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5873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课件.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主讲:于洪超,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一、学科定义,1.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 研究对象 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变态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侧重于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二、发展历史,1. 发源时期: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他认为,人 “疯狂”的原因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这个推论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形。2. 残害时期:公元5世

2、纪到17世纪,欧洲宗教。3. 复兴时期: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三、各学派的解释,1. 精神分析学派 1两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弗洛伊德的推断: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人们为了防止 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心理防御机制。,3该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说明: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由于“自我”必须要随时理性的处理“本我”和“超我”的

3、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4评价:用“力比多”替代了上帝的意志;该理论仅仅是通过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泛性论的观点。,1.口欲期(01岁)2.肛欲期(13岁)3.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612岁)5.生殖期(1218岁),2. 行为主义学派 1巴甫洛夫先通过动物实验,由此判断出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2他认为神经症的产生是因为兴奋与抑制的冲突和受到了强烈的刺激造成的。 3他认为,神经衰弱与癔症的神经机制不一样: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

4、弱;癔症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4行为主义学家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不良的学习造成的。,3. 人本主义学派: 1提出“潜能”的概念,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他认为( )。多(2014年11月三级)A)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B)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可以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C)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D)神经衰弱和癔病有相同的

5、神经机制答案:AC,以下有关巴甫洛夫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及论述,正确的包括()。多(2013年11月二级) A. 通过动物实验直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B.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C. 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D. 癔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答案:BC,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一、相关概念,1. 正常的心理 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的、正

6、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2. 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二、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1. 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年提出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2. 心理学的原则 郭念锋提出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下列属于违反“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的症状包括( )。多(2014年5月二级) (A)情绪低落 (B)情绪倒错(C)强迫动作 (D)自罪妄想答案:BD,强迫洗涤的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违背了()。单(2013年11月二级) A. 自制力

7、完整性原则 B.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D. 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答案:B,心理咨询师根据自己以往经验对求助者做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判断,属于( )。单(2013年11月二级) A. 医学标准 B. 统计学标准 C. 内省经验标准 D. 社会适应标准 答案:C,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化区分原则是由()提出的。单(2013年11月二级) A. 李心天 B. 许又新 C. 郭念锋 D. 陈仲庚 答案:A,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对于精神障碍的患者,我们可以进行辅助咨询,但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

8、 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一、认知障碍,1. 感知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幻觉,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可分为: 幻听: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与非言语幻听 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2. 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语词杂

9、拌)、 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妄想,妄想的特点: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常见类型: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强迫观念: 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

10、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的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患者知道是不必要的,但无法克制。 超价观念:是某种强烈情绪强加的,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3. 注意、记忆和智能障碍 1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 2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错构、虚构、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 3智能障碍:心智发育迟滞、痴呆(阿尔茨海默病),4. 自知力障碍 5. 定向力障碍,二、情绪障碍,1.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2.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 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3.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 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三、意志

11、行为障碍,1. 意志增强2. 意志缺乏3. 意志减退(两种情况)4.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5. 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四种)、腊样屈曲、违拗(主动和被动)、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病理性错觉的症状违背了( )。单(2014年5月三级) A.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D.社会适应标准答案:A,人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为 ( )。单(2014年5月11月三级) A.思维松弛 B.破裂性思维 C.语词新作 D.思维不连贯答案:D,内心被揭露感属于( )。单(2014年5月三级) A

12、.知觉障碍 B.感知综合障碍 C.思维形式障碍 D.思维内容障碍答案:D,内感性不适多见于( )。多(2014年5月三级)(A)神经症 (B)精神分裂症(C)抑郁状态 (D)脑外伤后综合症答案:ABCD,对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有典型参考价值的症状是( )。单(2014年11月三级)(A)顺行性遗忘(B)逆行性遗忘(C)心因性遗忘(D)选择性遗忘答案:B,记忆障碍中的“错构”多见于( )。单(2014年11月三级)(A)神经衰弱症状群(B)抑郁发作(C)脑器质性疾病(D)精神分裂症答案:C,病理性赘述常见于( )。单(2014年11月三级)(A)精神分裂症(B)脑器质性精神障碍(C)焦虑神经症

