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_“是人”还是“斯人”.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154229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_“是人”还是“斯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_“是人”还是“斯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_“是人”还是“斯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_“是人”还是“斯人”.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_“是人”还是“斯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于孟子告子下第十五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人”还是“斯人”10月27日下午,温儒敏向澎湃新闻表示,此前他已通过其个人微博对这一问题做过回应。近日网上又在议论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

2、册孟子一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何改为“是人”,其实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我还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是人”。另查十三经注疏(汉代赵岐注),同样是“是人”,并非“斯人”。古诗文大都有不同版本,字词有差异并不奇怪,所以要校勘。而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不可能随意改动。这是需要说明的。另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也向澎湃新闻表示,尽管“斯人”和“是人”这两种写法都符合古代语言表达习惯,但因为古代传下来的文献记录写的就是“是人”,今人不能去替孟子立言,所以这句里应该是“是人”而非“斯人”。孙玉文说,要区分“讲得通”和“讲得对”,“讲得通”不一定“讲

3、得对”,“讲得对”一定能“讲得通”。遇到这种疑问,一定要查阅十三经注疏这一类可靠的传本来进行核查。教材*是否用过“斯人”“为何大家以前背诵的孟子这一篇往往读作斯人呢?”温儒敏在上述博文中分析道:“可能是原来老教材所依据的版本不同(这还需查证),也可能斯人在一些名诗名篇中用过(如杜甫梦李白诗中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而生活中比如悼辞也常用斯人已逝等等。人们对斯人这个词比较熟悉,也感觉更有文气,于是就把孟子那一句读作斯人,而认为是人是改动了。其实斯在古汉语中常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而是亦有类似用法。所以孟子那篇若读作斯人,也不能算错。”那么,语文教材中是否出现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一表述?上游新闻报道称,10月26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10月27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媒体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关注网上相关讨论。对于“该出版社历套教材*是否一直是用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有没有用过斯人”这一问题,该工作人员未予正面回应,而是表示“目前正在研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