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第九讲——忠、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792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导读第九讲——忠、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论语》导读第九讲——忠、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论语》导读第九讲——忠、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论语》导读第九讲——忠、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论语》导读第九讲——忠、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导读第九讲——忠、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导读第九讲——忠、恕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的忠与恕,宋史岳飞传: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为袁崇焕守墓376年的家族:我们为忠义两字 走进位于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的袁崇焕墓的大门,还隐约能闻到油漆的味道。两进的小院,过了祠堂,后面就是青砖矮墙围起来的明代抗清将领袁崇焕的墓园。墓园内有一大一小两墓,大的墓碑上书“有明袁大将军墓”,小的只有一块无字墓碑。 就在这寥寥几间房的院落里,和文物局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平行的还有一间面积不小的屋子,上面挂了一个牌子:“佘幼芝办公室、接待室”。为什

2、么在面积不大的袁崇焕墓遗址里设立一个人的办公室,她和这个墓有什么关系?佘幼芝,一位67岁的老太太,佘家的第17代。她的先祖就是袁崇焕墓旁边的无字墓碑下埋葬的那个无名人,现在被称作“义士”的佘家先祖。当年袁崇焕背负“谋叛”罪名被崇祯皇帝冤杀,佘家先祖冒险将其遗骨收葬,并立下家训,让佘家世代秘密守墓。迄今为止,佘家守墓已经376年了。一名美联社记者在采访后曾经感慨地说:“我们美国立国也就二百多年,你们佘家却为一个人守墓三百多年,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佘幼芝说:“不为别的,就为忠义两字。”,“忠”与“恕”,说文解字心部: “忠,敬也。从心,中声。”说文解字心部: “恕,仁也。从心,如声。”朱熹中庸章

3、句: “尽己之心为忠。” “推己及人为恕。”朱熹论语集注: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为恕。”,现代一些学者认为,“忠”、“恕”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仁”的实践。 孔子自己曾给“恕”下了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这是“仁”的消极面。另一面是积极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630)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 冯友兰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孔子的学生曾子也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说我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 任继愈

4、中国哲学史:“所谓忠恕之道,就是以自己作为例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恕,仁也。说文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以心度物曰恕。声类 以己量人谓之恕。贾子道术 恕,明也。墨子经上 忠恕违道不远。礼记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忠,【原文】 雍也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1)施:旧读sh,动词。 (2)众:指众人。 (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5、(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语词。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广泛地给老百姓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哩。仁是什么呢?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帮助人家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

6、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原文】 学而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1)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2)不习乎?” 【注释】 (1)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2)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评析】 在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

7、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原文】 为政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和”同。【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相互勉励,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对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政令也会严肃认

8、真了;你孝顺父母、对子弟慈祥,百姓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弱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原文】 颜渊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要疲倦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心。”【原文】 颜渊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译文】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原文】 子路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容貌态度端正庄

9、严,办事严肃认真,为别人忠心诚意。这几种品德,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心诚意显示出仁德的本色。,恕,恕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同本义又如:恕直(宽仁正直);恕心(仁爱之心);恕实(忠实、老实);恕道(宽仁之道) 恕 饶恕,宽恕: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恕宽容,原谅:宽。饶。不收礼。不请客。,【原文】 里仁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

10、而已矣。”【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概念。”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的学说,就是忠恕罢了。”,【评析】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曾子认为,这道是指忠恕而言。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以事上,恕以接下;忠推其所欲,恕推其所不欲;忠是积极的,恕是消极的。 礼记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亦简称为恕。孔子的恕道主要有二:一是推己及人;一是推父及君。孔子认为

11、,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仁,孔子也答以此语。孔子还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可见,恕只是实行仁的方法。恕近于仁,而仁却高于恕。,【原文】 卫灵公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此又言

12、恕。孔子常以“恕”释“仁”。,【原文】 颜渊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

13、位上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的话。” 【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原文】 公冶长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评析】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原文】 宪问1434 或曰:“

14、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酬答恩德呢?应该用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用恩德来酬答恩德。”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原文】 卫灵公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评析】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忠”、“恕”思想,一、孔子所谓“仁者爱人”,“仁”本是处理我与他人关系时的一种道德标准和最高境界,而“忠”和“恕”则是“仁”的实践方式,是“仁”的基础,没有“忠”、“恕”就没有“仁”,所以论语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二、“忠”、“恕”是对自己的限制和要求,二者强调的是换位思考的心理原则。三、“恕”是“忠”的心理前提。能够做到“推己”之“恕”,为别人做事时,“我”的态度才能够符合“忠”,即如同给自己办事一样尽心尽力。,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