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及感染管理2015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46719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及感染管理2015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及感染管理2015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及感染管理2015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及感染管理2015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及感染管理2015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及感染管理2015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及感染管理2015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与医院感染管理血透室 叶影芳2015-09-27,责任 真诚 追求,1、我国血液净化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影响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因素3、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的内容(SOP)4、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学习内容,责任 真诚 追求,2010年卫生部针对血液净化下发了四个通知:,关于印发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通知 关于开展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 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血液透析质量安全监管管理工作的通知,责任 真诚 追求,我国血液净化治疗现状,1、全国有3500余家透析中心、登记透析的患者有26万余人,平均年龄53岁,男

2、女比为:1.4:1,平均透析龄为3年。2、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病依次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58.8%)、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肾结石等。3、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治疗不容乐观:透析前 高血压治疗达标率为39.1%;贫血治疗达标率 (110-120G/L)为18.6%;血磷控制达标率 (1.13-1.18MMOL/L)为13.8%;血IPTH达标率 (150-300PG/ML)为24.22%。,责任 真诚 追求,4、传染病防治有待加强。血透患者乙肝阳性率为 7.81%,抗HCV抗体阳性率为6%。总之,我国血透患者数量巨大,增长迅速;并发症治疗的达标率有待提高。加强血液透析的临床基础研究,强

3、化血液透析的质量管理,促进血液透析设备和耗材的国产化,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是今后工作的中心。,责任 真诚 追求,影响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因素,技术复杂,影响效果的环节多专业性强,设备依赖性高受经济条件的强烈影响需要患者和家属积极的配合和参与是一项持续性甚至终身性的医疗服务,责任 真诚 追求,责任 真诚 追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医疗制度、护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水处 理间制度、库房制度、透析液配制室制度、复用室制度、设备维护制度等。2、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医生、护士、技师和工勤人员)和各班岗位职责。3、血液净化各种方式的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4、

4、血液透析风险预案及人力资源紧急调配预案。,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治疗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依法执业: 1.从业医师、护士、技师持有执业证书; 2.经过血液净化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具 有血液净化从业资质。,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治疗专业人员,人员设置: 1.由副高以上职称(含副高职),并有丰富透析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医师担任主任(负责人);2.由经过透析专业培训的主治医师负责管理透析的日常工作3.护理负责人应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技师:20台以上专职技师1人,不足20台须有兼职工程技术人员;5.复用人员:必须是护士、护士助理或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正确掌握操作程序;6.配制透析液人员 :

5、经过培训的透析室护士或技术人员。,责任 真诚 追求,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事项告知 签署“血液透析医疗风险知情同意书”“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在透析前应进行肝炎系列、梅毒、HIV等血源性传染病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区分机透析。 需建立血管通路(临时性和永久性),新病人首次血液透析治疗前,责任 真诚 追求,长期透析患者的管理,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透析间期饮食和水分的控制内瘘的保护并发症的预防,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透析室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1、治疗区域设置合格手卫生设施(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2、复用间设置洗眼器、洗手池;3、血

6、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室须更换衣 帽、拖鞋(工作鞋);4、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不同时护理肝炎阳性和 阴性透析患者,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5、上下机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手套;上下机、更换病人时要更换手套;6、清洗消毒人员有面罩或护目镜、防水围裙、长胶手套等防护用品;7、感染患者使用设备、物品应有标识。,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透析前经血液传播疾病检测: 首次透前监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标记物化验;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乙肝、丙肝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梅毒抗体检测。,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肝炎病毒阳性患者透析区管

7、理措施: 乙肝、丙肝阳性患者分机、分区透析; 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次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化学消毒。,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透析治疗过程须符合消毒隔离规范基本要求:1、工作人员经专门通道进入,并更换工作服;2、进入工作区,先洗手,穿戴个人防护,遵守手卫生;3、治疗物品转运:治疗室准备物品,治疗车不在感染区与非感染区交叉使用;,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4、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每日进行有 效的空气、物表消毒,空气质量监 测每月1次,空气培养细菌应500 cfu/m3;手、物体表面细菌数

8、10 cfu/cm25、医疗废物处理: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 污水系统。,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透析消耗品使用后处理规范:一次性透析器、管路不得复用;透析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要求处理。,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感染控制监测:1、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检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2、使用中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每天更换,监测浓度并记录;,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

9、理,3、每次进行消毒剂余氯检测应有记录;4、开展感染病例的监测,发现院内感染 病例24小时之内上报;5、传染病报告:发现新发的乙肝、丙肝 或其它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 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责任 真诚 追求,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和消毒,(1)水处理系统必须进行日常维护 包括:过滤器定期反冲活性炭罐定期反冲树脂罐定期再生反渗装置定期消毒和更换滤膜,责任 真诚 追求,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和消毒,(2)水处理消毒的方式热消毒法化学消毒法(3)水处理清洗消毒频率 水处理系统的清洗与消毒应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或请厂商协助完成,参照细菌培养结果或根据 厂家建议确定。,责任 真诚 追求,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和消毒

10、,(4)反渗机和供水管路的消毒a、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系统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和冲洗方法和频次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每次消毒和冲洗以后须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并记录。b、水路消毒剂的最大允许浓度 消毒剂 合格标准 过氧乙酸 1ppm 游离氯 0.5mg/L,责任 真诚 追求,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微生物监测,责任 真诚 追求,浓缩透析液的管理,1.购买的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必须有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浓缩液可以从厂 家直接购买或由透析中心按要求配制,但只限本医院内部使用。2.浓缩液配制室应位于透析室清洁区内相对独立区域,周围无污染原,保持环境清洁。,责任 真诚 追求,

11、3.透析B液:必须现用现配,不能超过24小时。4.浓缩液配制桶: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消毒1次。并确认无残留消毒液。5.容器:应符合规定。用透析用水将容器内外冲洗干净,并在容器上标明更换日期,每周至少更换1次或消毒1次。每天尽量干燥存放。,责任 真诚 追求,血液净化设备的维护及保养,血液透析机维护与保养有相关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每台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记录内容:每天使用的病人、使用后透析机的消毒记录、透析机工作参数校准结果记录);定期按要求进行消毒,化学消毒或热消毒;每月对设备消毒剂进行检测,包括消毒剂浓度和设备消毒剂的参与浓度等。,责任 真诚 追求,透析机消毒,透析机外部严格消毒:1.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责任 真诚 追求,透析机内部严格消毒:1.每日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按厂家要求的消毒方法或参照透析机有关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有效水路消毒。2.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3.建立透析机消毒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并签字。,责任 真诚 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