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125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 城市产业分类第二节 城市产业结构第三节 城市产业集群第四节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一、按经济功能划分,二、按生产要素划分,三、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节 城市产业分类,一、按经济功能划分,二、按生产要素划分,三、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节 城市产业分类,一、按经济功能划分,输出产业(或叫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外部市场需要的产业。 地方产业(或叫非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内部市场需要的产业。 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输出产业是起主导作用的动因,处于支配地位;地方产业则是支撑前者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处于从属地位。,输出产业与地方产业反映了城市经济的二重性,即对外功能与对内功能的统

2、一。在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数量的依存关系,即: 地方产业的就业增加量 输出产业的就业初始增加量 a 地方产业就业限定系数,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厦门将做强做大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建设海峡西岸高端制造业基地、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休闲旅游中心,让厦门的经济发展,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密集的程度和不同的比例,把它们分成三大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按生产要素划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

3、用劳动力,而对资本、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如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以及饮食业等;,二、按生产要素划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指凡投资比较集中、资本有机构成高而所需劳动力较少的产业,如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 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特点:技术装备多、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金周转较慢、投资效果也慢。,二、按生产要素划分,技术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指凡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层级较高且对知识人才素质要求较严的产业,如

4、电子、航天、生物工程行业等。在实际构成中,有的行业不一定是单纯某一种要素密集度高,而有可能是两种都高。,二、按生产要素划分,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是产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转化。 产业结构呈现如下演变规律: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化为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发展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二、按生产要素划分,将产业结构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935费希尔) 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其它的经济活动则统统归入第三产业。(1940克拉克),三、按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把全部的经济活动

5、分成十大项:(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和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7)交通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三、按三次产业划分,中国国家统计局1985年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作了专门的规定,即: (1)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2)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为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它产业,它又包括四个层次:,三、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

6、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部门等。,三、按三次产业划分,2013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

7、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按三次产业划分,一、城市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二、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三、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节 城市产业结构,一、城市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制约关系。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及主次序位呈现不同的特征。 依据产业结构的特征判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于正确地拟定

8、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图72 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成长阶段的划分,表71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表7-2 世界部分城市三次产业产值及就业结构,(一)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将产业间的联系称作“连锁效应” 并把连锁效应具体划分为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 前向连锁,是指一个部门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种植业部门对食品工业部门具有前向连锁效应); 后向连锁,则是指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日用化工部门对基本化工、炼油、原油开采等具有一系列的后向连锁效应)。 根据产业的连锁效应特征,全

9、部产业可分为如表73所示的四类。,二、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表73 不同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特征,中间投入型初级产品:农业、煤炭、金属矿、非金属矿、电力、油、气; 中间投入型制造业产品:钢铁、造纸、石油制品、有色冶炼、化工、煤炭加工、橡胶制品、纺织、印刷; 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产品:服装、造船、食品制造、机械、非金属制品、木材及制品、其他制造业; 最终需求型初级产品:渔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二)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集中系数和区位商是用来定量计算和衡量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的两个主要指标。,(二)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1集中系数 集中系数主要用来反映一个国

10、家或地区内的某项产业经济活动,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一个城市或一个经济区)中的集聚程度。 C(am)(AM) 式中:C为集中系数;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为城市的人口数;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为全国或全地区的人口总数。,(二)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C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某地区的专门化部门及其在全国或全地区按人均相对指标衡量所处的地位。 C值大,表明该地区该部门按人均产量或产值衡量,具有较高的专门化程度;C值小,说明该地区该部门在全区没有太大意义。,2.区位商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

11、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Q(aA)(bB) 式中:Q为区位商;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应指标;b为城市的总产值或全部就业人数等指标;B为全国或全地区的相应指标。,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二、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三、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建设,第三节 城市产业集群,(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国内学者比较推崇迈克尔波特(1998)的定义,产业集群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所组成的区

12、域内的一种创新协作网络。,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二)产业集群的特点1.空间特征 :地理集中性2.产业特征包括:技术可分性 、产品差异化的潜力大 、产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多变性和速度经济性。3.组织特征(1)产业集群是生产系统。(2)产业集群是社会系统。(3)集群组织最根本的联系纽带是竞合联系 。,4.经济特征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集聚经济 。集聚经济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所独享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5.发展特征 累积因果性和路径依赖性是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 。6. 环境特征产业集群环境特征一方面表现为“灵敏的经济基础”,但更为重要的另一面是集群的创新环境。,(三

13、)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1产业集聚节约了搜索信息的成本。 2产业集聚的地方一般存在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使得企业可以共享待业内的公共用品,而且容易接近客户。 3创新促进集聚区内的企业更具有生产效率,始终追踪先进的技术。 4产业集聚有利于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提升区内的产业竞争力。,(一)市场因素 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独特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的企业; 二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本地需求导致生产要素的集聚而形成产业集群。,二、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二)制度因素,1.政府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因地制宜,立

