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并登革热(护本内科护理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102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乙型脑炎并登革热(护本内科护理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并登革热(护本内科护理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并登革热(护本内科护理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并登革热(护本内科护理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并登革热(护本内科护理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并登革热(护本内科护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乙型脑炎并登革热(护本内科护理学)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流行性乙型脑炎,国际上又叫日本脑炎虫媒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定义,病原学,乙型脑炎病毒(电镜),属于黄病毒科,结构为型,具嗜神经性;抗原性稳定,人或动物感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抵抗力不强:对温度、乙醚和酸都很敏感,5630分钟或1003分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及干燥抵抗力强。,一、护理评估,流行病学,传染源 包括家畜、家禽和鸟类;其中猪(特别是幼猪)是主要传染源,人不是重要传染源(病毒血症期5天)传播途径 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为主,蚊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易感性:普遍易感,以10岁以 下儿童居多,感染后绝大多数 人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 持久的免疫力。,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特征 有严格季节性,集中于7、8、9月(8090%) ,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不同,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在78月,而东北地区则在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发病特点:农村城市; 高度分散性; 隐性病例显性病例。,流行病学,一、护理评估,发病机制,叮咬,血,隐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脑炎,病猪,感染乙脑病毒蚊子,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则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流,经血行散布全身,形成病毒血

3、症。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本病。,发病机制,脑实质广泛病变,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明显,脊髓病变最轻。 基本病变: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局部胶质细胞增生, 形成胶质小结,病理改变,胶质小结,血管淋巴套,根据病程分为四期:(一)初期(二)极期(三)恢复期(四)后遗症根据病情轻重,分为四型:1.轻型2.普通型3.重型4.暴发型,临床特征,临床表现潜伏期4-21天,平均10-14天,1、初期 13天 急起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可有颈强直及抽搐、神志淡漠等神经系统表现。,临床特征,2、极期 历经410天

4、1)持续高热:100%发热,710天或达3周, 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2)意识障碍:发生率50-90% 烦躁 嗜睡 昏睡浅昏迷 深昏迷3)惊厥:发生率40-60%。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呈局部或全身抽搐,多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与程度各异。,临床特征,呼吸衰竭 发生率1540%,中枢性为主呼吸节律不均和幅度不均,如双吸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等。 外周性呼衰竭先快后慢,呼吸减弱,但呼吸节律整齐,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原因: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窒息) 或呼吸中枢受压迫 肺部继发感染 (脑疝、脑水肿) 呼吸肌麻痹 表现:意识障碍加深 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 呼吸节律改

5、变 紫绀(缺氧) 瞳孔改变 肺部体征 (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临床特征,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脑膜刺激征阳性;瞳孔大小和形态变化,锥体束病理反射征阳性,瘫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颅神经受损,高热,搐抽,呼吸衰竭,乙脑三联征,临床特征,3、恢复期 多2周内完全恢复重者(520%)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多汗、瘫痪等恢复期症状, 积极治疗下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症。,4、后遗症期 520%见于高热、昏迷、抽搐等重症患者。神经系统后遗症常见:失语,其次:肢体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挛缩畸形、吞咽困难、舞蹈样运动和癫痫发作等。精神方面的后遗症有痴呆、精神异常、性格改变和记忆力减退等。,临床特征,一、护理

6、评估,5.并发症 最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其次是肺不张、尿路感染、压疮等少数重症患者亦可出现应激性溃疡,临床特征,根据病情分型,体温 神志 脑膜刺激征 抽搐 呼衰 病程 后遗症 轻型40 昏迷 明显 反复 3周 常有 极重41 深昏 明显 持续 3周 严重后遗症,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020)109 ,中性粒细胞增至80%以上。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在(50500) 106之间,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检查 病程第4日即可出现阳性,2周达到高峰,可作为早期诊断。,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第一周内死

