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演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075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演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演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演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演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演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演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演示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性盆腔炎,前 言,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常因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拖延所致;但也有的患者没有急性盆腔炎发作史,发病时就表现为慢性盆腔炎。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妇人腹痛病”范畴。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患者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急性发作。,中医病因病机,1、湿热阻滞 湿邪缠绵,湿热郁结于下焦,影响冲任胞宫,伤及带脉。故见下腹坠胀疼痛,带下量多,色黄秽臭等症。2、湿热瘀结 热去而湿邪留滞,蕴结下焦,阻遏气血运行致瘀,湿瘀互结见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痛处固定,刺痛,日久成瘀,可致下腹瘀块。3、气滞血瘀 病

2、程缠绵,湿热渐增,湿热影响下焦气血,阻滞气机,血行不畅,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致下腹坠胀疼痛,经期加重。4、寒湿凝滞 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久坐湿地,或外感湿邪,湿从寒化,寒湿內盛,侵及胞脉,客于冲任,阻滞气血,伤及任带。故见下腹胀痛或冷痛,带下量多色白。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病久不愈或失于调理,日久伤及气血,累及肝肾,可继发气血不足或肝肾虚损之侯。,高危因素:,1、年龄:15岁25岁2、性生活:性活跃期妇女。3、下生殖道感染4、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5、性卫生不良6、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感染途径:,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经淋巴系统蔓延经血循环传播直接蔓延,临床表现,下腹痛可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下腹疼痛,

3、轻者下腹不适,重者除疼痛外,还伴有腰骶部坠胀感,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及经期加剧。月经量增多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受损时可有月经失调。痛经常在月经前23天发作,经期加剧。不孕常继发于慢性输卵管炎引起的输卵管阻塞。全身症状不明显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等。部分患者可再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发作。白带量多,有异味。,治疗方案,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2.物理疗法 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以利炎症的

4、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3.药物治疗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的治疗和急性盆腔炎时相同。在用抗炎药物的同时,也有采用糜蛋白酶或透明质酸酶,510次为一疗程,以利粘连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药。但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不肯定。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可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停药时注意逐渐减量。4.手术治疗 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或慢性输卵管炎反复发作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手术范围视病情不同,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

5、留卵巢功能。,中医治疗(一)辨证分型治疗,1)湿热阻滞主证:下腹胀痛或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味臭或低热起伏,或兼月经不调,经色暗红或夹粘液,小便黄,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或弦滑。治法:清热除湿 行气止痛方药:四妙散(成方便读)合四逆散(伤寒论) 柴胡15、枳实9、白芍15、甘草6、 苍术9、 黄柏9、薏苡仁30、牛膝12加减:若下腹胀痛较甚加金铃子散以行气活血止痛;腰背胀痛明显者加独活、葛根、秦艽以除湿通经止痛;带下量多色黄味臭加茵陈、车前子、土茯苓;月经不调,症见月经提前量多或经期延长色暗红有粘液,酌加炒地榆、贯众、益母草、茜草,清热除湿,化痰止血;若出现盆腔包块,加三棱、莪术

6、、夏枯草、蒲公英,以除湿化瘀,消瘀散结。,2)湿热瘀结主证:下腹或腰骶部疼痛,痛处固定,时有刺痛,可见下腹瘀块。或白带量多色黄,或月经不调,经色黯红或紫黯夹块,小便黄,大便不爽,舌质暗红,或见瘀点瘀斑,舌黄腻,脉弦或弦涩。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银翘红酱解毒汤或清热调血汤加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银翘红酱解毒汤:银花12、连翘12、红藤30、败酱30、丹皮10、栀子10、赤芍10、桃仁10、制乳香6、制没药6、川楝子10、元胡10、甘草6加减:腹胀矢气,大便溏泄者,加炒白术12,砂仁5,六曲10;腰俞酸楚者,加川独活6,川断10,低热不止,舌苔黄腻者,加黄柏9,蒲公英10,炒柴胡9;胃脘