14、足自身比较优势和特点,提出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政府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有利于集群形成的环境与利益机制,从而使得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在新环境与利益机制中,按照集群发展的要求自我调整。 3.政府也可以通过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和特色资源吸引外地关键性企业落户本地而逐步培育与发展。 4.政府可以通过政策鼓励引导专业化分工,进而通过专业化分工的利益机制与理念传导促使企业逐步向专业化分工的方向调整自身经营。,(三)文化因素,区域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区域内居民的风俗习惯,动力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主流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内容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有追求创新的热情,人与人之间能否建立

15、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 产业集群化的形成及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区域创新网络的核心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区域行为主体(企业、大学、政府机构)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协作的良好的区域产业文化。(如图1、图2所示),图1 产业集群的动力结构图,图2 产业集群的引力结构图,(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架 区域创新体系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和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各种与创新相关联的主体要素(实施创新的机构和组织)和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所构成的网络。 区域创新体系包括的基本构成要素有: 主体要素。即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

16、机构、各类中介组织和地方政府。 功能要素。即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与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机制和能力。 环境要素。即创新环境,包括体制、基础设施、社会文化心理和保障条件等,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背景,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三、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建设,图3 区域创新网络架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质量的提高,需要依托区域创新体系的不断开拓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需要依靠区域创新体系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这种 “火车头”式的带动作用机理是: 第一,区域创新体系可以优化、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 第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必然促进区

17、域内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发展。 第三,区域创新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还有利于逐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性,产业集群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 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 (2)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 (3)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 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性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地域关联。 (2)结构关联。 (3)功能关联。 (4)目标关联。,(三)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产业集群的建设,1、将产

18、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2、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 3、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 4、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 5、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泉州市产业集群,近20多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取得成功,使一股产业集群热在国内许多地区升温和蔓延,并被许多地区政府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市以家庭企业和各具特色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工

19、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泉州市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一)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1、泉州产业集群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 福建全省产业集群约有50-60个(省经贸委统计为60个,省发改委统计为54个)。福建全省产业集群约有50-60个(省经贸委统计为60个,省发改委统计为54个)。据省发改委统计,泉州市产业集群统计有16个,占26.7%-29.6%,数量排全省第一名,其它地市依次为:福州 10个、三明7个、漳州5个、宁德5个、龙岩4个、南平3个、厦门2个、莆

20、田2个。,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2、泉州产业集群规模在全省产业集群中较大。 全省产值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个数为9个,产值30-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个数为13个,而泉州分别为4个和8个,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占泉州产业集群(产值10亿元以上)的75%。,据统计,泉州超1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共16家,说明:(1)本表系不完全统计结果;(2)无法采集准确数字;(3)个别集群界线不十分清晰。,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3、泉州产业集群的规模与经济发达省份比还有差距。 浙江目前已有500多个产业集群区,全省28个特色优势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比重超过20%的行业有4个,超过10

21、%的达13个。江苏以沪宁线为主干,两侧外延50公里、长约300公里左右的区域内,形成了宁沪信息产业带,该省八成以上的信息产业产值、15%的工业总产值均出于此。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如中山古镇灯饰企业2500家,是世界四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大沥铝材产量占全国的40%;江门恩平麦克风占全国销量70%以上;西樵纺织企业近2000家,年交易额近200亿元。而泉州的产业集群规模与上述省份比差距明显。,(二)泉州产业集群分布 按地域划分:泉州市16个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县市,晋江、石狮有6个,其他:南安2个、安溪2个、惠安1个、鲤城2个、泉港1

22、个、德化1个、丰泽1个。永春、洛江尚未形成规模产业集群。 按行业划分:见下表。,泉州产业集群行业分布表,1、泉州现有产业集群大致分布在七类行业中。 2、泉州纺织、服装、鞋、建材等行业的产业集群发育发展良好。这些行业的产业集群个数达6个,占集群总数的37.5%,其规模也较大,其中3个达100亿以上、3个达30亿元以上。虽然都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但它们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以民营经济为绝对主体,而且这其中有如南安石材产业集群、晋江旅游运动鞋产业集群成为全球市场上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3、泉州产业集群的发育发展还不能适应泉州工业化进程的要求。泉州工业化进程大体来说正在进入工业

23、化进程的重化阶段。然而泉州产业集群大多是属于传统的制造业,属于重化行业的产业集群个数仅有一个泉港炼化产业集群;属于高新技术行业的产业集群也仅有一个江南电子产业集群。,1、制度创新启动型。 制度创新对推动工业化和产业集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泉州市工业化初期,为了筹集工业化启动资金,市场主体尝试以“联户集资”和挂户经营等形式创办家庭工业,通过向政府缴纳一定制度租金,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许多农民相继模仿,出现大批家庭工业户。由于联户集资和挂户经营大部分是小型企业,不可能搞小而全生产,市场主体又及时创新生产方式,按产品生产环节组织生产。如80年代中后期,晋江陈埭镇分工已经很细,在产品类别上有的专门

