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及要点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189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及要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及要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及要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及要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及要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及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及要点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及要点,医护部2013.12.13,什么是医疗废物?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为什么要对医疗废物进行监管?(医疗废物的危害),医疗废物含有多种病原菌,病原菌可随着医疗废物产生的气溶胶通过人的呼吸道吸入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可污染人的手通过进食或通过人的破损皮肤直接入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对防控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

2、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466-2005,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一、管理职责二、分类收集、处置三、消毒与监测四、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报告五、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一、管理职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1、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的卫生安全履行管理职责。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内部处置流程所涉及各部门的负责人是医疗废物管理的部门责任人,对本部门医疗废物的卫生安全履行管理职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

3、任制 3、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等工作的专(兼)职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和管理履行相应的职责。4、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本岗位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履行相应的职责。,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承担本单位医疗废物处置的日常监控职责(书面任命并写入制度),具体履行的职责:(一) 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 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具体履行的职责

4、:(四) 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五) 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六) 消毒效果监测的管理工作;(七) 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交接等工作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工作纪律、督查和考核、奖惩规定等。,二、分类收集、处置,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流程,各岗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暂存处,集中处置单位(康环)经环保部门许可的,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5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分物药物性废物(少量的过期药品可

5、放入感染性废物内)化学性废物,医疗废物应按照类别分类收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达到专用包装袋或容器的3/4时,应当将专用包装袋或容器严密封口,系上中文标签,标签应当标明医疗废物产生部门、产生日期、类别、重量等。,单位内部转运医疗废物的时间和路线应当相对固定。转运路线应当以人流物流最少或较偏僻为原则。转运时间应当避开高峰时段。转运过程中转运者不得离开转运车(应在眼视范围内)。转运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包括运送车和盛器),专用转运工具应当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外表面须印(喷)制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文字说明。,

6、内部转运过程时(产生、回收、暂存)应当填写医疗废物交接单,交接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废物来源或产生部门;(二)医疗废物类别及包装袋(盒)数量;(三)医疗废物重量;(四)交接时间、地点;(五)交接时需说明的情况。,交接单填写后应当由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交接单一式三份,医疗废物产生部门、暂时贮存管理部门、医疗废物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各保存一份,保存时间3年以上。,(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要做到人离即上锁) (三)有防鼠、

7、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要求定期清洗消毒并有记录)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高危险医疗废物的处理,高危险医疗废物:含有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应当由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专人在产生地点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

8、物的管理要求收集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禁止性规定,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三、消毒与监测,消毒,医疗废物每次运送完毕后,应当及时对运送工具和贮存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洗并记录消毒清洗的时间、人员、消毒剂名称、浓度。,有关物品的消毒方法,1.运送车辆、周转箱(桶)、贮存设施及其他有关的物品表面、环境消毒:使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2000 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60分钟后洗净。2.地面消毒:使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地。3

9、.防护用品消毒:耐热的用品可使用压力蒸汽121作用20-30分钟,耐湿的用品使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4.手与皮肤消毒:使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浸泡或擦拭手部1-3分钟或者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手部1-3分钟。5.污水处理: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消毒方法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监测,高危险医疗废物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 化学监测:化学指示胶带每锅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每月监测一次运送工具和贮存设施的监测:生物监测每月一次污水的监测: 化学监测:接触池出口总余氯每日监测不少于2次(余

10、氯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二种,目前用的比色法不符合要求) 生物监测:粪大肠菌群每月监测一次 沙门氏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志贺氏菌每年不少于二次,四、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和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事故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二)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

11、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在48小时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二)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类型、数量,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三)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四)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

12、结果。,五、人员培训和职业防护,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三)医疗废物各处置环节的工作方法、流程、质量指标、职业卫生防护、注意事项等;(四)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有关人员在接触或处置医疗废物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做好自身卫生防护工作:(一)应当穿戴工作衣、帽、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进行近距离操作或可能有液体溅出时应当佩戴护目眼镜。(二)每次作业结束后应当及时按规定对污染防护用品和手进行消毒和清洗。(三)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换。(四)当卫生防护用品在操作中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及时对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有关人员健康检查,并应当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