13、(D)持续性心境障碍答案:B,强迫观念包括( )。多(2014年11月三级)(A)强迫性回忆(B)强迫性计数(C)强迫性怀疑(D)强迫性穷思竭虑答案:ABCD,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 )。多(2014年11月三级)(A)主体性焦虑(B)客体性焦虑(C)神经性焦虑(D)道德性焦虑答案:BCD,精神障碍的患者把医生佩戴的听诊器看成一条毒蛇,这种症状是( )。单(2014年5月二级)(A)幻觉 (B)病理性错觉(C)妄想 (D)视物变形症答案:B,精神障碍的患者将墙上的裂纹看成狰狞的面孔,这种现象属于()单(2013年11月三级) A. 幻觉 B. 妄想 C. 错觉 D. 视物变形症 答案:C,某人对

14、所熟悉的环境突然感到气氛不对,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某种对他不利的变化,使得此人有某种不祥的预感,此种症状称为()。 单(2013年11月三级) A. 突发性妄想 B. 妄想知觉 C. 非真实感 D. 妄想心境 答案:D,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绪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这属于()单(2013年11月三级) A. 情绪淡漠 B. 情绪迟钝 C. 情绪倒错 D. 情绪脆弱 答案:A,注意狭窄的症状可见于( )。多(2013年11月三级) A. 激情状态 B. 意识障碍 C. 专注状态 D. 智能障碍 答案:ABCD,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听收音机时,同时听到骂他的声音,

15、关闭收音机则听不到骂他的声音,这种症状属于( )。单(2014年5月二级)(A)心因性幻觉 (B)思维回响(C)功能性幻觉 (D)思维鸣响答案:C,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由本能的冲动所造成的焦虑是( )。单(2014年5月二级)(A)道德性焦虑 (B)继发性客体焦虑(C)神经性焦虑 (D)原发性客体焦虑答案:C,内心被揭露感属于()。单(2013年11月二级) A. 假性幻觉 B. 感知综合障碍 C. 思维形式障碍 D. 思维内容障碍 答案:D,内感性不适多见于()。多(2013年11月二级) A. 精神分裂症 B. 神经症 C. 抑郁状态 D. 脑外伤后综合症 答案:ABCD,第四节 常见精神

16、障碍,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1. 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类型: 1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荒诞、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 2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3紧张型:主要表现为紧张型抑制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 4单纯型:起病缓慢,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情感淡漠、兴趣减退、行为脱离现实。,青春型: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快,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绪喜怒无常,表情做作,扮鬼脸,傻笑;行为幼稚、愚

17、蠢,常有兴奋性冲动及本能意向亢进,有时倒错;幻觉生动,妄想片段凌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化。 病程发展快,如治疗及时,效果比较好。,紧张型:起病较快,多在青、壮年发病,病程呈发作性特点,以木僵状态多见,病人运动受抑制的程度可不同,从运动缓慢、少语少动到固定于某个姿势,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表情呆板,对环境变化毫无反应。病人肌肉紧张,可处于某个固定姿势不动,呈蜡样屈曲。 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病人出现冲动行为。 此型病人可自行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类型好。,偏执型:又称妄想型,多发病在青壮年或中年,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为多疑敏感,逐渐发展为妄想,并伴有泛化的趋势,内容日益脱离现实,变得

18、系统化。情感和行为常受妄想或幻觉的支配,表现疑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害他人的行为。 精神衰弱现象较不明显,因此在发病后相当长时间内,病人尚能维持日常工作。 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差。,单纯型:青少年发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自动缓解者少,早期的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幻觉和妄想不明显。,2. 偏执性精神障碍 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性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3.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共同特点是: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个月内痊

19、愈。,二、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1. 躁狂发作2. 抑郁发作3. 双相情感障碍4. 持续性心境障碍,躁狂发作,起病急,大约几天时间,持续几天到几个月,然后突然停止。主要表现: 1. 情绪高涨; 2. 思维奔逸; 3. 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逐渐起病,几周至几个月,发作有一过程,通常持续几个月,然后结束。主要表现有: 1. 情绪低落 2. 思维缓慢 3. 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4. 自我评价低、 精神运动激越、自杀观念和行为、昼夜节律性变化、 躯体症状。,双相情感障碍,1. 目前发作以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即在数小

