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48578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第一节 城市的发展与结构形态,第二节 城市结构形态的主要思想,目 录,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发展,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广亩城市与光辉城市,有机疏散理论,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人类的生活条件是在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形下持续着,世界上多数地区都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状况,8090的人依靠土地生活,城市人口及城市的结构形态也基本稳定。(1)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各国得到巩固。(2)人口再生产发生根本变革,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3)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4)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产业革命促进以工

2、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构成比例逐年递减,第二、三产业不断上升。城市具有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具备提供充足能源、必要的生产资料、产品销售市场、服务设施、信息交流的条件。生产要素集中所产生的聚集经济效益,有力的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一、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发展,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发展历程,1、英国的城市化 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达到50%以上的国家;而当时,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6.5%。 工业化早期伦敦的空间扩张方式是高度聚集发展的。1801年伦敦人口86.5万主要

3、是集中在离市中心大约3.2km半径的范围内;到1851年,人口达到236万,增加了近两倍,半径却还是没有超过5km,城市外延扩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出现了住宅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2、欧美的城市化 19世纪60年代到29世纪中叶,城市化的发展在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至1950年,英国已进入高度发达的城市化阶段,发达国家进入到基本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进入到起步城市化阶段,而世界处于加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二、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1、城市人口快速集中,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完成了第一次城市转变,表 工业化时期城市与农业人口

4、比例的变化(%),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使工业蓬勃发展,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居住区房屋密集、人口稠密,城市不得不寻求空间上的外围扩展。,图 工业化时期城市外延式扩张过程,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式以外延型的扩展为主。这种空间扩张方式表现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城市规模的壮大,城市向周围地区蔓延。,2、城市功能强化,城市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同时和工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相应地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上来,致使劳动力结构也就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工业革命前的城市功能都比较单一,或政治性,或地区商业

5、性,或军事性,而且多为消费型城市。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不再仅仅是消费场所,也是产出的地方。社会劳动分工和地区专业化发展使城市功能向多样性发展,要求既要有一定生产能力,还要有相应的行政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居住和娱乐等功能。伴随着城市新功能的出现,城市中出现了大片的工业区、交通运输区、仓库码头区、工人居住区等,城市空间随之扩大,使城市的中心地位越来越突出。,3、城市呈高密度集中式外延发展,多为单中心结构,表 工业化时期西方几个大城市人口增长 (万人),工业生产方式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各种商业金融机构向市中心集聚,使得城市呈现高度密集集中式的发展,这时的城市基本上是单中心

6、结构。,4、新兴专业城镇不断涌现,城市数量增多。 兴起了许多工业城市、矿业城市、港口城市、运河和铁路城市等。如英国的曼彻斯特、伯明翰等。5、城市的人为控制较少,缺少城市规划的指导。 工业化初期,人们对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发展的副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城市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城市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住房紧缺、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等问题,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为了缓和这些矛盾,一些统治阶级、社会开明人士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做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讨和部分尝试,虽然这些理论和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甚至有的以失败而告终,但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

7、方。,代表人物:欧文和傅里叶欧文:“新协和村” 主要内容:居民人数为3002000人,耕地面积为没人0.4hm2或略多,新协和村中间设有公用厨房、食堂、幼儿园、小学会场、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场与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结果:失败傅里叶:法郎吉 主要内容:以法郎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代替。他把400个家庭(1620人)集中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结果:失败,代表人物:霍华德 提出“城乡磁体”:认为理想的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两者的优点,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为了控制城市的规模

8、,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过量的部分可以由邻近的另一城市接纳,建设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用铁路或公路把城市群连接起来,他把这种多中心的组合称为“社会城市”。,代表人物:法国建筑师嘎涅 “工业城市”理论:“工业城市”可容纳人口为35000人,各种功能要素都有明确的功能区划分,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剧院等,还划分了生活居住区、疗养及医疗中心、工业区等。,代表人物:索里亚伊马塔 主要内容:带形城市是沿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轴线发展的城市形态,城市发展沿交通运输线呈带状延伸,将沿线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城市网络。这样

9、的城市布局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而且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乡间。“带形城市”的理论对以后的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代表人物:赖特 广亩城市:城市的中心不复存在,高速公路、少量铁路、飞机场、火车站等形成的交通网,使城市形成一种均质分散的形态;每户家庭周围都有大量的土地用以生产食物,供自己食用;小汽车是人们主要的交通方式,人们所需要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主要就是汽油,因此加油站成为城市建设的焦点。缺点:带来资源浪费、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等问题。,光辉城市代表人物: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 主要内容:要改造大城市,根本出路在于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减少城市建筑用地,集中人口,提高人口密度,将阳光、空间和绿地等“基本欢乐”引入城市,改造城市的环境面貌,以较小的用地创造高居住密度的大城市,将城市布置成能同时拥有阳光、空气的公园、林荫路和公共广场等自由空间。,代表人物:伊利尔沙里宁 主要内容:是一种“化整为零”的城市思想。认为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上,轻工业也应慢慢疏散出去。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应当用以开辟绿地。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可做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的活动”则做分散的布置。 还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的疏散变成无秩序的集中,而他的思想是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