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及测定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50363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及测定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及测定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及测定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及测定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及测定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及测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及测定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测定,第一节 作业环境的评定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第三节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第四节 职业健康监护第五节 职业病危害评价,第一节 作业环境的评定一、作业环境评定的目的:(1)通过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分析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情况(2)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为分析接触水平一反应(或效应)提供依据;(3)了解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要求(4)检查预防措施效果(5)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定、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作业环境评定的核心是接触评定,作业环境评定的核心是接触评定二、接触评

2、定接触是指作业者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1.接触评定: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目的是估测某职业人群(如接触某化学物的职业人群)或者个体接触该职业有害因素的情况和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效应指标的测定,提出职业有害因素作用的接触-反应关系,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和推荐最大无作用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2.接触评定的内容: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如接触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如鉴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及接触的时间分布接触水平的估测,包括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实际进入机体的量,通常通过对

3、作业点有害物质浓度定点采样监测和对接触的个体采样监测初步反应接触水平,通过测定机体内吸收的量较准确地反应接触水平,三、接触评定的方法 接触评定的方法包括询问调查、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1.询问调查(1)可为分析接触人群的特征提供依据(2)通过询问调查获得的有关健康效应的信息是接触评定的重要依据,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方法询问调查的内容包括职业史、接触人群特征、接触方式、接触途径、接触时间等 2.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主要涉及的内容:(1)分析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存在特点,生产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具有(种类的)多样性、(接触的)变动性和间断性等特点。因此,必须深入现场详细了解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的形

4、式、形态和浓度(或强度)等,仔细观察并记录作业者的操作过程、活动范围、接触途径及接触时间等,以便分清主次,确定评定对象(2)确定监测对象和拟定监测方案 深入现场调查,确定主要监测对象,拟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对象时应考虑的信息:企业领导、生产工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反映;医务人员的临床观察,应特别注意临床表现与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顺序;毒理学资料,即通过查阅毒理学资料,了解毒性大小、毒作用特点等,以确定重点监测对象,调查表明存在接触水平-反应(或效应)关系,则应着手建立监测体系,拟定监测方案,包括确定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监测周期及监测记录表等(3)接触水平的估计:接触水平的估计,是接触评定的重

5、要环节。目前,多采用区域采样所测得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平均值及波动范围作为评价指标。平均值的计算和表达随测定值的分布特征而异。如果测定值的分布较集中,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时,可用算术均数表示;但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测定值往往相差几倍或几十倍,呈倍数关系或偏态分布,则应该用几何均数表示;有些情况下,出现个别较大值或较小值或一侧无确切值时,可用中位数表示,若生产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或作业者在一个工作班内要参加多种操作过程,估算接触水平时则要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但这些计算只能是接触水平的粗略估计,因为接触者的实际吸入量不仅取决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还与吸入

6、空气的量及有害物质的吸收系数有关。所以,接触水平估计最好增加生物监测评估 (4)作业环境监测资料的整理和保管:作业环境监测所得资料应根据卫生标准和法规,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及时整理分析,对所观察的有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在不同车间、工种和不同时间的分布,作为采取控制措施的依据,并供动态观察和前后对比之用,根据卫生部生产环境有害物质浓度测定年报表规定,资料整理时常用的统计指标有: 测定点合格率=(合格点数/实测点数) x 100% 尘毒浓度测定点超标倍数=测定点实测浓度值/国家卫生标准浓度值-1 测定率=(实测点数/应测点数) x 100% 作业环境监测是一项经常性的

7、工作,应建立定期的监测和登记制度,并根 监测结果提出改善措施,且应将综合评价的结果定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3.生物监测 由于环境监测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接触者机体内有害物质的实际吸入量,接触评定时还必须采用生物监测的方法。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最好二者并用,以发挥其互补作用,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四、职业卫生调查 职业卫生调查是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识别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步骤。(一)目的:(1)了解工作场所劳动过程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质量浓度、频数分布、变化规律、劳动条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2)摸清主要职业

