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845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8.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东西方园林发展与对比,2,一,园林的解析,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域。,目的和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把中西方园林景观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学习其中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对于现

2、代城市景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二,东方园林体系,1-生成期:夏商周奴隶时期。园林的最初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自生自育。囿中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娱乐。 2-转折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 3-全盛期:隋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成熟期:两宋至清,以叠石理水著称的江南园林已深入人心。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期,中国园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束了古代时期,形成了现代园林的萌芽。此时的显著特色就是北方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的私家园林。,2.1中国古典园林

3、发展过程,拙政园,狮子林,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自然的,是从崇拜自然-模拟自然-师法自然-写意自然而逐渐成熟的。,4,二,东方园林体系,1-细节精巧: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 2-布局流畅: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景观移步异景,对场地的缺陷进行弥补。 3-空间划分含蓄: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 4-追求意境美: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

4、美的境意。,2.2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圆明园四十景,5,二,东方园林体系,中国近代园林的转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租界园林的出现,公园文化的兴起 二、私家园林公园化,公园文化的拓展 三、政府建公园,公园文化的成型 近代城市公园的产生顺应了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不但继承与拓展了传统园林文化范畴 ,而且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园林文化中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面。 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中西园林文化的相互融合、影响园林发展的内外因子的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近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园文化的成型,并最终形成以公园为主要形式的园林发展模式。,2.3中国近代园林发展过程,最早的租界公园-今上海黄浦公园,上海张园-开放最早的私家园

5、林和公共场所,最早的公园之一-厦门中山公园,6,二,东方园林体系,现代园林设计以保护和恢复场地的自然特性为宗旨,强调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服务。园林设计过程就是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保护、恢复并展示地域的领土景观为目标。 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 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2.4中国近现代园林特点,中山岐江公园,哈尔滨雨洪公园,7,二,东方园林体系,日本传统园林分为三类:

6、 1-筑山式回游庭园 :也称“林泉式回游庭园”,在日本占有主要位置,特色是堆山砌石,掘池引溪,回廊花亭,象征缩影的自然小世界。 2-枯山水庭园 :也称“平庭”或“石庭”,主要以岩石为主,白砂、绿树、苔藓、光秃的黑石相衬,其意境来源于中国的水墨画,注重幽远意境,顺其自然,简朴幽静。这种象征手法的庭园多设在书斋外,或寺院方丈居室。 3-茶道庭园 :即茶室庭园,其特色是讲求质朴自然。只是一小块庭地,单设或与庭园其它部分隔开,一般面积很小,布置在筑山庭或平庭之中,茶亭中亦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2.5日本园林分类,茶道庭园,枯山水庭园,筑山式回游庭园,日式的庭院,简约而不简单,是真正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7、即使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具体而微的山水世界却可以使人产生无限的冥想,使人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沉静。,8,二,东方园林体系,其造园要素主要为: 1-飞石:石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最终的目的是要创造一种能够很好的展示庭院空间”路“。 2-汀步:设置在湖中浅处的石块,展现水中之路,有沉于水中、露于水面的。 3-石灯笼:最初为寺庙的献灯,因独特的造型,作为园中的添景物被日式庭院广泛采用,并有照明作用。 4-石水钵 、蹲踞:石水钵是是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 ;蹲踞是用于茶道等正式仪式前洗手用的道具,蹲踞通常为石材制作,并摆放有小竹勺和顶部提供水源的竹制水渠。 以及流瀑、桥、岛、洞窟。,2.6日本园林造园要素,飞

8、石,汀步,石灯笼,石水钵 、蹲踞,9,三,西方园林体系,西方园林史分为六个时期 1-古代园林 2-中世纪欧洲的庭院 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 4-17、18世纪法国园林 5-18、19世纪的英国园林 6-美国风景园林,3.1西方园林发展过程,10,三,西方园林体系,1-古埃及:主要为宅园2-巴比伦:空中花园3-波斯:“天堂园”即四面有墙与外面隔绝; “田字园”即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 心水池; 西方规则式庭院布置的开端4-希腊:柱廊园; 继承波斯的“田字园”; 有林荫小道的“绿廊”5-古罗马:花园别墅,3.2古代园林,柱廊园,空中花园,花园别墅,波斯花园,11,三,西方

