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50187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考研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考研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考研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考研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ppt课件.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城市规划原理吕 飞18604607899,2,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工业化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形成的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3,(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专门化阶段 综合化阶段 成熟化阶段 区域化阶段,4,2、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 相对集中时期 相对分散时期 绝对分散时期,5,3、增长极核理论 佩鲁 1950年 增长极核理论 1966年由经济空间扩展到地理空间 极化效应(生产要素向发展条件较好的

2、城镇集中)、扩散效应(生产要素的扩散),使区域经济趋于协调,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过程。,6,4、经济全球化理论 逆工业化 后工业化,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从事成品制造。,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多数城市中。,7,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的异质性 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社会群体聚居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即出现居住分异。,8,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 老龄化社会 -

3、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总数的14%时则进入老龄社会。,9,(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城市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 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 第一产业(产品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10,三、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一)城镇化及其特点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1,农业发展是城鎮

4、化的初始动力; 工业化是城鎮化的根本动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则成为推动城鎮化的后续动力。,12,3、城鎮化的进程与特点,诺瑟姆曲线 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后期饱和阶段,13,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14,(三)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工业化、城市化、

5、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 第二次现代化-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个性化、信息化等。,15,第二节 古代城市规划及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一、古代的城市规划(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周礼 考工记 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管子在思想上丰富城市规划的创造“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商君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16,(二)外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强调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着眼于道路网与建筑群,17,1、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898)明日的田园城市(1902)田园

6、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二、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18,19,田园城市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重大贡献: 1、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 2、从城乡结合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3、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结合。,20,2、勒柯布西耶(1887-1965)的现代城市设想“城市集中主义”,明日的城市(1922)阳光城(1933)主要的规划观点: 1、通过技术手段改造以完善市中心; 2、提高密度来解决拥挤; 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4、建立新型、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21,3、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城市

7、: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1943),城镇建设的原则:表现原则、相互协调原则、有机秩序原则,22,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23,第二章 城市规划总论,城市规划(Ur

8、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24,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25,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大中城市分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Master plan, c

9、omprehensive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做的具体安排。,26,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

10、和施工的规划设计。,27,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工作方法: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规划期限:二十年,28,(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29,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

11、-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30,(5)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大城市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 中等城市 20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50万; 小城市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20万。(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31,(二)市(县)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

12、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32,市(县)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治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33,5)原则确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划定城市规划区。)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3

13、4,(三)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内容 1)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35,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6)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36,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

14、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划定岸线使用原则; 城市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37,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保护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城市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38,12)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13)确定供电、供水等的发展目标及重大基础设施的

15、总体布局; 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39,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各类防灾规划的原则和建设方针;,40,(四)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3、城市建设用地;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41,四、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一)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程序 1、前期准备与基础资料收集调研阶段 2、规划方案阶段 3

16、、技术成果意见征询与评审阶段 4、成果(报批成果)报批阶段,42,(二)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3、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4、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6、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43,(三)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范围; 2、城市近期建设用地; 3、城市近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4、城市近期历史

17、文化遗产保护; 5、城市近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6、城市近期防灾工程。 (四)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要求 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及规划附件,44,六、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一)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管部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控规,公示,市人民政府批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省人民政府备案,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公布规划,镇的控规编制程序与此相似,S19、20,45,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18、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46,4、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47,(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内容1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 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 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4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5

19、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6 竖向规划设计。7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48,七、城市规划的审批 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49,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一般程序,实施情况总结,是否具备五项“情形”之一,向原审批机关申请,是否涉及强制性内容,专题报告,同意规划修编,不得修编规划,进入规划编制程序,上位规划要求行政区划调整重大建设工程经评估确需修改审批机关认为应修改,涉及,不具备,不涉及,具备,S47,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的修改程序与此类似,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

20、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50,控规修改的一般程序,组织论证必要性,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专题报告,原审批机关,修改规划方案,修改总体规划,进入总规修改程序,同意修改,进入审批程序,涉及总规强制性内容,不涉及总规强制性内容,S48,51,第一节 城市性质一、城市性质含义 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第三章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52,二、城市性质拟定的

21、方法 避免两种倾向: 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 不区分城市基本因素的主次。,53,确定城市性质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定性分析 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 分析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 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54,城市性质的表述1、用一个或几个定语修饰城市;2、用一系列同位语表示同时具备几种互无冲突的职能。,55,第二节 城市的规模 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56,一、城市的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常年居住