20、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2周躁狂和抑郁症状均很突出;2. 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或躁狂标准。,持续性心境障碍,1. 环性心理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病程至少持续两年,但这2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2.恶劣心境: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病程持续至少已2年,在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恶劣心境,症状标准:以持久而轻度至中度的抑郁为主要临床相,有下列7项中至少3项:兴趣减退,但未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21、,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接受支持和同情;有想死的念头,但又顾虑重重;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主动求医,希望能治好。要求无下列症状重任何一项:明显的运动型抑制;早醒和症状晨重夕轻;严重的内疚和自罪;持续的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减轻;不止一次自杀未遂;生活不能自理;幻觉或妄想;自知力缺损。,三、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功能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有以下一些特点: 1存在意识层次的心理冲突。 2存在精神痛苦,喜欢诉苦。 3病情具有持久性。 4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5没有

22、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常形和变形,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变形: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或者只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神经症的评分标准,1. 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2. 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3. 强迫症:强迫思维、强迫行为4.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5. 神经衰弱,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共同特征: 某种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惧; 恐惧时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

23、 病人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 在预计可能会遇到恐惧的客体或情境时便感到紧张不安,即预期焦虑。类型:场所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特定恐怖症,焦虑症,发作性或持续的出现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要发生难以应付的危险,并伴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为主的头晕、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出汗、口干等症状和运动性不安。 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 急性焦虑又称为惊恐障碍,慢性焦虑又称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有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四种:呼吸困难、心

24、悸、头昏眼花或颤栗、胸闷、恶心、胳膊和手臂麻痹。症状表现:惊恐发作;预期焦虑;求助和回避行为。 核心症状是极度的恐惧、濒死感和末日感。 主要特征是生理的高度唤醒。,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持续的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精神性焦虑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 症状表现:焦虑或烦恼;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过分警觉。,强迫症,强迫性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 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突来源于自我,但

25、违反其意愿,遂极力抵抗和排斥,但无法控制。临床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又分为屈从性和对抗性两种。,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基本特征:心理冲突从躯体或生理的形式表现出来,但都无法查出与躯体障碍相对应的器质性损害。临床表现主要分为:疑病症、躯体化障碍、躯体变形障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劳,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临床表现:弥散症状、兴奋症状、情绪症状(容易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心理生理症状(睡眠障

26、碍、头部不适感、内脏功能障碍),四、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1. 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病程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主要表现: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的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闯入性记忆;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

27、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然、无快感和回避创伤性的经历;伴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过度警觉和失眠;焦虑和抑郁相伴随出现,可有自杀观念。,3. 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一个月内起病,一般不超过6个月。 主要表现:抑郁心境、焦虑、烦恼,或这些情绪的混合;无力应付的感觉,无从计划或难以维持现状;一定程度的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受损;可伴随品行障碍,尤其是青少年。,五、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

28、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临床上常见的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妄想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常见于男性。临床具体表现:敏感、多疑、固执己见;对别人无意的、中性的,或是友好的行为常常猜疑,误解为敌意的,是在蔑视自己;对极小的侮辱、伤害不能宽恕,耿耿于怀;对挫折和遭人拒绝过于敏感,过分自尊,追求权利,自我评价太高,认为自己一贯正确;忌妒心强,常常猜疑周围人在利用他,对他搞阴谋;对自己的多疑和固执很难被人说服,难以改变自己的

29、想法和观点;好告诉或诉讼,不断的纠缠某些部门或个人。,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以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具体表现:患者的观念和行为表现奇特,与众不同;对人情感淡漠,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无知心朋友;孤僻、好沉思幻想,总是单独活动;行为古怪,不修边幅,不能随和与顺应世俗;对别人的赞扬和批评无动于衷,很少表现强烈的情绪体验;缺乏进取心,回避竞争性处境;性生活表现冷淡。,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主要表现: 极端的缺乏责任感和社会良知,无视社会规范、规则与义务; 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友情和骨