9、园林体系,风格代表:1-前期的寺院庭园时期,意大利为中心。 2-后期的城堡庭园时期,法国和英国。特点:以实用性为主(装饰性、娱乐性日益增强),3.3中世纪欧洲的庭院(从罗马帝国崩溃-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以前),建筑物的前面有连拱廊围成的露天庭院,称为“前庭”-是寺院庭园的雏形。,中世纪前期,在山顶上建立带防御的府邸,并在城堡空地上布置具有装饰盒游乐性质的庭园。,迷园-是此时期比较流行的园林布局。,12,三,西方园林体系,风格:1-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以整个园林作统一的构图,突出轴 线和整齐的格局,别墅渐起统率作用。) 2-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园林(这时期的园林追求新奇、夸张和大量 的

10、装饰。园林中的建筑物体量一般相当大,显著居于统率地位)特点: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3.4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15中-17世纪中),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意大利园林常被称为“台地园”。 地形与气候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山地与丘陵占国土80%;温带海洋性气候-白天凉爽的海风与晚上山林的冷空气),13,三,西方园林体系,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点:1-花园与府邸的中轴线相重合,对称式布局,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2-花园中不种高大的树木。 3-以花卉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 4-有意识地应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的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果

11、 为主。 5-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口。,3.517、18世纪法国园林,沃-勒-维贡特府邸庄园,凡尔赛宫,14,三,西方园林体系,风格:自然风景园林特点:1-不采用对称的几何构图,追求自然田园风光。 2-不采用笔直的林荫道,采用自然弯曲的小径。 3-建筑规模缩小,在构图上不起统治作用。 4-水体采用自然形式,以静为主,少用喷泉。 5-园林植物不修剪,追求疏密变化、自然开阔的草地、 树丛。 6-自然风景园发展成为图画式园林,甚至保留废墟、荒 坟、残垒等,造成强烈的伤感和时光流逝的悲剧性。,3.618、19世纪的英国园林,布朗为布朗洛伯爵改建的伯利园,邱园,15,

12、三,西方园林体系,风格:是扩大了的变化了的英国风景式的园林 美国开创了世界城市公园的先河,先后经历了“纯运动场所、公园变革、娱乐与设施、开放空间”四个主要发展阶段。,3.7美国风景园林,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纽约中央公园,黄石公园,16,四,东西方园林对比,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4.1东方的传统文化对其园林景观的影响,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

13、不可动摇的原则,主要体现于江南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里。 道家 :崇尚自然之美,总结园林审美的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理论使园林中的自然因素“山水”得到巩固和发展:崇尚自然山水。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佛家:思想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家美学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佛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产生极大的影响。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文人、画家开始参与造园。唐朝王维相地造园,园内

14、山水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如诗如画的园景,正表达出他那诗作与画作的风格。苏轼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创作的园林艺术,也正是这样。,17,四,东西方园林对比,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1-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

15、音乐、建 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罗马: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3-文艺复兴: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 黑格尔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4.2西方的传统文化对其园林景观的影响,黄金率,又称黄金比例,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人体比例,建筑遵照的形式美法则,18,四,东西方园林对比,4.3不同的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意境美,意境美 :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

16、、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 中国古典园林所创造的风景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有理而无定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虽由人做,宛自天成”,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比性、协调性、和谐性,以自然来补充人工的不足。中国园林的美不局限于风景形象的外在形式,它还寄寓于风景包涵丰富的内涵上,例如:植物花卉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 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化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19,四,东西方园林对比,4.4不同的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形式美,形式

17、美:西方古典园林主要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以认识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定胜天、人与自然的对立,故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对于自然造景材料的处理,西方园林没有去表现它们原有的自然美,而是突出了人对它们的改造和加工,是通过这些自然之物来强化人工雕琢的艺术性,在西方园林景观中自然因素完全被人工化了,例如:雕塑的运用。,

18、西方园林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20,四,东西方园林对比,4.5景观风格上的差异,21,四,东西方园林对比,4.6对比总结,东方园林:是以含蓄、内敛、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 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 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西方 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22,THE END (敬请关注后续),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