8、病危害因素的状况,分析原因(3)制定防范措施和提出治理规划,为制定职业卫 生标准和有关法规提供依据,(二).职业卫生调查的分类1.工作场所劳动卫生调查 以职业工作场所的劳动卫生情况为调查内容,它又分为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以职业人群为调查对象,偏重于研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损害(第三节)(1)劳动卫生调查的基本内容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所管辖地区或系统内工矿企业的劳动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所管辖单位的劳动卫生档案。调查对象为管辖的所有工矿企业,必须逐个单位进行调查,根据统一表格,认真填写,调查内容a.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

9、称、地址、性质、人数、职业分布、接触人数、机构设置、产品种类等b.主要有毒有害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和仪器设备c.工艺流程d.主要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如工作地点环境微小气候、工作 、接触量、工种、布局、卫生条件等e.劳动组织及班次等f.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人数g.作业环境及接触者健康状况h.防护设备和使用情况i.卫生保健和卫生情况,专题职业卫生调查专题职业卫生调查是根据调查任务来源及目的要求,对某一系统(行业) 或某一有害因素的劳动卫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在所辖地区内存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应考虑进行专题调查:a.某一系统(行业)在所辖区内所占比重较大b.某一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较突出,接触人数较多c.

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出现新的有害因素者d.已有的有害因素出现新的职业性病损者,举例: (1)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作业调查:着重了解生产过程 从原料到成品(包括原料中的杂质以及中间产品、副产品、废弃物等)有毒化学 物质的名称、数量、理化特性及操作者的接触方式、数量和持续时间,各工序中有毒化学物质来源和产生的原因,现有的防毒技术措施,如密闭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同时了解历年来毒物测定和劳动者体 检的资料,既往发生化学毒物中毒的情况及其原因,医疗卫生机构和急救组织。为了查明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应按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及观察劳动者的血、尿或呼出气中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

11、的含量,(2)粉尘作业调查:重点调查生产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的化学成分及分散度,尤其是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和游离二氧化硅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操作人员接触粉尘的机会,现有防尘措施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收集历年来既往的粉尘检测结果和劳动者体检及尘肺发病情况的有关资料,掌握粉尘浓度、分散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或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3)高温作业调查:内容:生产的基本情况,如主要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工种名称、劳动者总数及高温作业劳动者人数;劳动休息、制度以及防暑降温综合措施:厂房建筑,如厂房面积、高度和方位:建筑材料、结构;天窗的形式,侧窗的结构、数量及占墙壁面积的比例;热源,如主要热源的

12、名称(室内、室外)和数量,热源的温度(内部和表面)以及热源的分布情况,绘制简易示意图;防暑降温措施,如企业对防暑降温的规章制度;隔热、通风及个体防护等设备种类、维修、管理和使用等情况;含盐饮料和保健食品种类、供应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休息室的地点和温度;医疗卫生机构和急救组织;就业前和离岗前体格检查制度和执行情况等;对生产场所进行气象条件测定收集历年来高温测定、高温体检状况和既往发生中暑的资料,(4)生产性噪声调查内容:工作场所噪声源和声源的分布情况,了解厂房内外产生噪声的设备布局情况、数量及种类;设备在一个工作日内的运转情况;劳动者有关噪声接触时间(日、月、年及累计时间)和方式、班次与人数,并

13、作详细的工时记录;工作场所防止噪声措施(消声、吸声、隔声、隔振和阻尼隔声室等)种类、管理效果以及个人护耳器(耳塞、耳罩、隔声帽)的使用情况;测定噪声强度和对噪声作业劳动者健康检查;收集历年来噪声测试、听力检查结果以及职业性耳聋资料等,事故调查 属计划外应急性调查。发生急性事故性损害(如急性中毒事故)时,劳动卫生医师应会同临床医师参加抢救;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职业病报告办法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部门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现场进行调查,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可能发生事故的有害因素,结合中毒者的临床表现等查明事故发主原因,提出治疗、预防对策,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在现场,

14、必须详尽了解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事故发生时的气象条件、设备运转、作业状态、操作规程及防护措施等;通过中毒病人或班组人员,了解事故发生的前后细节,以及同类生产的其他作业场所是否发生过类似事故,当现场未经清理时,应迅速检测生产环境中各可疑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如现场已遭破坏,必要时采用模拟现场试验估测接触浓度或强度,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应尽可能进行皮肤污染的测定;如有生物监测指标的,要及时采样测定。最后,根据调查资料,作出综合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及防止事故再度发生的对策和措施,用书面形式上报上级机关并分发有关单位,以吸取教训(2)职业卫生调查的步骤 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与专题调查的工