7、痞胀,恶心呕吐者,加陈皮6,制半夏5,佛手片6。,(3)气滞血瘀主证: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肛门坠胀,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带下延绵,色淡黄,性情不舒,胸肋作痛,舌质紫黯,舌苔腻,脉细弦。治法:调气活血,消瘀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15、生地15、红花9、桃仁12、牛膝12、枳壳9、赤芍15、柴胡9、甘草6、桔梗6、川芎9加减:下腹胀痛甚者,加香附12、炒川楝15、九香虫9;有炎症包块者加皂角刺9、黄芪15、三棱9、莪术9。,4、寒湿凝滞主证:下腹胀痛或腰骶部疼痛或冷痛,脘腹胀满不适,畏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或月经延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舌质黯,见瘀点或瘀斑,苔白,脉沉弦或弦紧。

8、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9、干姜6、延胡索12、没药9、当归15、川芎9、肉桂6、赤芍12、蒲黄15、五灵脂9加减:下腹冷痛较甚,加乌药9,细辛3、吴茱萸12,温经止痛;胸肋脘腹胀闷不适加广木香9、枳壳9、制香附12;腰骶部冷痛明显加杜仲15、续断30、巴戟9,温肾强腰止痛。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黯,重用归、芍加桂枝9,以温经活血。,(二)中成药治疗,1、注射用双黄连: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湿热阻滞型或湿热瘀结型 用法:2.4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或生 理盐水500毫升中,静滴,每天一次, 710天为一疗程。2、丹参注射液: 功能:活血化瘀 主治

9、:湿热瘀结型 用法: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内, 静滴,每天一次,710天为1疗程。,(三)外治法,(1)妇科外敷药烫熨 (2)中药灌肠疗法,疗法简要介绍(尤其是特点和优势) 妇科外敷药烫熨疗法系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的作用,疏通胞宫经络气血,达到治疗作用。以诸药物配伍后加醋半斤、米酒半斤拌湿后置铁锅内炒热,装入袋内置于小腹, 1日1次。 中药灌肠法是将药物保留在直肠内,令药物直接浸润、渗透到子宫周围组织,以促进组织血液通畅,从而消除炎症。药物可选化瘀灌液100ml,每晚临睡前排空大便后灌肠,10天为一疗程。 优势:两者主要依赖于药物透过黏膜、皮肤吸收,不经肝脏首过作用

10、,从而避免了胃液和多种消化酶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破坏而减弱药力之弊端,均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易于患者接受。,1、技术介绍 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 骤、疗程等) 妇科外敷药烫熨疗法: 药物组成:桂枝60g丹参100g香附60g三棱60g莪术60g 等 功能:清热化瘀、活血通络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等 禁忌症:皮肤过敏及局部皮肤破损者。 操作步骤:上药共研成粗末,用跌打酊(本院制剂)或米酒、白醋各半斤拌匀,放入铁锅内用文火炒热,装入布袋中,外敷下腹2030min,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022/12/5,17,可编辑,化瘀灌液灌肠疗法

11、 药物组成:当归20、丹参30、王不留行15、路路通15、木通12、桂枝15、大黄10、黄柏15、虎杖10、野菊20 功能:清热化瘀、活血通络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禁忌症:严重痔疮患者 具体方法:上药加水浓煎至100ML,温度40度,保留灌肠,日一次,10次一疗程。,2主要技术指标 (1)炒药的火候及程度(炆火,炒至40-60度),敷药部位(下腹部)的选择。 (2)灌肠时肛门插管深度(从肛门插入直肠约10CM深度)温度与人体体温相同,及动作应轻柔。,所需器械:妇科外敷药,清热化瘀灌肠液,米酒及白醋,30 x20cm布袋1个,一次性灌肠器,无菌手套。,(3

12、)针灸疗法以关元,中极,归来,肾腧,次髎,足三里,三阴交穴为主,每次取2-3穴,针刺,中等刺激,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耳穴:取子宫,内生殖区,内分泌区,卵巢,皮质下等穴,王不留行籽贴敷,每次取2-3穴,每日按压2-3次,每次5分钟。,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阴道分泌物量及性状恢复正常;妇检宫颈无抬举痛,子宫及附件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消失,盆腔结缔组织无明显增厚或压痛;体温、血象恢复正常;2.好转:自觉症状消失,盆腔包块缩小;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盆腔包块或脓肿无缩小。,预防与调护,1.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注意经期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婚前性行为和流产的发生。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虚而入,造成感染。2.加强妇女保健工作,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3.注意饮食调护,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品。4.调节情志,保持心情愉快,搞好家庭关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谢 谢!,2022/12/5,34,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