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机械通气指南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52193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RDS机械通气指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ARDS机械通气指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ARDS机械通气指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ARDS机械通气指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ARDS机械通气指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RDS机械通气指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RDS机械通气指南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炎症性肺损伤,为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症之一,重症ARDS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在40%50%。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反之则会进一步加剧病情的恶化4。为更新国内临床医务人员对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认识并规范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制定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将在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第6期出版)。,指南最终产生了基于循证证据的12个不同治疗方面的临床推荐意见,主要涉及有创正压通气、

2、无创正压通气(NPPV)、俯卧位通气、体外肺辅助(ECLA)技术、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一氧化氮(NO)吸入等。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医务人员进行ARDS患者床旁机械通气治疗时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减少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医源性肺损伤的发生,进而整体提高国内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水平。但由于ARDS患者人群的异质性较大,该指南的推荐意见不能作为所有ARDS患者的标准化治疗,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各自单位的条件和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问题1: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与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如何选择?,问题背景:通气模式的选择是机械通气实践时首先考虑的问题。VCV和PCV是临床中最常用

3、的两类通气模式,何种类型的通气模式更适合ARDS患者仍不清楚。,临床实施:VCV特点:可限制患者的VT,能减少肺泡过度充气所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的风险。PCV的特点:1、PCV能持续限制肺泡压低于设置的气道压力水平,降低VALI的发生风险;2、PCV时吸气流量是可变的,随自主呼吸用力程度的改变而变化,因而能改善人机协调性,降低呼吸功;3、PCV流量波形为递减波,能延长吸气时间,增加平均气道压和促进气体分布;当肺部损伤加重(或顺应性降低)时,VT会随之下降,避免了此时肺组织应变(VT/功能残气量)增加的风险。最近3个比较VCV和PCV的系统综述均发现两者在生理学指标和临床转归方面差异均

4、无统计学意义。因此,ARDS机械通气时,没有哪种通气模式明显优于其他模式,临床医务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VCV或PCV,但更为重要的是应仔细地评估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的参数设置,如VT、PEEP、平台压、吸气流量、吸气时间和FiO2等参数。,问题1: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与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如何选择?推荐意见:临床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经验选择PCV或VCV模式(UG,中级证据质量)。,问题2:肌松药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机械通气的成人ARDS患者?,问题背景:肌松药是否能改善机械通气ARDS患者的临床转归仍不确切,亦是目前临床中争论的焦点问题。恰当的肌松药应用能增加胸壁顺应性,促进人机

5、同步,减少机体氧耗和呼吸功,甚至可能会降低VALI的发生;但肌松药的不合理应用亦会导致痰液引流障碍、肺不张、通气血流比失衡、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不全(VIDD)和ICU获得性衰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证据概要:目前关于此方面的证据主要来自法国同1个研究团队发表的3项RCT研究。整合上述3项研究数据后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早期短时(48 h)应用肌松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ICU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气压伤发生的风险亦明显降低,且不会增加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风险,临床实施:由上述数据可知,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50 mmHg),早期短时(48 h)应用肌松药可以改

6、善患者的生理学指标和病死率,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需注意的是,该结论主要来自同一研究团队,仅对阿曲库铵药物进行了研究,不能充分说明其他肌松药亦有相似效果;此外,临床中不适当地应用肌松药还会导致痰液引流障碍、肺不张、通气血流比失衡、VIDD和ICU获得性衰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目前仍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和规范肌松药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保留适度的自主呼吸能显著改善轻中度ARDS患者的生理学指标,如改善气体交换功能、降低VALI发生风险、维持循环的稳定、降低镇静镇痛和肌松药物的使用和降低VIDD的发生等,但对临床转归的影响亟待进一步证实。,问题2:肌松药是否可以常

