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及其智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学及其智慧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 阳 明 心 学,主要内容,一、王阳明其人二、王阳明其学三、心学的智慧,一、王阳明其人,(一)处于何世,明代伦理道德的特点: 1. 追求享受,崇尚奢华;2. 拜金主义盛行;3. 士人投靠权贵,结党营私;4.贪污成风王阳明的批判:“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几千年矣!”,(二)是个何人,1.年轻时志大、宗儒且学杂 “何谓第一等事”?“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 “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五溺”: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氏。 2. 成人后的经历 反刘谨而获罪 处蛮夷而悟道 再出山而立功,(三)处蛮夷而悟道,一是因为有了充裕的独处、深刻反思时间和空间
2、。二是有了思考参悟的重要体验,二、王阳明其学,心学的要点,一、心即理二、知行合一三、致良知,(一) “心即理”,(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
3、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二)知行合一,(徐)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三)致良知,“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4、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曾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2022/12/5,12,可编辑,(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一,以上三点,主要围绕道德立论“心即理”之“理”,是一个有道德的天理良心的“理”;“知行合一”之“知”与“行”,是道德的良知和行为的良行;“良知”也是道德的一种表述。,(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二,王阳明认为天理(道德)本来就固化在人心之中,所以说“心即理”;认为良知与良行天生就是人的本能,如同好食好色,所以说“知行合一”;他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被贪欲污染,天理被遮掩了,良知良行迷失了,所以要经过修养,重新回到天理和良知,所以说“致良知”。,(五)怎样评价“心学”,该学说有其片面性把复杂的人性本能化了、简单化了。但是该学说高扬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个体的人,使人具有强大的道德勇气,道德自信,又有很积极的意义。,三、心学的智慧,做真正的自己,练就一颗从容的心,健全人生三原则,做减法,不要让别人决定自己的快乐,做最具服务能力的集成商,再见,2022/12/5,23,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