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词四首》实用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824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1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词四首》实用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九下《词四首》实用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九下《词四首》实用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九下《词四首》实用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九下《词四首》实用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下《词四首》实用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词四首》实用ppt课件.pptx(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2022/12/7,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3、掌握典故在词中的运用,并灵活运用。4、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学习目标,2022/12/7,范仲淹,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渔家傲秋思,“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从题材看,这几

2、首诗都是“边塞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范仲淹的一首边塞词渔家傲秋思,感受将士们的家国情怀!,导入新课,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他一生坎坷,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和母亲随任小官吏的继父四处迁徙,其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断齑画粥,昼夜苦读,五年未曾解衣就寝。从小就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6岁登进士科后,因敢于直言,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但即使这样,52岁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人送“军中有一范,西贼惊破胆”之誉。54岁时,提出改革措施触怒守旧派,55岁时又继续遭贬,流转任邓州、

3、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作者简介,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背景链接,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名边塞季节;“思”,忧思之情。“秋思”的意思是戍边将士在边塞肃杀的秋季思乡忧国。,题目解说,塞下(si) 浊酒(zhu)燕然(yn) 未勒(l)羌管(qing)

4、寐(mi),字音字形,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朗读节奏,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角连声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

5、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导入新课,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熟读成诵,思考:这首词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低沉、忧郁、哀伤。,整体把握,分别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凄凉的秋景; 下阕重在抒情,集中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忧国思乡之情。,整体把握,渔家傲秋思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塞下秋景。“异”。,合作探究,上 阕,“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合作探究,“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

6、景?有何作用?我们曾经学过的两句诗与之意境相似?,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合作探究,“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揭示了将士们的什么心理?,直抒胸臆。 揭示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因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合作探究,下 阕,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

7、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合作探究,从描写方法和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合作探究,说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征人无法入睡,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表现了守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合作探究,主 旨,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合作探究,

8、格调苍凉,慷慨悲壮。 词的上阕主要写边塞秋景的萧瑟。在词人的笔下,既有所见之景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又有所闻之声号角、边声。这些所见所闻被词人连缀在一起,组成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触目无比萧瑟荒凉。,写作特色,下阕从人物的行为和心情写起,“浊酒一杯”写行为,“家万里”自然是写思乡,但一杯浊酒如何消得了乡愁?接着词人再用“悠悠”的笛声与满地的浓霜来渲染边塞的悲凉气氛,加重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思乡却不能归,因为“燕然未勒”。将军壮志难酬,壮士归乡无计,词的情调自然是无比的凄凉悲壮。,写作特色,渔家傲秋思通过描写艰苦的守卫边疆的生活,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作者

9、忧国与思乡之情相互交织,矛盾纠缠,最终爱国战胜了思乡。 这首词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思乡情结,更可感受到范仲淹的忧国爱国情怀,再次领悟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课堂小结,秋思,板书设计,思家爱国,渔家傲秋思,秋来 雁去 无留意边声 落日 孤城闭,一杯 万里 归无计羌管 秋霜 征夫泪,肃杀寂寞,苍凉悲壮,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边塞诗句?,(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拓展延伸,1、按要求填空。(1

10、)渔家傲秋思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的一句是:_。(2)渔家傲秋思中直抒胸臆,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3)渔家傲秋思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是:_。,课堂检测,塞下秋来风景异,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下列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B.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C.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

11、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D.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B,课堂检测,2022/12/7,苏 轼,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江城子密州出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抒情方式。宋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说起宋词,不得不说苏轼;说起苏轼,必说豪放词;说起豪放词,定说江城子密州出猎。因为它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豪放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受一代文豪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导入新课,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12、。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谥号文忠。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作者简介,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由于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见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他虽在地方任官,却

13、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用于世。熙宁八年(1075年)冬,密州久旱,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写作背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qng,gng,wi,hn,qi,bn,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读音停顿,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14、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疏通文意,熟读全词,说说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 下阕主要抒发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整体把握,找出

15、这首词的主旨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整体把握,这是一首豪放词,说说词中的哪几个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狂、卷、挽。,整体把握,你在上阕都看到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看:锦帽貂裘、黄狗、苍鹰、千骑、倾城、太守射虎。 听:狗吠、鹰啼、人声鼎沸、动物逃窜、众人围堵。,合作探究,上 阕,上阕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1)“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2)“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3)“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4)“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合作探究,“千骑卷平冈”的“卷”字

16、能否用“过”字替换?为什么?,不能。 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的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而“过”没有这种效果。,合作探究,“亲射虎,看孙郎”两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合作探究,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1)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2)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合作探究,下 阕,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

17、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合作探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合作探究,“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两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天狼”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合作探究,结合文本说说让老夫“狂”的内在原因有哪些。,(1)“酒酣胸胆

18、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挽”、“望”、“射”这三个连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合作探究,苏轼在词作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希望自己能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合作探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渴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合作探究

19、,苏轼的这首豪放词作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2)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志。,合作探究,(3)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4)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合作探究,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

20、,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这首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上阕描写出猎场面 气势磅礴下阕抒情建功立业 报效祖国,板书设计,爱国名言积累。,(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拓展延伸,1、按要求填空。(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

21、_。(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下阕重在_。(3)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课堂检测,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姑且,略微,描写 (叙事、记叙、叙述),抒情 (抒怀),2、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B,课堂检测,2022/12/7,辛弃疾,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代文人墨客

22、数不胜数,但文武双全的屈指可数,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下马能草檄,上马能杀贼的英雄。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散,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交南宋朝廷处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豪放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他的英雄豪气和悲怆情怀。,导入新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3、。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现存词六百多首,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作者简介,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谈起了时局形势。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

