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829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解背诵 简单赏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后十首古诗,观刈麦月夜商山早行卜算子 咏梅破阵子浣溪沙醉花阴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 骊山怀古朝天子 咏喇叭,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歌大意】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这一

2、画面使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食物,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3、尽日不能忘。,筋疲力尽得已经忘却了炎热。只是叹息夏季的天时怎么如此地漫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子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挂着一个破篮子。听她望着大家说出的那番话,人人都不禁为之悲伤。因为缴纳租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现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剩余的粮食。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主旨、情感,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重点词句赏析:,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灼,烧,烫。“蒸”、“灼”写出了百姓劳作的艰辛、痛苦

4、,使人感受很真切。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惜,珍惜,写出了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理,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痛苦,饱含着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巩固练习题,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5、诗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 6、诗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诗句

5、是: 7、诗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月 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诗歌大意】,书本:更深夜静,月光倾洒人间,诗人仰望廖阔天宇,发现斗转星移,感到时光流转,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唐诗鉴赏词典: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译文,更深

6、月色半人家,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 北斗阑干南斗斜。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今夜偏知春气暖,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 虫声新透绿窗纱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偏知:才知,这里感受到春天来临时的洋溢自得,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新”:初,表达了期盼冬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的新鲜感、欢愉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7、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主体思想,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主旨】抒发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h)叶落山路, 枳(zh)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凫(f)雁满回塘。,温庭筠,【作者】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大意】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跌茅店传出,

8、行人的足迹印在板桥那凄清的白霜上。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子白色的花夺明灭于驿墙外。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主旨】,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板桥那凄清的白霜上。运用白描,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辛苦孤独,也含有对故乡的思念。,赏析“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

9、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可简化为:这句诗写出了梦回杜陵,看到池塘中的大雁和野鸭自由地徜徉,作者通过梦中回故乡,将抽象的乡思形象化,抒发了浓浓思乡之情。,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陆游,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

10、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大意】,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梅花在那里寂寞的开放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那里孤独地忧愁。再加上遭受到风和雨的摧残。梅花本无意思苦苦地争求春天,完全听凭群芳妒忌。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被车轮碾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样。,联系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写法】托物言志,【主旨】,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也正是作者一

11、生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写法】托物言志。,赏析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用环境、时光和气候来烘托梅花生存处境的困难(孤独寂寞,风雨侵欺,遭受嫉妒),暗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为下文抒发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感作铺垫。,赏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写梅花的品质,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矢志不渝、坚持理想的高洁品质,表现陆游性格的孤高,决不与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节操自守的傲骨。,问:“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从“碾”字,显示出

12、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不屈服于寂寞、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为下句 “只有香如故“,写梅花的高洁品质作铺垫。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和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宋词鉴赏,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chng)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

13、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大意】,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主旨】,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悦。,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描写了一副画面:美丽的池塘边,星星点点的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嫩绿的树叶后,清脆的鸣叫,春日白天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 将春光写的有声有色,明媚动人。,【重点语句】“巧笑东郊女伴,采桑

14、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巧笑”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突出了参加踏青斗草的少女们兴高采烈,使人感受到春的美好;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写出了少女天真可爱以及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一种欢乐气氛。后面的:“笑从双脸生”,看出这位姑娘如此喜悦,似乎不仅仅是因为“斗草赢”,她将“今朝斗草赢”与昨夜所做的一个美好的“春梦”联系起来,似乎获得了某种心愿即将实现的喜兆。,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

15、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大意】:簌簌飘落的枣花沾满衣巾,繰丝车的响声缭绕在上空。古柳树下,穿着粗布衣服的人在那里卖黄瓜。喝了几杯酒,又走累了,人已昏昏欲睡,太阳正当顶,口渴的很想喝一杯清茶。敲门探路路边人家可否供碗茶喝。,【主旨】,通过描写了农村静谧、祥和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看到亲切、和谐、自然、清新农村生活后的喜悦之情。,【重点语句】1、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渲染出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重点语句】 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

16、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说说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敲”字,有“轻扣”之意,刻画了作者的动作自然谦恭,仿佛造访朋友,唯恐惊扰于他,表现出一方州官的谦和、平易近人的形象,也写出了作者与农民关系的融洽、亲切自然。整句写了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暗示了乡间民风的淳厚。,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

17、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译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薄薄的

18、雾浓浓的云令人终日愁闷,兽形香炉里瑞脑香早已经燃尽。又到了九九重阳佳节,睡在纱帐里,枕着玉枕,半夜感到凉气袭人。在东面的花园里摆酒过节,那菊花的幽香沾满衣袖,不要说那离别是多么让人愁苦,西风吹起窗帘的时候,方知人比灿灿的菊花还要消瘦。,【主旨】,作者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自己在重阳佳节的寂寞与相思的愁苦心情。,赏析:1、“人比黄花瘦”,以菊花喻人瘦,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与“愁”字相呼应。,赏析: 2、“半夜凉初透”:,“凉”既指秋天凉意,也指心灵之感:凄凉。“透”不仅写出了秋夜寒气透人肌肤,也写出了词人心灵所感的无比凄凉,突出了词人在

19、重阳佳节的寂寞与思念亲人的愁苦心情。,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

20、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译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

21、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主旨】,本词运用借古讽今的写法,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讽刺了当时南宋朝廷的无能,委婉的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赏析: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22、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一指时间之漫长久远,二指作者心中思绪之无穷,如长江之水,川流不息。想到了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正好比悠悠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不尽,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叹怅惘之情。,赏析: 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三国志中曹操赞美孙权的典故,暗指南宋,没有出一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山坡羊 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3、张养浩,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译文,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主旨】,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

24、都化为灰烬。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重点词句赏析:赢,都变了做土;输,都变做了土。,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点明了全曲的主题。,朝天子 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王磐,(约14701530)明代散曲家。字鸿渐。,译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喇叭和唢呐,

25、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穿梭如织,杂乱如麻,全靠你来抬高身价。当兵的听了愁眉不展,百姓听了担惊受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这喇叭,吹得这一家破了产,又吹得那一家遭了殃,又吹得河水干枯,鹅也飞跑啦!,主旨,作者借咏喇叭,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充满了对他们的鄙视和愤慨,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鉴赏】“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曲儿小:比喻地位地下;腔儿大:比喻仗势欺人。通过“曲儿小”和“腔儿大”作对比,既照应了喇叭和唢呐的特点,又写出了宦官装腔作势的本质,可谓一语双关。,【鉴赏】“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连用三个“吹”字起的作用是什么?,末尾连用三个“吹”字,不仅形象、具体的描绘了“官船来往乱如麻”的官船的喇叭声声,更以诙谐的语调揭露出宦官欺压百姓的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