22、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57,1、城市人口结构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1)年龄构成 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影响年龄构成的因素:城市不同发展阶段;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58,2)性别构成 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 3)家庭构成 反映城市的家庭的人口数量、性别和辈份组合等情况。,59,4)劳动构成 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分为劳动人口(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和非劳动人口(被服务人口) 指劳动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 基本人口 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

23、工作的人员。 服务人口 指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人员。 被抚养人口 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60,5)职业构成 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6)文化构成 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平的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比例。 大学学历人口的比重成为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61,2、城市人口的变化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62,增长系数法 Y=YO(1+a+b)n Y规划期

24、城镇人口数 YO 城镇现状总人口数 a 规划年自然增长率 b 规划年机械增长率 N 规划年限,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63,城镇体系等级规模方法 Pr=P11/r Pr-第r级城镇的人口; P1-首位城镇的人口; r- 城镇级别。,64,二、城市的用地规模(一)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65,城乡用地分类:2大类、9中类、14小类 H 建设用地 H1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H3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H4 特殊用地 H5 采矿用地 H9 其他建设用地 E 非建设用地 E1

25、 水域 E2 农林用地 E9 其他非建设用地,H11 城市建设用地H12 镇建设用地H13 乡建设用地H14 村庄建设用地,H21 铁路用地H22 公路用地H23 港口用地H24 机场用地H25 管道运输用地,H41 军事用地H42 安保用地,E11 自然水域E12 水库E13 坑塘沟渠,66,城市建设用地分类:8大类、35中类、44小类 R 居住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67,2、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 类 别 名 称 用地指标(/人) 居 住 用 地

26、28.038.0 (、气候区) 23.036.0(、气候区)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用 地 5.5 道 路 与交通设施 用 地 12.0 绿化与广场用地 10.0 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0,68,3、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类 别 名 称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 居 住 用 地 254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58 工 业 用 地 1530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 地 1025 绿地与广场用地 1015,69,第四章 城市建设用地的 评价与选择,70,第一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一、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一)地质条件 1、 建筑地基 地基承载力由地质钻探与地基土试验确定。不利于建

27、设的情况有: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腐植土、淤泥、沼泽地、地下岩溶洞、地下采空区等。 2、 滑坡和崩塌,71,(二)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城市防洪标准:一般按洪水频率的5%(二十年一遇)到1% (百年一遇)来设防。,72,2、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动态等条件。 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后两类可作为城市水源。,73,(三)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 2、风象,74,工业与居住用地典型布置图式,75,3、气温 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热量,往往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4、降水与湿度,76,二、城市用地适用

28、性评定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77,(一)用地评定的要点 1、根据不同规划阶段进行相应内容与深度的用地评定。 2、以自然条件为主要评定内容,兼顾考虑人为影响因素。 3、要考虑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4、抓住对用地影响最为突出的主导要素进行重点分析与评价。,78,(二)用地评定的分类 1、 一类用地适合于城市建设,不须或只须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 2、二类用地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或只有采

29、取重大工程措施才能修建,因而在经济上不合理。,79,第一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与方法一、城市总体布局的意义与任务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80,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 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81,三、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一)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城市内部结构: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 城市外部结构:城市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延伸和扩展部分,也指城市建

30、设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条件。,82,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需注意: 1、充分重视城乡结合部; 2、促成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3、注重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 4、积极制定和推行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83,(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城市下部结构通常是指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还包括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防治、地面沉陷等方面。 城市下部结构之对应于城市上部结构,具有从属性与制约性,它们经历着制约协调,再由协调制约这样一个演化过程。,84,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基础

31、设施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 2、电厂、煤气厂、水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大型变电站等设施的选址要谨慎; 3、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 4、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 5、合理布置高层建筑; 6、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85,城市上、下部结构协调发展的关键: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投放导向、建设速度的协调、开发总量的平衡以及发展方向的控制。,86,(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局部与整体相辅相成,原则上局部服从整体,整体指导局部。(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城市总体布局要有应变能力和相应措施;空间布局要有适应性。 弹性-即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32、。,87,第二节 城市总体艺术布局 城市总体艺术布局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城市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基本构思,确定城市建设艺术的骨架。,88,一个城市的艺术面貌的形成,要因各个城市的具体条件而定。有山因山,有水因水,因山水地势之规律组织到艺术布局中去,有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的条件应充分加以利用。在道路的走向上、市中心的布局上,多考虑对景、借景、风景视线的要求,并加强绿化设施,以丰富城市的面貌。,89,第三节 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布局,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铁路、码头和附属道