30、肉亲情; 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易激惹,常有冲动行为甚至暴力行为; 他们缺少内疚心和罪恶感,常将他们的所作所为的责任推给他人,很难从所经历的处罚中吸取教训。,冲动型人格障碍,以情绪易激惹、情感爆发和行为冲动为其特征。 主要表现:对事物往往作出爆发性反应,稍不如意就火冒三丈;易于爆发激情;行为无计划,不可预测,不考虑后果,行为爆发时不可遏制,心境反复无常;易与他人冲突或争吵;不能维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经常变换职业和酗酒。,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或歇斯底里型人格,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是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女性多于男性

31、。主要表现:表情和动作有些做作和夸张,富于显示和表演色彩;暗示性强,思维、情绪和行为都易受到别人暗示的影响;情感肤浅、脆弱、被动;以自我为中心,吸引别人的注意,渴望他人的同情和表扬;喜欢要挟、操纵、挑逗和依赖他人;好幻想,以想象代替事实,理智易受情感蒙蔽,任性,不习惯于逻辑思维。,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和完美主义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做事犹豫不决,思考甚多;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反复核对,注意细节而忽视全局;过于严肃、认真、谨慎,缺乏幽默感;循规蹈矩,缺少创新与冒险精神;坚持已见,要求别人按他的规矩办事;焦虑和悔恨的情绪多,愉快满意的情绪少。,焦虑型

32、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缺乏安全感、自卑和社会性退缩或回避为特征。主要表现:患者自幼懦弱胆小,容易惊恐;有持续和广泛的紧张、忧虑感觉;敏感羞涩,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惴惴不安;有自卑感,不断追求受人欢迎和被人接受,对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日常生活中惯于夸大潜在的危险,以回避某些活动;个人交往十分有限,与他人建立关系缺乏勇气。,依赖型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他人、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为特征,他们怕被别人遗弃,常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主要表现:患者缺乏独立性;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怕被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别人,过分顺从别人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终结时有被

33、毁灭的体验;有一种将责任推给他人来对付逆境的倾向。,自恋型人格障碍,以极端自我中心为特点,有自大和自我中心倾向,但也常伴有阶段性的自卑感,此种人格患者缺乏“自我”的灵活性与交互性,几乎所有的活动均指向自己的内部而对他人忽视或不敏感。 主要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要父母或朋友顺从自己,稍不如意就激动暴怒;常过分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想入非非;缺乏道德感和义务感,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不遵守社会公德,甚至胡作非为,不讲道理;在人际关系中爱占便宜,期待特殊的优厚待遇;不善于与他人相处,不珍惜友谊,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听不得批评;适应能力差,习惯别人照顾,遭受挫折后易自暴自弃,轻率自杀,残忍伤害他人。,六、心

34、理生理障碍,1. 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异食症。2. 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异常。,七、癔症,癔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1. 分离性障碍: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2. 转换性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3. 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适应障碍的病程一般不超过( )。单(2014年5月三级) (A)两周 (B)三个月 (C)半年 (D)两个月 答案:C,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绪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的是( )人格

35、障碍。(2014年5月三级) (A)分裂样 (B)偏执性 (C)表演性 (D)反社会性答案:A,抑郁发作的特点主要包括( )。多(2014年5月三级)(A)情绪低落 (B)言语动作减少(C)思维贫乏 (D)精神运动性兴奋答案:AB,适应障碍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 )内起病。单(2014年11月三级)(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半个月答案:A,关于精神分裂症,正确的说法包括( )。多 (2014年11月三级)(A)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B)多起病于中老年(C)病程迁延(D)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答案:ACD,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可在()内完全恢复。单(2013年11月三级

36、) A. 两周 B. 三个月到一年 C. 两个月到半年 D. 两个月到三个月 答案:D,PTSD的主要表现包括( )。多(2014年5月二级)(A)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 (B)植物神经过度兴奋(C)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D)对创伤经历的迭择性遗忘答案:ABCD,神经症的主要特点包括( )。多(2014年5月二级)(A)精神痛苦 (B)社会功能受损(C)无自知力 (D)持续时间短答案:AB,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一、心理健康定义,1946年,WHO: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

37、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 许又新的三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2. 郭念锋的十标准: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三、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1. 概念的区分 心理正常: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对于是否正常,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是为了鉴别,精神病学是为了治疗。,2. 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动态失衡的状态

