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47692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2,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基本概念合理用药是指以当代的系统的医学和药学知识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基本要求。 (相对的动态发展的),3,合理用药要求考虑患者临床需求而给予恰当的药品,考虑足够的疗程而给予个体化的剂量,并且对患者及其社会具有最低的成本。恰当的药品(效力、安全、费用)恰当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正确配药,包括恰当的患者信息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4,现 状,过度和不正确使用药物超过半数的处方不恰当或不正确超过半数的药物患者服用不正确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不能常规获取基本药物,5,5-55%的患者接受注射90可能不必要,初级保健中患者接受注射的比例

2、%,全球每年150亿次注射其中一半使用未消毒的针具每年全球230470万的乙肝/丙肝感染和多达16万的HIV感染与注射相关,6,2002年26个欧洲国家门诊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Source: Goosens et al, Lancet, 2005; 365: 579-587; ESAC project.,7,药物不良事件代价昂贵且致命,排在美国死因的46位据估计美国药物相关患病和死亡的花费达3001300亿美元占美国和澳大利亚住院的46最常见的花费最多的事件包括出血、心律失常、意识模糊、腹泻、发烧、低血压、搔痒、呕吐、皮疹和肾衰竭,8,影响药物使用的因素,9,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掌握适应

3、证,正确选用药物 了解既往用药史结合病人状况选用药物 根据病变部位选用药物 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有效、安全的前提下,能用价廉药不用昂贵药。,10,合理用药工作中药师的作用,药物信息咨询服务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静脉输液配伍操作深入临床,提出治疗建议用药咨询服务,11,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用药途径及特点 全身给药:口服、注射、舌下、吸入和直肠内给药 。 局部给药:皮肤病外用制剂,用于粘膜的滴眼剂、滴鼻剂、眼膏等。,12,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药品用量 剂量:凡能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为“剂量”或药用量,一般系指成人一次的平均用量。 极量:是指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除

4、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允许超过。,13,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老年人剂量 一般地,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可用成人剂量的3/4。小儿剂量 小儿剂量有多种计算法,如按体重、年龄、体表面积计算等,14,按体表面积计算法(1)体重30kg以下儿童体表面积(m2)0.035( m2 kg)体重(kg)0.1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1.7 式中1.7为成人(70kg)的体表面积。(2)30kg以上的儿童体表面积,按上法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推算。,15,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改变:血浆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增多 药物生物转化减慢 药物排泄减慢 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5、 肝功能不全时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表现为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药效与毒副作用增强。,16,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肝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点 应了解所用药物在肝病时药代动力学改变避免或慎用肝毒性药物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17,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特点 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反应性 影响药物的排泄:原型;毒性代谢产物 ;肝脏代谢,18,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 必须弄清肾功能不全时尤其肾衰时药动学改变,合理选择药物,用药时认真观察,随时调整剂量;避免或慎用肾毒性药物;注意合并用药时,防止产生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19,第三节 肝肾功

6、能不全时用药,肾衰时给药调整方法:1.减少药物剂量;2.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未考虑年龄、体重、性别及肾外排泄等因素,精确性欠缺,20,3. 列线图法 4. 根据肾功能试验进行剂量估算 肾功能轻度损害(70-51ml/min): 1223 肾功能中度损害(50-31ml/min) : 1512 肾功能重度损害(小于30ml/min) : 11015 CLcr=(140-年龄)体重/(72 血肌酐) (女性再乘以0.85)5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21,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儿童发育阶段的划分 胚胎发育期: 妊娠初8周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出生为胎儿期新生儿期: 出生后28天为新生

7、儿期婴儿期: 出生后满28天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或乳儿期幼儿期:13岁为幼儿期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春期:女童一般12岁17(或18)岁;男童一般13(或15)岁19(或21)岁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儿童通常指12岁以下的儿童。,22,FDA根据药物对动物和人类所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畸危险,将妊娠药物分五级:A、B、C、D、X级。 A 类: 在妇女的对照研究中,未发现药物对妊娠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的胎儿有危险,对胎儿伤害的可能性很小。B 类: 在怀孕妇女的对照研究中,药物对妊娠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的胎儿危险的证据不足或不能证实。C 类: 动物实验显示药物能造成胎仔畸形或死亡,但无妇女对照研究,使

