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5701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26.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分类基础知识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多样性,自然界现有植物种类:近50万种种子植物:30万种我国种子植物:近3万种花卉园艺师职业要求 丹江校区植物种类十堰校区种类繁多,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各异。,植物系统与分类学,扬州大学生技学院金银根2003年,项目3植物的类群,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入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科学命名;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被子植物主要科的特征及代表植物;了解检索表的使用;能识别常见植物所属科及种名。,任务3.1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3.1.1 植物分类的方法3.1.2 植物分类的单位3.1.3 植物的命名3.1.4 植物检索表,3.1.1 植物分类的方法,1)人为分类法2)自然分类法,1)人为分类法,可食和有毒

2、的植物;淀粉类、脂肪类、纤维类、丹宁类植物;把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块茎、块根等作处理加工后用于植物治病;临床上将黄芪、党参等归为补气药使用;草、木、谷、果、菜5部;草本、木本、乔木、灌木。,1)人为分类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便利,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特征将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方法。通俗易懂、实用方便。体现不出植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2)自然分类法,以植物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分类的方法。建立一个足以说明植物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2)自然分类法,相似性愈多-关系愈近-亲;相似性愈少-关系愈远-疏。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生态习性等各方面对植物进行排序。能比较客观地说明植物界发

3、生发展的本质和进化上的顺序性。又称为系统发育分类法。现代植物的分类大都依此进行的。,-个体-器官-细胞-染色体-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类法:根据类群是否来自最近共同祖先来判断其分类关系,可以根据分子数据来进行分析.客观性更强!,植物分类的意义,分门别类,利于识别物种、鉴别名称,认识植物;更好地探索、挖掘、利用、改造或保护植物资源;阐明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对植物的繁育工作有重要意义;是相关学科的基础。,植物分类的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根据形态、习性、用途进行分类,不考虑植物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尽可能多的证据(包括形态学、化学、细胞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等),尽可能反映植物物种之间

4、的亲缘关系,在某一方面非常实用,如将黄芪、党参等归为补气药,便于临床使用。,较为实用,不具预测性,如知道黄芪为补气药,其他特征无法推测。,具预测性,如知道黄芪为豆科植物,可以了解其植物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根据植物化学分类学,可了解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和基本临床疗效。,3.1.2 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间的亲缘关系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植物类群的等级分类上的各级单位(或阶元)有序化有效地识别多样性的植物种类和系统地表示,以水稻为例,说明其在分类上的隶属关系,3.1.2 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亚级别单位:亚门、亚纲、亚科种:亚种、变种、变型亚种:种内的变异类型,

5、地理隔离、季节隔离(花期不同)-生殖隔离。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变种:种内的变异类型,地理上无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变种举例:如桃,蟠桃:蔷薇目 蔷薇科 李亚科 桃属 桃种油桃:蔷薇目蔷薇科 李亚科 桃属 油桃种(普通桃(果皮外被茸毛)的变种),碧桃:蔷薇目 蔷薇科 李亚科 李属 普通桃的变种寿星桃:蔷薇科 李属 普通桃的变种,变种在植物分类中比较常用,它与原有种在特征上存在差别。和亚种无本质差别,有时混用。,油桃:我国西北甘肃、新疆蟠桃:新疆、山东变种在地理上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亚种除形态结构和生理上有显著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种和品种,种:自然条件下具有稳定的遗

6、传特性,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有时有变种。品种是人工栽培选育的,需要人工手段保存,品种很多,玫瑰香葡萄,欧亚种 亚历山大黑罕杂交而成,龙眼葡萄,品种之一鼠李目 科葡萄科 属葡萄属,巨峰葡萄,巨峰葡萄品种属中熟类、四倍体品种石原早生X森田尼(葡萄属),欧美杂交种,种和品种小结,种不是相似个体的简单集合。不是种群种能产生正常的后代,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通常,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种内各品种间的杂交,叫近亲杂交。种间、属间或更高级的单位之间的杂交是远缘杂交。品种只用于栽培植物,不用于野生植物。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3.1.3 植物的命名,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命名,3.1.3 植物的命名,植物的学名:

7、用拉丁文命名。国际通用:林奈“双名法”。,3.1.3 植物的命名,亚种Subsp.;变种var.:通常用缩写。学名:属名种加词亚种(变种或变型)加词组成,称为三名法。,种下等级的命名:(三名法),辽东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Bunge.) DC. var. liaotumgensis Kitagava.,糯稻(Oryza sativa L.var.Glutinosa Matsum),3.1.4 植物检索表,1)检索表的编制(1)定距式,3.1.4 植物检索表,1)检索表的编制(2)平行式,3.1.4 植物检索表,2)检索表的使用先确定分类地位;门、纲、目形态解剖结构