15、作步骤基本相似大致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准备阶段 a.制定计划: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试图寻求的答案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调查对象、对照选择、样本大小和抽样原则;调查方法;调查项目、观察指标和检查测定方法,所需器材、经费和人力;人员培训,调查队伍组织领导及协作关系;现场联系及时间安排;预期结果;数据处理,资料整理、分析和总结b.查阅文献:围绕调查内容和目的,认真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充分掌握现有资料,借鉴别人经验,使调查工作更有的放矢,效率更高c.拟订表格:调查表格项目及形式,应根据调查目的、内容及统计方法,周密设计。每一调查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用意,而不是可有可无,内容包括:调查表的名称一般项目

16、: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名称、职业、车间、工种及家庭住址调查项目:根据调查目的而定,一般包括职业史及接触史、疾病史、目前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环境监测、针对该项调查的体检和化验项目调查者对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估计结束部分:包括调查人签名和调查日期。为便于计算机处理,调查项目尽可能量化,可在表格偏旁位置预留空格,以便填入各项目的“量值”,d.选择对象原则: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以密切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为观察对象,并选择同等条件非接触人群为对照组在评价检测指标对反映环境浓度或机体反应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时,应尽可能分别选择接触高、中、低浓度(或强度)的接触者

17、为对象凡同时接触可干扰效应的其他因素者,不应列为对 象慢性职业病调查应特别注意潜伏期问题,现有接触人群或曾经接触者,均应列为调查对象对照的选择应注意可比性,即性别、年龄、工龄等应合乎统计学要求,e.试点调查:在正式调查全面开展前,最好先进行一次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小型试点调查,它除了调查的对象少和规模小外,其他均应与正式调查相同。目的:检查所预定计划是否完善、切实可行及时发现问题,如调查表格项目是否合适,测定仪器功能是否完好,以及调查对象是否合作等锻炼和考核整个调查队伍,积累经验,估计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统一方法,缩小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施阶段这一 阶段应特别注意现场调查的质量控

18、制。最好制定调查工作手册,内容包括调查员工作须知、调查项目的各项标准及操作规程等,调查员必须严格遵守调查工作手册中所定的各项规章。专题调查组要建立各级分工负责的组织网络,如由 项目负责人现场调查督导人调查员、摘抄员、检验员组成的三级工作网。 随时抽查原始记录,及时复核补漏,汇总和整理调查资料。此外,尚需掌握工作进度,注意工作中的密切配合与协调,确保按质按量如期完成调查任务,总结阶段a.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1)资料检查。包括:资料的完整性,即全部项目必须符合调查设计的要求并一一填齐;资料的可靠性,即调查方法正确,疾病诊断明确,测定数据准确等;资料筛选的原则性,即资料剔除不能带有

19、主观性,而需要有一定的取舍原则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剔除:项目不全;记录欠正确;对照人群曾接触被调查的有害因素;接触人群曾接触足以影响调查结果的其他因素,2)资料整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在同质基础上,按调查设计分组;按分组要求拟定整理表,对资料进行归并、组合;资料分析,按统计学原则,根据资料特征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参数,探讨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其强度,并阐明混杂效应及其程度b.调查汇总: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全面总结,向调查企业和有关上级部门汇报。报告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作出卫生学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力争把通过调查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反馈到企业劳动卫生工作中去,c.论文撰写:

20、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应结合调查发现,进一步复习有关文献,深化感性认识,把调查报告提炼成一篇或几篇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的组成论文的题目前言摘要和关键词调查对象和方法(怎样调查)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五、生物监测(一)生物监测的概念和意义1.生物监测是指“定期(有计划)的检查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生物监测必须定期、系统而连续地进行2.监测的内容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及由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3.监测的目的了解毒物进入机体的相对量及其生物效应剂量,并作出评价为控制和降低人体接触