8、用时必须谨慎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危险。D 类: 药物对人类胎儿危险的证据确凿,孕妇使用必须权衡利害,仅在妇女生命受到威胁或患有严重疾病非用不可时方可使用。X 类: 在动物或人类中的研究已表明,药物可导致胎儿异常。已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23,根据乳母用药对新生儿、婴儿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应注意下列药物:(1)禁用药物:四环素类、氯霉素、甲硝唑、吲哚美辛、西米替丁、甲巯咪唑、苯二氮罩类、抗肿瘤药、造影剂等;(2)应尽量避免使用的药物:氯林可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异烟肼、巴比妥类、苯妥英钠、抗精神病药、抗组胺H)药、茶碱、美沙酮、口服避孕药等; (3)慎用的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甲状腺素、

9、阿司匹林、泼尼松等。,24,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儿科临床用药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症,精心挑选药物 2根据儿童特点,选择给药途径 3根据儿童不同阶段,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4根据儿童生理特点,注意给药方法 5严密观察儿童用药反应,防止产生不良反应,25,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老年人机体组成改变 :表现为体内水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多。2.视力与听力的变化 3.神经系统的变化4.呼吸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肺活量平均每年减少0.55 ,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26,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5.循环系统的变化 :65岁的老年人与25岁的青年人相比,心排出量约

10、减少40。血管弹性降低,特别是主动脉和肺动脉。有功能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血流减慢,脆性增加。血压升高,心律变慢而弱,脉搏细微。,27,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6.消化系统的变化 :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7.肾脏与肝脏的变化 8.内分泌系统的变化9.免疫功能下降,28,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吸收 胃肠道蠕动减慢,影响药物的吸收速率,尤其是影响固体制剂的吸收,对液体制剂影响较小。,29,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分布水溶性药物如地高辛、普茶洛尔、哌替啶等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增高。脂溶性药物如利多卡因、地西泮、氯丙嗪等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较低。,30,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代谢肝脏药物代谢能力

11、下降,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浓度大大提高。老年人应用肝摄取率高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硝酸甘油时应特别谨慎。,31,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排泄老年人血清肌酐正常不能提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必须观察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变。因此,最好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剂量。,32,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性增加靶器官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凝药、利尿剂、降压药等),可提高疗效。对少数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即靶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如一受体激动剂与阻断剂),可降低疗效。,33,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老年人用药个体差异大遗传因素和老化进程有很大差别;各组织器官老化改变不同;过去所患疾病

12、及其影响不同;多种疾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相互作用;环境、心理素质等。,34,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老年人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多:大多数不良事件与剂量相关;其他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既往史;因多种病状而合用多种药物;肾脏和肝脏功能紊乱;疾病表现不典型,临床评价不恰当;病人用药的依从性差,体内药物消除情况改变。,35,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切实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慎重地探索“最佳”的用药量 用药从简 联合用药 (必要时应联用)加强药物监测 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36,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 用药之前,应尽可能先取主要感染处的标本作细菌培养,如果是败血症

13、要多次抽血作血培养并作药敏试验。,37,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二)根据药物的抗菌活性、适应证、药动学选用药物 氨基糖苷类 革兰阴性菌 林可霉素 骨部感染 头孢哌酮 胆囊、胆道感染,38,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三)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选用药物 新生儿如使用氯霉素 灰婴综合征 肝脏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在肝脏代谢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 肾脏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等。,39,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四)、预防用药应严格控制 目前预防用药中不合理现象比较普遍。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外科清洁伤口(五)选择适当的剂量、疗

14、程和给药方案 疗程一般宜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天。如用药3天后效果不佳可换药。(六 )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皮肤和粘膜等局部应用,4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285号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为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共同委托中华医学会会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41,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适应症(符合以下至少一项):类切口: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手术涉及重要

15、脏器 有异物植入 年龄70 多年糖尿病 恶性肿瘤 免疫缺陷者 营养不良者 其它高危因素类切口:有指征类切口:有指征,4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指导方案。,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4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指导方案。,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

16、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4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指导方案。,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4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指导方案。,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

17、防应用范畴。,46,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杀菌、价廉、安全性高的药物,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通常选择头孢菌素,以第一、二代头孢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避免选用超广谱抗菌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47,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术前用药时间:切皮前0.52h内用药或符合原则要求术中用药:手术3h已追加; 失血1500ml已追加术后用药时间:用药时间符合原则标准及临床情况,4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指导方案。,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

18、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49,围手术期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订),50,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选用适当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疗程一般宜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天。如用药3天后效果不佳可换药。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皮肤和粘膜等局部应用,,51,常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青霉素类特点:繁殖期杀菌剂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毒性低对敏感菌感染疗效肯定价廉,52,

