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5828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概 述,幼儿园语言教育,2,第一节 课程理解,一、课程概念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门研究0-6岁儿童语言发展及教育的学科,是在有关儿童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指导下的交叉性学科,是高师学前专业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学前期与幼儿园期2.幼儿园语言教育探讨幼儿语言教育的作用,揭示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规律,解释幼儿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研究3-6岁幼儿语言发展教育实践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3,二、课程研究对象,(一)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狭义:3-6岁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把3-6岁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进行口语听说训练。弊端:不利于儿童早期阶段(0-6岁)语言一体化研究与教育。(二)广义的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广义:0-6岁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0-6岁的儿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所有语言的获得和学习”包括: 母语学习(口语) 早期阅读(书面语) 学几门外语 语言康复优点:研究对象全面,关注领域更广泛,理论认识更科学。,4,三、我们的教学思路,全面了解 了解0-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规律和理论,具备全面、发展、联系的理论体系。重点掌握 幼儿园阶段(3-6岁)儿童语言教育的理论、途径、方法。,5,第二节 语言、社会和儿童,一、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书面语和口语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三要素: 语音 词汇 语法,二、语言能力普通人:个

3、人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的认识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方面。专业人:分析语言的能力。普通人的语言能力:掌握语言的发音理解语言的意义*语用能力(文化背景、场合、目的、对象的使用和理解),6,概括地说,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的交际能力(生活中)语言的认识能力(学习中),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7,三、语言与现代社会,(一)科学技术越先进,语言的作用越大现代科技建立的重要基础语言(二)社会越先进,对社会成员的语言能力要求越高人际交往联系加强沟通交流能力是新型人才的突出要求,8,四、语言与儿童的身心发展,(一)促进行为和语言的社会化进化;(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三)促进语言兴趣的提高;(四)学好口语,为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9,第三节 课程的研究任务,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5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6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7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8提供普通

5、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10,两个概念1.前书写,幼儿园前书写教育活动的形式是游戏;途径是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等;目的是培养幼儿前书写的能力以及与书写有关的态度、期望、情感、行为技能等,丰富幼儿的前书写经验,为入小学做书写准备。前书写教育活动强调的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对书写的一种体验或经验的获得,是对幼儿好奇心的满足和激发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11,两个概念2.前阅读,“前阅读”指学前期幼儿的阅读。成人阅读的材料是文字,靠视觉来阅读;而对幼儿而言,图画和成人的语言都是阅读材料,他们触摸书籍、听成人讲故事、自己复述

6、故事和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都属于阅读的范畴。因此“前阅读”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行为,帮助幼儿体验阅读快乐提高阅读兴趣。,12,二、研究任务,(一)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认知能力,语言学习兴趣(二)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规律摸索方法,总结现象,揭示规律,运用教学(三)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喃语,单词句,双词句,实词句,成人句(四)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从拿来主义到思考与研究 儿童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对母语的理解和产生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13,第四节 当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研究的重要进展,

7、一、五组基本概念(一)语言和言语1.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人们约定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包括: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的形态建筑构建材料词汇结构规律语法2.言语:是具体的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话语。过程:相当于“说”的动作,如“你记得言语一声”。话语:即“说”的话,如“听他那些言语”。,14,简单地说: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话语)。【思考】我们可以立刻产生语言还是言语?,15,(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1.第一语言:即本族语、母语,是一个人自小从父母、生活环境中自然学到

8、并用于交际的语言。2.第二语言:在多民族聚居地,为了方便交际,人们所学的一种非本族的语言。 3. 外语:不同于本族用语的外国的语言,人们用来和外国人交际。【思考】对西藏同学来说,英语、汉语、藏语分别对应上述哪个概念?,16,(三)双语和双语教学1.双语:是指个人或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第二语言一般只会口语不会文字。双语现象大多出现在多民族国家里。2.双语教学: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相对于单语教学提出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移民、少数民族儿童的教育平等,促进各个种族群体和语言少数民族的和平共处和繁荣发展。我国语言文字法就明确要求,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要实施双语教学普通话+藏语。好