21、水平,为预防职业危害提供依据,(二)生物监测的分类生物监测按照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在体内的转归可分成三类 1.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呼出气中毒物含量的测定 生物材料通常用的是尿和血,部分用呼出气,也可分析粪便、脂肪组织、乳汁、头发、指甲或唾液等各种生物材料。可采用直接测定化学物原形或其代谢产物的相对特异的指标或某些非特异指标的方法来进行 2.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 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大部分是非特异性,并以生化反应为主。这类指标的建立往往需要对该毒物的毒理学基础知识有所认识,特别是对中毒机制的认识。近年来,反映DNA受损的测定,已在生物监测实践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活性化学物与靶分

22、子相互作用所得产物量的测定 用直接或间接方法测定、评估毒物与作用部位相互作用的量。此类试验在评价职业危害中均比上述两类都精确。如碳氧血红蛋白已在职业医学中长期使用,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利用现代检测、检验技术真实、准确地反映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强度(浓 度)及分布情况,为职业病危害定性、定量评价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一、分类按检测方法可分1.经常性检测2.预防性监督检测3.事故性检测,按监测方法中统一规定的选取原则确定测点后,进行长期的定时定点的监测,以便观察有害物质对生产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规律,评价作业环境的好坏和对工人健康造成职业危害的严重,在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设计和竣工时,对

23、其劳动卫生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及评价,看其是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在作业现场可能或已经发生有害因素污染的事故时,通过检测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确定事故污染的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按检测内容分1.物理因素检测2.化学因素检测二、检测的要求 在职业病防治法及配套规章中,国家已经明确规定需要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同时要求1.用人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应纳入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2.应制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三、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形态

24、及采样方法,冷冻浓缩法,不同状态物质的采样方法,(二)采样方式及采样要求1.定点采样(1)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监测地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毒地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 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应尽可能靠近劳动者。在监测点上的收集器应设置在工人工作的呼吸带处,一般情况下距地面1.5m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进行采样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2)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

25、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一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同类型的生产设备,1-3台设置一个采样点;4-10台设置两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三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两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有害物质时,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数目的选取参考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劳动者为流动工作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m设置一个采样点。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应设置一个采样点,(3)采样时段和频率的选择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

26、,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关于采样频率的设定,对经常性劳动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一天,每天上、下午各采样一次。对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的监测点,每三个月要复查一次,直至浓度降低到最高允许浓度。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矿企业进行验收或对劳动卫生防护的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时,要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天上、下午各一次,(4)采样时间和样品数一般采样时间为15min,测得15min内 的平均浓度。最短采

27、样时间不应小于5min,最长不应大于60min,一次采样时间不足5min时,可在15min内采样三次,每次采集所需空气样品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每个监测点,每个工作班(8h)内采样两次,每次同时采集两个样品。在整个工作班内浓度变化不大的监测点,可在工作开始1h后的任何时间采样两次;在浓度变化大的监测点,两次采样应在浓度较高时进行,其中一次在浓度最大时进行,2.个体采样(1)采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选择采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

28、随机选择(2)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与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与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三)检测方法及检测浓度的计算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应严格按国标中规定的工作场所空气中81种有害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进行 在对检测浓度进行计算时,不同的职业接触限值、不同采样方式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主要检测方法,1.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允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浓度计算 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按下式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

29、m3),测得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ug/mL),样品溶液的总体积 (mL),采样流量(L/min),采样时间( min),(7-1),2.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浓度计算 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采样时间不足15min时,可进行一次以上的采样;采样时间为15min时,空气中有害物质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下式计算,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采样时间 15min,(7-2),3.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浓度计算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

30、或短时间采样方法,其中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1)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浓度计算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下式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规定的8h,(7-3),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全工作日内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采样。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下式计算,C1、C2、Cn一一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7-4),(2)采用定点采样方法的采样浓度计算采用定点采样方法采样,根据作业场所劳动者的工作方式与检测时间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四)作业场所空气

31、中粉尘浓度的测定按国标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所规定的方法执行 1.总粉尘测定 总粉尘质量浓度是把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的粉尘,不分粒度全部总计在内的浓度。采用质量法测定,使含大小不等粒径的粉尘、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 通过已称重的滤膜,将粉尘阻留在滤膜上,经称重后,其采样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粉尘的质量,再换算成单位体积的空气中粉尘质量,单位为mg/m3 呼吸性粉尘,也叫可吸入粉尘,是指粒径小于5m的能随吸入的空气进入到肺泡的粉尘,这样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性大,是引起尘肺的主要致病源,(1)定点采样该系统主要由滤膜采样头、流量计、抽气机及软管组成测定方法首先将准备使用的滤膜在天平上称 重并记录、编号,