33、路、停车场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比例为1530%。,90,一、城市中工业用地选择的一般要求 (一)自身要求 1、用地形状与规模 2、地形要求 3、水源要求 4、能源要求 5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6、工业的特殊要求 7、其他要求 (二)交通运输条件,91,(三)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 1)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段上; 2)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季节、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3)建立卫生防护带。,92,一类和二类工业混合区与居住区之间宜布置不小于50m的防护林带,三类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布置的防护林带宽度应纳入环境

34、影响评价工作中进行确定。产生有害气体、粉尘及噪声污染的工厂应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93,2、防止废水污染。 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4、防止噪声干扰。 (四)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均衡分布工业区,减少单向高峰交通量,94,二、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一)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足够的用地面积;减少开拓费用;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居住用地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95,4、相关企业间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

35、。 5、同一工业区的工业企业,相互之间在环境卫生方面不应发生不良影响。 6、统筹兼顾工业与农业、工业与城市的协作,协调水资源、电力、废水处理等,节约用地。,96,(二)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可以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 1、布置在城市和居住区内; 2、布置在城市边缘; 3、布置在远离城区的郊区和城市保持一定距离。,97,(三)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模式 1、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有三种模式: 1)平行式 2)垂直式 3)混合式,98,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1)工业区包围城市 2)工业区与其它用地交叉布置 3)组团式布置,99,4)群体组合式布置,100,第

36、四节 城市居住用地的规划一、城市居住用地构成与标准 居住用地(R)是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用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 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公用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101,人均居住面积指标(M2/人) 28.038.0(、气候区) 23.036.0(、气候区)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25.040.0,102,二、城市居住用地的分布与选择 (一)城市居住用地分布的类型 1、 集中布置,103,2、 分散布置,104,3、 轴向布置,105,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的构成要素:1

37、、将步行放在交通设计的第一位;2、区域内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形成包括电车、轻轨和公交车等的综合交通系统;3、区域的节点上包含了相互临近的写字楼、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等多种用途;4、每个节点进行高密度、高质量的开发,节点的范围在轨道交通站点5分钟步行范围内;5、每个节点内可以方便地使用自行车、滑车和滑板作为日常交通工具;6、每个节点内的停车地点在轨道交通中心5分钟步行范围内,停车地点尽可能精简。,彼得卡尔索普,加利福尼亚萨克拉曼多拉圭纳韦斯特社区,106,TND(传统社区开发)模式的基本特征:1、一个独特的中心和边界;2、不同的混合的功能使用和建筑类型;3、多种体量的建筑和多种类型的住宅;4、相互

38、连通的步行街道;5、一系列公园、广场和市政建筑,位于重要的位置。,代表作品:佛罗里达沃顿郡海滨镇,安杜勒斯杜安尼和伊丽莎白普拉特赞伯克夫妇,107,第五节 城市中心区规划,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108,公共中心系列 大、中城市由各级公共中心和一些专业中心组成城市中心体系; 小城镇通常只有一个公共中心。,109,城市的中心商务区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110,(一) CBD的一般概念 1953年 墨菲和万斯提出界定CBD的指标 中心商务高

39、度指标Central Business Height Index ) CBHI=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 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entral Business Intensity Index ) CBII=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100% 将CBHI1,CBII50%的地区定为CBD。,111,(二)现代CBD 现代CBD特指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定区域,它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在功能构成、空间形象,还是在交通运转方式,设施配备等方面都已经演化为一个相当独立的区域,它的职能已经超过城市本身的意义,变成全球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系统中的一个单元。,112,113,114,解决商业中

40、心交通问题的途径疏解交通源和分解交通流,1)调整布局调整城市商业体系调整商业中心用地布局形态由沿街两侧均衡发展调整为偏重一侧发展;由沿街坊外围发展调整为向街坊纵深发展;由线性布局或线面结合布局发展调整为成片区布局。,115,)改善道路系统开辟外环路; 修建平行道路;增加道路密度;加宽路幅;合理展宽交叉口,改变交叉口形式;增设停车场、库,116,)优化交通组织()限制交通限制车辆种类;实行限时交通;限制车行方向。 ()实行交通分流平面上的交通分流交通渠化和设置专用道;空间中的交通分流建设立体交通;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117,第六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

41、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所。,118,根据所有权归属分为: 公共性绿地 专用性绿地 私有性绿地,119,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系统分为 1、公园 综合公园 市级公园:10公顷以上 区级公园:510公顷 居住区级公园:25公顷 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 宽度不小于8米 街旁公园 面积不小于400M2,120,2、 生产绿地 3、防护绿地 4、居住绿地 5、附属绿地 6、生态景观绿地,121,二、城市绿地指标 部颁标准: 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绿

