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5943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河南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部分中冠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命题研究中心2015.12.03,认知过程,单项选择题: 注 意 、感觉 知觉、记 忆 表象和想象、言语和思维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注意,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A注意 B知觉 C想象 D观察,注意,2.教师抑扬顿挫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 )。 A有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注意,3.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在本子上写什么,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 )。 A稳定的 B起伏的 C转移的 D分散的,注意,4.

2、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不稳定 D注意的分配,注意,5.当个体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注意,6.在中小学生的注意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 )占主导地位。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目的注意,注意,7.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不随意注意,注意,8.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目的注意,认知过程

3、感觉与知觉,1.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味觉刺激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感觉适应,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3.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的现象是( )。 A联觉 B幻觉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4.“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错觉,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 A正后像 B负后像 C视觉适应 D感觉对比,

4、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6.看两歧图形时,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发生变化,这说明了知觉的(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7.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8.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 )。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9.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觉的恒常性表现( )。 A大小的恒常性 B重量的恒常性 C形状的恒常性 D颜色的恒常性,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10.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

5、,这体现了(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11.一个人从我们的面前越走越远时,我们并没有觉得他越来越小,这是( )。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整体性 D知觉恒常性,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12.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经验直观,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1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相对感觉阈限,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

6、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认知过程记忆,1.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都可能会在人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见到的时候能认出来或者不见的时候能回忆起来,这是属于( )。 A想象 B表象 C回忆 D记忆,认知过程记忆,2.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的记忆属于(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逻辑记忆 D形象记忆,认知过程记忆,3.对弹琴、骑车等活动进行操作的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长久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语词性记忆,认知过程记忆,4.教师讲新知识之前都要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通过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来帮助学生记忆新知识

7、,这种记忆属于( )。 A机械记忆 B无意记忆 C意义记忆 D被动记忆,认知过程记忆,5.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景记忆,认知过程记忆,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 A言语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认知过程记忆,7.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认知过程记忆,8.学生在做问答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认知过程记忆,9.“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 )。 A正加速 B负加速

8、 C减速 D不变,认知过程记忆,10.某同学读书10遍刚刚好能背诵下来,他需要再读( )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A5 B10 C15 D20,认知过程记忆,11.由于考试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属于( )。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认知过程记忆,1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 A多重抑制 B双重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认知过程记忆,13.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 A、52个组块 B、62个组块 C、72个组块 D、92个组块,认知过程记忆,14.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认

9、知过程记忆,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认知过程记忆,16.奥苏贝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 D、动机说,认知过程表象与想象,1.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 A.表象 B想象 C后像 D印象,认知过程表象与想象,2.人们对已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A表象 B想象 C幻想 D印象,认知过程表象与想象,3.吟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

10、象 D幻想,认知过程表象与想象,4.当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们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这说明想象的( )。 A预见功能 B补充功能 C替代功能 D压抑功能,认知过程表象与想象,5.幻想是( )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1.言语是( )。 A.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B一种符号系统 C一种社会现象 D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2.言语通常分为( )。 A.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B内部言语和口头言语 C. 独白言语和书面言语 D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3.具有展开性、计划性、准备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 A对话言

11、语 B独白言语 C书面言语 D内部言语,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4.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由于思维的( )。 A. 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5.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的形象特征区分“叔叔”“爷爷”,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特征。 A直接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创造性,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的( )过程。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7.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 )A思

12、维的抽象过程 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 D思维的概括过程,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8.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思维的( )过程。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9.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这些概念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10.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样的思维是( )。A直觉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11.人类

13、思维的高级形式是( )。 A求异性思维 B集中性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发散性思维,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13.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 )。 A析取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具体概念,认知过程言语与思维,14. 幼儿把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把苹果和球归为一类,这时形成的概念是(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关系概念,多项选择题,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 )。 A形象记忆 B.有意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14、E动作记忆,多项选择题,2.以下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A边听讲边做笔记 B吃完饭看书 C自言自语 D自拉自唱 E跑完步学习,多项选择题,3.知觉的基本特性有(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集中性 D整体性 E恒常性,多项选择题,4.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 )。 A语义记忆 B情境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长时记忆,多项选择题,5.下列哪些理论是对遗忘的理论解释( )。 A共同要素说 B痕迹衰退说 C干扰说 D同化说 E动机说,多项选择题,6.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征的是( )。 A直观性 B概括性

15、C整体性 D可操作性 E理解性,多项选择题,7.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 )。A独创性 B深刻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E流畅性,填空,1.感觉是_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3.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_的反映。,填空,4.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_、理解性和_。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_组块。6.记忆的基本过程有_、_、_或回忆。7.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_。,填空,8.思维的过程包括_、_、系统化与具体化。9.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_。10.对“月晕而风,础

16、润而雨”的判断,体现了思维的_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_。,填空,11.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_。12.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_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分配自动化的。 13.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有_、_。,判断,1.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2.在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实物直观一般比模象直观效果好。( )3.遗忘的发展是均衡的。( )4.记忆一份材料时,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开始和末尾部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考招教,选中冠,通关有保障!,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