24、从事生产塑料鞋、凉鞋、旅游鞋,在生产环节上,有的生产鞋扣、鞋底、鞋带、鞋跟甚至鞋盒等,在磁灶镇瓷砖生产中,采矿、彩釉、粘土、机修、运输、包装器材等都形成专业化生产。,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2、产业链关联企业带动型。 由于产业链上的一个或几个企业存在,吸引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一批企业集聚形成了产业集群,如泉港炼化产业集群就是这样形成的。在起步阶段,各级、各部门坚持不懈地“跑项目”,抓招商引资。而在项目落地发展过程中,则是依靠企业和市场力量形成产业集聚。“炼化一体化”项目尚未落地,就先声夺人,吸引众多中下游项目先期入驻。 泉港设区以来,在福建炼化400万吨原油加工、7万吨聚丙烯和华星50万吨

25、低温液化气等石化企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在建项目和打造石化产业链,陆续建成投产了湄洲湾氯碱工业、海洋聚苯树脂等一批投资和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配套、内外资兼容的石化块状经济。随着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实质性启动建设,泉港石化基地的集聚效将进一步显现,已有德国德固萨、英国英力士苯酚、日本三井化学等50多家国际石化巨头80多次、300多人次到泉港考察洽谈,区域内工业项目规划的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3、龙头企业带动。 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定位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关键。 从产业集群成长过程来看,产业集群形成初期,集群内大

26、多数企业都直接生产成品。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规模企业为了专注市场和技术开发,逐步把一些生产工序实行外包。一些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做配套,转向生产中间产品。 随着分工的深化,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和贴牌等手段将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并把生产产品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一些如包装、印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就开始兴起,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产和服务企业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4、专业市场带动型。 由于良好发育的专业市场存在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如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对南安石材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茶叶市场对安溪的乌龙

27、茶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石狮服装市场对石狮的、晋南服装纺织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都是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例子,而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便是其中成功的典范。建市之初,南安就组织专业人员到全国各大型建材市场考察调研,高起点规划建设市场,历经发展,该建材市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及最大的石材进出口集散地、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石材批发市场。,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5、资源依托型。 由于当地具备独特资源,大量企业能同时利用此资源优势获得竞争优势,形成依托这一资源的产业集群。如依托独有的铁观音乌龙茶资源发展出安溪茶叶加工产业集群。 6、传统技艺依托型。 由于当地具备独特的传统技艺,大量企业继承这一

28、传统技艺,形成依托这一技艺的产业集群。如依托石雕传统技艺发展出惠安石雕产业集群,依托传统陶瓷技艺形成了磁灶建陶产业集群。,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弱。 我市产业集群主要为纺织鞋业、建材陶瓷、工艺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属于成本扩张的低端集群,缺乏以技术创新为主的高端集群。 由于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专业化层次较低,熟练技术工人、高层次人才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短期行为普遍,缺乏公益性产品开发服务和信息服务以及其它配套服务,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产

29、业发展后劲不容乐观。 如纺织服装企业数量、规模上居全国首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但由于严重缺乏中高级技术人才,行业产品档次偏低、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名牌产品少等,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和出口。,1、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科学制定泉州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根据泉州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各主管部门和各市县政府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出各自的相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一链一策、一群一策,将产业集群视为一个经济体,通过认真对其优劣势和发展环境的分析,制定出每个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战略方案。 在条件合适的地方成立产业集群领导机构。总结推广像德化设立陶瓷工业局、漳州设立家俱业发展指导办公室的做法,

30、充分配置政府服务资源,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降低交易费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泉州市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2、精心塑造区域品牌。 因群制宜实施品牌战略,不断通过创新立群、质量立群、信用立群和整体传播,主动培育、优化和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形象。企业品牌与地区品牌相互辉映、互相促进。据分析,创出一个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品牌,是一个现代产业集群成功的重要标志。一个知名的地区品牌能创造出惊人的综合价值,可以进一步促进行业企业的集聚,促进地方的招商引资,促进国内外采购者的进入。泉州政府应利用业已形成的集群发展优势和较高的知名度,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形象推广,组织企业参加各种重要展会,为企业拓

31、展商机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区域品牌。,泉州市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2、精心塑造区域品牌。 在产业集群发育较好的地方,要通过原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环节上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增大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网络。例如,纺织服装业的兴旺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展览业、出版业、制造业、面料辅料业、模特业、贸易业、信息咨询业、设计界.缺一不可,泉州经济也需要行业范围内、产业集群范围内的这种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泉州市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3、高度重视人才。 制定必要的人才政策,执行有关的劳动法规。主要应包括培养、使用、引进、激励和企业职工培训费用来源渠道及其使用办法等政

32、策或法规。同时要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法规的监督检查,纠正企业存在的用工不规范,延长劳动时间和缺少社会保障的现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以利于稳定职工队伍、稳定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建立各级职工培训基地或中心。依托省内外的高校,联合各县市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化培训。 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培训制度和证书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类从业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泉州市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4、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加强对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的扶植力度,尤其是在集群的产业链关节上的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各集群要培育一批有规模经济、有现代化管理基础并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他们做大做强(通过企业重组整合、横向兼并来实现)。突出重点造就其中可以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成为具有跨国配置资源的大集团,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通过开展动态的“十大集团”、“百强企业”活动,激励企业努力争取向上。,泉州市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