7、规应用于机械通气的成人ARDS患者?推荐意见:我们建议对早期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 150 mmHg)进行机械通气时可短时间使用肌松药(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问题3:成人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潮气量和平台压)?,问题背景:随着ARDS“婴儿肺”概念的提出,学者们发现常规通气策略(VT:1015ml/kg)可能会导致ARDS正常通气肺组织的过度牵张,从而增加VALI的发生风险。自20世纪 90 年代末期,限制 ARDS 患者的 VT 和平台压(称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可以改善 ARDS 患者临床转归开始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前已有大量

8、相关临床研究的发表。,6项随机对照研究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VT和平台压设置注:VT:目标潮气量;PV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CVS:传统通气策略,证据概要:我们共检索出了6项高质量的RCT研究。整合上述研究数据发现,与传统通气策略相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显著降低ARDS患者的28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和ICU病死率。在重要结局指标中,肺保护性通气未能显著降低气压伤的发生率、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可能会增加肌松药的使用。,临床实施: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的实施:逐渐降低VT水平至6 ml/kg(理想体重)。调节潮气量后,应注意监测平台压大小,目标水平应低于30 cmH2O。需注意的是,降低VT后,

9、虽然最大程度地调节呼吸频率(35次/min),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因此,ARDS患者潮气量的选择应强调个体化,应综合考虑患者病变程度、平台压水平(低于30 cmH2O)、胸壁顺应性和自主呼吸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如对于胸壁顺应性显著降低的患者(如严重肥胖、腹腔高压),常因胸腔内压力异常增加导致大量肺泡塌陷,为增加跨肺泡压复张塌陷肺泡,此时平台压水平有可能会超过30 cmH2O。此外,对于重度ARDS患者,过强的自主吸气努力会显著增大跨肺泡压和增加肺泡过度牵张的风险,此时应适当降低平台压水平或抑制自主呼吸强度。建议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食道压力监测评估跨肺泡压大小,避免吸气末跨肺泡压

10、2025 cmH2O和维持呼气末跨肺泡压0 cmH2O 。,问题3:成人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潮气量和平台压)?推荐意见:我们推荐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VT7 ml/kg和平台压30 cmH2O)(强推荐,中级证据质量)。,问题4:高水平PEEP和低水平PEEP如何选择?,问题背景:对于ARDS患者PEEP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效应:复张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周期性复张和塌陷所致剪切伤的发生等。但过高的PEEP亦可能会导致肺泡过度牵张和循环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PEEP水平与ARDS患者病死率的

11、关系仍不清楚。,证据概要:我们共检索出7项PEEP水平在干预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的RCT研究,在其中5项RCT研究中VT在两组间保持一致,另外2项RCT研究中的PEEP和VT均不一致。1项Meta分析显示,高PEEP(1215 cmH2O)虽能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和补救措施的应用,但并未改善整体ARDS患者的气压伤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亚组分析发现高PEEP能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200 mmHg)的住院病死率。整合上述所有研究数据显示,与低PEEP相比,高PEEP并未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但亚组分析发现高PEEP能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高PEEP亦

12、未改善ARDS患者28 d病死率和增加气压伤的发生风险。在关键指标住院病死率的证据质量评价中存在人群(ARDS病情轻重程度)和干预措施(PEEP的设置方法)的不一致性,临床实施:由以上研究数据可知,高水平PEEP(12 cmH2O)不能改善整体ARDS患者的病死率,但可能有益于中重度ARDS患者。轻度ARDS患者应避免使用高水平PEEP治疗。目前有学者建议根据肺的可复张性调节PEEP水平,因为不同ARDS患者肺组织可复张性差异较大。若ARDS患者出现了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认为肺可复张性高:PaO2/FiO2在PEEP=5 cmH2O时150 mmHg;PEEP由5 cmH2O增加至15 cmH2