19、青霉素类:又称青霉烷类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口服不耐酶的青霉素(青霉素V钾)、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53,青霉素类的抗菌谱,不产酶G 产酶葡 肠球 大肠、流感 绿脓 沙、痢、奇 沙雷菌青G + 耐酶青 + + 氨青 + + + 哌拉 + + + +,54,头孢特点,具有青霉素类优良属性广谱,覆盖常见致病菌耐酶、耐酸过敏少、轻,55,头孢菌素抗菌谱,G+ G一代 + +二代 + +三代 + +四代 + +,56,(1)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a 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强,除肠球菌和MRSA外 多敏感。抗阳性球菌

20、作用优于第二代、三代头 孢菌素。b 对革兰阴性菌中的脑膜炎球菌、克雷伯杆菌、 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也 有活性,但不及第二代更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c 对绿脓杆菌及厌氧菌无效 。,57,GG耐酶血浓度蛋白肾毒性其他结合率头孢噻吩+中中中低头孢噻啶 +不耐高低明显入CSF头孢氨苄 +耐低低低口服头孢唑啉 +耐高高低头孢拉定+耐高低低口服 + 注射,第一代头孢,58,第二代头孢,G+一代二代三代G-一代二代三代对产气、肺杆、枸橼酸杆菌等有作用呋新Cefuroxime低毒、耐酶、入脑替安Cefotian难入脑孟多Cefamandole出血倾向,59,第三代头孢,肠杆菌科绿脓耐酶排泄其他

21、噻肟+耐肾肝内代谢哌酮+不耐肝胆出血倾向曲松+ +耐肝胆半衰期长,入CSF多他定+耐肾免疫缺陷者感染,60,(4) 第四代头孢菌素:,新开发的高效品种,对超广谱质粒酶和染色体酶稳定,抗菌活力较三代作用强,加强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 Ampc有效。头孢吡肟(cefepime)(马斯平)2-6g/日,静滴,每8-12小时1次。头孢匹罗(cefpirome)2-4g/日,静滴,每8-12小时1次。,6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水溶性好,性质稳定;细菌对不同品种之间有部分或完全交叉耐药性;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率低;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包括前庭功能损害)及神经肌肉

22、接头阻滞作用;胃肠道吸收差,注射后大部分经肾脏以原形排泄,62,窄谱抗阳性球菌抗生素,过去用来治疗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和链球菌感染, 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均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治疗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63,大环内酯类新品种,T1/2b(h)抗菌作用剂量、用法罗红 Roxithromycin13次于红0.3, 分1-2次克拉 Clarithromycin4.7对胞内病原0.5, 分2次作用强阿齐 Azithromycin12-14同上0.25, 顿服罗他 Rokitamycin2次于红0.2 tid,半衰期长,组织内浓度高,不良反应少,64,四环素类和氯霉素,四环素用于

23、立克次体、支原体、军团菌及少数敏感菌所致的感染。氯霉素主要用于伤寒在内的沙门菌属感染和敏感菌所致的脑膜炎。,65,喹诺酮类,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高;体内分布广,在组织、体液中浓度高,可达到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大多数为口服制剂,服用方便。,66,氟喹诺类品种比较,GG血浓度不良交互给药反应 作用氟哌酸诺氟+ +1.6有口氟啶酸依诺+ +3.7稍多较多口甲氟哌酸培氟+ +3.8稍多有口氟嗪酸氧氟+5.6较少少口注环丙氟哌环丙+2.6有口注,67,新氟喹诺酮,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广谱、口服吸收好T1/2b 7h交互作用少氟罗沙星 Fleroxacin抗菌作用相当于氧氟沙星、

24、口服吸收好T1/2b 10-13h不良反应较多(0.4)罗氟沙星 Rufloxacin广谱,对绿脓差T1/2b 35h,68,新氟喹诺酮,妥舒沙星 Tosufloxacin对G+菌(包括MRSA)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对G相当于环丙血药浓度低, T1/2b 3h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类似妥舒对胞内菌(军团菌、衣原体等)作用好T1/2b 18-20h光敏反应多,69,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口服300-400mg/日,每8-12小时1次,静滴200-400mg/日,每日1-2次。加替沙星 400mg , 每日一次,疗程7-14天。莫西沙星(拜复乐)400mg ,每日一次

25、,疗程5-10天.,70,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心脏毒性肝肾毒性软骨毒性与跟腱炎、腱断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消化系统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肝脏毒性特殊不良反应。,71,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为类固醇化合物,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分泌的。具有调节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等作用生理剂量的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须,对蛋白质,糖,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和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药理剂量的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药理作用。,72,激素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2:免疫抑制作用3:抗毒作用4:抗休克作用5:对代谢的影响6:对血

