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82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 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 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 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 景下,本标准的制订,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 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阐述了音乐的概念与功能,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 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 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 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 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 文化和历史内

2、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 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 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 素质和能力。,提出了音乐课程的价值,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一、课程性质,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扩写: 1.人文性 2.审美性 3.实践性,1.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

3、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2.审美性,“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3.实践性,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

4、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整合: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 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法,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 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 一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乐教”传统的基本理念,直接与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中“

5、美育”方针相对应, 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 格的教育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 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 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强调音乐实践”理念提到第二位,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

6、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倡学科综合”修改为 “突出音乐特点, 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 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 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 而它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 紧密的联系,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 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 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 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 体现。,“理解多元文化”修改为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 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 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7、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 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三、课程设计思路,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强调学习主体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内容标准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分别有所增加、调整和删除,以 更加准确地表述音乐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

8、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总目标 新增内容, 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 健全人格。 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总目标 调整内容,实验版: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 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修订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 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明确了基本音乐素养的内涵,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 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 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双基四个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调整内容,实验版: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9、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 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修订版: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 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 乐文化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目标 调整内容,体验-实验版: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红获得愉悦的感 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 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 中的独立见解。体验-修订版: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 调整内容,模仿-实验版: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 为音乐表现和创造

10、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基础。 模仿-修订版: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 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并适当地运用观察、 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知识与技能目标 调整内容,实验版:1、音乐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修订版:1、音乐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4目标合并为3目标 “创作”内容并入音乐基础 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部分。,知识与技能目标 新增内容,音乐基础知识部分增加 “节拍” “调式” “风格流派” “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内容。 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部分增加 “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二、学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

11、年分为3个学段: 1-2年级 3-6年级 7-9年级,学段目标 新增内容,3-6年级 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本学段56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7-9年级 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学段目标 删去内容,7-9年级 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结构框架的两处重要修改:“感受与鉴赏”修改为“感受与欣赏”, “即兴创造”修改为“即兴编创”,“感受与欣赏” 内容的定位和要求,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

12、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内容标准表述中的行为动词调整,对实验版课标中关于学习水平的表述(如“了解”、“掌握”、“能够”、“学会”、“熟悉”、“熟练”等),重新进行了推敲和斟酌,使内容标准更为明晰,便于实施。例:了解(知道)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了解)其不同的风格。,学习水平与常用的行为动词,学习水平与常用的行为动词,感受与欣

13、赏 新增内容,1-2年级 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3-6年级 说出人声的分类;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的律动感;区分音乐基本段落;能够随着乐声哼 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 7-9年级 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在音乐体裁与形式中增加音乐剧内容;能够随着 乐声哼唱音乐主题,感受与欣赏 调整内容, 1-2年级 实验版: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 2011版: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 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3-6年级 实验版: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 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 2011版: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

14、、 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 歌曲,“表现” 内容的定位和要求,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 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 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 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 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表 现 新增内容,1-2年级 演唱: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其中中国民歌12首) 综合性艺术表演:儿童歌舞,表 现 新增内容,3-6年级 演唱:轮唱;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 初步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每学年背唱歌曲46首 (其中中国民歌12

15、 首); 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综合性艺术表演:儿童歌舞剧 识读乐谱: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表 现 新增内容,7-9年级 演唱: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 演奏: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 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 音色进行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剧、京剧,表 现 调整内容,3-6年级 演奏:明确了课堂乐器:竖笛、口琴、 口风琴;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 12首(原为2-3首) 识读乐谱:原实验稿“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调整为“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表 现 调整内容,7-9年级 演唱: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 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

16、方戏曲唱腔 1段 (原为3-5首,内容无限定) 识读乐谱:原实验稿 “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 乐谱的能力” 调整为 “具备识谱能力, 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创造” 内容的定位与要求,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创 造 新增内容,3-6年级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 声音和音乐;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 地或