32、然后固定在滤膜夹上备用在选好的采样地点架设采样系统,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采样开始,迅速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数据,同时用计量器计量。常用的采样流量为15 -40L/min采样持续时间应根据测尘点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的最低值(应不少于1mg)确定,一般应不少于l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lOmg/m3时,采气量不得少于0.2m3;粉尘浓度低于2mg/m3时,采样量为0.5-1m3)采气结束后,将滤膜取出,在天平上称重并记录计算粉尘浓度,(2)个体采样 一般使用个体采样器。它是由采样头、软管和抽气装置组成。使用时装在劳动者上衣领子或工作帽上,尽可能靠近呼吸带部位。抽气装置可用胶

33、带固定在腰部,通过软管连接采样头。当劳动者开始工作时,即开动个体采样器,工作结束时,停止采样,这样就可以测出劳动者在一天工作时间中接触的平均粉尘浓度。根据浓度和采样者个人呼吸量,了解每天吸入的实际粉尘量,2.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指空气中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分布程度,用百分数表示。有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两种。我国采用的是数量分散度。主要方法是使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采样后,将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图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测定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有两种方法: (1)化学法:有焦磷酸质量法、氟硅酸钾容量法和硅钼蓝比色法。焦磷酸质量法

34、是我国规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基本原理是:一定量的粉尘样品经焦磷酸在(240 5)下处理后,其中的硅酸盐等杂质完全溶解,而游离SiO2几乎不溶。因此,依据称量处理后的残渣质量,可推算出游离SiO2含量,(2)物理法(X射线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1) X射线法基本原理:X射线在通过晶体时可产生衍射现象,用照相法或X射线探测器可将产生的衍射花纹记录下来。将所测试样的图样与若干已知试样的图样对照,可以定性地鉴别晶体化合物种类。而衍射图样的强度取决于试样中该种晶体化合物的含量,从而可以定量测定2)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当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某物质 时,该物质的分子就要选择性地吸

35、收某些波长的光能。若将其透过的光进行色散,可得到一条谱带。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吸收百分率或透过率为纵坐标记录谱带,即得到该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将所测样的光谱图与若干纯化合物的标准光谱图进行对照,可进行定性鉴别。而吸收谱带峰值的强度则取决于该化合物的含量,由此可进行定量分析,4.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所用的采样仪器主要是呼吸性粉尘采样器5.石棉纤维计数测定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石棉纤维数量,即每毫升空气中含多少根呼吸性石棉纤维(f/mL) 测定原理:经滤膜抽取一定体积含石棉纤 维粉尘的空气,使粉尘阻留在滤膜上,滤膜经透明固定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测石棉纤维数,根据采气量计算出每毫升空

36、气中石棉纤维根数(f/mL),(五)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 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方法进行1.快速测定法(1)检气管法:检气管是一种两端融封、内部充填有经特定化学处理的 粒状多孔材料(指示粉)的细长玻璃管。使用时断开管头,用专用采样器定量吸入样品气体,被测气体即与指示粉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快速气一固显色反应。根据变色柱长度或色度定量确定被测物质浓度(2)试纸法:一种用试纸条浸渍试剂,经干燥后,在现场放置或抽取一定空气,待显色后进行比色定量的测定方法,(3)溶液快速法:是一种使被测空气中有毒物质与显色剂作用,显色后用标准管或人工标准管进行比色定量的测定方法 (4)快速现场

37、测定仪:该类型仪器的中枢部件是传感器,利用有毒物质的热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特点进行有毒物质的测定 2.化学分析法作业环境空气检测主要应用容量分析测定程序为:液体吸收样品气体化学预处理指示滴定。指示剂分为酸碱、氧化还原和配合滴定三种 此外,目视比色法是仍在应用的简单快速的化学分析方法。该法是通过被测物质与特定试剂进行特征显色反应,形成有色溶液与预先依同样条件制备好的标准浓度的溶液进行色度比较而测定样品浓度,3.仪器分析法(1)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本身所具有的颜色或某些待测组分 与一些试剂作用生成有色物质,比较溶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 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比色法用分光光度计来测