38、和过程。,许又新教授提出的心理健康三标准,包括体验标准、发展标准和( )。单(2014年11月三级) (A)医学标准(B)统计标准(C)操作标准(D)实践标准 答案:C,求助者若出现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的现象,应注意评估其心理活动的( )。单选 A. 耐受性 B. 意识水平 C. 平衡性 D. 受暗示性 答案:D,许又新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标准。 多选 A. 体质 B. 操作 C. 道德 D. 发展 答案:BD,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 )。单选 A. 诊断精神障碍和治疗 B. 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C.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D. 对人格障碍进行有效的

39、咨询。 答案:B,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一、概述,严格的说,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但现在不恰当的扩大的自己的工作范围,原因有: 1在精神病学领域中,“神经症”,特别是“神经衰弱”,其概念的形成都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2即便是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也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 3咨询心理学自身,由于理论观念分歧大,所以咨询操作的着眼点也不统一。,1. 用途 1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

40、我心理保健的需要。,2. 效度 效度,在这里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 确定是否真实,可使用以下三项指标: 1症状学效度:临床经验、情绪证实; 2预测效度:自然发展的预期、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3结构效度: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二、心理不健康的分类,1. 一般心理问题 需要满足的条件: 1由现实刺激因素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性持续两个月; 3不良情绪在理智控制下,行为不失常态,基本不影响社会功能; 4不良情绪的刺激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事件,无泛化。 总之,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

41、,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2. 严重心理问题 需满足的条件: 1是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常形冲突; 2痛苦情绪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和行为反应成正比,大多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智控制; 4反应对象被泛化。 综上,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3.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症状程度接近神经症。,心理现象,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病性

42、心理障碍,下列表述中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是()多 A.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 B. 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C. 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 D.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答案:ABD,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单 A.压力下短暂的心理变化,且未泛化,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B.心理冲突产生3个月以上仍未解决,有严重心理障碍及社会功能障碍,但未泛化 C. 压力下有认知情绪变化,已泛化,自己不能控制,社会功能严重障碍 D.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很长,自己无法控制的情绪变化已泛化多个方面。 答案:A,人“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效度是指()单 A. 确定“

43、心理不健康”的症状效度 B. 确定“心理不健康”真实存在的尺度 C. 确定“心理不健康”的结构效度 D. 心理不健康的研究对象 答案:B,“不健康心理状态”的结构效度有()多 A. 人口学因素 B. 身体健康因素 C. 个性心理特征 D. 社会变迁 答案:ABCD,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它的工作的领域包括: 1.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 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3. 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4. 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

44、 患者的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 情绪低落;4.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对待不同的疾病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1. 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行为体验过程。2. 压力源的种类 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3. 压力源的测评 社会再适应量表、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知觉压力的测评。4. 压力的内省体验 四种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二、压力的适应,1. 压力的种类 按照压力的强度可分为:一般

45、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同时性叠加压力、继时性叠加压力)、破坏性压力。 “灾难征候群”,三个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2. 压力的适应 “一般适应征候群”: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三、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1. 压力的临床后果 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体制压力论、器官敏感论。 2. 从应激源到临床相的过程,称为逻辑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对压力的响应阶段(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的事件);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临床相阶段。,逻 辑流程,响应阶段,中介系统,临床相阶段,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物调节系统,认知、评估作用,调节、控制作用,人格影响作用,行为的调控,认知的调控,

46、环境的调控,具体的支持当事人,给当事人精神支持,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时型,滞后型,内控型,外控型,强大的自然灾害后,人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症状,说明其处在“灾难症候群”的( )。单(2014年5月三级) A.惊吓期 B.警觉期 C.恢复期 D.康复期 答案:C,以下各项,属于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的包括( )。多(2014年5月三级) (A)离婚 (B)性剥夺 (C)战争 (D)气温变化 答案:AC,人们在“一般适应症候群”搏斗阶段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包括( )。多(2014年5月三级)(A)呼吸、心跳加快 (B)敏感、脆弱(C)血压、体温升高 (D)强烈情绪反应 答案:BD,人在经历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包括( )。多(2014年5月二级)(A)急性应激障碍 (B)灾难征候群(C)严重心理问题 (D)创伤后应激障碍答案:ABCD,心灵爱抚的全拼,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