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543006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 野鸡大学的存在合法吗为什么很多人就疑惑,这类学校一点都不好,为什么还一直存在呢,首先他明面上根本就没有违反法律法规。而且他进行的教学活动都是很正常的,一般这类学校都是钻法律的空子,法律拿他根本没有办法,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另外一方面,即使打击了,他们又以其他的形式出现,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他们根本就不想想学生的前途,赚钱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事情,只要能够赚到钱,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和我们国家的传销一样,虽然每次都打击,但是从未从根本上铲除。一些家长就是因为占便宜或者是其他的方法得知了这个学校,才去到这个学校,听别人的一阵忽悠,觉得这个学校很好,就不给学生

2、报考了。能去到这类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他们考不上正式的本科,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觉得自己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所以学生报考要实事求是,不要相信“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存在的事情那么一定是真实的,不存在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地辨别。一不小心就被骗了,这个世界套路太多了,我们要学聪明一点,不要轻易地就被别人套路,自己的身家都交出去。平时对于这方面的信息要收集,家长们也要经常看一下新闻,每个地区的一些野鸡大学都会有相应的名单,家长平时就要多多查阅,学生们都在学校里面学习,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这时候就完全要靠家长了。学生也要清醒一点,不要因为一个所谓的本科,而把自己

3、的前途都搭进去了。野鸡大学是什么意思野鸡大学,指一些大学或学院随便向学生发出证书、文凭等,而该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获部分雇主或一般大学所承认。此类院校又被称为“文凭工厂”(Diploma Mill)。是指虽然是合法机构,但不被所在国社会、用人企业认可的学校,主要指标是花钱买文凭,而买来的文凭不被用人单位认可。野鸡大学冒用正规大学学名,让很多家长无法识别而上当受骗,那么,高考考生和家长如何辨别呢?首先来看看野鸡大学有哪些特征吧!一是仿冒正规大学名。例如虚假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正规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相似;虚假大学“天津建筑科技大学”,和正规高校天津城建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相似

4、;虚假大学“江苏经济贸易大学”“杭州经济贸易大学”,也是仿效正规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而来。查询教育部公布的20XX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绝大多数假大学都不在此名单中。但有6所虚假大学要格外注意,因为其冒名正规高校更名前或合并前的学校名称:例如虚假大学华北国医学院冒用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华北国医学院。二是IP地址均挂靠境外,不在工信部备案或直接盗用备案信息。三是自建网站均有学历查询等入口,以编造“售卖的学历文凭证书,都能够查询得到”的谎言。四、承诺只需几百元即可在7天内取得学位五、没有课程也没有校园六、不上课,假称根据学生人生经历直接颁发学位七、透过垃圾电子邮件宣传,声称只须缴付金钱

5、便可取得学位资格国外野鸡大学的特点1.未受国家认可的高校鉴定机构认证。某些野鸡大学声称它们是由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威望很高的组织认证的,但其实这些组织跟学校的认证没有半毛钱关系。2.没有校园,它们的地址是邮箱编号或房间号。3.野鸡大学的名字往往跟某些知名大学很接近,以混淆视听。4.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之内就能拿到学位。5.没有师资,或者教师们同样是从野鸡大学毕业的。6.根据学生人生经历颁发学位这甚至是它们的卖点。7.根据学位来收学费,而不是根据学期或课程。8.无法在国际或国内的论文库里查询到该校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甚至在它自己的图书管里也查不到如果它有图书馆的话。9.宣传材料里有语法错误或

6、错别字,喜欢用拉丁文,语言华而不实,还喜欢展示学位证书的样本。学校的网站看起来很山寨。10.通过垃圾邮件或其他不靠谱的手段进行宣传。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三类人大致分为三种人群:低分落榜但很想上大学的高考生或家长;因学历门槛在报考、评职称、升迁、福利待遇等方面受限的在职或求职者;能力不够学历来凑、心存侥幸、虚荣心较强的低学历人员等三大群体。这三种人群中又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完全分辨不清正规高校和虚假大学,但他们相信“花钱可以买文凭买学历”一定是潜规则,稀里糊涂上当受骗了;另一类则是“明知故犯”,他们很清楚这些学校和文凭证书是假的,但因为报考、升职、考核、入户等利益驱使,使得他们“花钱买假”,沦为虚假大学造假利益链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们和造假者是“一丘之貉”。很多侥幸得逞者,不仅不举报不投案,反而口口相传,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虚假大学的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