38、定物质的方法叫分光光度法(2)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做流动相的一类色层法。气相色谱法由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和气相检测技术两部分组成。气相色谱分离原理与一般色层分离原理相同,即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或吸附平衡常数不同。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对作业场所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波长区域在近紫外区去其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蒸气中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元素含量。适用于对作业场所重金属及其化合 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4)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下的液体做流动相,高效能的固体颗粒(5 -1

39、0m)做固定相的色谱分析过程。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对作业场所中不易挥发或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四、作业场所物理因素的检测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量,不同于化学性有害因素,必须使用特别的仪器, 根据其有害因素的特点进行测量(一)气象条件的测定1.空气温度测定方法(1)玻璃液体温度计法 (2)数显式温度计法2.空气湿度的测定方法(1)通风干湿表法:这是将两支完全相同的水银温度计同时装入金属套管中,测定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后,计算出空气湿度的测定方法,(2)电湿度计法:该类温度计所采用的传感器有氯化锂电阻式、氯化锂露点式、高分子薄膜电容式等。由于环境湿度的变化引起这些传感器的特性变化,产生的

40、电信号经处理后,在仪器上可直接显示空气的温度。如高分子聚合 物薄膜感湿电容,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穿透上层电极与聚合物薄膜接触,吸湿量的大小取决于环境的相对湿度,薄膜吸收水分改变了探头的电容,从而通过相应电信号获得读数 3.风速测定方法(1)热球式电风速计法:热球式电风速计由探头和测量仪表组成,探头装有热电偶和加热丝圈。热电偶的冷端连接在磷铜质的支柱上,直接暴露在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加热圈后,玻璃球被加热温度升高的程度与风速呈现负相关,引起探头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然后由仪器显示出来,(2)转杯式风速表法:采用三杯式风速传感器,通过光电控制、数据处理,再送3 x 1/2 x AID显示器显示

41、4.辐射热测定方法(1)辐射热计法:原理是利用黑色平面几乎能全部吸收辐射热,而 白色平面几乎不吸收辐射热的性质,将它们放在一起,在辐射热的照射下,黑色平面温度升高而与白色平面造成温差,经黑白平面之后的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场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经放大和AID转换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辐射热强度士(2)黑球温度计法:环境中的辐射热被表面涂黑的铜球吸收,使铜球内气温升高,用温度计测量铜球内的气温,同时测量空气温度、风速。由于铜球内气温与环境空气温度、风速和环境中辐射热的强度有关,可以根据铜球内的气温、空气温度、风速计算出环境的平均辐射温度,5. WBGT指数的测定 用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环境用的,以评价

42、环境的热强度。它用来评价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而不适宜于评价短时间内或热舒适区附近的热强度。WBGT指数仪由温度传感器和测量指示仪表两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包括自然湿球、黑球和干球温度传感器测得各自对应的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气温)ta后,按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计算该测点的WBGT指数1)当室内和室外无太阳辐射热时WBGT =0.7tnm +0.3tg2)当室外有太阳辐射热时WBGT =0.7tnm +0.2tg +0.1ta,WBGT指数的现场测试与计算方法(1)测量时间: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最热季节测量值为分级依据。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

43、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为分级依据。在一个工作日内应测量三次,即工作后9:00-10:00、13: 00- 14:00和16:00-17:00,连测到取平均值,同一测点连测三次,取平均值 (2)测量地点及位置:选择作业人员经常操作、停留或临时休息处,一般测量高度立位作业为1.5m高,座位作业为1.1m高立位时测量点离地高度分别为O.lm、1.1m和1.7m处;座位时测量点离地高度分别O.lm、0.6m和1.1m,(二)噪声的测定 测噪声仪器为声级计,(四)非电离辐射的检测 在电磁波谱段中从紫外到无线电波段的电磁波以及激光等。非电离辐射测量时,其环境条件应符合仪器的使用环境条件,并在测量记录中对其加以

