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ppt课件优质课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686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ppt课件优质课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出师表》ppt课件优质课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出师表》ppt课件优质课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出师表》ppt课件优质课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出师表》ppt课件优质课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ppt课件优质课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ppt课件优质课教学设计.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过三顾茅庐的学习,我们对诸葛亮有了初步的了解。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文采韬略令人为之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文字质朴,情感诚挚,为后人所感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出师表 诸葛亮,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实词虚词。2.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我作者写作思路。3.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的目的。4.深切感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

2、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作者介绍:,诸葛亮年谱,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

3、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蜀建兴年。,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诸葛亮,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舌战群儒巧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写作背景:,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

4、般指前出师表。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他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 于227年, 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愚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表”是中国古代下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

5、特殊文体。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的报燕蕙王书。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著名的有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知识链接:,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千古贤相 智慧化身 忠义之士 悲剧英雄 -郭沫若,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

6、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赞诸葛亮:,崩殂( ) 疲弊( )恢弘( )妄自菲( )薄( )以塞( ) 驽钝( )陟( )罚臧( )否()裨( )补阙( )漏费祎( )行( )阵和睦长( )史 猥( )自夙( )夜忧叹以彰其咎( ) 咨诹( )以遗陛下( )斟( )酌( )损益,c,b,hng,fi,s,n,zh,Zng,b,qu,p,b,读准字音:,y,hng,zhng,wi,s,ji,zu,wi,zhn,zhu,攘( )除,rng,出 师

7、 表,诸葛亮,听一听、读一读,出师表,一、熟读课文,疏通文意,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 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实在是,确实是,时候,厚遇,随意地看轻自己。,大概是,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表转折:竞,中途,指蜀汉,的,放松、懈怠,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转折:不过,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实在,扩大,来,发扬光大,发扬、扩展,譬喻。,不合道理,以致,给,朝廷,疆场,追念,遗留,先帝开创帝

8、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已分为三国,我们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达在陛下您身上。陛下确实应该扩大自己听闻的范围,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公平清明的治理。,彰显,忠心做好事的人。,都,提拔、晋升,批评,处罚,赞扬,做奸

9、邪事情,触犯科条,和,交给,判定,罚,来,偏袒、私心,赏罚不同,皇宫,丞相府,宫内和丞相府,不应该,负责专职的官员,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清明的治理。而不应该有偏袒或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 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忠良诚实的人。,我。,得到启发和帮助,因此,志向,思虑,忠诚无二,选拔,来

10、,给予,的,无论,都,拿来,询问,代他们,弥补,缺失,疏漏,这样以后,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4.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精通。,行伍、部队,才能高的才能低的得到恰当的位置。,淑:善 均:公平公正,在,代向宠,因此,推举,担任、做,认为,的,拿来,性情品德,有才能,称赞,团结和谐,将军向宠,性

11、情品德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被试用过,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务,都拿来询问他,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无论才能高低都能得到恰当的位置。,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亲近。形作动。,“的原因”,疏远,感到痛心遗憾。,指日可待。,衰败,常常,对,代他们,助词:的,希望,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

12、在世的时候,常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亲自,苟且保全,有名望,显贵。,因此,奔走效劳,因为,把,平民百姓,在,在,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辱,这里指降低身份,屈尊就卑,到,不译,就,答应,来,遇到,覆灭、颠覆,自那时以来,拜访,感奋激发,我

13、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奉行使命,自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托付的事情不成功

14、。,指全军。,期望,托付,把,日日夜夜忧愁叹息,以致,不长草,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鼓励,尽,才能平庸,排除、铲除,表并列,职责本分,斟酌情理,考虑得失。损:减少益:增加,进献,完全,将要,到,这,的原因,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担心仙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情理,考虑得失,

15、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 零,不知所言。,任务,攻效,观察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落泪,把,用来,祭告,怠慢、疏忽,公布,过失,谋划,询问,好,方法,面对,发扬皇上圣德的话,委托、交给,来,深切追念,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惩治我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

16、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这样,我就感激不尽了。如今我正当离朝远征,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二、理清文章写作思路,1.再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第1段:分析内外形势,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第2段: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第3段:在内政上,向刘禅举贤荐能。,第4段:在军政上,向刘禅举贤荐能。,第5段:向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再次举荐朝中官员。,第6段: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回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 往事。,第7段:回忆白帝城托孤一事,引出各自的职责。,第8段:叙述自己请命出征,明确君臣责任,勉励后主励