8、知识、术语;(当地植物志)过程:细心认真;植物志、图谱、图鉴。,任务3.2 植物的基本类群,3.2.1 低等植物,单细胞生殖器官配子结合成合子不形成胚多细胞组成的无根、茎、叶等分化的枝状或片状体(通称叶状体)营养繁殖、孢子繁殖;有性繁殖同配-异配-卵式生活在水中或潮湿阴暗环境,1)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又称原植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1)藻类植物,价值:a 经济价值:固定无机碳-水域生产力。海洋浮游藻的总生产力:31109吨碳/年。1千克鱼肉约需100-1000千克浮游藻;浮游藻类资源丰富的海区,是世界著名渔场所在

9、地。固氮蓝藻:生物氮肥,b 决定水质,水色判断水质,藻类的优势种及其繁殖程度-水色。血红眼虫藻占优势种时表现红色水华,说明水质贫瘦;衣藻占优势时呈墨绿色水华,表示水质肥沃;蓝裸甲藻占优势形成蓝色水华,是养殖鲢、鳙、鲤、鲫、非鲫高产鱼池的典型水质之一。,污染水体-赤潮,主要由甲藻引起。,污染水体-赤潮,一种水华现象,2000年舟山群岛,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红藻门的紫菜,蓝藻门的发菜,绿藻门的石莼和浒苔。,c 食用藻类,地木耳,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属蓝藻门保健绿色食品。,c 工业原料,藻胶。褐藻门的海带、昆布、裙带菜、鹿角菜、羊栖菜、巨藻、泡叶藻及其他马尾藻可作为提碘、甘

10、露醇及褐藻胶的原料。石花菜、江蓠、仙菜:提取琼胶用作医药、化学工业的原料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培养剂。从红藻门的角叉藻、麒麟菜、杉藻、沙菜、银杏藻、叉枝藻、蜈蚣藻、海萝和伊谷草等藻类中,可提取在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用途的卡拉胶。,黑宝发菜,山珍:宁夏中部和同宁夏毗邻的内蒙古西部的荒漠、半荒漠的草原上,发菜,2)菌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方式有寄生、腐生两类。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致病菌(1)细菌裂殖菌,种类多、繁殖快。 病菌如霍乱菌、结核菌、肺炎菌等。 有益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人工培养生物肥料。放线菌 是细菌与真菌间的过渡类型。 主要是产生抗生素,灰色链霉菌能生产链霉素;金霉素

11、链霉菌能产生金霉素和四环素;龟裂链霉菌能产生土霉素。,(2) 真菌,多细胞组成子实体:产生孢子;子座。,多孔菌科,多生于栎树及其他阔叶树的腐木上。子实体木栓质为滋补强壮剂,用治神经衰弱、冠心病、高血压等。,紫芝,其它如蘑菇、香菇 、银耳 、猴菇菌 、雷丸 、脱皮马勃 等亦入药。,灵 芝 Ganoderma lucidum,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一种寄生于虫草蝙蝠蛾幼虫体上的子囊菌。夏秋子囊孢子侵入幼虫体内。染菌的幼虫钻入土中越冬,菌丝滋生发育,将虫体营养耗尽而成僵虫,虫体内的菌丝体变成坚硬的菌核,翌年夏季自虫体头部长出笔形的子座,并伸出土层外子

12、座上部膨大,子囊壳,子囊孢子,冬虫夏草多生长的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甸上。全体(带子座的菌核)入药,含虫草酸、蛋白质、脂肪。,啤酒酵母菌:单细胞,芽殖)。,3)地衣类植物,地衣是一类由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少数为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和藻类(蓝藻和绿藻)共生在一起的很特殊的植物。真菌的菌丝缠绕藻细胞,长松萝:一种枝状地衣,分支多而呈丝状,灰黄绿色,悬生于潮湿山林老树干或沟谷的岩壁上。全草能袪风湿,通经络,止咳平喘,清热消炎。,石蕊,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思考:前面学习的三类植物(藻类、菌类、地衣植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 ),( ),( ),( ),( ),

13、1、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2、以孢子繁殖后代?3、无胚构造?4、生活在水中?5、没有开花结实现象?6、无世代交替现象?,3.2.2 高等植物,多细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故又称有胚植物。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植物。构造上有组织分化,但仅有输导细胞的分化、而无维管束及中柱。多为陆生。 高等植物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1)苔藓植物,多生于阴湿环境。无维管组织的分化。植物体(配子体)为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或有类似茎、叶分化的拟茎叶体,植物体均无真正根,只有假根。,地钱,蛇苔(Conocephalum sp.),角苔(Anthocer