13、O 20 min后,患者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下述情况:PaO2增加、呼吸系统顺应性增加和死腔量降低。对于肺泡可复张性较差的患者,高PEEP可能会导致正常肺泡的过度牵张,加重肺损伤,此时应给予低水平PEEP治疗(可参见表5中ARDSnet研究的低PEEP设置方法);相反,对于肺泡可复张性高的患者,高PEEP能复张萎陷肺泡,减轻肺组织剪切伤和应变,应给予高水平PEEP治疗(可参见表5中ARDSnet研究的高PEEP设置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个体化滴定PEEP的方法很多(表6),但目前未有研究证实何种PEEP设置方法最佳,有条件的单位可参考这些设置方法指导PEEP的个体化设置。,表5 ARDSnet研

14、究中根据PEEP-FIO2表格设置高/低水平PEEP,注:调节PEEP和FIO2维持氧合目标:SpO288%-95%和PaO255-80mmHg:调解时应根据氧合目标渐进式调节,如:在低水平peep的设置方法中,若患者初始FiO2=0.5,peep=8cmH2O,但氧合未能达标,此时依据表格可将peep调至10cmH2O;若氧合仍未达标,下一步则将FiO2调至0.6,此后依此类推。,问题4:高水平PEEP和低水平PEEP如何选择?推荐意见:我们建议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早期可采用较高PEEP(12 cmH2O)治疗(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问题5: FiO2如何设置?,问题背景:ARDS患者

15、常需提高FiO2以纠正低氧血症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但过高FiO2亦可能会出现氧中毒而加重肺组织和其他脏器的损伤,因此,对于ARDS患者,如何调节FiO2仍不清楚。,临床实施:我们建议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结合其他通气参数调节FiO2水平维持SpO2 88%95%和PaO2 5580 mmHg,以避免高氧血症导致不良后果;一旦氧合改善,应及时降低FiO2。临床中,对于严重的低氧血症,为达到该氧疗目标可能需进行高浓度吸氧,甚至需调节至100%。此时虽有可能会出现氧中毒,但目前未有临床研究证实单独高浓度吸氧会加重ARDS肺损伤,而不及时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一些

16、已发表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也提示,当患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时上调FiO2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当ARDS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时,应积极上调FiO2维持基本氧合(SpO2 88%95%和PaO2 5580 mmHg),保证机体氧供。另外,对于不同病情的ARDS患者,氧疗目标的设定还应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组织缺氧的危险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如血色素下降、血容量不足和心输出量降低等。,问题5: FiO2如何设置?推荐意见:调节FiO2水平维持ARDS患者SpO2 88%95%和PaO2 5580 mmHg(UG,极低级证据质量)。,问题6:成人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常规实施RM?,问题背景:

17、RM是指通过短暂地增加肺泡压和跨肺压以复张萎陷肺泡,从而达到显著改善氧合的一种方法。RM是治疗ARDS患者的重要手段,但RM是否会影响患者临床转归仍不清楚。,临床实施:临床中常见的RM方法如表7所示。到目前为止,未有研究证实何种RM优于其他方式,而且RM时最佳的气道压力、实施时间和频率仍不清楚。无论实施何种RM,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在大多数显示RM有效性的研究中,90%患者是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30 ml/cmH2O)和胸壁顺应性正常患者;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有气压伤高危风险人群实施RM应慎重。,问题6:成人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常规实施RM?推荐意见:我们建议对中重

18、度ARDS患者实施RM(弱推荐,低级证据质量)。,问题7:与仰卧位通气相比,俯卧位通气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问题背景:俯卧位通气通过体位改变增加ARDS肺组织背侧的通气,改善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及分流和氧合。此外,俯卧位通气还会使肺内胸腔压梯度趋于均一,改善肺组织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从而减轻VALI的发生。早期RCT研究并未能发现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患者病死率。随后经Meta分析发现早期研究未能得出阳性结果的原因可能与ARDS病情的严重程度、俯卧位通气时间和是否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等因素相关。最近发表的1项多中心RCT研究最终证实了俯卧位通气能显著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