44、注明。测量点位置的选取应考虑使测量结果具有代表性1.激光的测量激光是指波长为200nm -l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激光用激光器来产生,它是通过受激发射过程产生和放大光辐射的装置,(1)激光的测量要求激光测量时的要求激光器需调至最高输出水平,在消除非测量波长杂散光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激光器和激光器系统对眼和皮肤最大允许照射量的测量,应在激光工作人员工作区进行,激光辐射测量仪器的接受头应置于光束中,以光束截面中最强的辐射水平为准。测量最大允许照射量的最大圆面积直径为极限孔径。测量眼最大允许照射量时,波长为200 -400nm时用lmm孔径;波长为400 -l400nm时用7mm孔径;测量皮肤最大允许

45、照射量时都用lmm孔径,(2)测量仪器一般根据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输出水平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用lmm极限孔径测量辐射水平时,测量仪器接受头的灵敏度必须均匀。 测量时中小功率的激光器用锤型腔热电式功率计,小能量的激光器用光电式的能量计,大功率的激光器采用流水量热式功率计。测量仪器均应经国家计量部门标定,2.微波测量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 - 300GHz,相应波长为1m -lmm范围内的电磁波。一般采用微波漏能仪测量。测试时对测试位置有如下要求:为代表作业人员所受辐射强度,必须在各操作位予以测定,一般应以头和胸部为代表 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

46、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和下腹部当需要探索其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试,其所测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目前使用非各向同性探头的仪器测试时,应将探头对着辐射方向,旋转探头至最大值进行测量。各测定点均需测试2 -3次,取其平均值,3.超高频辐射的测量 超高频辐射指频率为30 - 300MHz或波长为10 -1m的电磁辐射 测量所用仪器一般为近区场强测量仪。对工作地点场强测量时,应分别测量操作位的头、胸、腹各部位,而对设备泄漏场强测量时,可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cm处测量,其所测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由于仪器天线探头非各向同性,且仅能测电场强度,使用时,应将偶极子天线对准电场矢量,旋

47、转探头读出最大值,测量时手握探头下部,手臂尽量伸直,测量者身体应避开天线杆延伸线方向,探头周围1m内不应站人或放置其他物品,探头与发射源设备及馈线应保持一定距离(至少0.3m)。,(五)照度的测定1.可见光照度的检测 波长在380 -760nm范围内的光辐射,也就是人视觉能感受到 “光亮”的电磁辐射照度的测量采用照度计进行。目前普通照度计的探测器基本上是采用硅光电器件,而弱光照度计的探测器多采用光电倍增管。当硅光电池将接受到的光转变成所需的光电信号后,先经过I/V变换,然后经过运算放大器A放大,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相应的光照度值,2.紫外光照度的检测紫外辐射检测用紫外照度计进行。测量时,应测量

48、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他暴露部位的辐照度;应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面罩,应测量罩内和罩外辐照度。具体部位是测定测试者面罩内眼、面部及面罩外辐照度。如测试者站在工人左侧测定,则测定测试者右眼、面部辐照度以代表工人左侧眼、面部辐照 度数值。如测试者站在工人右侧测定,则与左侧操作方法相反,第三节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影响在人群、时间及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以找出职业性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制定和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

49、业性病损提供依据 一、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和内容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在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人群的健康影响及损害程度;识别和鉴定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估测接触人群的危险度,(2)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描述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分布:人群间的分布,在不同性别、工种、工龄和不同生活方式职业人群间的分布时间分布,描述职业性损害的历史发展,如某种职业病在不同年代的分布空间分布,主要描述职业性损害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厂矿企业、不同车间的分布。在描述

50、职业性损害的同时,分析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提出相应的卫生措施,指导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3)为制定、修订劳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4)评价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及预防措施效果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1)接触水平的观察与估计:接触水平是通过对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时空分布的实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求出的平均值,是估算个体或群体接触剂量的依据(2)工人健康状况:工人的健康资料包括门诊记录、职业病档案、既往史、家族史、生育史和个人嗜好等 (3)人口统计资料:人口统计资料包括调查厂矿和必要的地区或全国人口资料。前者是计算接触人口的基础资料;后者则往往是对照的必要资料,二、调查设计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