14、os sp.),苔藓植物的植物体类型叶状体苔(蛇苔Conocephalum sp.);茎叶体苔(细光萼苔Porella gracillima); 茎叶体藓(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1)苔藓植物门,苔藓是一类结构较简单的高等植物,多生于阴湿环境。无维管组织的分化。植物体(配子体)为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或有类似茎、叶分化的拟茎叶体,植物体均无真正根,只有假根。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着生在配子体上。有性生殖器官由多细胞构成,雌性的为颈卵器,雄性的为精子器。精子具鞭毛,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和孢子体A 颈卵器; B. 精子器;C. 精子;D.生长于配子体

15、上的孢子体,代表植物,地钱(Marchantia sp. )独立生活的配子体为绿色二叉分枝的叶状体,平铺于地面生长,腹面生有单细胞的假根,雌雄异株。,角苔 叶状配子体。细长如针的孢子体。,几种常见藓纲植物A.泥炭藓(Sphagnum sp.)B.葫芦藓(Funaria sp.)C.真藓(Bryum sp.)D.大叶藓(Rhodobryum sp.),植物体具有似茎、拟叶的分化,假根由单列细胞组成。,葫芦藓:为直立、丛生的小型藓类,又拟茎、似叶及假根的分化,配子体雌雄同株但不同枝。,绿色的配子体。生于配子体上的孢子体。,提灯藓,地钱菜,植物界拓荒者之一,苔藓与藻类、地衣出现在荒漠、裸岩、峭壁。苔

16、藓分泌酸性溶液溶解石面,形成土壤。死亡残体为高等植物创造生存条件。,药用价值,有些种类的泥炭藓还可做草药,能清热消肿,泥炭酚可治皮肤病,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非维管高等植物。主要特征(与真核藻类不同的)是:1、植物体大多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并不是真正的茎和叶,具假根;2、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有多细胞的保护壁层;3、受精卵发育为胚;4、绝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5、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为什么有人把苔藓植物称为低级的高等植物? 答:有颈卵器和胚的出现,是高级适应性状,(因此,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合称为有胚植物即高等植物)但植物体有的无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根,只有假根;茎

17、内组织分化水平不高,无中柱,没有维管束的构造,仅有皮部和中轴的分化,输导作用不强;叶不具中脉,只有一群狭长较厚的细胞构成类似叶脉的构造,称中肋,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这些特征与种子植物相比较低级。,思考题,苔藓植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1)没有维管束,输导作用不强;(2)雄性生殖细胞借鞭毛在水中运动,受精作用离不开水;(3)没有真根,吸收能力有限。,为什么有人将苔藓植物称为“水陆两栖植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1)、生殖细胞有不孕细胞保护;(2)、受精卵在颈卵器的保护下,吸取养料,发育成胚;(3)、孢子体由孢蒴、蒴柄、基足三部分组成,孢蒴高出,孢子细小,适应随风散布,孢子囊内的蒴齿

18、或弹丝有助于孢子的散布;,代表由水生生活过度到陆生生活的类型。,2)蕨类植物,卷柏(Selaginella sp.),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su lu,蕨类植物的 基本特征,具有真正的维管组织(维管束 )分化。维管植物 管胞和筛胞生活史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发达,有性世代退化)。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也能独立生活; 植物体(孢子体)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多年生的陆生或附生植物; 配子体有性生殖时产生雌雄生殖器官颈卵器及精子器。 受精卵发育成胚,是具有胚的孢子植物。,生活史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通常所见的绿色植物为孢子体,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孢

19、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植物体的演化现象,营养体: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能游动到不能游动;由无分化到有分化。生殖器官:单细胞到多细胞;生殖方式:营养-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同配(同宗 -异宗)-异配-卵配,植物进化的趋势:配子体不断简化。 苔藓植物:配子体有叶绿体,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称为原丝体。蕨类植物:配子体简化,称为原叶体,但仍可独立生活,生活期短,跟孢子体相比,不占优势地位。 种子植物:配子体已大大简化,在被子植物中仅剩下八个细胞,即一个卵细胞,两个极核,三个反足细胞,两个助细胞。,蕨类植物孢子体具根、茎、叶的分化,1、根:多为有固定和吸收能力的不定根,常着生在根状茎上,2、茎:通

20、常为根状茎,少直立多二叉分枝,有维管组织,形成中柱(原生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具节中柱等),3、叶:有小型叶与大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同型叶与异型 叶之分,从植物体演化角度总结了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石松,卷柏、水韭、松叶蕨、问荆,木贼,节节草、蕨,肾蕨,满江红,苹,槐叶苹,石松(Lycopodium sp.),不定根、小型叶、厚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腋处)、孢子叶球、同型叶,石松茎的横切面辐射式星状中柱,原始类型的配子体是辐射对称的圆柱状体,常生长在地下,无叶绿体,通过菌根来吸收营养,生殖器官包埋体内。配子体有或无叶绿体,合子发育为胚进而发育为孢子体时,孢子体独

