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426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指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以外病变的病毒。 主要包括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冠状病毒科等。,第一节 正粘病毒,正粘病毒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一个种,流感病毒(influenza)为流感的病原体分三型甲(A)型大流行乙(B)型局部暴发, 致病性低丙(C)型婴幼儿(病情轻微,抗原稳定),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形态 球形( 80120nm ) 丝状、杆状、长短不一结构 流感病毒为包膜病毒, 由三部分组成,核衣壳,包膜及刺突,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 参与病毒释放 促进病毒扩散 抗原性非中和抗体,分型与变异,分型根据NP、MP、分型

2、甲、乙、丙三型(甲型易发生变异)根据HA、NA抗原性将甲型分亚型(HA 1-16、NA 1-9)HA与NA抗原性均易发生变异流感病毒命名法 型别/宿主种别/分离地点/序号/年代(H、N亚型),变异HA与NA的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性漂移抗原结构发生经常性, 逐步的连续改变原因:HA或NA基因发生突变或人群免疫力选择造成的特点:变异幅度小(1%),属于量变(亚型内变异)结果:引起小规模流行(1-3年),抗原性转变突出的、激烈的、不连续的改变, 形成新的亚型原因:HA和NA的基因突变或重组特点:变异幅度大(20-50%),属于质变,形成新亚型结果: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造成大规模流行(10-15年

3、),培养特性,抵抗力弱 5630min灭活,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患者(发病2-3天传染性最强), 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道致病机制: 病毒局部增殖(不入血)细胞变性坏死、纤毛脱落扩散至下呼吸道, 引起病毒性肺炎,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流感)潜伏期:1-4天发病期:局部症状:上感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头痛、肌痛并发症:继发细菌性感染, 可死亡免疫性:同型短暂免疫力(1-2年)三型交叉保护,对新亚型均无免疫力,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流行期 根据典型症状 作临床诊断 实验 室检测新变异株 1病毒分离 2 血清学诊断 3 快速诊断,防治,降低发病率接种疫苗流行株或灭活、亚单位疫苗干扰素

4、中草药、抗生素,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节 副粘病毒,特点 1、类似正粘病毒,但较正粘病毒大(150300nm) 2、单股负链RNA, 但不分节段,抗原性稳定 3、刺突两种 H蛋白凝集红细胞 F蛋白溶血和细胞融合作用 4、鸡胚多生长不良,细胞培养多有CPE,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均经呼吸道感染,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一、麻疹病毒,是儿童急性传染病麻疹的病体生物学性状形态:为球形,120-250nm 包膜刺突H只凝集恒河猴RBC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胞浆、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细胞培养:可见CPE(多核巨细胞)和

5、包涵体抗原稳定,只有1个血清型,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麻疹病毒引起的细胞融合,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传播途径:飞沫、鼻咽分泌物,也可间接接触 传播致病机制:靶细胞CD46(除RBC外),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所致疾病麻疹,潜伏期:1-2W 前驱期:发热、卡它症状(鼻、眼), Kopliks(2-3天)发疹期:发热第4天出疹,全身红色丘疹,全身症状加重(NS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并发症(肺炎、脑炎),死亡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症状消失(全程10-14天)慢发病毒感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6、(SSPE)缺陷病毒免疫力牢固,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Koplik spots,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由于 症状典型、出疹规律,一般无需实验室检查(可用于不典型病例)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快速诊断防治减毒活疫苗接种预防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二、腮腺炎病毒,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儿童)球形,刺突HN血凝(H)放置一段时间自然洗脱(N)F细胞融合(多核巨细胞)只有一个血清型致病性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飞沫、间接接触,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致病机制,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

7、,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所致疾病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2-3W 前驱期:发热、厌食、不适发病期:单、双侧腮腺肿大,疼痛并发症 睾丸炎,男性不孕症主要原因免疫力牢固防治:三联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腮腺炎的合并症,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球形包膜刺突G与受体结合、吸附F强烈细胞融合作用(故名),形成合胞体及胞浆嗜碱性包涵体只有1个血清型抵抗力弱,对冻融敏感传染性强(冬、春流行),飞沫及接触传播,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局部炎症(不入血)成人、较大儿童, 上感2-6月婴幼儿,严重呼吸道感染,如细支气管炎

8、和肺炎,可能是型超敏反应的结果。免疫力不持久,可再感染,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RSV,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包涵体,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RSV感染引起的细胞融合,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四、 副流感病毒,球形,有HA、F蛋白,有5个血清型经飞沫传播,不引起病毒血症,局部增殖,引起分泌物,较多的卡它性炎症类流感引起婴幼儿及儿童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如小儿哮喘、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免疫力不持久,可再感染,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parainfluenza virus,第三节 冠状病毒,病毒呈球形, 单股RNA,不分节段,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

9、膜,刺突放射排列呈冠状(日冕状)主要有、和三个型别。抵抗力弱,对理化因素敏感细胞培养有CPE(人胚肾或肺)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成人腹泻或胃肠炎,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coronavirus,coronavirus,SARS病毒,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病毒分离与鉴定(P3实验室):核酸、血清学检查(测抗体),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一、风疹病毒 为风疹的病原体球形,螺旋对称,单正链RNA,有包膜及HA刺突只有1个血清型水平感染呼吸道传播,儿童易感,多隐性感染,局部增殖后入血 表现低热、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浅红色斑丘疹,病情轻,无并发症,免疫力牢固,2

10、022/12/6,医学微生物学,垂直感染流产、死胎、出生后死亡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孕妇患风疹诊断(IgM、绒毛膜风疹抗原及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先心病白内障 三大主症耳聋,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二、腺病毒,生物学性状球形无包膜DNA病毒,20面体252壳颗粒,12个五邻体,有纤突及顶球,余为六邻体细胞培养明显CPE及核内嗜碱性包涵体,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内包涵体,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致病机制:在局部腺体及淋巴组织中增殖,不入血所致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一种血清型不同疾病不同血清型同一种疾病,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呼吸道咽炎、上感、肺炎眼部咽结膜热、角膜结膜炎(游泳、浴池)胃肠道胃肠炎、肠套叠病后对同型免疫力持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三、鼻病毒,属小RNA病毒科,不耐酸(PH3灭活)与肠道病毒区别引起普通感冒免疫力不牢固,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四、呼肠病毒引起上感和胃肠炎(胃肠型感冒),2022/12/6,医学微生物学,reoviru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