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阴阳五行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49230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气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精气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精气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精气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精气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气阴阳五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气阴阳五行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大家好,第一章 精气 阴阳 五行,2,第一节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3,一、精气的基本概念 精气: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基本上是同一的。有时精是气中精粹部分。 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4,(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构成的, 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的质料元素,万物的生成皆是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 宇宙就是气 自然界之清阳之气上升为天 “清阳为天” 自然界之浊阴之气下降为地 “浊阴为地”,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5,有形

2、的生命生于无形之气,无形化有形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类也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聚合而化生。 人生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又复散为气。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6,(二)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升由下向上 降由上向下 聚物生 散物消 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 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7,(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8,第二节 阴阳学说 是我国古代一种哲学思想,是运用阴阳所代

3、表的事物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和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法则。,9,一、阴阳基本概念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 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天阳 地阴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 昼阳 夜阴,10,阴阳的特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1阴阳的普遍性: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2阴阳的相对性: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阴阳可以转化和无限可分。3阴阳的关联性: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才能构成一对矛盾。,11,事物现象的阴阳属性运动的

4、、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阳。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阴。,12,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表,13,联系人体生命过程而言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人体 的物质或属性 阴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或属性 精血 有形物质,滋润营养 精气 主静(属阴) 气无形功能推动、激发 主动(属阳),14,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可用“对立、互根、交感、消长、转化”十个字来概括其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 通俗而言:对立即相反。 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15,“对立”的表现相反: 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

5、对立的关系。例: 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16,斗争、排斥 阴阳相反导致双方处于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状态。 例: 温热可驱散寒冷,冰冷可降低高温; 水可灭火,火将水烧干等。,17,统一(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的协调平衡阴平阳秘 动态平衡: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一种相互制约状态下的平衡,而不是静止状态下的平衡。,18,注意: 阴阳之间的制约和斗争,应当是“势均力敌”的。 某一方过亢或衰弱,斗争的结果出现胜负而失调,平衡被破坏自

6、然灾害、人体发生疾病,19,(二)阴阳的互根 “互根”的含义 对立着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20,相互为用 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促长对方。 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基阴为阳之基 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阳为阴之用,21,自然界 例: 夏季虽热,但阴从阳生,雨水增多 冬日虽寒,但阳从阴生,干燥少雨,22,(三)阴阳的互藏交感 “交感”的含义 又称“交互感应”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也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 “互藏”的含义 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23,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

7、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 意义: 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24,(四)阴阳的消长 “消长”的含义 消减少、消亡 长增加、增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与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25,这种消长必须在一定限度内。 长而不偏盛一定限度 维持相对平衡 消而不偏衰 (消长平衡),26,自然界四时气候由冬至春至夏,气候由凉转热阳制约阴,阳长阴消由夏至秋至冬,气候由热转凉阴制约阳,阴长阳消由于这种阴阳消长的变迁,万物才有生长收藏的变化。,27,白天精力充

8、沛,活动(阳长), 同时消耗体内营养物质(阴消)以人体生理活动而言 夜晚精力衰减,活力下降(阳消) 睡眠抑制、安静(阴长) 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互为消长的反映。,28,(五)阴阳的转化“转化”的含义 阴阳相互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对方转化,从而出现性质的转变。,29,中医 “重阳必阴,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例:季节的转换高热中暑休克转化为四肢厥冷的阴性病证。,30,(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而各组织结构,都可划分其阴阳属性。,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31,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归纳表,五脏之中,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心肺

9、之中,心为阳,肺为阴;肝脾肾之间,肝为阳,脾肾为阴。而且每一脏之中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胃有胃阴、胃阳等。,32,(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 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使人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平人。,33,人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34,(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阴阳平衡生理状态中医学认为 人体阴阳失调病变状态,35,1分析邪气和正气的阴阳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邪气。所谓邪气,就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二是正气。正气泛指人体的抗病康复能力。阴邪(如寒邪、湿邪) 阳邪(如风邪、火邪)

10、正气又有阴精和阳气,36,2分析病理变化阴阳偏胜阳胜、阴胜 胜有余、多。 属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阳胜则热,阳盛则阴病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实证,37,阴阳偏衰 衰不足、少 属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阳虚则寒(虚寒) 阴虚则热(虚热),虚证,38,阴阳互损:“阳损及阴”或“阴虚及阳”导致“阴阳两虚”是阴阳的对立处在低于正常水平的平衡状态,是病理状态而不是生理状态。,39,(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阴阳中医辨证的总纲领 八纲辨证:阴 阳 表 里 寒 热 虚 实,40,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41,病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42,(五)用于疾病的防治指导养生养生总原则:顺从