24、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恨不相识之感。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文前破阵子。,背景链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hu,zh,d,tio,pl,lio,xin,读音停顿,破阵

25、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带着醉意挑亮灯火,端详心爱的宝剑,朦胧入梦,似乎回到了当年的战场,只听见各军营响起了雄壮的号角之声。部下的官兵们分享着烤熟的牛肉,军乐器演奏着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整齐地排列着,接受检阅,准备出征。 战斗开始了,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拉弓射箭,弓弦响如惊雷。替君王完成了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生前死后都赢得一个为国建功立业的美名。一梦醒来,看看自己,可惜啊,头发都白了,理想还是未能实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26、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思考:这首词主要叙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叙写了沙场点兵、战场杀敌的梦境和借酒浇愁、白发丛生的现实两方面的内容。,整体把握,在这首词中,哪几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整体把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借酒醉后在梦中回到连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的精神。,合作探究,词的上片写军营生活的三个场面,分别是什么?描绘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分牛肉,听乐曲,点兵。 展现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语言

27、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所展现的画面。,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合作探究,“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偶、用典。,合作探究,“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又有什么表达效果?,“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们出征增添了萧杀的气氛。此句仅用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阅兵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合作探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遣词造句上有何特点?,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一句写骑马驰骋,后一句写弯弓射箭,从形

28、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 表达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前一句用典,下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两句形成对偶,句式工整,含义丰富。,合作探究,“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事?这几句中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可怜”; “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抱负只能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

29、慨叹?,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在梦中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合作探究,“可怜白发生”在内容上和情感上各有什么作用?,内容上:起点明主旨作用,从回忆到现实; 情感上: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合作探究,主 旨,这首词表现了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合作探究,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了作者怎

30、样的感情?,幻想中抗金杀敌的慷慨豪壮与现实中被压抑、被排挤对比(梦境与现实对比)。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合作探究,“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合作探究,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有意用“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1)“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沙场秋点兵的壮大场景。,合作探究,(2)“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3)“壮”在志

31、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朝廷立功,成就英名。“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地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合作探究,(1)结构奇特巧妙。 双调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结尾词义陡转,极写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写作特色,(1)虚实有机结合。 首尾两句描写现实,表现壮志难酬的悲愤,中间八句描写梦境,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豪情,虚实结合,将作者的情

32、感表现得含蓄而又直率。,写作特色,这首词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爱国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首词的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艺术成就极高。,课堂小结,军营生活杀敌情景理想追求点睛之笔,板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追忆往事豪情满怀,壮志未酬,1、按要求填空。(1)这首词融_与_于一体,写了想象中抗金军队中的生活,富于浪漫色彩。(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

33、“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梦幻(梦境、理想),课堂检测,醉里挑灯看剑,现实,梦回吹角连营,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C,课堂检测,2022/12/7,秋 瑾,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满江红,同学们,我们初一学过一首叙事诗,认识了一位巾帼英雄,你知道她是谁吗? 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的木兰。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巾帼英雄秋瑾。虽是弱女

34、子,她身上却有让许多男子汗颜的为国为民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她积极参加反对满清的革命活动,被捕后被敌人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她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满江红,体会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导入新课,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n)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

35、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作者简介,秋瑾还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她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共二百四十余首。 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时所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

36、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时,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便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背景链接,为(wi) 拭(sh)侬(nng) 莽(mn),检查预习,字音字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朗读停顿

37、,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

38、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满江红 秋瑾,疏通文意,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整体把握,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早有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灰度的可郁全都暗暗泄漏出来 这两句简洁地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作者的心绪。,合作探究,“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两句包含了哪些信息?,这两句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表现的

39、喜悦之情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所表现的冷落之感,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又有佳节独宿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幽怨之情。,合作探究,品味“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这两句。,前一句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历史典故,来比喻我们的祖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进逼下,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如不奋起力救,将危在旦夕;后一句说作者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要吸取教训,奋起自救,挣脱这封建婚姻的束缚。,合作探究,“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两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娥眉”借代女子

40、。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也表明作者并不留恋贵妇人的生活,相反持蔑视的态度。,合作探究,请任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1)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反抗压迫追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合作探究,怎样理解“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

41、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合作探究,怎样理解“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用以自比。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合作探究,你从“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获得哪些启示?,(1)要有远大的理想。(2)人在遭遇挫折时,需要有承受磨难的勇气,将磨难当成是一种人生历练,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合作探究,简要赏析“莽红

42、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或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合作探究,归纳这首词所用的典故。,(1)“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自己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又有佳节独宿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幽怨之情。(2)“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挣脱这封建婚姻的束缚。(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合作探究

43、,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合作探究,主 旨,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合作探究,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

44、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合作探究,秋瑾的满江红一方面写出作者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蛾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这首词基调高昂,直抒胸臆,慷慨悲壮,一咏一叹,尽显巾帼英雄本色。,课堂小结,满江红,板书设计,上片下片,挣脱家庭束缚实现自立愿望,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初离家庭的矛盾心情,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匡扶天下救民水火,秋瑾的经典名言语录。,(1)水激石则鸣

45、,人激志则宏。(2)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4)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5)芸芸众生,谁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拓展延伸,1、按要求填空。(1)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_”一句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2)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_”,课堂检测,为篱下黄花开遍,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句中终破楚指的是词人想冲破家庭的牢笼。B.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此句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的生活,但她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C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伤心落泪。D.这首词格调高昂,语言刚建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心情。,C,课堂检测,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