19、临床实施:目前俯卧位通气主要用于治疗早期重度ARDS(PaO2/FiO212 h/d)。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需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其中压疮和气管插管堵塞最为常见(表8)。在上述研究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不相同,如PROSEVA研究未发现俯卧位通气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可能与研究组成员均为俯卧位通气经验丰富的医学诊疗中心有关。因此,临床医师在决定实施俯卧位通气之前一定要考虑本单位实际的临床操作经验。,问题7:与仰卧位通气相比,俯卧位通气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推荐意见:我们建议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00 mmHg)机械通气时应实施俯卧位通气(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20、问题8: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NPPV治疗成人ARDS患者是否有效和安全?,问题背景:由于NPPV可以避免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NPPV可提供一定水平的肺泡内正压,因此能开放塌陷的肺泡,减轻肺水肿和改善氧合,并可能降低患者气管插管需求和病死率。,临床实施:由于ARDS的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各异,NPPV失败率在50%左右,而一旦失败,患者病死率高达60%70%。因此,早期识别NPPV治疗ARDS患者失败的高危因素可以显著提高NPPV治疗ARDS的安全性。临床中常见的预测NPPV治疗ARDS患者失败的高危因素如表9所示。此外

21、,NPPV的临床操作亦是影响NPPV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操作可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无创正压通气专家意见。,问题8: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NPPV治疗成人ARDS患者是否有效和安全?推荐意见:我们建议对于无禁忌证的轻度ARDS患者,可应用NPPV治疗(弱推荐,低级证据质量)。,问题9:体外膜氧合(ECMO)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问题背景:ECMO是体外肺辅助(ECLA)技术中的一种,在临床中应用已有30多年历程,主要用于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让其充分休息,同时能保证全身重要脏器的氧供。目前它在新生儿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仍存有争议,尤其对于

22、传统呼吸支持效果较差的重度ARDS患者。此外,2009年爆发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易进展为重度ARDS,常规正压机械通气无法纠正其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有临床研究显示,ECMO是治疗该类患者非常有效的呼吸支持方式,能挽救70%80%重症患者的生命。ECMO在该类患者中的成功应用也促进了ECMO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临床实施:虽然目前有1项RCT研究支持早期应用ECMO治疗重症ARDS患者,但ECMO技术具有操作复杂、人员水平要求高、需多学科合作、并发症多且严重、费用高等特点,临床医师在决定进行ECMO治疗时一定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还须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切不可盲目开展E

23、CMO技术,必要时可转至有丰富ECMO临床经验的单位。对于重症ARDS患者,目前ECMO是重症ARDS患者在传统治疗措施失败后的最终补救措施。一般认为,当重症ARDS患者满足下述条件时可考虑实施ECMO:采用肺保护性通气并且联合肺复张、俯卧位通气和HFOV等处理,在纯氧条件下,PaO2/FiO2600 mmHg;通气频率35次/min时,pH30 cmH2O;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710 d;无抗凝禁忌。另外,ECMO的成功实施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具体操作和管理规范请参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于2014年发表的体外膜氧合治疗成人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操作推荐意见。,问题9:体外膜氧

24、合(ECMO)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推荐意见:我们建议给予重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联合ECMO治疗(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建议给予新型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重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联合ECMO治疗(弱推荐,极低级证据质量)。,问题10:体外CO2清除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问题背景:虽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转归,但有研究显示33%重症ARDS患者在小潮气量通气时肺组织亦会出现过度充气和肺部炎性反应水平显著增高的现象。为减少此类患者VALI的发生,有必要采用“超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联用体外CO2清除技术(ECCO2R)应对严重的CO2潴

