生活用品,也有一些小朋友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寄过来,大学生则是把自己打工兼职的工资也寄来资助苏明娟读书。中国人骨子里的善意让人们彼此互助,他人的援手让苏明娟感激得无以复加。后来还有一对来自大连的老夫妇给苏明娟寄来了自己的退休金,父亲苏友良却拒绝了这笔钱,他对女儿讲道:“这钱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已经有别人的帮助了。”“你爸你妈还能干活,还能养活你跟弟弟。”于是苏明娟将钱还给老人,老人却坚决不肯收,只是说别担心我们的生活。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苏明娟把钱尽数捐给了希望工程,帮助其他需要资助的孩子们。校方也得知苏明娟家庭条件困难,于是提出作为贫困生,可以享有900元的生活补贴。是苏家依旧拒绝了,他们表示

43、希望这笔钱可以给到更需要它的孩子们手中。苏父苏母性格善良忠厚,最常教导孩子们的就是“知恩图报”,而他们也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逢年过节,苏明娟的母亲就会用自己的方式为资助过苏家的好心人做出报答。她会给他们寄一些自己亲手缝制的布鞋,腌制的一块块老腊肉,虽然不值什么小钱,但却满满的都是一片赤忱真心。这张照片在全中国家喻户晓,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成为了希望工程形象代表的苏明娟,要积极配合希望工程的宣传工作。这时的她已经顺利读完小学,升入了初中,在课余时间,她受希望工程邀请,会频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有一次,别人对苏明娟说她几天后就要去北京开会,让她准备准备。苏明娟懵懵懂懂,也不知道要去开什么会,直到

44、来到北京,走入大会堂,才知道这是中国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时的她14岁,是整个人民大会堂里最年幼的与会代表。会后,苏明娟被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2003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她再也不是昔日那个时刻害怕辍学的小女孩了,她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上了大学后,苏明娟也不再需要其他人的资助,学费由国家来出。至于生活费,苏明娟遵循父母的教导,能靠自己的时候就绝不再麻烦别人,对于国家对贫困生的补贴,她希望这些补贴可以用来帮助更有需要的人。她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平日里会靠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她做过售楼员,也曾在北京摩托罗拉公司总部的人力部和财务部门实习过。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鲜花也总

45、是伴随着诋毁。她做售楼员的时候,有媒体指责她利用大眼睛女孩的名人效应去卖房子。苏明娟无奈又委屈,她反问:“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售楼小姐呢?”在校期间,苏明娟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此外她还是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兴许是自己曾淋过雨,所以苏明娟想为其他在滂沱大雨中的人也撑起一把伞。苏明娟会将打工赚得的钱捐赠给其他贫困学生,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多次和同学一起赴山区支教,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一次暑假,苏明娟组织其他几个同学,去家乡金寨县的另一个贫困乡村做支教工作。在那里的日子,苏明娟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回忆起那次支教的体验:“孩子们上课的条件非常差,跟我上小学的时候差不多,四面通

46、风,只有一个破屋顶,孩子们的家庭也都很贫困。”想到这些,苏明娟心酸不已。她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幸运,因为一张照片,就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而其他的贫困孩子,却还在泥潭里挣扎,梦想对他们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一个苏明娟走出来了,可是大山里还有千千万万个苏明娟,他们当中有的人或许日后能够出人头地,而有的人或许一辈子也走不出山区。照片改写人生,从白领到厅级干部2005年,苏明娟顺利结束学业,进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朝九晚五的白领。步入社会的苏明娟依然没有忘记初心,她自己拿到的第一份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苏明娟的休闲时间也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和朋友一起逛街吃饭,买衣服,在电视机前看时下最

47、火爆的选秀节目快乐男生。单位的待遇非常好,除了丰厚的工资以外,食堂还为员工提供一日三餐,和一套两居室的公寓,吃住问题都解决了,苏明娟攒下了不少钱,每个月都会寄给家里的父母。苏家的日子在女儿的努力下,也逐渐改善起来,从家徒四壁,到翻修新房,黑白电视机也换成了彩色电视,欠下的债也还清了,过上了好日子。除了给家里寄钱外,每年仍会定期资助贫困学生。20XX年,苏明娟和解海龙共同拍卖了那张“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版权,将拍卖所得的30多万元用于援建西藏的一所希望小学,给了数以千计的藏族孩子一个圆梦之地。苏明娟的善举也引起了当地官方的注意,20XX年,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又有人指责她还在吃那张照

48、片的红利,并利用这个当上了官,但苏明娟这个职位只不过是兼职团干,她不领取任何报酬,只是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2018年,苏明娟又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助力实现更多贫困学子的上学梦。现在在家庭方面,苏明娟也得到了美满,如今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有人就好奇地问苏明娟,孩子的眼睛是不是跟她一样大。苏明娟笑吟吟地说:“不大,眼睛很小的,和她父亲一样。”苏明娟表示以后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捐款,在公益事业上不断努力。她很感激解海龙,曾对解海龙说:“老师,如果没有那张照片的话,我可能也就读到高中毕业吧,如果没有那张照片,我想我后来的人生路也不会走的这么顺利。”然苏明娟自己也很努力,但是她心里很清楚,因为那张照片,她的梦想才得以实现。现在在网上搜索苏明娟的名字,就能看到她现如今的动向。2021年11月16日,苏明娟助学基金获赠200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读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