42、地率-指绿地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 3)绿化覆盖率-指各种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122,国标绿地指标 1)人均公园面积 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 3)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123,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人 绿地与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0.015.0%,124,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1、网络原则 2、均布原则 3、自然原则 4、因地制宜和生命周期原则 5、地方性原则,125,第七节 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划 交通是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包括各种现代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126,

43、城市交通分为城市市内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市内交通主要指城市内部的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是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由外部对城市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最初形态。,127,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在城市用地组织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128,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满足城市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和人防工程的要求。,129,(二)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图形 最古老的形式-自由式道路网 基本图式-放射式和棋盘式; 改进

44、图式-放射+环形 棋盘+对角线,130,(三)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交叉口间距,131,、道路网密度城市干道网密度=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m2) 一般为2.54 km/km2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m2) 一般为46 km/km2道路网面积率城市道路面积/城市用地面积,132,、道路宽度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与道路宽度两种含义。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133,4、道路横断面类型,134,二、城市交通枢纽规划,1 铁路站场在城市

45、中的布置 中间站的位置选择a 客站、货场与城镇同侧 b 客站与城镇同侧,货场与城镇对侧 c 货场与城镇同侧,客站与城镇对侧,135, 客运站 的布置 应接近市区,中、小城市应将客运站设在城市市区边缘;大城市应将客运站设在市中心区边缘。,136, 货运站的布置 a、中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站或货场 b、大城市按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段: 综合性货站; 专业性货站; 中转货物装卸站; 危险品及有碍卫生的货运站。,137,2、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1)港址选择 从港口角度自然条件 技术条件 经济条件,138,从城市角度 1)与其它岸线使用单位协调;,岛港和内港,139,2)与城市位置协调 岸线分

46、配应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的原则。 3)集疏运组织 4)城市总体布局的其他因素,140,第八节 城市工程规划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一般原则 要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 管线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 应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及其它干管的交叉;,141, 管线综合布置时,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将管线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管线综合布置宜按下列顺序自建筑红线向道路方向布置。 1)电信电缆; 2)电力电缆; 3)热力管道; 4)压缩空气、氧气、煤气及各种工艺管道或管廊; 5)给水管道(生产、生活与消防); 6)污水管道(生产与生活); 7)雨水管道; 8)照

47、明杆柱等;,142, 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143,管线共沟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2)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当沟内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管道应位于其上面; 3)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144,二、城市防灾系统规划(一)城市防洪工程规划 城市的防洪、防涝工

48、程设施主要由堤防、排洪沟渠、防洪闸和排涝设施组成。,14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1、修筑防洪堤岸2、整修河道、加固河岸3、整治湖塘洼地、修建蓄洪水库4、修建排洪沟和截洪沟,善待洪水,保护天然河流从抵抗洪水到自然防洪让民众远离洪水,给洪水流出充分的空间,146,(二)城市抗震工程规划 城市以6度地震烈度作为设防的边界。 城市避震和震时疏散分为就地疏散、中程疏散和远程疏散。,147,1、 疏散通道 城市内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一般为城市主干道,通向市内疏散场地和郊外旷地,或通向长途交通设施。 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至少应有两条以上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路,间距大于20km。 房屋抗震间距要求 较

49、高房屋高度h(m) 10 1020 20 最小房屋间距d(m) 12 6+0.8h 14+h,148,2、疏散场地的布局要求 人均避震疏散面积 城市设防烈度 6 7 8 9 面积(/人) 1.0 1.5 2 2.5,149,(三)城市消防工程规划 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消火拴、消防水池以及消防望塔。 1、 确定城市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原则。 2、 确定消防站等级与数量、方位布局、装备配备规模及级别。 消防站位于责任区中心,设于交通便利的地点; 应与医院、小学、幼托及人流集中的建筑保持50m以上的距离; 应与危险品或易燃易爆品的生产储运设施或单位保持200m以上间距,且位于这些设施

50、的上风向或侧风向。,150,3、确定包括消防供水在内的城市供水量,配水管网及消火栓、消防水鹤等的规划布局、原则与要求。 消火栓沿道路设置,靠近路口,间距小于或等于120m。当路宽大于或等于60m时,应双侧设置消火栓。消火栓距建筑墙体应大于50cm。 4、明确消防通信、供电规划、消防车通道规划等。,151,(四)城市人防工程规划 按人均11.5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1、人防工程规划布局要求: 避开易燃易爆品的生产储运设施或单位,控制距离应50m; 避开有害液体和有毒气体储罐,距离应大于100m; 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200m;,152,2、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 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