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创新理论概述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1152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创新理论概述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章创新理论概述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章创新理论概述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章创新理论概述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章创新理论概述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创新理论概述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创新理论概述课件.ppt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教育读本,第一章 创新理论概述,01,创新的基本概念,一、我国历史早期“创新”含义,“创新”一词在我国古代出现较早。早期“创新”主要是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变革、革新和改造,并不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根据目前研究的结论,“创新”一词最早见于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魏书卷六十二)比魏书稍晚的周书中也两次出现“创新”一词:“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斛斯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周书卷二十六)“大象初,征(斛斯征)拜大司徒。诏(于)翼巡长城,立亭鄣。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云。”(周书卷三十)南史中出现一次:“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

2、理应创新。”(南史卷十一),二、“创新”的经济学起源,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创新”存在以下五种情况:,第一,引入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引入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特性。第二,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鉴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不仅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甚至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新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第三,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第四,引入或者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无论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被创造出来的。第五,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3、,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二、“创新”的经济学起源,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三、“技术创新”的起源与演变,(一)“技术创新”的由来,20世纪60年代,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提出了经济“起飞”六阶段理论,把“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了“创新”的主导地位。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的是伊诺思(L.Eno

4、s),1962年他在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写到“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订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伊诺思是从行为的集合的角度来下定义的,而首次对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林恩(G.Lynn)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三、“技术创新”的起源与演变,(二)技术创新学派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厄特巴克在70年代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提到“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

5、采用”。缪尔赛在80年代中期对技术创新概念做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著名学者弗里曼(Freeman)把创新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创新,他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他在1973年发表的工业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败研究一文中写到“技术创新是一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其后,他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修订本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

6、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四、关于创新概念的总结,(一)创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综合以上关于创新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狭义的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它包括但不局限于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动等。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就可以说创新完成了。,四、关于创新概念的总结,(二)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关系,创新与发明创造有类似之处,都属于人类创造活动,他们都是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无论是创新还是发明创造所遇到的问题,对其加以解决的思维方法都是相同相通的。“创新与发明

7、创造”的能力既源于天赋,又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培养,来自于各种形式的启发和引导,包括从创新与发明创造思维方法、认知障碍及其克服方法,到创新的非认知调控和创造性人格分析等。创新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发明创造。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技术发明,在发明未能转化商品之前,发明只是一个新观念、新设想,在它们没有转化为新装置、新产品、新的工艺系统之前,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如熊彼特就认为:“作为企业家职能而要付诸实际的创新,也根本不一定必然是任何一种发明。”因此,可以说发明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对于源于科技发明的技术创新来说,发明仅仅是创新过程中

8、的一个环节。,02,创新过程分析,一、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创新过程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活动,发现了新的矛盾,寻求到了新的相互关系,研究出了新的有价值的事物,产生出了新的鲜为人知的观念,一句话,就是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创新过程大体上都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顿悟期、检验期。,一、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一)准备期,准备期是创新过程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检查和清理问题,确定创造的方向和目标。人们在进行创新时只有根据自己的专长、爱好和条件选择创新的项目,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阶段,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和提出假设是最为重要的步骤。,一、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二)

9、酝酿期,酝酿期是创新过程的运作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潜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酝酿阶段是对各种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行消化、吸收,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最为艰苦的阶段,也是智力和意志活动付出最多努力的阶段。为了避免习惯的“智慧”的束缚,你可以用以下几种技巧来进行酝酿。1. 群策攻关法2. 创造“大脑图”3. 做好梦境记录,一、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三)顿悟期,这是创新过程的收获阶段,常常被称为“直觉的跃进”“思想上的光芒”。顿悟是与直觉和灵感具有一定联系的思维现象。顿悟原为佛教用语,大意是指顿然破除妄念,觉悟真理,这里借指在创新过程中酝酿阶段的终了。在经过长

10、期酝酿之后,由于某种机缘或是受到什么意外的刺激,使长久僵固不化的思维在须臾之间“茅塞顿开”,产生“灵感”,解决方法也很快浮出水面。进入这一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思维范围扩大,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新局面,以往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瞬间得到破解,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四)检验期,这是创新过程的反思阶段。只有通过验证,才有可能证实创造成果的价值。创新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劳动,创新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诺贝尔奖的科学精神就是“创新、求实、献身”。所以,诺贝尔奖的颁发,一般都在科学创新之后十几年,为的是有足够的时间去检验科学创新的成

11、果。,二、创新过程的主要特点,(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创新思想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来自艰苦的工作、学习和实践。创新往往是一个经历曲折和艰难的过程,缺乏必要准备的人,难以到达理想的终点。因此,乐于创新的人要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能够承受巨大的、恶劣环境的压力。,二、创新过程的主要特点,(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人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集中自己的注意力:1. 增强环境的适应性2. 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3. 经常进行冥想练习4. 时刻做好思想准备,二、创新过程的主要特点,(三)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对你的创新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你自身,即自我

12、“否定之声”。“否定之声”可以损害你对生活的每个领域的自信,包括你创新的活动,具体表现为以下的言论:“这是一个愚蠢的主意,没有人喜欢它。”“即使我能努力实现这个想法,它或许不值得去做。”“虽然上一次我经过努力成功了,我很幸运,但我以后不会再去这么做了。”这些说法以及无数与此类似的其他说法,使人们对创新的思考能力产生怀疑,对人们的自尊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当你失去了自信时,你就会变得胆怯,不愿意坚持你的观点,也不愿意提出来与人讨论。用不了多久,你的这种缺乏自信的态度就会阻碍你提出新的观点,你就只能固守原有的思维模式,迎合他人的期望。,二、创新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借助直觉、灵感和想象,创新的思想火

13、花一旦出现,将令人为之一振。然而,这个时刻只是标志着创新过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如果在创新的思想出现时,你意识不到,不能对其采取行动,那么,你脑子里出现的创新思想就没有丝毫的用处。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创新的思想火花出现时,你并没有给它们以极大的关注,或者认为不实用而忽略了它们。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有价值的发明一开始似乎都是些不大可能的想法,被流行的常识所嘲笑和不齿。例如,尼龙粘扣的想法就来源于发明者穿过一片田地时,粘在他裤子边上的生毛刺的野草。1928年,一个初出茅庐的会计师W.E.笛墨在业余时间用树胶的处方做实验,无意间做出了第一批口香糖。,03,创新的社会意义,一、创新与创

14、新思维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人的一生大致要经历学习、工作和养老三大阶段。在养老阶段,个人的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十分有限,甚至基本失去了创新思维。在学习阶段,个人先要接受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复现性思维方式来学习、掌握和积累基础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很弱,也无须从事创新实践活动。,二、创新与创新思维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企业发展大致要经历初创、成长和成熟三大时期。在这三大时期,企业随时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生死风险,即使是百年老店,也难以幸免。2008年美国雷曼公司倒闭案,就是典型例证。一般而论,企业初创期的死亡率又高于成熟期。之所以如此,表面上看似乎与企业规模大小有关,因为企业在初

15、创期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而在成熟期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生死的关键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哪个企业报价低哪个企业生存,即所谓低价竞争力优势;哪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特色哪个企业生存,即所谓特色化和差异化竞争力优势;哪个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哪个企业生存,即所谓垄断竞争力优势等。,三、创新与创新思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大社会和三大经济时代的演变过程:首先出现的是农业经济时代,主要标志是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比例超过60%,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超过60%,由此构成农业社会;其次出现的是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标志是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工业占GDP的比例超过60%,工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超过60%,由此构成工业社会;最后出现的是服务经济时代,主要标志是服务占主导地位,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超过60%,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超过60%,由此构成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