17、精图治。临别抒发真挚情感。,2.根据段意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5段)分析当前形势,地后主提出三条建议。,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第三部分(第8段)明确各方责任,对后主谆谆告诫,并在临别时抒发真挚感情。,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不利形势:,有利形势:,三、合作探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原因,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想要报答在后主的身上。,2.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三条

18、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广开言路,原因:因为刘禅是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等情况,这样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基础。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是核心),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是前提),(是关键),最重要,3.先帝刘备选拔出来辅佐刘婵的文臣武将分别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有点?,文臣,武将,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善良公正精通军事,善良诚实忠诚无二,4.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先汉兴隆,后汉倾颓,亲小人,远贤臣,亲贤臣,远小人,5.课文后半部分主要

19、追述了哪几件事?有什么用意?,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赞颂先帝的气度和品德,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有利于打动说服后主,6.第6、7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方式上与前文有何不同。,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势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通过追述经历,既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更是以自己为例,向后主阐明“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意义。,前文主要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向刘禅提出建议; 第6和第7段主要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7.诸葛亮所明确的每一方的责任分别是什么?,郭攸之、费祎、董允,诸葛亮,后主刘婵,斟酌损益

20、,进尽忠言,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8.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尽现,耿耿忠心尽袒。,9.诸葛亮是在向刘婵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二次之多,这是为什么?,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止口说出,这样,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婵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

21、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 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尚有五次(诚意开张圣听、宜付有司、两次“悉以咨之”、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二次,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婵着想,如此,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之情。,10.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讨伐曹操而给刘禅上的奏疏,按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计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7、8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为什

22、么?,不是,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求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众所周知,刘禅一贯平庸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代为处理。,三、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对朝廷内臣所提出的建议。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隆的历史经验,表明“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体现了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品格。,1.中心思想,2.写作特点,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 对后主所提的建议属于议论;中间追忆往事、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属于记叙;而作者对刘备父子真挚的情感则融于议论

23、、记叙之中。三者水乳交融,使文章极富感染力。,(1)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的句子是:(2)蜀国当前形势有利的句子是:(3)“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中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4)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5)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6)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是:,四、检测1.用原文填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7)表明诸葛亮最初身份的句子是:(8)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是:(9)写诸葛亮临危受命(也是千古名言)的句子是:(10)先帝知臣

24、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指:(11)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12)诸葛亮出师的根本目的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3.填歇后语,诸葛亮用兵诸葛亮当军师诸葛亮的锦囊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弹琴诸葛亮的鹅毛扇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草船借箭,神出鬼没 名副其实 神机妙算 有先见之明 计上

25、心来 神妙莫测 略施小技 用的是疑兵计,五、拓展延伸,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请结合本文所学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进行评价。,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对后主的一片忠心

26、及“北定中原”的决心。,课堂小结,而中道崩殂宫中府中,半,形容词,内,里,中间,一、一词多义,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路,途,方法,重点积累,今天下三分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分开,本分,以光先帝遗德以遗陛下,遗留,给予,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判定,谈论,议论,然后施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做,执行,品德,品行,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曰能,能够,能干,有才能,行列,这里指军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受命以来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因为,以致于,表限定,连词,来,把,2.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 今:商店开始营业 ),二、古今异义,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7、古:时候 今:四季中的秋季),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品质低劣 、下流),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感到痛心和遗憾 今:十分憎恨 ),4.猥自枉屈,(古: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今:卑鄙下流),6.临表涕零,(古: 眼泪 今:鼻涕),2.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做动词,保全。,三、词类活用,1.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做动词,亲,亲近。远,疏远。,4.优劣得所,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3.此皆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5.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7.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6.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长草

28、木(暗指荒凉)。,8.北定中原,方位名词作状语,北上。,先帝开创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已分为三国,我们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达在陛下您身上。陛下确实应该扩大自己听闻的范围,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译文参考:,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忠心做

29、善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清明的治理。而不应该有偏袒或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被试用过,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务,都拿来询问他,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无论才能高低都能得到恰当的位置。,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

30、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常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奉行使命,自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

31、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担心仙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情理,考虑得失,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惩治我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来询问

32、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这样,我就感激不尽了。如今我正当离朝远征,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分析形势提建议,出师表,板书设计,感恩图报,自叙经历表衷心,点明主旨明责任,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报先帝忠陛下,严于律己严要求朝廷诸臣向后主提出希望,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3.“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注意: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一词多义、虚词一词多义的把握有助于文言

33、文的正确翻译。,古文直译的五种方法:,1.对译: 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原文: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易 安陵。译文: 我 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2.移位 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原文: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斯人,吾与谁归?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增补 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略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原文: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 鼓)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第三 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4.删减,与“增补”相反,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原文:莲 之 出淤泥 而不染。译文: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5.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