11、四时阴阳变化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43,指导疾病治疗,确定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泻其有余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44,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45,第三节 五行学说,46,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 五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物质或基本元素 行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47,五行学说 、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各自的特点,抽象地概括其不同的特性,并以此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发生进行“取象比类”“推演归纳”的五行归类。 、根据五种物质之间所具有相互资生、制约的关系,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12、,48,木曰曲直 引申: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木。,二、五行各自的特性和分类,49,火曰炎上 引申: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火。,50,土爰(yuan)稼穑 引申: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土。,51,金曰从革 引申: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金。,52,水曰润下 引申: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53,54,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制化胜复五行相乘相侮五行母子相及,55,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

13、关系(母子关系) 相生次序: 木 火 土 金 水 木,56,关系: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每一行中都有母子关系,也都有生我,我生的关系。 相生的意义: 五行相生,说明事物与事物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正是这种促进使事物得到发展,57,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所胜,所不胜关系)。 相克次序: 克 克 克 克 克 木 土 水 火 金 木,58,例: 以木为例 (母) 水 生 我 克我 我克 金 木 土 所不胜 所胜 我 生 火 (子),59,五行的制化胜复 正常情况:制化调节五行保持动态平衡 反常情况:胜复调节 制化关系,是五行相生和相克关系的结合。,60,胜复规律:指胜气和复气

14、的关系。由于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之为“胜气”,而这种胜气在五行系统内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复气),将其压抑下去。是五行结构系统本身作为系统整体对于太过或不及的自行调节机制,旨在使之恢复正常制化调节状态。,61,如木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度克土,而使土气偏衰,土衰不能制水,则水气偏胜而加剧克火,火气受制而减弱克金之力,于是金气旺盛起来,把太过的木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62,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是五行的异常克制现象。,相乘 乘:有乘虚侵袭或以强凌弱的意思。 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的一行过度克制。 次序:,63,引起相乘的原因: 有“太过”与“不及”两方面 太过所致五行

15、中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一行超常度的克制,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如木乘土)原因 不及所致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更虚弱(如土虚木乘),64,注意: 相乘与相克虽顺序相同,但意义不一。 相克正常情况下的制约(生理) 相乘反常情况下的异常制约(病理),现常二者混称,65,相侮 含义 侮:有欺侮之意 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 一行的反克。 相侮的次序:逆五行相克次序 侮 侮 侮 侮 侮 木 土 水 火 金 木,66,引起相侮的原因: 也有“太过”与不及“二方面 太过所致的相侮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胜我者不仅不能克制它,反受其反向克制。 不及所

16、致的相侮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克制其所胜,反受其所胜欺侮。 木过盛,反侮金 例:木侮金 金不足,木反侮之,67,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同时出现。 以土为例: 克 克正常时: 木 土 水 (木为土所不胜) (水为土所胜) 侮 (有余) 乘反常时: 木 土 水 乘 (不足) 侮 木 土 水,68,母子相及:及,影响所及之意。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方面。 如木行,影响到火行,叫作母及于子;影响到水行,则叫作子及于母。,69,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1、类比五脏的生理特点 木升发、生长、伸展木(肝) 肝喜条达舒畅,又喜柔和滋润,70,火

17、炎上、温热火(心)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 土培育庄稼,生长万物土(脾)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71,金顺从、变革、敛降 金(肺) 肺宣发、肃降、主呼吸 水滋润、寒凉、下行 水(肾) 肾主水液代谢,主藏精,72,2、阐释脏腑与形体组织器官及自然的联系。 以肝为例:木系统 木 肝 胆 筋 目 爪 泪 怒 东方 春 风 生 酸 青(表里) (体) (窍) (华) (液) (志) (方) (时)(气)(化) (味)(色),7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生金脾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 水生木肾水以涵养肝木 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以防心火亢烈,74,说明五脏病理 1、发病 春天的时候,

18、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长夏的时候,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2、传变相生: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克:相乘、相侮,75,用于疾病诊断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心火亢盛。中医诊病靠“四诊合参”,不可拘泥于以五行的生克理论为推理工具来推测疾病、判断预后。,76,指导疾病治疗 如根据相生关系确定治则治法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针灸疗法,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如肝实证可取心经治疗。这就是“实者泻其子”的意思。,77,具体治法:,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法。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 培土生金法(健脾补肺法,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 金水相生法(滋养肺肾法,通过肺肾同治以滋养肺肾之阴) 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通过温壮肾阳 以补助脾阳),78,具体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以疏肝平肝,佐以健脾治疗肝旺脾虚证。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证。,79,培土制水法 健脾利水法,温运脾阳, 治疗水湿停聚。 佐金平木法滋肺清肝法,养肺阴、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80,指导针灸疗法 针灸:临床选穴可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进行。在针灸疗法上,针灸医学将手足十二经四肢末端的穴位分属于五行,即井、荥、俞、经、合五种穴位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进行选穴治疗,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