26、细胞及造血系统的作用7: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8: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9:对消化系统得作用,73,激素的不良反应,1:类皮质醇增多症2:类固醇性糖尿病。3:蛋白质代谢紊乱。4:诱发或加重感染。5:诱发或加重溃疡病。,74,激素的不良反应,6:诱发精神症状。7:眼部并发症。8:抑制生长和致畸作用。9: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0:电解质紊乱。,75,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正确掌握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疗法 (1)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肾上腺次全切除后的补充(4)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76,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严

27、重感染性疾病 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的感染 ; 必须要用足量的有效抗菌药物,而且要先停激素,后停抗生素。,77,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抗休克:可降低机体组织细胞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反应性,提高机体对各种病理刺激的耐受性和适应力,有利于机体渡过危险期,缓解病情。 血液病:急淋、再障等的治疗,但疗效短暂,停药后易复发。 眼病和皮肤病 :多为局部用药。,78,禁忌症1:活动性胃,十二脂肠溃疡2:新近胃肠吻合手术3:严重精神病史4: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5:未能用抗感染药物控制的病毒,细菌和真菌严重感染,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79,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6:肥

28、胖性糖尿病7:严重高血压8:骨质疏松9:妊娠早期和产褥期10:角膜溃疡、青光眼、白内障11:慢性营养不良,80,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二)正确掌握临床应用的剂量和给药方案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疾病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适当的制剂,确定适宜的剂量和给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随时调整剂量。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能局部应用达到疗效的尽量不全身给药,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81,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1)详细询问病史。对糖皮质激素过敏者、禁忌者,应禁用或慎用。(2)有精神病史的病人长期用药,应注意情绪、行为、睡眠、精神状态等,警惕精神病复发。(3)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饭后

29、血糖、血钾、胸透。有糖尿病病史者应每天查尿糖1次。如为阳性应作治疗控制或减少激素用量。,82,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4)定时查24h尿中的17-酮类固醇类,以排除库欣综合征。(5)长期应用可引起类固醇性溃疡,如病人有胃部不适不应忽视,有溃疡者应及时加服抗溃疡药物。(6)治疗类风湿病时,长期大量使用不安全,故应以其他消炎镇痛药为主,用本品辅助治疗。(7)长期用药患者要每天测量血压,如有血压变化要及时处理。,83,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8)注意病人血钙水平,如有抽筋、烦躁、心律失常等发生,要及时测定血清钙,决定是否要补充钙。(9)注意病人的体重变化。应限制钠摄入量,少吃或不吃高钠食物,

30、多吃清淡及高钾食物。(l0)长期应用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而致免疫力降低,故应同时加用免疫增强剂。,84,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11)使用含乙醇的糖皮质激素制剂静脉滴注时,必须观察病人是否有乙醇过敏或中毒反应。(12)长期用药要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13)长时间应用不可突然停药,否则可致撤药综合征。(14)长期用于眼疾时,应每12个月检查眼压一次。,85,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糖皮质激素与乙酰水杨酸合用,可使水杨酸盐的消除加快疗效降低。停用糖皮质激素后易出现水杨酸过量的危险,两药合用则更易引起消化性溃疡。(2)糖皮质激素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等药酶诱导剂合用

31、,可加速糖皮质激素的代谢而影响糖皮质激素的作用,需适当增加其剂量。 ,86,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3)糖皮质激素与两性霉素B合用,易导致肾小管性酸血症及低钾血症。合用时需定期测定血钾。(4)糖皮质激素与氯霉素合用,因氯霉素为药酶抑制剂,可使糖皮质激素代谢减慢,疗效与不良反应均增强。,87,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5)糖皮质激素与吲哚美辛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可增加致消化性溃疡作用,应适当降低糖皮质激素用量,并注意监察。(6)氢化可的松与异丙嗪合用。异丙嗪为药酶促进剂,可加速氢化可的松的代谢,使血药浓度下降。(7)与强心苷合用,可增加此类药物的毒性,引起低血钾。,8

32、8,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8)与普奈洛尔合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可因普奈洛尔竞争结合部位而减弱,故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调整,并注意同时补钾。(9)与生长激素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促生长作用。(10)糖皮质激素与美西律合用,可促进美西律在体内的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89,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1)糖皮质激素与排钾利尿剂合用,可引起低钾血症。应注意适当补充钾。此外,与氢氯噻嗪合用,可致血糖升高,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12)与环孢素A合用,可降低环孢素A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同时也降低糖皮质激素的消除。(13)糖皮质激素与降压药合用,可降低降压药疗效。因为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