21、立生活,配子体死亡。,肾蕨生活史,水韭属(Isoetes),卷柏属,1、多年生草本,匍匐于地面,有背腹之分;2、根托(属于茎)先端生不定根;3、茎匍匐或直立,原生或管状中柱; 4、叶呈四列着生于茎上,左右两行较大(侧叶),中央两行较小(中叶);5、孢子囊有大小之分(异型),孢子叶聚集为孢子叶穗;6 雄配子体极度简化、雌配子体的发育前期均在孢子囊中,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发育为颈卵器和假根。,荚果蕨幼叶,孢子囊群,孢子囊,囊群盖,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2、不定根;3、茎有节和节间之分,由管状中柱转化为具节中柱,木质部内始式; 4、叶小型,环生节上;5、孢子叶在枝顶聚生成孢子叶球,孢子同

22、型,周壁具弹丝;6、配子体两性或单性,精子具多数鞭毛。,真蕨亚门,特征:孢子体具根、茎、叶的分化;不定根根状茎(树蕨除外),二叉至单轴分枝中柱类型多样(原生、管状、网状),有各式管胞,少数种类具导管,茎表皮往往具有保护作用的鳞片或毛大型叶,幼时拳卷,有单叶和复叶之分,复叶又有一回羽裂和多回羽裂之分。叶脉多种多样,真蕨亚门,大型叶,幼时拳卷,有单叶和复叶之分,复叶又有一回羽裂和多回羽裂之分。叶脉多种多样,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而横走,无限生长,腹面生不定根皮层具通气组织叶柄能随水位上涨而伸长,使叶片漂浮水面,叶片由4个羽片组成,叶脉为辐射开放脉序孢子叶变态为豆状孢子果,生叶柄基部有大小孢子之分,同处

23、一孢子囊群中,苹属:,真蕨的多样性,树蕨,瓶尔小草,槐叶苹,苹,莲座蕨科 福建莲座蕨,莲座蕨科 福建莲座蕨,观音莲座蕨,桫椤,三回羽裂,三回羽状复叶,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 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一回羽裂 二回羽裂,一回羽裂,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四回羽裂,槐叶苹属,小型浮水草本植物茎有毛无根,褐色叶三列,其中二列浮于水面,像槐叶,另一列悬垂水中,细裂成须根状孢子果有大、小二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常生于沟塘、水田、溪河等水面。全草可供药用。,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煤的形成及利用蕨类植物曾

24、在地球的历史上盛极一时,古生代后期,石炭纪和二叠纪为蕨类植物时代,当时那些大型的树蕨如鳞木、封印木、芦木等,今已绝迹,是构成化石植物和煤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上的利用 满江红(红浮萍/绿萍):很好的绿肥,其干重含氮量达4.65%,比苜蓿高,也是猪、鸭等家畜、家禽的良好饲料。蕨、里白和芒萁的叶子富含单宁质,不易腐朽,质地坚实,容易通气,用它垫厩,不但可作厩肥,还可减少厩圈病虫害的孳生;也是常绿树苗蔽阴覆盖的极好材料。,食用蕨的根状茎富含淀粉(称为蕨粉),它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酿酒;蕨的幼叶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须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数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干制成蔬菜

25、。美国就有很多上等餐馆,向国外购买嫩蕨叶(通常称为绿提琴头)作为高级食品以飨客。紫萁、菜蕨、水蕨等幼叶,也常常被当作蔬菜食用。,观赏很多蕨类体态优美,有观赏价值。目前在温室和庭院中广泛栽培的有肾蕨、铁线蕨、卷柏、鸟巢蕨、鹿角蕨、桫椤、槲蕨等。另外,像银粉背蕨、乌蕨、松叶蕨、千层塔、江南卷柏、翠云草、阴地蕨、阴石蕨、黄山鳞毛蕨、水龙骨等等,都是千姿百态,为良好的观赏植物。,绿提琴头薇菜、桂皮紫萁,凤尾科植物蕨莱的嫩叶。拳头菜、如意莱、龙头菜、粉蕨。,蕨菜,蕨属植物的根状茎可制蕨根粉,松叶蕨,松叶蕨的根,小结1. 高等植物的最重要特征是生活史中有胚。2. 苔藓植物是以配子体为主要营养体的植物类型,孢子体着生在配子体上。3.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4. 苔藓、蕨类都有颈卵器和精子器。5. 有性生殖离不开水。,植物界的分门,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无维管组织分化,构造上有维管组织分化,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合子发育时不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形成胚,低等植物(无胚植物),高等植物(有胚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