7、亡患者 脑组织(脑脊液、血);用于回顾性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目前对乙脑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是抢救乙脑病人的关键。 恢复期及后遗症主要是加强护理,注意营养,与功能康复。,治疗要点,一般治疗,病人住院隔离,防蚊。 昏迷护理。 昏迷抽搐防护舌咬伤。 水电解质平衡与能量供给。 抗病毒治疗无,可试用利巴韦林和干扰素。,对症治疗,高热:设法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物理降温为主:冰枕、冰敷、醇浴或冰盐水灌肠; 药物降温为辅:口服阿司匹林、或肛内给消炎痛等; 亚冬眠:用于高热并抽搐频繁的患者,用氯丙嗪或异丙嗪各0.5-

8、1.0 次肌注,q4 6h一次,配合物理降温。35天。抑制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与抽搐,1、脑水肿脱水,激素; 2、呼吸道阻塞吸痰、给氧、保持呼吸 道通畅; 3、高热降温; 4、脑实质损害镇静剂,安定,亚冬眠疗法。苯巴比妥预防。,呼吸衰竭,1、脑水肿脱水 2、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 洛贝林、尼可刹米 3、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东莨菪碱、654-2、酚妥拉明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切开或插管。,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高压氧 功能锻炼 理疗、按摩、针灸、替疗。,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及脑部炎症有关。意识障碍 与脑实质炎症、脑水肿有关。气体交换受损 与呼吸衰竭有关。有受伤的危险 与脑组织缺

9、血缺氧病人出现惊厥、抽搐有关。,护理诊断,1.一般护理休息与隔离:安置于安静、舒适的病房,避免刺激;住院隔离至体温正常;意识障碍者专人看护。饮食护理 早期:进清淡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 有吞咽困难或昏迷者:鼻饲或静脉输注。 恢复期:高营养高热量饮食。,护理措施,三、护理措施,2.病情监测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有无惊厥发作先兆有无脑疝先兆:如有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有无并发症的出现,三、护理措施,3.对症护理高热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昏迷后遗症,1.宣传预防知识 控制传染源加强猪的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2.乙脑的知识教育,健康教育,(2014年版诊

10、疗指南),登革热,概况,登革热( )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病原学,属黄病毒科,共有4个血清学,其毒力及致病性2,31,4。对热敏感, 5030,或100 2均可灭活,超声波、紫外线、0.6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 79时最为稳定,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流行病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普遍易

11、感,感染后可对同型病毒持久免疫(持续14年),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有效保护,可发生二次感染,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严重表现。,初次感染患者,1周以后检出抗体,1周内检出高水平的抗体提示二次感染。,流行病学 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引发本地登革热流行,发病与布雷图指数(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有关。 夏秋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广东省511月流行,8、9月为高峰。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流行病学,在东南亚及海南省,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媒介在广东白纹伊

12、蚊是主要媒介。白纹伊蚊孳生于房屋内外的浅水及积水中。成蚊白天吸血,嗜人血。,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发病机制,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病毒再复制至一定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出血倾向。,临床分型,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典型登革热,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

13、或呈双峰热。常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部分有眼眶后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典型登革热,于病程36天出皮疹(或热退后出疹),呈多样性。(皮疹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多见于四肢。多有痒感,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疹型以斑丘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皮疹或皮下出血点为主。 同一患者可见多种形态不同的皮疹。持续3-4天。束臂试验呈阳性。 于病程58天约2550% 病例有出血倾向 。,“三红”(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感,发热不超过39,全身疼痛轻,皮疹少或无皮疹,一般不出血,病程短(14天)。,重型登革

14、热,起病时如典型登革热表现,但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 。有些病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多于24小时内死亡。此型在临床上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中枢衰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1周才恢复正常。1/23/4病例血小板减少。补体结合试验1/32为阳性。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可明确诊断。,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前15天的活动情况,有否去过流行区 蚊虫叮咬史临床特征 突然起病,发热,“三痛三红”,皮疹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实验室

15、确诊:血清特异性阳性 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增长 分离到病毒或特异性抗原,治 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一)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清淡饮食;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等,(二)对症治疗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3.镇静止痛: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对症处理。,(三)重症登革热的治疗除一般治疗中提及的监测指标外,重症登革热病例还应进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51,护理诊断及措施,体温过高 物理降温皮肤完整性受损 皮疹护理体液不足 补液潜在并发症:出血 观察与预防 或协助止血,预 后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既往感染登革病毒史、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少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