25、留。ECCO2R通过体外循环方式清除体内CO2,降低呼吸机支持水平,降低VALI的发生,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它主要包括无泵的动静脉ECLA系统(pECLA)和有泵的静脉-静脉方式二氧化碳清除技术(VV-ECCO2R)。早期临床研究未能证实ECCO2R的有效性。近年来,随着相关ECLA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该技术逐渐被尝试应用于临床,在部分中重度ARDS患者中已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临床实施:由上述研究可知,目前证据暂不能支持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常规应用。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体外CO2清除技术可能会增加28 d/60 d内的无通气辅助时间,但仍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此外需注意的是,作为

26、ECLA技术中的一种,由于该技术对设备和人员要求都较高、可借鉴的临床经验少、并发症严重和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具有丰富ECLA技术经验的单位可尝试应用。,问题10:体外CO2清除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推荐意见:重症ARDS患者目前不宜常规应用体外CO2清除技术(UG,中级证据质量)。,问题11:HFOV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问题背景:HFOV是一种完全迥异于传统机械通气的呼吸支持方式,气道内气体在设定的平均气道压力水平上进行高频振荡,从而产生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14 ml/kg)和高通气频率(315 Hz,即180900次/min)。在理论上,HFOV是一种理

27、想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通过较高的平均气道压持续维持肺泡开放,改善氧合;同时因其潮气量很小能避免肺泡过度牵张,减轻VALI的发生。虽然前期研究显示了HFOV可能会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但近期发表的2项大样本RCT研究(OSCILLATE研究和OSCAR研究)却未能显示它的优势。因此,是否可以常规应用HFOV治疗ARDS患者成为争论的焦点。,临床实施:HFOV未能改善ARDS病死率,而且可能会增加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HFOV目前不能常规应用于ARDS患者。对于有丰富经验的单位,HFOV仍可以作为ARDS患者出现难治性低氧血症的补救措施。在临床实施中,为改善HFOV治疗效果和降低其相关并发

28、症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患者选择。ARDS患者病因很复杂,肺部损伤程度也不一致,因此,不同患者对HFOV治疗可能会存在不一样的反应。HFOV更能显著改善肺外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对伴发气胸的ARDS患者有益。另外,在患者选择方面,患者的原发病、病变程度和循环状态等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参数设置。目前对于最佳的HFOV参数设置尚无统一标准,但前期研究提示HFOV应避免较高的平均气道压(尽量7 Hz),减少循环抑制和肺泡过度充气。尝试联合应用其他通气策略(如俯卧位和RM等)以期发挥其叠加效应来改善临床效果,但关于此方面的临床研究还较少。注意严密监测HFOV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若有条件可进行右心功

29、能的监测。 - 一旦发现HFOV无效或病情恶化,应立即改换为其他通气方式。,问题11:HFOV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推荐意见:我们建议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不应常规采用HFOV(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问题12:吸入NO治疗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问题背景:吸入NO因能选择性地扩张肺血管和改善通气血流比而常应用于ARDS患者以纠正低氧血症。虽然吸入NO能显著改善生理学指标,但对临床转归的影响仍不明确。,临床实施:吸入NO治疗未能改善ARDS患者病死率,并且增加患者肾损伤发生风险,医疗费用较高,因此,吸入NO治疗不能常规用于ARDS患者。但在临床实践中,吸入NO能显

30、著改善患者氧合,对于临床应用吸入NO经验丰富的单位可将其作为重症ARDS患者难治性低氧血症的补救措施。,问题12:吸入NO治疗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推荐意见:我们建议ARDS患者不应常规应用吸入NO治疗(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此后的相关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VALI的发生机制研究,是开展肺保护性通气的关键;(2)ARDS患者病因很复杂,肺部病变在个体间差异巨大,因此,如何个体化设置参数以达到最佳肺保护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3)ECLA技术是目前新型的、发展迅速的呼吸支持技术,如何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如何开发更简便、安全而有效的ECLA技术亦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4)不同的通气策略有不同的优势,进一步明确其各自的适应人群是我们未来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5)不同通气策略间的联合是否会产生叠加效应,亦是我们探 -索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