17、与他人合作编创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创 造 新增内容,7-9年级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 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48 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 记录下来 。,创 造 删去和调整内容,3-6年级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7-9年级 能够为歌曲选编前奏或间奏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有条件的地区适用),“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的定位与要求,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

18、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音乐与相关文化 新增内容, 能够通过广播、影视、网络、磁带、 CD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 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 聆听音乐,音乐与相关文化 调整内容,7-9年级 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 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实施建议部分包括: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上述内

19、容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一、教学建议,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 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有机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 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 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根据10年课改实践积累的经验,增写了三条同教学密 切相关的具体建议。,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服从于教学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0、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目标产生于对内容和学生的分析,方法1:注重对音乐作品的体验 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不能仅仅依据音乐教学参考书等间 接信息,如果缺乏自身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就不能形成对音乐的感 悟。试想,一个自己都没有走进音乐的教师,怎能企望学生理解音 乐?音乐教师上课之前如果缺乏对音乐的感受、感动、感悟,将不 可能运用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感动学生。所以,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分 析,教师自身的反复聆听、歌唱与多次体验相当重要。 方法2:注重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

21、习单元开始之前为了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方 面的基础、条件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使音乐教学内容和目标更加 适合学生的需要。一般,诊断性评价要求把握被评价者的两种情况, 一是对被评价者的现有状态作出判断;二是对被评价者存在问题的原 因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动物说话的教学目标,对描写小动物的音乐感到有趣,知道动物 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在音乐情境中,聆听和演唱动物说话, 探索并运用不同声源创编简单节奏,表现 小动物形象。 能够较准确地演唱歌曲,表现二拍子的强 弱变化,认识木鱼、碰钟,并能用其为歌 曲伴奏。,爵士乐的教学目标,能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

22、在课堂上进行展 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关注教案文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

23、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重视音乐教学生成,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音乐教师要有教学应变意识并善于教学生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发音乐教学变化和生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应对的方法也是千变万化。,音乐教学生成案例,案例一 上课已经几分钟了,进来一个迟到的学生。案例二 教学中间,领导突然带着客人进来听课。案例三 全班正在聆听音乐,一男生吹起了口哨。案例四 一教师借班上公开课,课堂上她才知道所 设计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

24、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 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 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提法,在原稿的 基础上,加了“合理”一词给予规范,这是针对 实验区反馈的近年来音乐教学“滥用多媒体”和 “传统教学手段边缘化”的倾向,做出的必要修订。在课堂乐器的选用上,增加了“音质纯正、音高 准确,注意避免过大音量和噪音对学生听力健康 的损害”内容。,对教学媒体和课堂乐器提出要求,二、评价建议,简化教学评价,提升评价的可操作性: 1、删去评价原则部分 2、删去评价内容中的教师和课程管理

25、与课程 发展部分,只保留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各教学领域的内容标准为 基本依据,全面考察内容标准所涉及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方面的 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定性述评是一种描述性的质的评价。主要适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维度,难以具

26、体量化的一些内容。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演唱演奏及编创活动等,可以用较为准确的评述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定量测评是对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的量化评价。如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演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皆可作定量测评。,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学生的自评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 的纵向比较上,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形式记载学 生的自评,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 步。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演奏会、音乐才艺

27、或创 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摩交流中相互点评。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 “音乐成长记录册”上的评 语,以及通过音乐聆听分辨、现场演唱演奏等形式所 作的评价,是进行他评可以选用的有效形式。,强调评价的整体性,避免片面性, 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 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找出学习中的 差距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 学生的发展。,三、教材编写建议,将“学生为本原则”提到第一位,并增加了“以学习为 中心”的表述。规范与引导教材编写不仅有利于“教”, 更要有利于“学”。从音乐是听觉艺术的学科特点出发,改变音乐课长期 “以乐谱代替音乐”、“以文字描述代替听觉体验”的教 学状况,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含义做了明确规定: 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 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本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 资源。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 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活动(包括教师培 训)能有效地促进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沟通,学校要 支持教师参与这些活动。,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