9、处:既保护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又给藏族学生继续求学创造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流与发展。,17,(四)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1.语言能力:人的大脑形成的、能够按照某种语言的规则、把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2.语言运用:指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思考】比较你的汉语与英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18,(五)语言习得(又译“语言悉得”)1.语言学习: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包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无计划的学习)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有计划的学习)2.语言习得:“习得”就是学会,指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学习”是

10、一种行为,“习得”是过程和结果。“学习”是为了“习得”,“习得”是“学习”的结果。,19,二、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价值,(一)语言学价值语言产生的过程,从总体上来说,重复着儿童语言发展(个体发生)的过程,而这后者从总体上说又重复着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系统发生)。 苏联学者 斯捷潘诺夫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人类语言能力展开的慢镜头,从中可以观察到人类语言能力的一些细节。(二)心理学价值语言既是心理活动所凭借的一种工具,又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体现。语言(包括文字)和各种语言活动,既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又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20,(三)人类学价值西方学者:“人”是“符号化的动物”。人类使用和创

11、造的符号很多(手势、体态、电码、旗语等)等。其中,意义最重大、系统最完善、作用最巨大的,就是语言和在语言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研究语言和语言行为,是解释人类本质属性的重要方面。(四)教育学价值对于儿童的语言教育,必须依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教育专家:第二语言学习具有同第一语言学习相似的发展步骤,第二语言教育应充分借鉴儿童语言学习的经验。普通话推广;儿童文学作品和教育的成人化。(五)神经病理学价值华红琴、朱曼殊 研究儿童语言障碍诊治的参照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语言康复的依据,21,三、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一)自然观察法(最古老、最自然) 自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

12、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者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的研究方法。优点:获得的研究材料真实客观,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自然观察的具体的方法: 方法很多: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等,其中日记描述法中的主题日记法和实况详录法对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22,1.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是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一般是以自己的孩子或者亲属作被试的。主题日记法是以专题日记的形式对儿童发展情况进行边观察边记录,如儿童的语言发展。它能系统地获取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变化,能提供比较长期、详细的第一手材料。由于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持续进行的,资料较为真实可靠,具有生态效应。

13、如:我国语言学专家李宇明教授 2.实况详录法:要求详细、完整地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23,(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收集事实、资料;研究是指对所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调查研究法: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有多种类型,一般可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原因调查、跟踪调查等。 1.现状调查:旨在了解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征或现象、语言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通过现状调查,把握研究对象的现实状态,可以针对

14、性地施加教育影响;发现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今后改进语言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依据。如:“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调查” 2.相关调查:也称“关系调查”,旨在通过两个变量的情况,分析考察其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的调查研究。如:“家长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24,3.原因调查:旨在探讨某种特征的儿童或教育现象形成的可能原因。原因调查可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可能因素罗列,然后核实、筛选;也可调查两组不同对象,对调查资料分组整理、比较,找出显著不同的原因。严格地说,仅用调查法是不足以说明因果关系的。经过这种调查方法找出可能的原因后,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有方向地从事假设验证的实践研究,以确

15、定因果关系。 4.跟踪调查:也称“发展变化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某种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跟踪调查是对同一组被试的同一特征用同一种标准进行反复的观测,然后分析其发展水平和趋势,研究周期比较长。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如“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最迅速时期是何年龄阶段”。,25,(三)行动研究法 (实践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工作实践;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但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不断提出新的目标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以研究指导行动,以改

16、革方案作为指南,另一方面教改行动又反过来成为研究的向导,促进研究的进展,二者相互反馈,反复无穷。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直接针对性的特点;非正规性研究优点:有益于将教育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缺点:自上而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26,第五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研究的未来展望(自学),一、 学术发展多元化二、 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三、 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四、 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五、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涉及的范围将更广阔,27,作业,一、试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及其含义。二、试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研究任务。三、试述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价值。四、试述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五、解释以下概念:语言和言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外语;双语和双语教学;语言能力;语言习得。六、收集资料,加深理解“前书写”和“前阅读”。七、阅读资料:我国幼儿语言教育发展的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